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干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随着CT、MRI的临床应用,该病的检出率与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现将2000年至今收治的38例脑干梗死患者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是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1]。随着MRI临床应用以来,脑干梗死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许多患者预后良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临床诊断特征,现就2004年1月~2008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确诊为脑干梗死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交叉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诊断特点。方法对25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死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仅少数出现典型大脑梗死的交叉体征,而貌似大脑半球梗死的非交叉性瘫的症状也出现不少,脑桥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部位,,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CT。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临床和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中国医药》2007,2(4):212-213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对22例典型脑干梗死及13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分析、并与头颅CT及MRI对照,分析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特点。结果延髓和中脑梗死大部分具有交叉性麻痹,脑桥梗死则多数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特点。结论对临床怀疑脑干梗死的患者要仔细进行体检,及时行MRI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扫描在急性脑干梗死诊断以及预后分析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诊治的3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急性脑干梗死的MRI扫描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以及MRI扫描在急性脑干梗死预后分析中的应用.结果 3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经MRI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梗死单发患者29例,梗死多发患者7例.一共发现梗死灶43个,梗死灶直径在4~90(52±31)mm,形态主要为圆形27个.MRI扫描显示22例为T1WI低或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特征;11例为T1WI等信号特征,T2WI高信号特征;3例在T1WI及T2WI均为混杂不均匀信号.结论 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梗死的个数、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6.
脑干梗死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本病诊断率.方法:对94例脑干梗死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等为主要病因,临床症状以对侧锥体束征较多见.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复杂多样,非典型病例易误诊及漏诊,MRI诊断脑干梗死有独特优越性,CT不能确诊,但有助于排除脑干出血.  相似文献   

7.
脑干梗死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本病诊断率.方法:对94例脑干梗死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等为主要病因,临床症状以对侧锥体束征较多见.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复杂多样,非典型病例易误诊及漏诊,MRI诊断脑干梗死有独特优越性,CT不能确诊,但有助于排除脑干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脑干梗死患者中,显著进步14例,进步9例,无变化1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8.4%,无效3.9%,病死率7.7%。结论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预后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MRI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方法,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CT的临床应用提高了对脑干梗死的检出率,但TCD(经颅脑血管超声多普勒)的诊断价值众说不一,现将我院自2002-2007年检出的19例脑于梗死患者的CT及TCD的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宏顺  胡磊  赵凤丽 《河北医药》2022,(24):3802-3806
脑干是维持患者生命活动和意识状态的重要中枢,脑干梗死后,若不及时就医,病死率、致残率极高。脑干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孤立的脑干梗死灶多由脑干供血的穿支动脉病变引起,病因可能是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分支阻塞,也可能是由于穿支小动脉的玻璃样变性或纤维素样坏死引起。核磁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脑干梗死的检出率,可以显示责任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供血动脉情况。脑干梗死的病因不同,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症状及预后也不同,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区分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减少患者的不良预后。本文从孤立的脑干梗死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卢昌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71+173-171,17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关系。方法:观察其早期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变化,并结合辅助检查,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漏诊、误诊病例。结果: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存在着一定联系。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结合病例特点综合分析,准确及时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一般资料、治疗方法、结果并探讨其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治疗后随访半年,治愈8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7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病死、病残率极高,尽早确诊并进行及时的早期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回顾近七年我科收治的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18例患者,根据头颅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时作出诊断治疗。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本身生存率低,致残率高,让并发大面积脑梗塞预后更差,若早期预防,及时诊治综合治疗,能很好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彭岗  吴宜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78-17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出现继发性脑梗死的原因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18例颅脑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18例患者中2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家属放弃手术,其余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11例死亡,存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本组死亡率高达61%。结论:颅脑术后继发脑梗死是神经外科常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颅脑术后脑梗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死亡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对100例单纯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亡原因主要取决于脑干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脑干横断性损伤或范围较广的损伤,为早期死亡的原因,严重并发症为中晚期死亡原因。死亡与体征的关系分析表明,伤后双侧瞳孔散大,血压下降的患者中,死亡率均在90%以上,伤后出现肢体强直痉挛的患者死亡率为70%。死亡与年龄段分布表明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率随之增高。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后果严重,对于年轻人要重视并发症的防治,这也是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急性脑干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均已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其中超急性期(<6h)1例,急性期(6~24h)6例,亚急性期(24~72h)43例,均行FLAIR T1WI、FLAIR T2WI、三维同性SE-EPI DWI序列扫描。测定病灶区ADC值及对侧镜像区ADC值做对照分析。结果①50例患者的DWI均能快速、敏感得显示位于脑干的急性梗死灶,明显优于常规FSLAIR T1WI、FLAIR T2WI序列。②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灶的ADC值均下降,各期病灶区ADC值及对侧镜像区ADC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同性SE-EPI DWI序列及ADC值在发现急性脑干梗死灶较常规MRI扫描及CT具有更高敏感性,能快速、准确诊断脑干急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头颅低场强MRI和MSCT检查结果并对照研究。结果:80例患者MRI扫描均呈阳性,发现病灶597个;CT检出阳性病人69例,11例为阴性,检出病灶93个,可疑病灶21个。结论:低场强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诊断阳性率均较MS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全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 44例 ,均采用综合治疗 ,恢复良好 9例 (2 0 .5 % ) ,中残 8例(18.2 % ) ,重残 6例 (13 .6 % ) ,死亡 2 1例 (4 7.7% )。结论 MRI检查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准确率 ;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促神经细胞代谢活化剂能明显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诊半年后,利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系统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有28例(48.3%)患者恢复生活自理,中度残疾患者15例(25.9%)、重度残疾患者10例(17.2%),植物生存患者2例(3.4%),死亡3例(5.2%)。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病死率高,主要的确诊手段是及时进行CT检查,选择恰当有效地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和解剖学基础,分析CT对脑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90例符合脑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脑梗死的部位和数目。结果 痴呆患者脑内存在单发或多发性梗死灶,其中病灶位于基底神经节区73例、额叶52例、颞叶46例、丘脑区22例、顶叶5例、脑干区5例,2处以上病灶38例。结论 特殊部位脑内多发性小梗死为脑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CT对脑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为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