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在估算腹部CT扫描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Philips 256螺旋CT扫描仪对180例患者进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在左肾静脉主干层面测量每位患者的左右径(LAT)、前后径(AP),计算有效直径(ED),同时记录每位被检者的CTDIvol值及体模的扫描直径,计算SSDE。将患者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A组,BMI<20 kg/m2;B组,BMI介于20~24.9 kg/m2之间;C组,BMI>24.9 kg/m2。分别比较180例被检者及不同体重指数组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异。结果 180例被检者CTDIvol和SSDE分别为(9.91±2.91)和(14.01±2.8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4,P=0.000)。A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7.96±1.83)和(12.83±2.52)mGy ( t=-8.417,P =0.000);B组分别为(9.28±1.76)和(13.62±2.18)mGy(t=-15.051,P=0.000);C组分别为(12.19±3.65)和(15.39±3.47)mGy(t=-4.535,P=0.000)。此外,3组SSDE分别较CTDIvol平均增加了62.83%、 47.80%和28.40%,即CTDIvol过低估算被检者的辐射剂量,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值越小。结论 SSDE能够反映特定体型的被检者进行腹部CT扫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两种辐射剂量估算方法在评估成人胸部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8例进行胸部CT平扫且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受检者的CTDIvol与SSDE。将受检者按照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A组,16 ≤ BMI<21.1 kg/m2,38例;B组,21.1 ≤ BMI<23.9 kg/m2,53例;C组,23.9 ≤ BMI<34.1 kg/m2,37例。在两乳头层面测量每例受检者的前后径(AP)、左右径(LAT),记录每例受检者的CTDIvol值,计算每例受检者的有效直径(ED)、转换因子(fsize)和SSDE。同时,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组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受检者的SSDE均高于CTDIvol,A、B、C组分别增加了50.13%、42.83%、33.68%。CTDIvol和SSDE估算方法3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73、-57.001、-32.651,P<0.05)。3组受检者间的EDfsize、CTDIvol和SSD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456、47.749、113.916、106.449,P<0.05)。结论 SSDE能够评估不同体型的受检者在胸部CT扫描中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而CTDIvol过低地估计了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剂量,且BMI越小的受检者被低估的剂量值越大,实际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RDSR)及关键影像的自动收集,比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在胸部CT检查中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的差别。方法 应用Teamplay软件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自动抓取了404例年龄在0~18岁的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并通过CT断面影像计算出水等效直径(WED)及SSDE。应用方差分析比较SSDE等剂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SDE与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的关系。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SSDE平均值为(4.70±3.29)mGy,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1,P<0.01)。SSDE与CTDIvol在1岁至18岁年龄段呈高度线性相关(|r|≥0.92,P<0.01)。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应用SSDE进行扫描质量控制,部分年龄段的SSDE水平可以用CTDIvol线性转换而成,转换因子随年龄段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SSDE与CTDIvol差别逐渐减小,因此SSDE比较适合评估未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置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优化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衢州市人民医院90例行CCTA扫描的患者资料,建立水等效直径(dw)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上四分位数。前瞻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行CCTA扫描患者6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使用固定CTDIvol设定扫描方案,试验组使用固定SSDE设定扫描方案。两组的目标剂量为90例患者CTDIvol的上四分位数。评估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90例患者BMI与dw正相关(r=0.823,P<0.05),回归方程为dw=9.241+0.644×BMI;CTDIvol的上四分位数为7.92 mGy。对照组和试验组冠状动脉血管段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分别为94.10%(367/390)和93.93%(402/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试验组SNR和CNR的中位数分别为21.08、24.39和17.24、19.