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cyclin D1过表达对子宫颈鳞癌SiHa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他信号分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cyclin D1基因全长,构建cyclin D1-pcDNA3.1质粒转染人乳头状瘤病毒16阳性的SiHa细胞,筛选cyclin D1稳定过表达细胞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细胞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CK7、E-cadherin、波形蛋白、Snail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增殖分化相关基因CDK4、CDK2、p21、p27、cyclin E、Rb、E2F、E6/E7、Ki-67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对细胞同步化处理,用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不同时间点cyclin D1及p2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cyclin D1稳定过表达的G-3细胞株.生长曲线及Ki-67 mRNA升高(P〈0.05)提示G-3细胞增殖速度加快,G-3细胞中波形蛋白、Snail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E-cadherin、CK7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提示转染细胞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cyclin D1过表达后,CDK4、CDK2、p21、p27、cyclin E表达增加,Rb、E2F、E6/E7、p16表达无明显改变,p21与cyclin D1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细胞周期不同时间点表达存在波动性.结论 转染诱导cyclin D1过表达可促进SiHa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这一过程中伴随着CDK4、CDK2、p21、p27、cyclin E基因表达的上调.cyclin D1过表达时,p21表达量也增高,可能通过影响波形蛋白表达参与了对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KB1/STK11(liver kinase B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基因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LKB1重组过表达稳转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组稳转细胞株,同时加入空白对照组,通过q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KB1 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KB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系的增殖能力。结果 Western blot和q PCR法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KB1组PC-3细胞中LKB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LKB1组PC-3细胞中LKB1表达显著升高。CCK-8法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KB1组PC-3细胞0、24、48、72 h各时间点的细胞活力,发现LKB1组PC-3细胞的生长活力于铺细胞24 h后开始,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C-3细胞,LKB1组PC-3细胞与空白对照组PC-3细胞相比,生长速度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LKB1基因过表达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LKB1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分子机制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人参皂苷Rg1抑制脂多糖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Rg1)对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LPS不同时间(1,3,6,8,12 h)处理组及Rg1不同浓度(10、20和50μmol/L)预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因子PCNA蛋白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因子PCNA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cyclin D1蛋白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PCNA和cyclin D1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并呈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Rg1预处理下调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PCNA和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Rg1通过下调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来调控细胞周期进而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KISS-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胃癌BGC-823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KISS-1蛋白的细胞系,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转染成功,并检测细胞中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探讨KISS-1对胃癌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结果显示:转基因组BGC-823细胞中KISS-1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转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均<0.05);转基因组BGC-823细胞中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转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组BGC-823细胞的穿膜数与转空质粒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侵袭力抑制率达到25%。结论 pcDNA3.1-KISS-1的有效转染可降低MMP-9的表达并对胃癌细胞BGC-823的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KISS-1基因对胃癌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的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EC1基因过表达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质粒pc DNA3.1(-)/DEC1(DEC1组)和pc DNA3.1(-)(vector组)利用脂质体分别转染至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中,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转染48 h后的细胞内DEC1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72 h后细胞内DEC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采用CCK-8实验、平板集落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DEC1过表达对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vector组相比,DEC1组中DEC1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cyclin D1和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过表达DEC1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DEC1可能通过影响MMP9和cyclin D1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AngRem104-pEGFP-N1,利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COS-1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AngRem104-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空载体pEGFP-N1转染组中,COS-1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布;重组质粒AngRem104-pEGFP-N1转染组中,绿色荧光集中在细胞核中,随着表达量的增高,绿色荧光在细胞核中聚集成团块状,颗粒状,RT-PCR的结果表明AngRem104在重组质粒转染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空载体和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的结果也确证了AngRem104-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提示新基因AngRem104/pEG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COS-1中获得了表达,细胞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An-gRem104和EGFP的双重活性,可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其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肝前体细胞株,检测对肝前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Wnt/β-catem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重组质粒pSEB-Flag-HBx与包装质粒pAmpho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包装获得携带HBx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并感染小鼠肝前体细胞HP14.5,稻瘟菌素(blasticidin)筛选出稳定表达HBx基因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HP14.5/HBx组),设HP14.5/Rv(空质粒pSEEB-Flag感染组)及空细胞组HP14.5组为对照组.MTS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中各时相所占的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cyclin D1和c-myc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HBx、GSK3β、p-GSK3β(ser-9)、β-catenin、cyclin