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3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外,还使用了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和存活情况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60.9%)、自主呼吸恢复率(47.8%)、心肺复苏成功率(34.8%)和存活率(26.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28.6%、19.0%、14.3%);而且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在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对其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4月本院接诊的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接受机械心肺复苏抢救方法)和参照组(35例,接受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方法),对两组自主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主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平均动脉压情况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97.14%)高于参照组(82.86%),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24h后存活率(94.28%)高于参照组(77.14%),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5.71%)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29%),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机械心肺复苏的抢救方法应用到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救治中,相较于徒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心肺复苏的效果,其复苏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唐党玲 《工企医刊》1999,12(4):93-94
1992年以来,我院成功地救活了11例心跳骤停的病人,并有10例康复出院。现将作者的体会报告如下。1 病情观察复苏后病情不稳定,需继续严密观察和处理。护理人员如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就有心跳、呼吸再度停止的危险。1.1 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心率、脉搏、呼吸、  相似文献   

4.
复苏在急诊医学科、心脏科、麻醉科等多个学科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近 2 0年来 ,复苏医学取得了一定进展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技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总之提高了心跳骤停 (cardiacarrest)的抢救成功率 ,现对现代CPR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步骤和药物以及一些新观点综述如下。1 心跳骤停1.1 诊断 如有连续心电图 (ECG )、动脉压或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心跳骤停可以作迅速判断。例如 :ECG可以显示室性心动过速 (VT)、室颤 (VF)和心跳停止 ;如没有监测 ,意识消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早产儿心跳骤停采取心肺复苏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早产儿心跳骤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31例)与实验组(n=31例),将采取常规治疗患儿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心肺复苏机治疗患儿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早产儿心跳骤停患儿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心跳骤停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7%对比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4.18%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肺复苏机治疗应用在早产儿心跳骤停中疗效较为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各项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     
赵湘 《健康博览》2001,(11):7-7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心肺脑复苏对颅脑火器伤的急救效果。方法采用成年杂种犬复制出颅脑火器伤伴呼吸、心跳停止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胸外按压组和综合心肺脑复苏组,Powlab/8SP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伤后6 h内动物生命体征变化和存活时间。结果综合心肺脑复苏组伤后呼吸、循环、意识复苏成功率均显著高于胸外按压组和对照组(P<0.01);综合心肺脑复苏组伤后6 h死亡率(35%)明显低于胸外按压组(55%)和对照组(100%)(P<0.01)。结论早期采用综合性心肺脑复苏可降低颅脑火器伤伴呼吸、心跳停止动物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冠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猝死率很高,大约有2/3患者因发病急而来不及抢救死在院外。笔者曾在院前抢救一位因冠心病发作造成呼吸心跳骤停,进行三十分钟的心肺复苏成功,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胸闷、心前区疼痛字符速效救心丸十粒有缓解,家人担心病情变化,准备自行送医院就诊,途中突然面色苍白,周身冷汗,意识不清,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家属中恰巧有一名参加过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呼救120电话,五分钟后笔者  相似文献   

9.