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CTDIvol、SSDE和女性乳腺辐射剂量(Dbre)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7.04%、35.77%和3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7.041,t=18.479,15.079,P<0.05)。结论 基于前置SSDE设定CCTA方案具有可行性,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常规辐射剂量评估参数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方法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和成人肺部CT扫描时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抽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肺部CT扫描患者,共406例,按照年龄分为6组(0~2岁、3~6岁、7~10岁、11~14岁、15~18岁、18岁以上)。基于MATLAB平台开发的dicom数据处理软件,抽取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剂量长度乘积(DLP)值,同时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AAPM)220报告提出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方法,计算每例患者的水当量直径Dw及SSDE值。分析分别使用两种方法时,不同年龄段儿童和成人肺部CT扫描时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CTDIvol值均显著低于SSD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32.83、-30.36、-28.74、-23.89,P<0.05),不同年龄组SSDE值较CTDIvol值分别增加137%、94%、79%、57%、42%。成人组的CTDIvol值同样低于SSD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5),SSDE值较CTDIvol值增加41%。随着年龄的升高,各年龄组儿童患者CTDIvol值、DLP值、Dw值、SSDE值逐渐升高,并均明显小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9、203.28、89.27、103.44,P<0.05)。各年龄组的转换系数f随着年龄的增加显著降低,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83,P<0.05)。结论 在肺部扫描中,相比于成人,CTDIvol会严重地低估儿童所受的辐射剂量,年龄越小的患者,被低估得越严重,而SSDE方法考虑到受检者体型差异,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正侧位定位像在CT CARE Dose 4D技术中进一步降低成人患者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胸部CT平扫病例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胸部正侧位定位像定位,对照组使用正位定位像定位,两组均使用CARE Dose 4D技术扫描;记录两组病例的CTDIvol、DLP及图像噪声,同时由2位医师按双盲法对两组病例图像质量行5分制评分;比较两组病例的CTDIvol、DLP、图像噪声的差异,对两位医师主观评分进行χ2检验,并用Kappa检验,检验两位医生主观评价结果上的一致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的平均CTDIvol和DLP分别为(5.11±0.87)、(6.56±1.74)mGy和(159.58±30.65)、(211.5±65.89)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5.88,P<0.05);胸锁关节、气管分叉、左心室水平图像平均噪声值:试验组为12.6±1.8、10.9±1.4、11.1±1.8,对照组为11.5±1.7、10.5±1.6、10.9±1.9,其中在胸锁关节水平两组图噪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气管分叉、左心室水平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一致(χ2=1.37,P>0.05)。结论 成人胸部CT扫描在CARE Dose 4D技术下,通过使用正侧位定位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对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绝对时相窄窗曝光降低心律不齐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心律不齐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冠状动脉CT扫描。A组采用绝对时相窄窗曝光(250~450 ms),B组采用相对时相宽窗曝光(30%~75%),其他扫描参数相同,两组对比剂注射方案相同,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记录辐射剂量,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分别为(16.71±8.35) mGy、 (231.04±114.86) mGy ·cm、(3.23±1.60) mSv,均明显低于B组的(29.35±17.90) mGy、(398.27±238.40) mGy ·cm、(5.57±3.33)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6.32、-6.32, P<0.05)。A组中未出现重复扫描、出现1次、2次、3次重复扫描的例数分别为81、17、2和0,而B组分别为22、62、10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6,P<0.05)。结论 对于心律不齐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同时采用绝对时相ms扫描及重建,并且缩窄曝光时间窗,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双低)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160例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行CCTA检查,将80例BMI<25 kg/m2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70 mg I/ml-80 kV组(A组)、350 mg I/ml-120 kV组(B组),另80例25≤BMI<30 kg/m2的患者按同样方法分成270 mg I/ml-100 kV组(C组)、350 mg I/ml-120 kV组(D组),每组40例。