D1以及c-myc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到HBx基因和蛋白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HP14.5/HBx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增加(P<0.05);G1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S期和G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yclin D1和c-myc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 GSK3β蛋白水平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GSK3β、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HBx的肝前体细胞株,HBx通过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促进肝前体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129对结肠腺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iR-129模拟物转染结肠腺癌SW48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进行转染)、miR-129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miR-129模拟物转染组(转染miR-129模拟物),通过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Western blot检测miR-129过表达后SW480细胞RUNX1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miR-129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RUNX1是否为miR-129潜在的靶基因,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miR-129过表达,SW480细胞中RUNX1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抑制SW480细胞体外增殖,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UNX1是miR-129的靶基因之一,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RUNX1为miR-129的下游靶基因。结论 miR-129通过靶向调控RUNX1抑制结肠腺癌SW480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人结肠癌SW620细胞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FHC中HMGB1的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质粒构建稳定下调HMGB1表达(shHMGB1)的SW620细胞,同时设置阴性对照(shNC)细胞和空白对照(blank)细胞;采用CCK-8、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MGB1表达下调对p-ERK、ERK、c-My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Bcl-2及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SW620细胞中HMGB1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FHC(P0.05)。经qPCR与Western blot验证,HMGB1低表达细胞构建成功。与blank组和shNC组相比,shHMGB1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同blank组和shNC组比较,shHMGB1组细胞的MMP-2、MMP-9、N-cadherin、c-Myc、Bcl-2及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HMGB1可促进结肠癌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ERK/c-Myc信号通路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CTNNB1基因沉默效应和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靶向CTNNB1的shRNA载体质粒,然后转染入结肠癌SW480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TNNB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实验评价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靶向CTNNB1的shRNA能够明显下调CTNNB1mRNA和蛋白质表达(P0.05),其抑制率分别是38.29%和42.86%。MTT实验提示转染了特异性CTNNB1shRNA的CTN实验组细胞在转染后呈现随着时间延长而进行性生长抑制的现象。在转染后72h,CTN组的细胞存活率为43.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结论靶向CTNNB1的特异性shRNA对结肠癌SW480细胞具有下调CTNNB1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组织,前列腺源性ETS因子(Prostate-derived Ets factor,PDEF)的表达可以促进分泌性祖细胞向杯状细胞分化,因此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与PDEF的表达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靶向干扰前列腺源性ETS因子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阳离子脂质体法将PDEF干扰质粒和空白对照空质粒瞬时转染HT29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shRNA组中PDE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干扰质粒、空质粒成功转染HT29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可见shRNA组PDEF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降低;MTT法检测发现干扰PDEF基因的表达能够明显促进HT29细胞的增殖(P<0.05);48 h后,shRNA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在HT29细胞中干扰PDEF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抑制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增殖产生的影响。 方法 将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分为3组,siRNA干扰组(转染靶向galectin-3 的特异siRNA),空白对照组(只加转染试剂)和阴性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的siRNA)。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galectin-3蛋白的抑制效率,应用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galectin-3基因低表达对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siRNA干扰组细胞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MTT显示,siRNA干扰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与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比较显著降低(P<0.05);cyclin D1和PCNA蛋白表达均为siRNA 干扰组细胞表达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5)。 结论 Galectin-3低表达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能力,这可能与抑制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KISS-1基因对食管鳞癌细胞EC-1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KISS-1基因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检测KISS-1在EC-1、Eca109、EC9706和TE-1四种食管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介导在体外将KISS-1基因转染人食管鳞癌细胞EC-1,利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转染之后KISS-1表达的改变,并采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MTT、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KISS-1对食管鳞癌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4种食管癌细胞株的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EC-1中KISS-1蛋白(0.715±0.109)及mRNA(0.670±0.176)表达均最低;转染之后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KISSS-1蛋白和mRNA在转基因组的表达分别为1.143±0.218和0.877±0.162,均显著高于转空质粒组(0.745±0.130,0.685±0.128;t=3.850,2.481,P均<0.05)和对照组EC-1细胞(0.855±0.184,0.677±0.138;t=2.275,2.306,P均<0.05);Boyden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力实验发现转基因组在培养24、48和72 h后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91.8±11.7,117.8±11.1和139.2±11.8,均显著低于转空质粒组(118.1±14.7,141.7±13.2,162.2±22.7;t=3.153,4.215,3.569,P值均<0.01)和对照组EC-1细胞(112.2±15.6,138.1±13.0,162.3±14.0;t=4.154,3.797,2.702,P值均<0.05).MTT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组细胞在培养48 h和72 h后的增殖能力分别为0.517±0.127和0.394±0.137,与转空质粒组(0.636±0.186,0.513±0.150;t=2.054,2.709,P值均<0.05)和对照组(0.646±0.135,0.511±0.153;t=2.276,2.205,P值均<0.05)相比,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数为157.2±36.4,明显低于转空质粒组(236.3±78.1;t=3.441,P<0.01)和对照组(242.5±48.6;t=2.250,P<0.05).