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复医学是一门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新兴医学,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康复医学教育是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源头,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点所在。本文结合康复医学的教学体会,对康复医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高,如何培养适合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求和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康复医师,已成为康复医学发展和康复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根据目前国内康复医学教育和教学现状,我们将在此分析影响康复医学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并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培养模式提出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模拟病人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08级、2009级康复治疗专业两个班学生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B组采用模拟病人教学模式.采用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试成绩、综合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发现,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技能掌握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问卷调查教学方式满意度B组高于A组.结论 模拟病人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广受欢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越来越注重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医学精神在学生技能操作中的展现。以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为契机,结合学校教学现状,强调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结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实习中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技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胥飚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156-157
为了探讨在实习中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技能,从实验技能的培训、学术讲座、毕业论文和临床实习4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发现实验技能的培训可以使学生较快适应医学检验的常规工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学术讲座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活跃思维,培养良好的动脑习惯;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临床实习则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同时也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康复医学工作者需要知识面广,实践操作能力强。培养合格的康复医学人才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临床带教时需要制订合理的计划,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治疗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临床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心。临床能力是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和迁移性的临床活动,是医学各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而临床思维能力是运用现有的医学理论、技能和经验,对疾病现象进行学习、调查、分析、推理、综合、判断等一系列的认知过程,是认识、诊断疾病的重要能力[1-2]。如何帮助学生尽早  相似文献   

8.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离不开第一线的临床教学.临床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思维能力的结构体系中,包括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这五种能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组成完整的思维过程.要培养突出的思维能力就必须使这五种能力有机协调、均衡发展,使之成为合理的思维结构,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使其在医学活动中能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在实践中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1].  相似文献   

9.
任亚锋  刘岷  刘黎明 《中外医疗》2011,30(8):190-190
文章根据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和目的,结合河南中医学院实际情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康复医学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临床先导教学法的及时引进;注重直观教学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临床带教工作,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培养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从而提高了康复医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巩固提高所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我院对实习学生工作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使实习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王大伟  刘岩峰  温春阳 《吉林医学》2014,(13):2974-2976
目的:为培养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搭建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临床检验实验室模块的基础上改革实验课教学,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课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果:构建了符合高等医学教育规律的医学创新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临床诊断全过程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结论:依托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能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掌握医学院校在转型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为同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对大连医科大学在校学生的问卷分析,综合解读校内教师的访谈回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结合近年相关文献研究进展,从教师能力提升、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学生人文教育等方面总结策略。结果将教师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将实践能力培训穿于医学院校医学生课程培养体系,并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中的重要性。结论教师能力发展、学生临床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对高等医学院校培养21世纪的创新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知识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者的共识,加强对医学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实习医师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是整体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成为临床医师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把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的转变过程,是培养临床工作能力的必然途径.要求实习医师在1年的毕业实习中得到充分的训练,掌握各种临床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1].  相似文献   

14.
李蕾 《中外健康文摘》2008,5(4):208-209
目的加强实习生临床技能训练,重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参考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和医学专科学校教学合格评估体系对学生职业能力测试要求,分别对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5、2006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制定了一套七站式考核方案,结果该方案既适合临床专科实训培养要求,又利于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评价与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可以考核实训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对临床检验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建设,改革以往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思维的医学检验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6.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是本学科的重点和特色。湖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考核及临床实习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专业能力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医学本科生在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和基层医疗工作中具有很大的需求。应用型医学本科生的培养对临床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针对目前临床教学资源有限,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不足等现状,需要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和师资结构,构建多元化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加强临床实习阶段临床适应能力的训练等,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临床医学本科生。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点。我们在影像专业本科学生见习、实习教学中充分利用PACS强大的信息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逻辑、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性思维等多种临床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在良好工作学习习惯、医患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外语的学习等方面的培养,加强临床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及提高其科研综合能力变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方式,是医学生完成医学理论的学习进入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时期,是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临床思维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方式.临床实习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和今后临床工作能力.作者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将素质教育融汇于带教全过程,通过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技能素质、创新素质的重点培养,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适应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