A、C两组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及270 mg I/ml的碘克沙醇,B、D两组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及350 mg I/ml的碘海醇。各组均使用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采集时相为65%~75%R-R间期(心率<75次/min)或40%~50%R-R间期(心率≥75次/min)。对每位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图像噪声、冠状动脉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进行评估。结果 A、B组与C、D组间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间管电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2,P<0.05),C、D组间管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D组间CTDIvol、DLP、E和SSD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TDIvol=-16.141,-11.440;tDLP=-17.454,-10.521;tE=-17.444,-10.523;tSSDE=-13.032,-9.119,P<0.05)。与B组相比,A组SSDE下降了64.4%;与D组相比,C组SSDE下降了39.3%。A、B组与C、D组间噪声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冠状动脉的平均CT值、平均SNR及平均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36,4.623,3.272,P<0.05);C、D组间冠状动脉的平均CT值、平均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1,P<0.05)。A、B组与C、D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方案相比,"双低"扫描方案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使用量,并且所获得的冠状动脉图像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将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用于估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患者器官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冠状动脉CTA患者421例,均于第3代双源Force型CT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轴扫协议检查。通过Radimetrics计算患者水当量直径以计算每位患者的SSDE;使用Monte Carlo模拟估算患者扫描范围内器官的吸收剂量包括心脏、肺、肝和乳腺。使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03报告的器官敏感加权系数,将患者主要敏感器官的剂量加权求和计算个体有效剂量。使用线性相关分析验证SSDE与器官剂量及个体有效剂量的相关性,并推导基于SSDE估算器官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的转换系数。使用平均差值比评价该估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6.8±8.7) mGy,SSDE为(20.8±8.8) mGy,个体有效剂量为(4.4±2.9) mSv。基于SSDE估算器官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心脏Y=1.2X-6.4(R2=0.91,P<0.05,平均误差0.1%);乳腺Y=1.4X-7.4(R2=0.91,P<0.05,平均误差7.9%);肺脏Y=0.89X-4.6(R2=0.86,P<0.05,平均误差8.3%);肝脏Y=0.36X-1.8(R2=0.64,P<0.05,平均误差-17.9%)。基于SSDE估算个体有效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男Y=0.21X-1.2(R2=0.92,P<0.05,平均误差0.2%);女Y=0.39X-2.2(R2=0.93,P<0.05,平均误差1.7%)。结论 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通过SSDE和相应的转换系数可估算被照射器官吸收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将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实现患者辐射剂量及风险的个性化评估和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利用扫描范围中心层面有效直径(effective diameter, deff)和水当量直径(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 dw)计算成人头颅CT扫描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 SSDE)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111例头颅CT检查的成人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将111例患者的头颅CT SSDE数据进行 SSDEdeff 和 SSDEdw 两种方法计算,记为A组和B组,分别以中心层面deffdw的体型转换系数(size dependent specific conversion factor,f)与标称CTDIvol乘积计算SSDE。计算A、B两组的体径、f和SSDE。以扫描容积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gross)为参照,评估两种方法计算SSDE的准确度。结果 A、B两组的体径、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87,z=-9.242,P<0.05)。A、B两组的SSDE分别为 (56.20±2.66)和(53.49±2.48) 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6.687,P<0.05)。A、B两组中deffdw比较(r=0.873,R2=0.761)、SSDEdeff与SSDEdw比较(r=0.974,R2=0.949)均为正相关(P<0.05)。SSDEdeff 与SSDEgross比较(r=0.900,R2=0.809)、SSDEdw与SSDEgross比较(r=0.904,R2=0.817),亦为正相关(P<0.05)。以SSDEgross为参考,SSDEdeff、SSDEdw估算辐射剂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34和0.78 mGy,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38%和1.4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7 mGy (2.17%)和1.06 mGy (1.91%)。