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L-10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IL-10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在缺血不同时间(0.5和3h),应用不同剂量重组IL-10(0.5和1μg)行侧脑室注射,观察脑梗死体积以及缺血区神经元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变化情况。结果无论在0.5或3hIL-10注射组脑梗死体积以及坏死神经元的数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且0.5h组较3h组更明显(P<0.05),IL-101μg组比0.5μg组减少更明显(P<0.05)。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0.5hIL-10注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且IL-101μg组与0.5μg组相比较减少更显著(P<0.05)。而3h中性粒细胞的浸润IL-10注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IL-10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缺血后局部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少神经元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吴常青  汪春彦  邵旭  董六一 《中草药》2011,42(1):114-117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总苷和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组和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组。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腹主动脉取血并离心,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显著抑制LDH活性,降低MDA和TNF-α、IL-1β、IL-6水平(P<0.01、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表达及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敛疮生肌灌肠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修复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另取20只SD大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敛疮生肌组,每组10只。敛疮生肌组给予0.45 g/mL的敛疮生肌方浓缩水煎液2 mL灌肠,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均1次/d,连续灌肠7 d。根据大鼠体重、大便性状、便血情况计算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计算结肠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0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ICAM-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组织中IL-6含量、NF-κBp65蛋白表达光密度值、ICAM-1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肠组织中IL-10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敛疮生肌组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组...  相似文献   

4.
芳香开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麝香、冰片、安息香和苏合香四味芳香开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药物对大鼠术前、缺血2h再灌注4h、10h、22h时体温的影响;比色法测定大鼠缺血2h再灌注22h后血清NO含量与NOS活性;ELISA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中IL-1β和IL-6含量。结果:冰片(0.2g/kg)能明显抑制大鼠缺血2h再灌注4h、10h、22h时体温的异常升高,麝香(66.6mg/kg)和苏合香(1.332g/kg)仅在再灌注后4h时明显抑制体温升高,安息香(1.0g/kg)作用不明显。麝香、冰片和苏合香能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清NO含量,麝香、冰片还能显著抑制血清NOS活性。冰片、麝香能显著降低缺血侧脑组织IL-1β、IL-6含量,苏合香和安息香的作用不明显。结论:芳香开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麝香、冰片作用为优,其次苏合香,安息香作用较弱,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炎症损伤及抗NO神经毒性有关。冰片对模型动物体温升高的良好抑制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药区别于其他三味药物的"寒凉"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蛭通络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蛭通络胶囊.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力康胶囊(WLK)对实验性胃溃疡(GU)的防治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水浸束缚应激性胃溃疡和大鼠乙酸灼烧型胃溃疡模型进行实验,观察小鼠溃疡指数及各组大鼠溃疡面积;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胃力康胶囊对胃组织病理变化和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和白细胞介素-8(IL-8)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胃力康胶囊3个剂量组(9.198g、18.396g、36.792g(原生药)/kg)及胃力康颗粒组(36.792g(原生药)/kg)对小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胃力康胶囊3个剂量组溃疡抑制率在27.67~44.02%之间。对大鼠乙酸灼烧型胃溃疡都有显著的治愈作用。胃力康胶囊3个剂量组(7.67g、15.33g、30.66g生药/kg)及胃力康颗粒组(30.66g原生药/kg)光镜下胃溃疡深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并可见幽门腺代偿性增生和溃疡修复,胃力康胶囊与胃力康颗粒对大鼠乙酸性溃疡组织病理学愈合的促进作用相当。胃力康胶囊组及胃力康颗粒组对胃溃疡周围组织上皮细胞IL-8、NFκB-p65(F-6)表达的上皮阳性细胞面积分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具有抑制胃溃疡周围组织上皮细胞IL-8、NFκB-p65(F-6)表达作用。结论:胃力康胶囊对小鼠水浸束缚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可减少溃疡指数,提高溃疡愈合率。胃力康胶囊通过抑制NF-κB激活,下调IL-8的过度表达,从而发挥对乙酸灼烧型胃溃疡的抗炎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再次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脑缺血预处理再次损伤组(CIP+MCAO)。采用神经缺损评分(NDS)法评价行为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DNF,GDNF,VEGF在皮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明显,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吸光度IA均明显降低,但仅有脑组织皮层与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I/R组比较,CIP+MCAO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NSE水平(P0.01),CIP+MCAO组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IA均明显增加(P0.05,P0.01)。GDNF的阳性表达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与上调BDNF,VEGF内源性保护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白杨素(Chry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通过噻唑兰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白杨素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白杨素诱导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体内药效学评价采用脑中动脉阻断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对白杨素体内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进行评价。体内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含水量,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结果:白杨素对正常PC12细胞在实验浓度条件下未表现出细胞毒性,且在谷氨酸(10 mM)损伤模型中白杨素(药物浓度为10 μM)对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白杨素诱导MSC后不同时间细胞表面神经标志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半乳糖神经酰胺(GalC)、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entin)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白杨素给药组改善了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了缺血半暗带损伤情况,上调了大鼠脑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蛋白的表达。