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用于小儿氯氨酮全麻术前用药的效果比较。方法将80例需全麻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每组40例。A组术前30min采用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肌内注射,B组采用阿托品0.015mg/kg肌内注射;30min后,2组均采用氯胺酮6mg/kg肌内注射。并观察2组患儿入手术室后[术前用药前(T0)]、术前用药(A组患儿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B组患儿肌内注射阿托品)后即刻(T1)、10min后(T2)、20min后(T3)、肌内注射氯胺酮即刻(T4)、10min后(T5)、20min后(T6)、1h后(T7)的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吸痰情况。结果A组T0HR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7,SpO2均为(98±2)%,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T2—5SBP、DBP、HR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有3例吸痰1~2次,B组有4例吸痰1~2次。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全麻术前用药较阿托品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肖天科  吴卫  叶章文  余学英  张科  齐磊 《华西医学》2013,(10):1590-1592
目的研究需要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脑瘫患儿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时给予盐酸戊乙奎醚预防术后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需要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阿托品10gg/kg,B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戊乙奎醚10gg/kg。分别记录两组的麻醉持续时间、人室心率、气管插管后10min的心率差、停药后的拔管时间及拔管时口腔分泌物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相比,患儿麻醉持续时间、人室心率和停药后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口腔分泌物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口腔分泌物过多(VAS〉2分),A组为46.67%,B组为16.67%,B组比A组口腔分泌物更少,气管插管后10min心率A组为(28.30±9.73)次/min,B组为(9.93±10.25)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有效减少需要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脑瘫患儿术后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情况,且比常规应用阿托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并与阿托品进行比较。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常规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A组)10μg/kg或阿托品(B组)10μg/kg。给药5 min后开始常规全麻诱导并维持麻醉手术。观察两组患儿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结束时(T2)、离开复苏室时(T3)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体温变化。统计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在复苏室的停留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离开复苏室时的镇静状态及24 h内呼吸系统和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儿在T2时心率有所减慢(P〈0.05),插管后心率增快,T2及T3时心率增快较T0时明显(P〈0.05)。B组患儿在T1时心率即增快,T2及T3时心率增快较T0时明显(P〈0.05);与A组比较,在T1、T2、T3各时间点B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儿体温在T1时无明显变化,B组在T2及T3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离开麻醉复苏室时A组患儿镇静作用较B组明显,B组患儿焦虑烦躁较多,在复苏室内停留的时间较长。B组患儿在术后24 h内出现呼吸道和胃肠道并发症较多。结论小儿麻醉手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其麻醉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4.
易峰  游弋  徐厚昌  周佐鸿  王颢霖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235-1236,1241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体外循环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和IL-10浓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成人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PHC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PHC0.02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手术切皮即刻PHC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开放静脉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h(T3)、术后48h(T4)采取外周静脉血4mL,用放免法检测血浆白介素IL-2浓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0,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清IL-2、IL-10浓度。【结果】PHC组IL-2、IL-10在T2、T3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T4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有利于保持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维持机体正常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在减少腺体分泌以及对循环功能、体温的影响及其用于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东莨菪碱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术前30min分别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s)和东莨菪碱(0.01mg/kg)。静脉给予氯胺酮(1mg/kg)常规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利布合剂0.5mL/kg),记录给药前15min、给药后15min、20min、30min,给氯胺酮15min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呼吸道唾液分泌物、面色、皮肤、口干等情况。【结果】B组术前及用药后HR、BP均比A组升高(P〈0.05)。氯胺酮麻醉后,B组HR、B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两组时点值无显著差别,B组用药后30min后T升高,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多于A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显著的心率稳定作用及强大持久的腺体分泌抑制作用,作为术前用药效果满意且优于东莨菪碱,可安全用于小儿全麻手术术前给药。  相似文献   

6.