SSDEdw与SSDEgross 估算剂量数值分布相近,SSDEdeff 和SSDEdw的四分位间距、全距的剂量分布分别为3.22和2.39 mGy、13.65和12.48 mGy。结论 基于中心层面SSDEdw与SSDEgross的一致性,且优于SSDEdeff,因此,SSDEdw可替代SSDEgross作为头颅CT扫描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儿童CT扫描受检者剂量参数的调查, 探讨上海地区儿童CT扫描剂量分布情况, 并为建立上海地区儿童受检者CT检查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在上海地区全部4家儿童医院开展儿童头颅、胸部、腹部CT扫描受检者剂量普查, 调查对象按年龄0~、1~、5~、10~15岁分为4个年龄组, 每个年龄组调查30例, 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CT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等剂量指标, 分析同一部位不同年龄组之间和同一部位同一年龄组不同医院之间CTDIvol、DLP的差异。结果头颅CT扫描时, 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25、25、28、43 mGy和402、477、504、752 mGy·cm;胸部CT扫描时, 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2.7、2.2、2.8、5.4 mGy和40、48、75、176 mGy·cm;腹部CT扫描时, 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4.9、4.4、8.2、12 mGy...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以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基于水当量直径(WD)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WD)及剂量长度乘积(DLP)为衡量指标的儿童头颅、胸部及腹盆部CT检查诊断参考水平(DRL)典型值,衡量本医疗机构CT检查辐射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头颅1391例,胸部1386例及腹盆部1035例患者CT影像资料,分别记录其年龄、CTDI_(vol)、DLP,手动测量最中间扫描图像的前后径(AP)、左右径(LAT)、兴趣区面积(AROI)及面积内CT值(CTROI),按照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报告方法,计算有效直径(d)、WD、转换因子(f16/32XSIZE)及SSDEWD;将各检查部位分别按照年龄及体型进行分组:按照年龄分为<1、1~、5~、10~、15~岁5组,各分组患儿数分别为:头颅252、320、400、380及39例;胸部188、320、399、398及81例;腹盆部75、310、310、300及40例。头颅基于LAT分为<12.5、12.5~、14~、15~、16~cm 5组,每组患儿分别为151、222、319、399及300例;胸部、腹盆部基于d分为<15、15~、20~、25~、30~cm 5组,每组患儿分别为胸部275、527、400、165及19例;腹盆部403、410、184、34及4例。统计各分组内CTDI_(vol)、SSDEWD和DLP的第75百分位数,将其作为DRL典型值;并比较CTDI_(vol)和SSDEWD在衡量辐射剂量上的差异。结果按年龄分组,以CTDI_(vol)为衡量指标的头颅、胸部、腹盆部DRL典型值分别为14.9~24.1、1.8~4.5和2.0~7.5 mGy;以SSDEWD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分别为14.7~18.9、4.2~6.9和4.7~11.8 mGy;以DLP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分别为260~505、40~185和65~435 mGy·cm。按d分组,以CTDI_(vol)为衡量指标的胸部、腹盆部DRL典型值分别为1.8~6.8和2.2~9.2 mGy;以SSDEWD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分别为4.2~9.1和4.9~13.0 mGy;以DLP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分别为40~255和85~545 mGy·cm。头颅按LAT分组,以CTDI_(vol)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为14.1~23.1 mGy;以SSDEWD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为14.3~18.5 mGy;以DLP为衡量指标的DRL典型值为240~475 mGy·cm。头颅除年龄<1岁、LAT<12.5 cm分组外,CTDI_(vol)均大于SSDEWD,头颅CTDI_(vol)为(18.63±3.24)mGy,SSDEWD为(16.38±1.81)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8,P<0.001);胸部、腹盆部各分组CTDI_(vol)均小于SSDEWD,胸部CTDI_(vol)为(2.77±1.02)mGy,SSDEWD为(5.22±1.26)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89,P<0.001);腹盆部CTDI_(vol)为(3.36±1.82)mGy,SSDEWD为(6.27±2.44)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15.16,P<0.001)。结论本医疗机构DRL典型值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合理且较低水平,SSDEWD较CTDI_(vol)能更准确反映辐射剂量,亟需建立基于SSDEWD的DR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第3代双源CT机,Turbo Flash扫描模式,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90 kV,螺距2.0,ADMIRE算法。常规组采用128排CT机,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120 kV,螺距1.2,FBP算法。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CT值、主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通过这些客观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由2位高年资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结果 试验组患者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38±4.77)和(53.41±8.44) HU,主动脉SNR为2.82±0.