结论:白杨素可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表达量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酚酸A、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效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l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特点。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于苏醒时和术后24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24h评分后断头取脑测定脑梗塞指数、脑指数及脑含水量;应用HE染色观察SalA干预后缺血区病理学改变。结果:SalA可以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缩小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降低相关脑区神经元损伤程度。综合分析SalA的作用体现出比丹参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更明显的趋势,SalA三个剂量中以2.5mg/kg组效应更强。结论:针对脑缺血损伤,SalA的保护作用有优于SalB的趋势,而本实验中表明Sa-lA的量效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栓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塞体积和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称重法测定组织脑水肿含量。结果黄芩苷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塞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脑组织MDA、NO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水肿程度,升高SOD活性并降低MPO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抗炎和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2.
曾俊  严洁 《中医药导报》2008,14(1):72-75
文章从神经机制的调节、脑血流量、免疫系统、脑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生成、调节NO和ET、抗肿瘤坏死因子、保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阐释了针灸对急性期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提出了目前针灸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并施以相应处理。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MPO活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脑组织MPO活性降低。假手术组脑组织中未检测出IL-6;模型组IL-6含量升高明显;川芎嗪组IL-6含量较模型组升高。结论川芎嗪可增加抗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含量,从而降低脑组织MPO活性,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治疗前后分别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症状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损害情况。结果:治疗后,穴位敷贴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减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脱失、水肿及变形明显;各治疗组大鼠神经细胞脱失、水肿及变形现象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穴位敷贴可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症状,对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损伤的疗效。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脉络宁组(每组各8只),后两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多发性脑梗死,脉络宁组给脉络宁注射液尾静脉注射;观察比较3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脑含水量、脑指数、脑组织内SOD、MDA含量变化。结果脉络宁注射液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指数与脑含水量,降低大鼠脑组织内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均P〈0.05或P〈0.01)。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电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应用透射电镜线粒体体视学检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肝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及肝细胞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体视学、ATP酶活性及肝细胞总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电针治疗后,肝细胞线粒体体视学、ATP酶活性及肝细胞总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引发的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治疗作用机理是通过拮抗活性氧过氧化损伤和改善能量代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黄芪组、活血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含量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中未检测出IL-6;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IL-6含量升高明显;补阳还五汤组、黄芪组、活血组缺血侧脑组织IL-6含量较模型组升高,与拆方组比较,总方组的作用最强。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可增加抗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含量,从而减轻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总方组的作用明显优于其拆方组,说明方中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脉通口服液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脑脉通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损伤。方法:通过兔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模型,观察中药脑脉通对其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脑脉通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对兔脑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结论:中药脑脉通对动物实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老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300g,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简称尼莫地平组)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组(简称参芪组)。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芪扶正注射液在缺血前1周静脉给药,观察缺血3h再灌注3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塞范围、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脑组织钙、水、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参芪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缩小脑梗塞范围,抑制Ca~(2+)聚集,血清中LDH、CK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抑制脑组织Ca~(2+)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缺血性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不同时间电针前后海马内 MDA含量和 SOD、GSH -Px活性并计数断头后大鼠喘息次数和持续时间。每日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 30 min共 14 d,取疏 -密波 ,频率 :2 -2 0 H z,强度 :2 .0 A。结果 电针能显著延长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的存活时间 ;降低缺血 -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的 MDA含量 (d7:2 .5 7± 0 .62 nmol/mg,d14 :1.18± 0 .47nm ol/m g)及提高SOD(d7:5 .18± 1.82 u/m g,d14 :6.91± 2 .47u/mg)及 GSH-Px(d7:9.5 0± 1.0 9u/mg,d14 :11.65± 1.72 u/m g)的活性。结论 电针能提高大鼠抵抗脑缺血 -再灌注的损伤能力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动物体内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