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之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不同特点,探讨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我科102例心脏原因和呼吸系统原因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及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初级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但最终成功率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心源性,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及时开通气道是心肺复苏的关键,而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主要由心脏本身病变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急救水平积累经验。方法 抽取2017年11月—2023年1月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接治的13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复苏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5例。参照组为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患者,研究组为心肺复苏机复苏患者。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7.69%及有效率为93.85%,高于参照组的10.77%和6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8%,低于参照组的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均较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救治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使用心肺复苏机,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及有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希  秦新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22-1824,182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拟行择期心脏手术的中高危患者(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4)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和CPB开始时分别给予乌司他丁总量(30kU/kg)的1/2,C组于相同时间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心梗发生例数及住院期间死亡例数。于术前、手术结束后8h、1d、3d和5d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同时测定动脉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U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心梗发生例数及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8h起U组CK-MB、cTnI、A-aDO2和R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中高危心脏手术患者CPB术后心肺损伤,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围术期心梗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CPR)初步成功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制定严密完善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作者医院近5年来CPR成功后,病情允许转送中心重症监护室(ICU)进一步治疗者45例的临床资料、护理要领和心得。结果本组45例,经良好的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脑功能的支持、维持,均于入急诊抢救室后6 h内转入中心ICU,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和康复治疗。结论医护的密切配合、严密的护理策略预案、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高效的反应机制是提高CPR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提高心脏骤停病人院前救治的综合水平以及影响心脏骤停院前救治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对目标人群中心脏骤停病人进行院前心肺复苏术,用院前心肺复苏术临床效果研究调查346份病例资料。结果:按照院前心肺复苏的条件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发现在呼救反应时间长短、有无旁观者参与、有无电击除颤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道开放后使用球囊面罩和气管插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骤停病人在呼救反应时间小于10分钟、现场有旁观者参与复苏、早期启用电除颤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腹心肺复苏法与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为临床运用腹部心肺复苏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全面检索经腹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提取数据并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主要为经抢救后患者的病死率,患者复苏后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PCO2)、平均动脉压(MA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共纳入1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累计受试者1 117例。与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相比,经腹部心肺复苏法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RR=0.77,95%CI:0.70~0.84)。其中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的RR值为0.69(95%CI:0.61~0.79),插入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法的RR值为0.84(95%CI:0.75~0.95)。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还可增加患者肺潮气量(SMD=14.29,95%CI=10.61~17.97),增加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PCO2(SMD=5.53,95%CI:3.99~7.06),降低平均动脉压(SMD=-0.56,95%CI:-0.89~-0.24),并且减少了神经功能损害(SMD=-0.57,95%CI:-1.05~-0.09)。 结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佳,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可改善患者通气,减少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脏骤停患者83例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3例和中年组(〈60岁)40例,对两组患者心脏骤停相关因素和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最常见心脏骤停原因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窒息也是导致老年人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老年组患者死亡率(76.74%)高于中年组(50.00%),P〈0.05,正常出院率(20.93%)低于中年组(42.50%),P〈0.05。结论老年人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中年人低,对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抢救以及对窒息等意外的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院内心肺复苏成败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影响院内心肺复苏 (CPR)成败的相关因素 ,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 86例实施院内心肺复苏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5 3 .8%和9 .4 % ;心跳呼吸骤停 10min以内的患者经积极有效的CPR、气管插管、电击复律能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 0 1;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虽能提高初期心肺复苏成功率 ,但对后期复苏及提高存活率并无帮助。结论 :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及早电击复律和合理应用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诊科心搏、呼吸骤停的常见病因及心肺复苏 (CPR)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影响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CP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来行CPR 114例 ,平均年龄4 9 .30岁 ,复苏成功 5 2例 (45 .6 % ) ,9例 (7.9% )存活出院。发生心搏骤停的常见病因分别为严重创伤 35例 ,心脑血管病 34例 ,电击伤 5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 5例。CPR成功与未成功者在病因构成分布及CPR持续时间上有明显差别 ;在性别、年龄、发生心搏骤停至开始CPR时间方面均无差别。结论 严重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是急诊科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 ;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构成分布及CPR持续的时间是影响急诊科CPR成功率及患者预后的两项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与具体的救治措施。方法:对1432例心肺复苏病例资料随机分成面罩气囊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气管内给药组(C组)和静脉给药组(D组)、单纯肾上腺素组(E组)和联合用药组(F组)。对各组分别回顾性分析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结果:B组复苏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复苏成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复苏成功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力的提高和合理的救治措施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复苏开始5~10min时的数据作为统计资料)、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住院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OSC率及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40%与25%、21%).P<0.05.两组复苏期间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心肺复苏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萨勃心肺复苏机能提高血液灌注压,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心脑的血氧供应,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