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肝穿病理确诊的22例PBC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观察肝脏形态、内部实质回声、胆管走行等,测量肝内外胆管和门静脉主干内径。结果 22例PBC患者的超声特点为:肝脏实质回声较强,分布不均匀,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与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不成比例。胆管壁轻度增厚、回声增强,呈弥漫分布短线样改变,胆管后方回声轻度增强。晚期患者可出现门脉高压超声表现。结论 PBC患者具有特征性超声图像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病因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997- 0 3~ 2 0 0 0 - 0 8经超声检查检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 15例 ,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现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进行回顾分析 ,旨在提高超声对该症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共 15例。男 3例 ,女 12例 ,男女比例 1∶4。年龄 10~ 50岁 ,平均年龄 2 4岁。均经两次以上超声检查及CT检查 ,部分患者经其它相应检查确诊。患者出现自觉征象至明确诊断最短 2年 ,最长达 30年。主要临床表现 ,病人为反复发作腹部疼痛。腹部可触及包块 ,及黄疸三联症。当合并结石、继发感染时表现为右上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roli病的三维超声及MRCP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Caroli病的三维超声、MRCP资料。12例中均行三维超声及MRCP检查。结果本组5例属Ⅰ型,无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但有肝内胆管结石;7例属Ⅱ型,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12病例肝内胆管均呈节段性扩张。MRCP表现为多发柱状影,囊状影与轻度扩张的柱状小胆管影及囊状影之间相连通;三维超声运用表面光滑模式或最小回声模式12例均成功重建出感兴趣区的三维图像。结论三维超声与MRCP两者结合,可以达到影像学诊断Caroli病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临床上并非罕见,过去常习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等名称,但含义较狭窄,近年已有不少肝内胆管扩张或形成囊肿的报告,或肝内、肝外合并存在者,扩张的形态并非一定成囊状,亦有柱状或串珠状等。故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名称为妥。1723年由Vater首先报告一例,1852年Douglas才详细描述了一例女孩;1975年Flanigan收集世界文献已达955例,以日本报告较多。国内文献见1976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Ⅰ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行B超检查,准确诊断24例;行CT检查26例,准确诊断22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23例,均准确诊断。31例均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短期胆漏3例,无胰漏,无死亡。25例经0.5~10年随访,3例表现轻度胆管炎,余均痊愈,无胆管结石及恶变发生。结论 MRCP是确诊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重要检查手段;外科治疗首选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42-745
目的:总结Carol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探讨Carol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1例8岁小儿因发热、腹痛和肝大入院,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有中心圆点征,超声诊断为Caroli综合征。回顾性分析Carol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超声诊断,并综合相关文献报道。结果:超声检查Caroli综合征的"中心圆点征"为该病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与先天性肝纤维化有关,临床表现为胆汁异常、门静脉高压和肾小管囊性扩张。通常的临床症状为黄疸、胆管炎,实验室检查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结论:Caroli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程天江  韩兴权 《贵州医药》2005,29(8):753-754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也可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特发性胆总管囊肿和巨胆总管症等。本病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胰胆管先天性畸形,主要表现为胆总管呈囊状扩张,而扩张上方的肝管、胆囊管和胆囊可无异常改变。本文对26例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 26例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均经CT平扫,11例进行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CT资料。结果根据Todanis分类法,本组Ⅰ型20例,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2例,Ⅴ型2例。Ⅰ型CT平扫表现为肝、肾、胰头之间边缘光整的圆形囊性密度影,增强后呈薄壁环形均匀强化;Ⅱ型CT平扫表现为胆总管外侧壁囊性低密度影;Ⅲ型CT平扫表现壁内段胆总管囊状膨出;Ⅳ型CT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多发性低密度囊性扩张;Ⅴ型CT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囊状、柱状扩张。结论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并为诊断本病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9.
