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城市6岁以下儿童睡眠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南京市6岁以下儿童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2个主要城区1272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2岁以下儿童打鼾、夜醒、抽搐、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发生率较2~5岁组高;入睡困难2~5岁儿童组发生率高于2岁以下儿童组。男童磨牙、张口呼吸、夜醒、抽动、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发生率高于女童;女童夜惊、呼吸暂停、梦呓、梦游发生率高于男童;在打鼾、入睡困难男女童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南京市儿童总睡眠时间及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0~5岁儿童睡眠习惯及睡眠障碍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儿童睡眠习惯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现状,以便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我国12个省市14883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国城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20.87%。其中入睡困难、磨牙、打鼾发生率较高。儿童睡眠习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62.48%的儿童与家人或保姆同床睡眠;59.79%睡前需要安慰物;33.08%睡前30min经常看电视;11.22%夜间习惯俯卧位睡姿。【结论】睡眠障碍是当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障碍根源于儿童早期不良的睡眠习惯。因此,有必要及早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睡眠卫生指导,以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保证儿童良好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柳州市市区0~5岁儿童睡眠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7~12月在柳州市4城区8街道按系统抽样法抽取8个街道中1408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0~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35.04%,其中入睡困难7.96%、打鼾3.29%、入睡过早3.14%、磨牙3.06%、用口呼吸2.98%、夜醒2.90%。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和白天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延长,8月龄夜间持续睡眠形成。睡眠昼夜节律于5月龄开始形成。和国内《儿童保健学》及尼氏儿科学比较,柳州市儿童在3岁前的各年龄段睡眠时间均减少1h左右。结论:目前柳州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儿童保健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南京城市6岁以下儿童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南京市6岁以下儿童的睡眠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两个主要城区1 272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6岁以下儿童白天、夜晚、全天睡眠次数随年龄增长逐步减少,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有夜晚睡眠时间、夜间睡前对安慰物的需求、白天睡多晚上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夜间睡眠时有痉挛性肢体抽动、父亲打鼾。6岁以下儿童睡眠时间长短与性别没有显著的规律性。【结论】南京市儿童总睡眠时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抚育人的睡眠习惯、儿童睡眠障碍存在、儿童形成固有的不良睡眠习惯。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0~5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儿童睡眠习惯、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南宁市1274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双录入所有调查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宁市0~5岁儿童睡眠昼夜节律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国外基本相似,但相比尼氏儿科学中儿童睡眠需求标准,2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天少睡1h;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25.08%,其中入睡困难、夜醒、打鼾发生率较高;睡眠习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61.54%的儿童与家人或保姆同床睡眠;61.77%睡前需要安慰物;10.83%夜间习惯俯卧位睡姿。【结论】学龄前期是睡眠发展及睡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及早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睡眠卫生指导,以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保证儿童良好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壮族3~6岁儿童睡眠障碍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为儿童睡眠障碍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个幼儿园的壮族3~6岁儿童386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并对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24.9%,其中,入睡困难的发生率为15.3%,睡眠不安(16.1%)、磨牙(14.0%)、打鼾(13.7%)及梦魇(14.5%);②在影响睡眠的因素中,除性别与睡眠障碍无显著相关外(Wald值=0.551,P=0.458),年龄、陪睡、家长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居住地等因素均对儿童睡眠障碍产生影响(P<0.05),尤其是经济状况(Wald值=58.471,P=0.000,OR值=97.703)。【结论】壮族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状况,这一现象应受到医疗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儿童(脑瘫)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 应用《脑瘫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135例脑瘫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脑瘫睡眠障碍发生率71.11%,其中入睡困难50%,频繁夜醒45.85%,睡眠节律紊乱30.21%,夜间出现睡眠摇头,手或四肢抽动20.83%,严重磨牙7.35%,鼾症16.67%.