麻醉前用药盐酸戊乙奎醚对手术患者眼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手术患者麻醉期间眼部瞳孔和眼压的变化情况,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临床麻醉中眼部安全性。方法: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胆囊切除手术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ASAⅠ~Ⅱ级。无心肺疾患、内分泌疾病及青光眼等病史。按双盲法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阿托品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8h禁食、禁水。患者入室安静10min后,记录瞳孔大小作为基础值,用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在左右眼球上各滴1滴做表麻.2~3min后用YZ7A眼压计测量左右眼球的眼压;在右肩三角肌注射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剂量0.01mg/kg。30min后,再次记录瞳孔大小和眼压等。随后手术结束,患者入麻醉恢复室,清醒30min后再次记录瞳孔大小和眼压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眼压差异无显著性,在给药30min后阿托品组双眼眼压都高于盐酸戊乙奎醚组(P〈0.05)。两组患者的瞳孔大小基础值差异也无显著性.在给药30min后阿托品组双眼瞳孔都大于基础值(P〈0.01).也大于盐酸戊乙奎醚组(P〈0.01)。结论:在术前使用抗胆碱药物中,盐酸戊乙奎醚不升高眼压.对眼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三动脉阻断法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组(生理盐水1ml)、东莨菪碱组(0.01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组(0.01mg/kg),缺血前40min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缺血时间为10min,于再灌流24h、3d和7d测定其行为学(开阔法、平衡木法、攀绳和肌力试验),再灌流2h、12h、24h、3d和7d取材测定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HE染色)、凋亡神经元数量(TUNEL染色)、bcl-2和bax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部分大鼠于再灌流4d测定脑梗死体积(TTC法)。结果 与缺血-再灌流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组和东莨菪碱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bcl-2提前并延长表达(P〈0.01),盐酸戊乙奎醚组bax表达下降(P〈0.05或P〈0.01)。同时,盐酸戊乙奎醚组和东莨菪碱组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或P〈0.01),行为学检测指标改善(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较东莨菪碱组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并且优于同样剂量东莨菪碱。改变bcl-2/bax的比例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夏萍萍  梁思  叶治  钟涛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42-224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是否能抑制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反应,保持满意的麻醉深度以及艾司洛尔是否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五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艾司洛尔组;Ⅲ组:艾司洛尔+芬太尼3gg/kg组;Ⅳ组:芬太尼6beg/kg组;Ⅴ组:芬太尼3μg/kg组。全部采取七氟醚面罩吸入12min复合罗库溴铵1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诱导开始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1、2、3、5、8min(T3、T4、T5、T6、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Narcotrend指数(N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值,并观察插管前与插管后各时点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基础值(T1)相比,五组病人诱导后HR、MAP、BIS、NI均下降(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而Ⅰ组在插管后1、2、3、5min(T3、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其它4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除Ⅳ组外,其余各组在插管后1、2、3、5min(T2、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Ⅲ组(P〈0.05)。Ⅳ组与Ⅲ组插管前后HR、MAP、BIS、NI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刘志高 《临床医学》2009,29(4):56-58
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试验组)和阿托品组(对照组),两组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盐酸戊乙奎醚对不同中毒程度患者毒蕈碱样症状的控制疗效确凿,与阿托品组比较,其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全血胆碱酯酶(ChE)活性变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用药次数、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以取代阿托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甲状腺肿瘤患者40例,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注射完毕,以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记录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及插管后3min(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指数,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6±6)s,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7%,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100%;与T0时比较,T1、T2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值明显降低(P〈0.05),T3时平均动脉压及Narcotrend值明显降低(P〈0.05);T1、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而平稳,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评价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麻醉前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小儿先心痛介入封堵术病例4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阿托品组(A组),每组20例.P组和A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阿托品0.01 mg/kg,行非气管插管氯胺酮静脉麻醉,监测记录给药前(T0)、静脉注射氯胺酮前(T1)、静脉注射氯胺酮后15 min(T2)、给药后1 h(T3)时点体温、HR、MAP、SpO2,测量唾液分泌量.结果:A组用术前药后HR明显增快,体温升高(P<0.05),氯胺酮麻醉后HR增快、血压升高更明显,与T1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前用药后和麻醉过程中MAP、HR、体温基本稳定(P>0.05).组间比较,给术前药后各时点A组HR、MAP、体温均高于P组(P<0.05).结论: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对心率、血压影响小,较少引起体温升高,更有利于患儿循环稳定和围术期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不同给药方式对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经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麻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艾司洛尔组(艾司洛尔1mg/kg);C组为乌拉地尔组(乌拉地尔0.5mg/kg);D组为艾司洛尔+乌拉地尔组(艾司洛尔0.5mg/kg+乌拉地尔0.25mg/kg)。用药组药物于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对照组注射2ml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丙泊酚和维库溴胺。插管完成后接麻醉机,吸入1%~2%的异氟醚及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min,插管后1min、3min、5min和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的值,并计算相应的收缩压和心率的乘积(RPP)值。结果血压:SBP、DBP与A组和给药前相比,给药后C、D组明显下降(P〈0.05);插管后1min、3min,C、D组明显低于A组(P〈0.05)。心率:与A组和给药前相比,给药后B、D组明显降低(P〈0.05);插管后1min、3min,B、D组明显低于A组(P〈0.05)。RPP值:与A组和给药前相比,B组(P〈0.05)、C组(P〉0.05)和D组(P〈0.05)均下降;插管后1min、3min、5min,D组明显低于A组(P〈0.05);插管后1min、3min,B、C组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更能有效预防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45例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儿,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随机均分4组:R1组2.0ug/kg,R2组2.5ug/kg,R3组3.0ug/kg。