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玉光 《河北中医》2004,26(11):836-837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类常见的七种情绪反映 ,简称七情。七情过激又是中医内伤致病的重要原因。例如《素问·举痛论》曰 :“惊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认为七情过激皆可使机体气机紊乱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常见多发病中 ,直接由情志引起的病种达数十种。因此 ,有必要不断总结和探讨情志致病的规律 ,以便更好的为临床实践服务。现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情志致病特点的认识总结如下。1 情志致病的特点1 .1 七情致病 ,病因难除 情志致病 ,既不同于外感六淫 ,也不同于其它内伤诸因…  相似文献   

2.
“恐则气下、怒则气上”的两极病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志致病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病理机制看,情志异常主要影响人体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笔者根据气的运动方向、运动强弱、运动形式等,将情志致病总结为“三对两极”:上下———怒则气上与恐则气下;缓乱———喜则气缓与惊则气乱;消结———悲则气消与思则气结,作为对情志致病病机的高度概括,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七情是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不同的情志变化,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凋,导致病情加重。而情志的舒展、气血和顺,则可缓解病情,加速痊愈。因此,护理人员对每个病人的情志护理不可忽略。1 七情因素对脏腑的影响及所致病证 古语曰:“精神内伤,身必败之”。又如《内经》所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血妄行而成血证。最常见的情志护理以心、肝、脾三脏病证为多。情志影响于心,则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4.
“百病生于气”之说出自《素问·举痛论》。其着重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段论述说明了三个问题:1、导致气病的原因是:喜、怒、惊、恐、悲、思、劳、寒、炅等,即九气为病。概括了七情、六淫、和劳伤为病。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致病因素无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过度劳倦等。七情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当某些特殊因素致情志太过就会损伤脏腑功能气机而致病,故有“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以及“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泄、惊则气下”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喜胜忧、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悲胜怒”,此乃中医总结出的一套以情治情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并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现就七情变化及其辨证…  相似文献   

6.
浅谈七情对妇科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适当的七情能舒发情感,有益健康。而当七情太过,超过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导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失常,称之为七情内伤。《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也。”由于七情内伤可使人致病,或使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尤其是妇人“善怀而多郁,又性喜褊隘”,易为情所伤,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此外女性特殊的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急性事件致残患者心理变化的七个阶段和《黄帝内经》中的情志致病理论,分析致残过程中情志因素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而阐释各转化阶段气机紊乱的病机特点,其特点依次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怒则气上、忧思气结、悲则气消和喜则气和志达,分析引入移情易性、语言开导、宁神静志、暗示解惑和顺情从欲等中医心理疗法对残疾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 祖国医学中蕴藏着许多珍贵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如“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的观点,即为我国古代医学心理学指导思想。在《素问·举痛论》中记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凡七情中任何情志失调,皆能引起气机紊乱,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诸如身心疾病的发生。关于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也有论述。《杂病源流  相似文献   

9.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如《素问·举痛沦》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睥、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浅谈张子和的情志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国泰 《光明中医》2000,15(6):38-39
张子和继承祖国医学心理治疗的法则 ,在治疗精神情志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1 发展情志疗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形成了中医情志疗法的雏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怒伤肝 ,悲胜怒 ;喜伤心 ,恐胜善 ;思伤脾 ,怒胜思 ;忧伤肺 ,喜胜忧 ;恐伤肾 ,思胜恐。”《素问·举病论》有百病生于气之说 ,其中“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等诸多论述 ,对张氏的影响颇深 ,他以此为据 ,发扬光大。如对《素问·举痛论》等有关情志过极而导致全身气机失调的…  相似文献   

11.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称“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精神活动的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引起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则心神不安,精神焕散,思想不能集中,或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精神错乱,举止失常,甚致发狂。怒伤,则肝气上逆,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或呃逆呕吐,腹胀食滞。思伤,则食  相似文献   

12.
调气法治疗头风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洪军  王晓燕 《四川中医》1998,16(11):11-11
1病机探析头风病是以慢性阵发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血管性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目前,对本病病机认识尚未统一,各执一端。本人认为:气机失常为发病始动因素,痰瘀阻络为病机关键。头风病临床特点符合气机失常为病规律。本病发作,多以情志刺激为诱因,直接引起气机失常。《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机运行,不循常道,则产生先兆症状,常见的有:视觉症状,躯体感觉运动异常,暂时性脑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等。这些表现皆因气乱于脏腑而成…  相似文献   

13.
李玉清 《国医论坛》2003,18(2):48-49
中国历来重视精神情志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对于小儿因情志因素致病甚少谈及。明代万密斋在《万氏幼科发挥》中提及小儿七情不遂可致病 ,并应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现聊述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 提出小儿七情不遂可致病对于小儿七情致病 ,《备急千金要方》中仅论及了惊可致病 ,其后医家皆沿用《备急千金要方》的说法 ,而万氏在临证中注意到 :在成人看来不甚强烈之思、怒、惊、恐皆可致病。其谓 :“儿性执拗 ,凡平日亲爱之人 ,玩弄之物 ,不可失也 ,失则心思 ,思则伤脾 ,昏睡不食 ;求人不得则怒 ,怒则伤肝 ,啼哭不止 ,此…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在中医护理中的作用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正常的情绪是有益的,但急剧、突然、或持续的情绪波动却可导致或加重疾病的发展。早在公元前5~3世纪,我国最早的经典医著《内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心理学方面的阐述。它认为“七情郁结”可引起“气血凝滞”,强调“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又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相似文献   

15.
《内经》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不仅将人体情志活动统称为七情,并且认识到七情所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因此作为中医护理人员,理解情志变化特点,开展情忐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将有关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改花 《山西中医》2003,19(1):63-6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学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这种转变蕴含着中医以人为本、辨证施治的精髓。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将七情 ,即 :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内伤致病因素 ,称内伤七情。在正常情况下 ,七情是正常生理表现。当某些特殊因素导致情志太过或不及时 ,就会损害脏腑气机 ,故有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伤肺 ,惊恐伤肾及喜则气缓 ,怒则气上 ,思则气结 ,惊则气下之说。实践证明 ,在临床护理中及时掌握病人情志变化 ,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 ,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王莉萍 《河北中医》2003,25(9):710-710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易患多种疾病 ,且病程长 ,并发症多 ,康复慢 ,故做好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 情志护理《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指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说明情志过极 ,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调 ,导致病情加重 ,而情志舒展 ,气血和顺 ,则可缓解病情 ,加速痊愈。老年人患病后 ,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消除其恐惧和悲观心理。并说明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不良影…  相似文献   

18.
伤科病是以局部为主所反映的症候,医者往往注意到外在因素,直接或间接暴力,或持续劳损等。忽略了精神情志对伤科病的影响。笔者着重谈情志因素对伤科病的影响及调情志有利于伤科病的恢复。如今城镇、农村交通、运输工具日益发达,车辆急剧增加,车祸已成为伤科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车祸致伤同时患者精神上受到剧烈刺激,产生惊悸、恐惧心理,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云:“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素问·举痛论》云:“恐则气下,惊则气  相似文献   

19.
略谈肝主疏泄与妇人情志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情志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情志病。“情志”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或五志(怒喜思悲恐)的简称,是人体“三宝”(精气神)之一——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常情况下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应,并不致病。但受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便可成为精神致病因素,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使脏腑的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妇女要经历经、孕、产、乳的生理过程,肩负着服务社  相似文献   

20.
七情,喜、怒、忧、恐、悲、思、惊.情志的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而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脏腑的机能,才能反映情志的变化。故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情志的波动可致病情的改变。情志为病,内伤五脏,主要是使五脏气化失常,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