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掌生  刘永霞 《临床荟萃》2001,16(4):188-19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胃部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之间的关系已经被临床所重视,而且,HP在许多胃外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作用也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它与某些办外疾病之间存在正反二方面的关系,HP究竟是否与这些疾病有关尚有争议,应进一步加深研究。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外疾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原菌 ,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关系密切。临床上将 HP菌株大体分两类 : 类 :高毒力株 ,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A(Cag A) ,表达 Cag A蛋白和空泡毒素 (Vac A)蛋白 ; 类 :低毒力株 ,含 Vac A基因 ,但不表达 Cag A蛋白和 Vac A蛋白。近年来 ,HP感染与胃外疾病的关联已引起广泛关注。其理论依据在于 [1 ] :1局部炎症可有系统损害 ;2胃粘膜 HP感染是一种持续数十年的慢性过程。3持续的感染能诱发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 ,引起感染局部和远位器官损害。现将 HP感染与部分胃外疾病的关联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综述…  相似文献   

3.
方丽  丁飚 《临床护理杂志》2005,4(6):51-53,4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致病作用是当前胃及肠疾病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儿童则是Hp的易感人群。近年来,Hp感染与许多胃外疾病的关系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对于儿童的研究比较少。本文收集了多种相关疾病,以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外疾病关系。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真  李恩复 《内镜》1994,11(1):24-25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春  周康 《临床》1997,4(1):14-15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快速尿酶法与病理染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幽门螺杆杆菌检出符合率达80%以上。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快速尿酶法结果可靠。本文对18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测结果表明胃及十二指肠不怕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7%和78.1%。  相似文献   

6.
7.
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外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钰  朱振龙  霍晓辉  杨艳红 《临床荟萃》2006,21(19):1437-1438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道了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当时称之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并认为该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以后随着对Hp研究不断深人,人们发现它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淋巴组织相关淋巴瘤等胃内疾病有关,还发现它与许多胃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笔者仅就与其相关的胃外疾病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使人们对Hp的致病谱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杨蓬勃  马骢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238-1239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1]首次从胃炎患者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2]证明,Hp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时还发现HP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联系。因此长期以来,学者认为HP可引起胃部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对Hp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学者提出Hp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口腔疾病、皮肤病、肝性脑病高血氨症等也有一定相关性。这一发现给上述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临床治疗都带来了新思路。本文就Hp引起胃外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玉斗  袁霞 《新医学》2003,34(10):648-650
1引言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发现了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pylori,C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后,对该菌的研究迅速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1989年Good-win提出Cp是不同于弯曲菌属的细菌,应另归一新属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并得到国际认可。目前,国际对幽门螺杆菌的英文书写已规范为Helicobacterpy-lori,缩写为H.pylori。我国自1985年11月于昆明召开全国第3次消化性疾病学术研究会以后,近年来各地相继组织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1999年4月全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在海南三亚举行的幽门螺杆菌学术会,就有关该菌的…  相似文献   

10.
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5 73例患有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施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碱性粉红试验。结果 :5 7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各异 ,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性率高。结论 :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相似文献   

11.
12.
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毒力基因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4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agA,vacA抗体。结果:cagA,vacA抗体在440例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3%,37.0%。在慢性胃炎(CG),十二指肠肠球部溃疡(DU),胃癌(GC)患者专利号,cagA,vacA抗体摄影性率分别为62.9%,76.1%,96.9%与33.0%,31.0%,62.5%;经u检验显示;慢性胃炎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通过患者血清中Hp抗体(cagA和vacA)的检测。推知其cagA和vacA抗体的表达状况,可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提供血清中Hp抗体(cagA和vacA)的检测,推知其cagA和vacA抗体的表达状况,可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所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别用以雷尼替丁和胶体枸橼酸铋为主,另外加两种抗生素的2组低剂量短疗程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探讨根除HP感染与胃炎好转的关系。方法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55例,随机分为A、B2组,接受三联治疗。A组用胶体枸橼酸铋6~8mg/(kg·d),每日2次;阿莫西林30mg/(kg·d),每日3次;克拉霉素10~15mg/(kg·d),每日2次。B组用雷尼替丁3~5mg/(kg·d),每日睡前服1次;阿莫西林30mg/(kg·d),每日3次;克拉霉素10~15mg/(kg·d),每日2次。2组均治疗2周停药,停药满4周以上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及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结果治疗后HP根除率A组为63.3%,B组为88%(χ2=4.373,P<0.05)。两组患儿腹痛症状缓解时间A组为(5.1±3.0)d,B组为(4.3±3.5)d(P>0.05)。两组副反应均较轻,如腹泻、腹胀、恶心、纳差等胃肠症状,个别患者出现皮疹,均无肝肾、造血系统副作用,且于停药后均很快缓解,未影响治疗。2组血清抗HPIgG抗体阴转情况:A组1个月为56.7%,3个月73.3%,6个月90.0%,12个月96.7%;B组1个月为88%,3个月96.0%,6个月100.0%。结论儿童HP相关性胃炎经根除HP的治疗,可使胃炎好转。以雷尼替丁为主的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组成的三联疗法治疗儿童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具有疗程短、疗效高、副反应小和HP根除率高等优点。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可以作为监测HP根除效果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袁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291-2292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76例患者进行口腔以及胃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在对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分析的时候,有慢性胃病史的患者的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5.0%,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62.5%,而无慢性胃病史的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5.9%,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1%。口腔HP与胃HP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胃HP感染可能是由口腔HP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c,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一直是消化病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现已证实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相关。 1994年 WHO/ IARC会议将 HP确定为 类致癌因子。全世界约有 5 0 %的人口感染 HP,我国人口 HP感染在 4 1.4 %~ 83.1% ,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1  HP的归类1983年 Warren和 Marshall[1 ]成功地从人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螺旋状细菌 ,由于这个细菌形态类似弯曲菌属(Canmpylobacter)细菌 ,微需氧环境 ,又…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肠外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MAL 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发生有关[1 ] 。甚至有人认为 HP感染 Cag A阳性和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2 ]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 ,HP感染还参与许多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1 ] 。1 肝胆疾病1.1 高氨血症与肝性脑病 现已证明胃内感染 HP可引起胃液中氨浓度升高 ,可致高氨血症 ,并可诱发肝性脑病。对 HP感染者 ,在根除治疗前大量应用强效制酸剂 ,有可能促进胃内氨的吸收 ,而对合并 HP感染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在降血氨治疗的同时宜及时行根除治疗 ,否则有诱发或加重肝性…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有关胃癌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与多因素相关。自从Marshall和Warren在微氧条件下从人体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 ,大多数学者认为该菌与胃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尤其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u 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re ,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综述。1 幽门螺杆菌的特性  Hp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呈S型或弧型弯曲的细菌。在电镜下 ,可见…  相似文献   

20.
张牧霞  王娜  张瑶 《临床荟萃》2010,25(1):89-91
黏蛋白(mucin,MUC),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200000的糖蛋白。在正常人体内主要以膜结合型(跨膜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存在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乳腺等多种上皮组织。黏蛋白的分子巨大、结构复杂、形态似毛刷状,由多肽核心构成黏蛋白骨架,数百条直链或支链寡糖通过N-乙酰半乳糖甘与多肽链上的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以O-糖苷键的方式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