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接骨七厘片联合手法复位在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南县中医院骨科2018—2019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8例。观察组予以接骨七里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独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并随访3个月。比较2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Gartland-Werley评分、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RW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PRW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U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七厘片联合手法复位在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患肢功能锻炼依从率、患肢功能恢复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患肢功能锻炼总依从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肢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肢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104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肿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率为23.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均低于对照组的44.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12.3±2.3)分和SAS评分(13.2±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2±3.1)、(18.3±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在调整负性情绪状态的同时减少患者肢体肿胀的发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接受线上视频宣教联合同伴互助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手术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接受线上视频宣教联合同伴互助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线上视频宣教联合同伴互助模式干预,能缓解患儿的疼痛,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使效果更加理想,可在今后工作中,普遍推广应用,更多患儿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持续性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86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功能锻炼基础上应用中医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施以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功能锻炼,研究组采用中医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2.02±0.25)分低于对照组的(3.10±0.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促进骨折愈合.方法 选择四肢长骨骨折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第1d,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5.82±1.35)d,对照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6.69±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患者患肢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d及术后7d,观察组患肢VA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术后患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肢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姚张栓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14-115,118
目的观察音乐操对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182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按音乐操的要求和步骤对患者进行指导锻炼,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康复锻炼,随访时间为12周,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和问卷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相关观察指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操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00例行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88.39±5.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4.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1.29±0.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0.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给予1 h幻灯培训.利用Villalta评分量表和QOL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Villalta评分量表和QOL量表评价结果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下肢肿胀改善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和分级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7例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其中2019年7—12月收治的49例为对照组;2020年1—6月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分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7 d、1个月两组患者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骨折患者采用分级护理联合康复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快,疼痛情况明显缓解,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7年9月11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61例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实验组53例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掌指骨骨折治疗优良率;内固定手术耗时、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掌指骨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固定手术耗时、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后住院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可早期出院和功能锻炼,对促进骨折愈合有帮助,有利于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增大关节屈伸范围,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冷效应加压干预对关节镜下肩袖韧带撕裂修复术后上肢功能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1例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采用冷效应加压干预)和对照组(n=45,采用常规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一般资料、肩关节肿胀评分、上肢肌力评分、CM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术前肩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6 h 2组患者肿胀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术后6 h、术后24、48 h观察组患者肿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患者术前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上肢肌力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上肢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CM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CMS评分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握力锻炼对尺桡骨骨折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9月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59例,采取常规康复指导设为对照组。2018年10月~2019年6月将握力锻炼运用于尺桡骨骨折患者60例,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并发症及患者对康复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与干预前差异明显,且实验组患者的上肢不同位置肿胀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86%,且实验组患者对康复的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尺桡骨骨折的患者采取握力锻炼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缩短上肢不同位置围度,减轻肢体肿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康复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阶段性术后训练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康复效果。方法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术后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髋关节恢复优良情况、干预前后Ceder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髋关节恢复优良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eder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Ced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0.59%(25/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600,P=0.0053<0.05)。结论阶段性术后训练可较好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接收的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arthel指数上,观察组护理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10.8±1.1)d明显少于对照组(14.2±2.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促使骨折患者更好的恢复,辅助治疗效果的发挥,加快恢复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赏识教育引导功能锻炼路径护理对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赏识教育引导功能锻炼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干预2周后的功能锻炼方法掌握程度、依从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度评分为(42.20±6.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80±10.20)分(P 0.05);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康复优良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 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赏识教育引导功能锻炼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围术期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瘀消肿方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102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给予化瘀消肿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包括5%化瘀消肿方原药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疼痛程度,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肿胀程度和血液粘度[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粘度(PV)]。结果治疗7 d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肿胀程度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BV、LBV、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HBV、LBV、P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BV(5.26±1.01)mPa·s、LBV(6.67±1.31)mPa·s、PV(1.72±0.41)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3±1.34)、(9.09±1.72)、(2.97±0.50)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消肿方能够明显减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程度,降低血液粘度,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PVP治疗,观察组给予PVP联合PPS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bb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1.25±6.18)min长于对照组的(82.19±2.51)min,住院时间(6.23±1.21)d短于对照组的(9.56±2.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VAS评分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22.86%),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5.7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联合PPSF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后凸畸形、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延莉  白媛  李妮 《贵州医药》2024,(1):144-146
目的 探讨个性化分级护理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凝血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个性化分级护理)各42例。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家属满意度及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平均复发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分级护理可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凝血功能,显著降低短期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