影响脑瘫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紧张因素,睡前功能训练超过1.5 h,抚养人夜间对患儿出现睡眠障碍采取不良反应,母亲职业,紧张性姿势反射存在,睡眠前需要安慰,癫痫。 【结论】 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消除家庭紧张因素,指导家长适当的养育方式,加强疾病本身的治疗对减少脑瘫睡眠障碍,提高脑瘫生命质量,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提高儿童睡眠质量有所借鉴。【方法】2005年2—5月随机抽取长沙市二个行政区6个街道1277名0~6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应答率为98.2%。【结果】0~6岁儿童白天、夜间以及全天睡眠次数、全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6月龄以下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儿童保健学》(2000年版)同龄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年龄、不良睡眠习惯、睡眠问题、母亲每天总睡眠时间。【结论】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偏少。主要影响因素有抚养人的睡眠习惯、儿童存在睡眠问题、不重视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成都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9至10月间在成都市5个城区中抽取2个区的2个小学和2个幼儿园1 600名2~12岁儿童,由专人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 526份.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12.12 h、10.42 h和9.47 h;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7.88%,其中打鼾为5.57%、喉头哽咽为1.25%、睡眠不安为7.86%、张口呼吸为4.59%、多汗为21.36%、肢体抽动为2.82%、磨牙为8.26%、梦呓为4.02%、梦游为0.2%、遗尿为1.95%、入睡困难为10.75%,部分症状的患病率男童高于女童,幼儿组高于其他组.影响儿童睡眠的相关因素为与父母同房睡、患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花粉过敏和父亲打鼾等.结论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睡眠时间普遍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中山地区1 837名小学儿童睡眠障碍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山市某小学6~12岁学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2月,中山市城区某小学全部学生共2012名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发出调查问卷2012份,符合条件问卷1837份,其中男童984名,女童853名。本组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21.9%,其中男、女童分别为24.6%和18.9%,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726,P〈0.01);在各种睡眠障碍症状中,男童打鼾和磨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x^2=9.188、11.161,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存在睡眠障碍、儿童从上床准备睡觉到睡着超过0.5h、儿童的性别是男孩,儿童醒后马上去照顾他(她)、母亲孕期睡眠状况不好、儿童不可以一觉睡天亮、母亲情绪较焦虑或抑郁等7个变量是儿童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r=0.161,F=10.922,P=0.000)。【结论】本组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男童尤为严重,应加强对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儿童睡眠及障碍发生情况。[方法]2005年2至5月在我市2城区6街道随机抽取1049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问卷调查。[结果]0~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25.9%,其中夜醒7.7%、入睡困难7.6%、磨牙7.2%、打鼾5.3%、入睡过早4.2%、用口呼吸3.5%。[结论]目前福州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童保健人员及儿童家长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行为及与睡眠障碍发生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05年9~11月间在成都5个城区随机抽取2848名学龄儿童,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睡眠障碍的总发生率为58.08%。各年龄组之间的睡眠行为有一定的差异性,具有良好睡眠行为的学龄儿童发生睡眠障碍的机率比没有良好睡眠行为的儿童低。【结论】目前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睡眠不良行为的发生也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睡眠质量。这一现象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王红  冉域辰  李薇  曹丽  张亚果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27-4629
[目的]了解成都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个城区628例儿童,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5.32%,其中入睡困难、打鼾、磨牙、用口呼吸、梦呓、夜醒、梦魇的发生率分别为9.87%,7.17%,6.69%,4.78%,1.91%,1.11%,0.48%。睡眠障碍危险因素主要有母亲打鼾史、父亲磨牙史、脾气倔强、鼻炎史、扁桃体炎以及与父母同睡等;[结论]目前成都市2~5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成都市儿科、儿保医生及广大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2~6岁肥胖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肥胖儿童睡眠状况。【方法】抽取北京市4个区678名2~6岁肥胖儿童,由医生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问卷调查。【结果】3~6岁肥胖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0.90h、10.71h、10.55h、10.33h;2~6岁肥胖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5.7%,其中鼾症发生率12.4%,睡眠不安6.6%、磨牙5.9%.张口呼吸4.9%.梦呓3.2%,大于5岁儿童遗尿2.4%,睡眠中肢体抽动2.1%,喉头哽咽1.9%,睡眠呼吸暂停1.2%,梦魇1.0%.梦游0.3%。儿童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打鼾、腺样体肥大、仰卧睡眠、肥胖。【结论】本组肥胖儿童鼾症、喉头哽咽、睡眠呼吸暂停等气道梗阻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孙春玲  赵慧  王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00-2801