诱导使用8%七氟醚半紧闭吸入,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维持2.5%七氟醚吸入15min后分别静脉注射3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辅助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R1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于R2、R3组(X^2=6.71,P〈0.05),但R2、R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与T0时比较,各组患儿在T1时HR、MAP均明显下降伊分别=7.56、6.35,P均〈0.05),R1组在T2、T3时HR、MAP较T1明显升高限分别=13.34、11.75,P均〈0.05),且与R2、R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分别=8.59、7.81,P均〈0.05),但R2、R3组在R、B时HR、MAP与.r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3.65、4.12,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2.5~3.0ug/kg复合2.5%七氟醚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5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1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PF1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1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0%和24%。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全麻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男52例,女8例,年龄18—52岁,体重52~75kg,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镇静组(Ⅰ组)30例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30例。静注芬太尼2彬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然后以6mg,/(kg·h)速率持续榆注异丙酚,3~5min后经鼻行盲探气管插管,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I)、气管插管后5min(T2),记录SBP、DBP、MAP、HR、RR,计算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观察诱导过程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时Ⅱ组患者SBP、DBP、MAP、HR、RR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Ⅰ组上述指标略降低,与T0比较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气管插管完成时闻较快(P〈0.05),但呼吸暂停时间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2mg/kg复合芬太尼2ug/kg麻醉诱导,然后输注异丙酚6mg/(kg·h)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麻醉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将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老年女性患者麻醉前用药,与传统的氢溴酸东莨菪碱进行比较,评价其对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两组。麻醉前30min,Ⅰ组患者予盐酸戊乙奎醚1mg肌肉注射。Ⅱ组患者氢溴酸东莨菪碱0.3mg肌肉注射。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0min、20min、3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比Ⅰ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氢溴酸东莨菪碱相比,盐酸戊乙奎醚显著减少老年女性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戊已奎醚复合阿托品对患儿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围手术期管理的影响。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2月选择60例患儿,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静注阿托品;B组:静注戊已奎醚;C组:静注戊已奎醚复合阿托品(阿托品0.25mg、戊已奎醚0.25mg),3组均按0.01mg/kg静注。记录给药前(T0)、进入术间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min(T3)、苏醒期(T4)的HR、MAP、SpO2,记录吸痰次数、吸痰的时间。结果 A组:T1~T4时HR、MAP明显高于T0时(P〈0.05),与B、C组同时段比较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B组:T1、T3、T4时HR低于T0(P〈0.05),T2比T0时增高,但比较无差异(P〉0.05),T1~T4时MAP与T0时比较无差异(P〉0.05);C组:T1、T2时HR略高于T0时,T3、T4时低于T0时,T1~T4时MAP与T0时比较无差异(P〉0.05),各时段三组吸痰次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戊已奎醚复合阿托品有效地抑制了患儿腺体分泌,使得围手术期心率、血压更加平稳,提高了患儿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急诊剖宫产术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00例急诊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术前分别静注盐酸戊乙奎醚和肌注阿托品,记录用药前、麻醉前、麻醉5min及10min、术毕时的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A组HR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B组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的HR与用药前相比均不同程度增高,两组在SBp、DBp、SpO2及Apgar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作急诊剖宫产的术前用药可保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七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婴儿眼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3~12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麻醉,Ⅱ组患儿采用全凭静脉麻醉。I组患儿七氟醚4~6%吸入诱导,术中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1.5~2.5%,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4mg/(kg·h)维持麻醉。Ⅱ组患儿肌肉注射氯胺酮6mg/kg,开放静脉,眯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4-6mg/(kg·h)持续静注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O)、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停药时(T3)、气管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记录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I组T1时HR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I组苏醒时间缩短,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率均降低(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用于眼科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适合婴儿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irtraq光学可视喉镜与Macintish直接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急诊气管插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用Airtraq光学可视喉镜气管插管,M组采用Macintish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插管相关情况;记录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变化,T0、T4时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A组声门显露时间长于M组,气管插管次数少于M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1次插管成功率为95.0%(38/40),高于M组75.0%(30/40)(P〈0.05);两组总气管插管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T2时DBP、HR低于M组,T2~T3时RPP低于M组(P〈0.05);A组T4时E、NE水平低于M组(P〈01.05);A组气管插管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明显低于M组的27.5%(11/4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irtraq光学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气管插管患者1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应激反应,但插管时间与Macintish直接喉镜气管无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