曾畅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01-102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肝内强回声病变的声像图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9~2011年参加健康体检的9717名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常规腹部超声结果,对1823例肝内强回声病变超声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3例肝内强回声灶多位于肝右叶,以肝内钙化性病变最常见。其中,肝内钙化灶1050例,孤立,散在分布,无胆管扩张,后方可伴声影;肝内管壁局限性钙化588例,呈"等号样"强回声,无胆管扩张,后方声影模糊或不明显,两者形态、位置稳定;肝内胆管结石131例,好发于左叶,多发常见,与门脉伴行,远端胆管扩张,大多伴声影,形态、位置相对稳定;肝内胆管积气51例,胆管扩张常见,后方伴慧星尾征,形态位置易改变。结论超声对肝内强回声灶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可提高健康体检超声检查的质量,又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及思想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内胆管积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超声诊断为肝内胆管积气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肝内胆管积气的声像图表现为: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的多条强回声光带。其前缘紧贴肝内胆管前壁,后方声影稀疏,呈彗星尾征,其后壁部分显示不清。强回声光带内光点动态观察、随呼吸运动或随体位的改变而有气体闪烁样变化。结论:超声检查可明确显示肝内胆管积气的分布部位及其程度。可为临床明确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吸虫病患者的肝脏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肝包膜下末梢胆管小囊状、细枝状扩张(18例);肝门区胆管树枝状扩张(8例);同时合并末梢胆管及肝门区胆管扩张(7例)。结论肝包膜下末梢胆管小囊状、细枝状扩张,扩张的末梢胆管较肝门侧胆管的管径粗为肝吸虫病CT表现特征。肝吸虫病具有特征性CT表现,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5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系肝外和(或)肝内胆管系统囊状、梭状或憩室状扩张,可发生于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分,因好发于胆总管,曾称之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一般发生于胆总管远端,亦可发生于胆系其他部位。近年由于B超、CT及胆道影像学检查的进一步普及,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在临床上的诊断多不困难,故临床上确诊年龄多为10岁以前。现就我科手术治疗的54例该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祥东  杨玲 《江西医药》2007,42(2):118-119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肝胆外科自1997年1月~2002年12月诊治的23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例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1)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可使ALT在术后有明显下降.(2)B超检出率78.26%.(3)均实行手术治疗,以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术为主.结论 (1)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2)完整切除胆管囊肿行胆管或肝管空肠R-Y吻合作为根治该病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 ,14岁 ,以间歇性右上腹痛 ,伴恶心 ,纳差 4年余收住院。患者于 4年前曾因上述症状被外院诊断为肝包虫病 ,行肝包虫切除术 (术中具体情况不详 ) ,术后上述症状未得到改善 ,且症状日见加剧。超声所见 :肝脏形态规则 ,肝内光点分布均匀 ,血管纹理清晰 ,肝内胆管未扩张 ,胆囊大小约 4 2× 1 8cm ,壁光滑 ,其内未见结石及局限性异常回声。胆总管上段内径0 6cm ,中下段呈球形 ,内径 8 0cm上下径 6 0cm ,其内为液性无回声。超声诊断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手术所见 ,胆总管下段明显扩张呈囊肿状 ,分离四周 ,将胆总管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Ⅰ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9例患者,其中手术治疗32例次,囊肿外引流3例,胆囊切除、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7例;合并胆管癌2例,均行胆囊切除、囊肿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术后短期胆汁漏2例,无胰漏,急性胰腺炎1例,无死亡。23例经0.5~5年随访,随访率79.3%,2例表现轻度胆管炎,余均痊愈,无胆管炎及胆管狭窄表现。结论Ⅰ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外科治疗首选是切除囊肿壁、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应注意勿损伤门静脉及胰管;囊肿近端在尽量切净囊肿的基础上行大口吻合,防止术后吻合口狭窄;对于囊肿切除困难者,不必强求全层切除囊肿,可行内层剥离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至2002年1月治疗的32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临床资料。结果 按Alonso-lej分型法,Ⅰa型、Ⅲ型、Ⅳa型各有30例(93.75%)、l例(3.12%)、l例(3.12%)。32例患者均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首次行囊肿外引流术1例,首次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上述病例术后随访8个月-10年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系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孤立发生于胆总管的球形、梭状或憩室状扩张,一般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正常,胆囊管汇入囊肿。我院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资料及诊断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依据超声声像图将胆管癌分为4类:乳头型、团块型、狭窄型和截断型;间接征象为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肝内及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和腹水等.超声确诊44例,诊断符合率为91.6%(44/48).结论 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回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1临床病例女性患儿,7个月龄,因常哭闹,颜面部及全身皮肤黄染并于腹部触及一巨大包块来本院检查。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腹部一巨大囊性包块,边界清晰,有包膜,壁较薄,囊腔呈液性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上界平剑突,下界达脐下一指,两侧近腋前线。胃受压向左上移位,其隐约可见与近端胆管相连。囊壁经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经能量多普勒可见点状能量信号。门静脉内径0.5cm,胆总管内径:0.6cm,显示长1.3cm,胆囊、胰腺未探及,双肾、肝、脾可见,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腹腔巨大囊性包块:①胆管囊状扩张;②网膜囊肿。建议进一步检查。患儿行囊肿完全切除术。经病理检查提示胆管先天性薄弱所致胆管囊状扩张,内含胆汁,囊壁为结缔组织。2讨论胆管先天性囊状扩张症并非罕见,而本例巨大囊状扩张却非常罕见。胆管囊状扩张系胆管壁行天性发育不良及胆管末端狭窄闭锁所致,该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于10岁以下儿童多见并可早期得到诊治。患者一般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和黄疸症状,呈间歇性发作。80%以上患者于右上腹可触及表面光滑的囊性肿块。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黄疸持续加深,腹痛加重,肿块有触痛并有畏寒、发热等表现。对于有典型的“三联症”及反复发...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是指肝内或(和)肝外胆管的先天性囊状扩张,由于多发生在胆总管,早年文献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囊肿,行肝总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996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26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