目的:了解白城地区的儿童睡眠状况。方法:抽取白城地区2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1 500名2~12岁儿童,由专人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睡眠时间分别为幼儿组11.99 h,学龄前组10.21 h,学龄组9.31 h。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4.22%,主要表现为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多汗、入睡困难等。结论:白城地区儿童睡眠时间普遍较少,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6月间在北京市6个区县随机抽取3131名2~6岁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2~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38、11.06、10.75、10.60和10.28h。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23.54o,6,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5.53%,喉头哽咽0.54%,张口呼吸3.32%,睡眠呼吸暂停0.19%,磨牙7.52%,梦呓4.95%,梦游0.38%,睡眠中肢体抽动1.55%,睡眠不安6.32~,5。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差异。【结论】目前北京市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较前普遍有所减少,应引起北京市儿科、儿保工作人员及儿童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如东县2666名0~7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84-5186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睡眠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应对的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如东县3个镇的0~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应用STATA 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2 815例儿童,符合条件问卷的2 666例,儿童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20.52%,其中入睡困难、磨牙、打鼾发生率较高。儿童睡眠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61.48%的儿童与家长同床睡眠;58.69%睡前需要安慰物;32.08%睡前30 m in经常看电视;11.40%夜间习惯俯卧睡姿。结论:儿童睡眠问题是当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睡眠障碍源于儿童的家长、父母睡眠障碍的遗传、情绪异常、教养方式不对等。因此,有必要及早对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和心理卫生指导,及时找到不良因素,以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促进儿童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发病危险因素,为儿童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3460名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状况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睡眠时间平时为(10.04±1.82)h,周末为(10.13±2.09)h;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为52.95%,其中睡眠不安27.43%,磨牙23.22%,入睡困难21.96%;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看电视时间长、常鼻塞、经常饮用含咖啡饮料等。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标准。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地区3~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市辖三区按人口比例随机抽取3~12岁儿童3 150名,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3~12岁儿童各年龄组全天睡眠时间依次为(10.75±0.91)、(10.72±1.05)、(10.64±0.97)、(10.09±1.04)、(9.70±1.05)、(9.66±1.24)、(9.56±1.28)、(9.55±1.29)、(9.52±1.27)、(9.47±1.25)h.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15.3%,其中磨牙症6.7%、原发性鼾症5.4%、梦呓2.6%、梦魇1.3%、遗尿症0.8%、夜惊0.6%、梦游0.1%;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母孕期早醒、父亲打鼾、父亲梦游史、母亲打鼾、居室环境吵闹、入睡帮助、睡觉陪伴、祖(外)父母看护、重组家庭、教育态度不一致、父亲抑郁情绪;儿童食欲差、扁桃体炎、睡眠俯卧位.[结论]铜陵城区3~12岁儿童睡眠障碍患病率高,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由多因素引起,防治应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市0~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云  吴晓庆  王艳娟  郑芹 《中国校医》2011,25(2):89-90,92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2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在连云港市3个行政区12个街道0~2岁儿童2 042名,固定调查人员、采用统一问卷,使用自行设计《0~2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表》对儿童主要抚养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连云港市城区0~2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36.8%,其中夜醒的发生率为12.0%,打鼾的发生率11.1%,入睡困难发生率为8.8%。睡眠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睡前安慰、居室环境、儿童气质类型等。结论儿童睡眠是当前影响儿童健康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有必要及早为家长提供儿童保健知识宣教,及时找到不良因素,以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促进儿童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