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9.68±6.26)、(42.66±6.32) HU和2.58±0.61(t=5.608、7.897、2.162,P<0.05),而主动脉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TDIvol、DLP、E分别为(3.09±1.02) mGy、(107.57±32.81) mGy·cm、(1.51±0.46) mSv,常规组分别为(7.00±1.80) mGy、(261.65±73.93) mGy·cm、(3.66±1.03) mSv,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t=-14.680、-14.756、-14.756,P <0.05)。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使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满足临床需求图像的同时,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还提高了图像的SN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单能量成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及自动能谱协议选择(automatic spectral imaging mode selection,ASIS)技术在个体化降低患者门静脉造影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120例临床需进行上腹部增强检查的受检者资料(男80例,女40例),按扫描方案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120 kVp扫描,噪声指数(NI)=10,对比剂用量为450 mgI/kg,图像采用50% ASIR重建;B、C两组采用能谱成像模式,NI=10(B组),NI=13(C组),对比剂用量均为300 mgI/kg,图像采用60 keV+50% ASIR重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中门静脉、肝实质的平均CT值及其差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记录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结果 B、C两组对比剂用量较A组降低了约30%。A、B、C组图像的门静脉CT值分别为168.22±17.82、209.06±20.07、211.03±25.60,B、C组与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5、-8.680,P<0.05)。A、B、C 3组门静脉与肝实质CT差值分别为60.01±17.01、106.63±25.83、107.72±25.39,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6、-9.857,P<0.05)。SNR分别为8.48±1.41、12.64±2.94、10.77±1.94,CNR分别为5.16±1.80、8.13±2.54、7.32±1.8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3±0.68)、(4.75±0.54)和(4.53±0.64)分,B、C组的SN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2、-6.064、-6.050、-5.308、-8.912、-6.779,P<0.05)。A、B、C组CTDIvol分别为(12.15±5.02)、(12.34±4.18)、(10.03±3.13)mGy,DLP分别为(348.62±155.99)、(355.56±131.07)、(287.10±92.25)mGy·cm,E分别为(5.23±2.34)、(5.33±1.97)、(4.31±1.38)mSv,相对于A、B两组,C组的CTDIvol、DLP和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4、2.147、2.147、2.812、2.702、2.702,P<0.05),分别降低了19%。结论 CT门静脉成像时,选择NI=13,60 keV结合50%ASIR重建及ASIS技术可以个体化降低患者的对比剂剂量和辐射剂量,并提供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量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评价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X-care)技术在颅脑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德国德国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对头颈体模进行相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下的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方式扫描颅脑,及无铋屏蔽和铋屏蔽2种方式扫描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选取铋屏蔽所在层面测量脑血管、邻近脑组织及脑脊液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计算脑血管和脑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通过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方式计算器官剂量当量(HT),并记录每次扫描后生成的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颅脑扫描在相同的CTDIvol下,采用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扫描方法的HT,晶状体均值分别为(37.89±2.00)、(42.20±2.96)、(28.21±1.31) mSv,较颅脑常规序列扫描有明显下降(F=186.52,P<0.05);采用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HT,甲状腺为(0.77±0.07)和(0.89±0.08) mSv,较颅脑常规扫描和仅采用X-care有明显下降(F=103.26,P<0.05);DE-CTA采用铋屏蔽扫描后HT,晶状体和HT,甲状腺分别为(11.56±1.04)和(0.32±0.03) mSv,较屏蔽前有明显下降(t=5.07,P<0.05)。用与不用X-care、铋屏蔽及X-care联合铋屏蔽,颅脑常规扫描的噪声和对比信噪比(CNR)值无显著性改变;用与不用铋屏蔽,双能量CTA扫描的噪声和CNR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颅脑CT扫描中晶状体及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