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羚羊钩藤汤临证加减治疗高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01—2014-01因急性脑出血入院治疗的高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内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羚羊钩藤汤临证加减。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的头颅CT血肿、水肿体积;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PRO量表、Barthel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对比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7d后头颅CT血肿和水肿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7d后头颅CT血肿和水肿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7d、14d、21d和3个月后NIHSS评分均逐渐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7d、14d、21d和3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PRO量表总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Barthe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PRO量表总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羚羊钩藤汤临证加减治疗高龄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14天,观察组的hs-CRP、IL-6、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14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更好的减轻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中青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出血中青年患者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24h内给予降颅压、调整血压及血糖等对症治疗。依达拉奉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每日2次,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结果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和B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有效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明显地改善急性脑出血中青年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对改善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性损害)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设计,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对照组给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安慰剂,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8 d采用NIHSS、BI、mRS量表评价,90 d使用BI、mRS量表评价,考察治疗前后的分值改变,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试验组的NIHSS、BI、mRS量表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NIHSS评分治疗后14、28 d分别为7.70±3.36,6.17±3.02;5.89±3.76,3.63±2.49,治疗组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90d,BI和mRS量表评价,治疗组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较少.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连续入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比较2组0 d、14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90天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核区小量出血伴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出血量20~30ml)患者57例,分为手术组(30例,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和对照组(27例,内科治疗),比较2组患者发病24h内及治疗后3d、7d、14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治疗前、治疗后14和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90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发病24h内2组血清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d、7d、14d,手术组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组治疗后14d、30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d 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基底核区出血量20~30ml伴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早期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可明显降低血清MMP-9表达,减轻脑水肿,改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内科保守治疗中等量壳核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3年~2009年收治的出血量30~50ml的壳核脑出血135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及内科保守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出血量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1个月的NIHSS评分及死亡率.结果 微创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1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微创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 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微创颅内血肿清创术治疗中等量壳核脑出血能尽早尽快地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Ⅱ)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发病≤3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ACI患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Ⅱ),连续使用(14±3)d,对比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中因心肌梗死死亡,予以停止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的NIHSS、MMSE、MOCA、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自组内比较第7天、14天、30天两组NIHSS、MMSE、MOCA、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MRS评分组间比较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HSS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组间比较总改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Ⅱ)能明显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障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轻、中度基底尖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软胶囊口服,疗程为14d.采用NIHSS评分与BI评分评价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两组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BI评分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度中度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发病3~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入院后,先予以rt-PA治疗,再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90 d; 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后,再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常规治疗90 d; 治疗前、治疗后7 d及30 d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并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脑出血病例;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与BI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1),治疗后7 d和30 d试验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试验组B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轻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10例起病4.5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的轻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5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7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及溶栓后24h、7d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90d的m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颅内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药物过敏、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试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中,既往脑出血史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基线资料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试验组mRS为0分、0~1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2组中轻型出血转化各1例,无过敏及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颅外少量局限性出血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症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有效和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意义和机制.方法 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h.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动态监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天血中NSE、hsCRP的浓度,并对患者的临床结果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中NSE、hsCRP的水平均升高,与常规治疗相比,NSE水平在第7天和第14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而hsCRP水平在第14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NIHSS评分在第14和21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液hsCRP及NSE水平,抑制脑出血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丁苯酞(NBP)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 筛选首次发病48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NBP治疗组(NBP组)及安慰剂组.NBP治疗30 d为1个疗程.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CD133 +/KDR+标记细胞作为EPCs标志.分别检测入院当天(基线期)、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外周血EPCs水平;并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及病程90 d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 NBP组第7天、第14天、第30天时EPCs数量较基线期显著增加(均为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安慰剂组(分别为P<0.05、P<0.001、P<0.001).NBP组第7天NIHSS评分较基线期无明显改善(P >0.05);NBP组第14天、第30天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期(均为P<0.05)及同期安慰剂组(P <0.05、P<0.001).NBP组第90天NIHSS评分较第30天有进一步降低(P<0.05).发病后3个月内NBP组缺血事件稍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随访期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NBP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评分,可能通过提高外周血EPCs水平,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分析影响IC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神经损伤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损伤30例,中度损伤46例,重度损伤24例,以及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10 ml)35例,中量出血46例(10~30 ml),大量出血19例(30 ml),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第1、3、7和14天血清YKL-40水平。3月后通过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小量出血、中量出血、大量出血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均在7天内逐渐升高,且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P0.05)。重度神经损伤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损伤患者(P0.05)。3月时预后良好组为54例,预后不良组为3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出血破入脑室、YKL-40是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患者的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疗程3周。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第14天、第28天做头部CT检查,比较2组患者脑水肿体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4天和第28天脑水肿的体积均发生明显缩小,在体积缩小程度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28天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依达拉奉能够使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减轻,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够改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ACWI)的疗效。方法 100例ACWI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和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14天,治疗后第7、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予以评分,并在治疗后3、6个月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BI、mR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82.61%患者临床结局良好,优于对照组的62.22%(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ACW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行血管介入治疗,实验组23例采用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第7、14天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第7、14天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2组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有效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头颅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1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亚低温治疗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1例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不同时间对两组进行 NIH神经功能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 治疗组第 14天、30天、6 0天、90天NIH评分降低 ( P<0 .0 5 ) ,第 30天、6 0天、90天 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 ( P<0 .0 5 )。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符合条件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 1次/d静滴,连用15 d.入院第1天,治疗第7、15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入院第1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不会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和血肿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6~22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30 mg,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在用药后第14 d、第30 d和第90 d评估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治疗后30 d、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根据患者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共纳入1529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研究组1021例,对照组508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4 d、第30 d和第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 d、90 d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于治疗中度急性脑卒中有效且安全,在连续治疗2周后其疗效优于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