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即阿托伐他汀组(20例)和辛伐他汀(18例)组,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及hs-CRP的变化。结果患者在用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hs-CRP均显著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值,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45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患者在用药4周后,其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浓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论 阿托伐他汀是一安全、高效的降脂药物,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贺志遥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8,25(3):279-280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CI患者入院24h内(急性期组)和治疗2周后(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对照。观察不同大小梗死灶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急性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1);大面积梗死CI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CI患者(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hs-CRP水平越高(P均<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映了CI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用于CI患者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浆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对59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口服。治疗前后查血脂、CRP并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患者治疗两周后,CRP由(10.84±3.4)mg/L,降至(3.8±1.8)mg/L(P〈0.05),TC由(5.76±1.04)mool/L降至(4.25±1.11)mool/L,TG由(1.96±0.96mool/L)降至(1.45±0.82)mool/L,LDL由(3.65±1.12)mool/L降至(1.80±0.86)mool/L(P〈0.05)。治疗3个月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得到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在降血脂的同时,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42例,中梗死组30例,大梗死组4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组26例,中型组56例,重型组34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逐渐升高;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亦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hs-CRP水平与患者出现脑梗死的情况密切相关,两者协同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并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在发病不同时间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62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08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hs-CRP及LDL水平(其中脑梗死组只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又分为<24 h组、24~28 h组、49~72 h组),分析各组检验结果 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hs-CRP为(7.36±4.64)mg/L,脑梗死发病<24 b组为(8.54±7.98)mg/L,24~48 h组为(10.87±11.47)mg/L,49~72 h为(11.17±8.33)mg/L;对照组LDL为(2.37±0.71)mmol/L,脑梗死发病<24 h组为(2.73±0.76)mmol/L,24~48 h为(2.71±0.88)mmol/L,49~72 h为(2.70±0.82)mmol/L,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脑梗死组hs-CRP及LDL的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s-CRP作为独立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预测脑梗死危险性优于LDL.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3-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浙江瑞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g,每日晚顿服,用药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多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奥扎格雷8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0d。对照组用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0d后患者血浆hs-CRP的测定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奥扎格雷具有降低血浆hs-CRP水平的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op)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奥扎格雷8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raL静脉滴注,2次/天,连用10d。对照组用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0d后患者血浆hs-CRP的测定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奥扎格雷具有降低血浆hs-CRP水平的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晚,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好转。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从而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6,(6):1334-133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伐他汀40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清CRP测定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及HDL-C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10 mg/d阿托伐他汀,40 mg/d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更有助于调节血脂和降低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指南》2019,(35)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再次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硬化斑块面积及IM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 <0.05),且HDL-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及IMT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水平,并对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IMT厚度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记分(NIHSS)量表测定。结果:治疗后14d氯吡格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及短期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两组均给予ACI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300 mg tid)+阿托伐他汀(40 mg qd),阿托伐他汀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 qd)。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入院第1、14天)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第1、14、90天)。结果:入院第1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MIF、IL-6、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间患者的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随访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良好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I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并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钙影响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梗死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显著性变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其脑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亦有所变化,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增加脑部的血流速度以及有效降低搏动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5例ACI患者血清CRP的含量及28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CRP的含量,并与之进行对照,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依病情轻、重度不等,CRP的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高(P<0.05)。结论CRP与ACI明显相关,血清CRP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是一个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各10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浓度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依达拉奉组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14d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