结论 KISS-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株EC-1中可抑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及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OXQ1基因沉默对大肠癌SW480细胞血管生成及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在Sonic hedgehog(Shh)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以携带FOXQ1-shRNA的慢病毒载体感染SW480细胞,将细胞株分为FOXQ1-shRNA和NC-shRNA组,利用脐静脉内皮细胞系926细胞行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荧光显微镜观察2组细胞血管形成能力,MTT、倍增时间、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存活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cyclin D1 mRNA和蛋白水平。利用重组Shh蛋白诱导上述2组细胞,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存活率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变化,检测上述分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NC-shRNA组细胞相比,FOXQ1-shRNA组细胞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降低,而存活率无明显变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显示FOXQ1基因沉默后,VEGF-A和MMP2的表达下调,cyclin D1表达无显著差异。与NC-shRNA组比较,重组Shh蛋白诱导的FOXQ1-shRNA体外血管形成能力更低,存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FOXQ1基因介导了大肠癌SW480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并且可能受到Shh通路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Gli2)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构建靶向Gli2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到SW480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实验设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用MTT法、倍增时间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间Gli2、cyclin D和MMP-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W480细胞转染慢病毒72 h后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干扰组较阴性对照组与空白组Gli2表达降低,细胞增殖减慢,集落形成能力减弱,倍增时间延长,迁移、侵袭能力减弱,cyclin D1和MMP-2表达下降(P0.05)。结论沉默Gli2的表达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cyclin D1和MMP-2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miRNA145)对肝癌细胞生长、凋亡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实验将Hep G2细胞随机设置为3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组及转染组,转染后real-time PCR法检测验证各组细胞miRNA145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miRNA145目标蛋白N-钙黏蛋白的表达,MTS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结果:Real-time PCR结果证实转染组细胞miRNA145表达比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明显增多(P0.05),同时N-钙黏蛋白的表达在转染组细胞中显著减少(P0.05);经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转染组细胞中N-钙黏蛋白表达比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明显减少(P0.05);转染组细胞活性在转染后第2天、第3天均明显下降,70.04%的细胞周期停止在G1期,转染后Hep G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调miRNA145表达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展和侵袭转移,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潜能和凋亡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NPM1 A型突变(NPM1 mA)的重组质粒载体pEGFPC1-NPM1 mA转染白血病THP-1细胞系,构建稳定表达NPM1 A型突变蛋白的白血病细胞株(THP-1 mA),同时设立未处理组(THP-1)和空载体转染组(THP-1 C1)作为对照。通过MTT试验观察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发生率的改变;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未处理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细胞相比较,携NPM1突变体的THP-1 mA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强,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G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低;而NPM1突变体转染后THP-1细胞的凋亡率没有显著变化,同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 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Bax/Bcl-2比值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NPM1突变基因能够促进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而对白血病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这为进一步阐明NPM1突变与AML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视黄酸(Retinoic acid,RA)依赖反义cyclin D1表达载体转染HL-60细胞后启动的诱导分化效应,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成功构建视黄酸依赖反义cyclin D1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经NBT还原实验、免疫荧光检测CD14表面抗原表达、RT-PCR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观测视黄酸处理后细胞分化效应的发生以及Rb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反义eyelin D1转染和未转染的HL-60细胞经RA处理后,NBT还原能力明显增强、CD14表面抗原表达显著增加,Rb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以反义cyclin D1转染细胞经RA处理后变化更为明显。结论 RA及其诱导的反义cyclin D1可协同诱导HL-60细胞分化成熟,下调Rb基因表达可能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ct4B1 基因过表达是否诱导人结直肠癌SW480 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带G418 抗性的Oct4B1 基因过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人结直肠癌SW480 细胞株,分别称为实验组(SW480-Oct4B1)及对照组(SW480-NC),转染成功后用G418 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对两种稳定转染细胞进行如下检测: RT-qPCR 检测Oct4B1 的mRNA 水平;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盂Western blot 检测EMT 相关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 及Vimentin 蛋白表达; RT-q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EMT 转录因子Twist 的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稳定转染细胞株建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Oct4B1 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迁移明显增强(P<0.01);细胞侵袭能力明显提高(P<0.01);上皮标记物E-cadherin 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而间质标记物N-cadherin 及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Twist 的mRNA 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Oct4B1 基因可诱导人结直肠癌SW480 细胞发生EMT,增强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提高Twist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LASS2/TMSG-1基因过表达对人肺癌95D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LASS2/TMSG-1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前期已构建好并冷冻保存的Pc DNA3-TMSG-1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入95D细胞(高转移潜能,LASS2/TMSG-1低表达),使外源性LASS2/TMSG-1基因在细胞内过表达即LASS2/TMSG-1过表达组,同时设立转染空白质粒的空白对照组和未转染质粒的阴性对照组。应用体外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人肺癌95D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ASS2/TMS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TP6L、MMP-2及MMP-9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肿瘤细胞中MMP-2及MMP-9的活性;使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V-ATPase的活性;使用BCECF H+敏感探针检测细胞外H+浓度的变化。结果 LASS2/TMSG-1过表达组细胞的LASS2/TMSG-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ATP6L表达水平下降,其V-ATPase活性及细胞外H+浓度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MMP-9的表达及活性均降低,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LASS2/TMSG-1过表达组细胞的体外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LASS2/TMSG-1可能通过结合ATP6L亚基抑制V-ATPase活性,改变细胞外H+浓度,影响MMP-2、MMP-9的表达及活性,进而改变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