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群贵 《临床医学》2010,30(4):115-11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至2008年收治的32例外院误诊的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的CT和(或)MRI表现和临床表现,总结放射性脑病的诊断要点和误诊原因。结果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放射性脑病。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发生率较高,误诊率也髙,诊断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X-刀术后晚发放射性脑病的疗效。方法30例X-刀术后晚发放射性脑病患者应用高压氧加药物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平均住院床日。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组痊愈6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P<0.05,差异有显著性。平均住院天数高压氧综合治疗组为(26.0±3.0)d,对照组为(25.0±3.4)d,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X-刀术后晚发放射性脑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同时可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联合高压氧临床治疗放射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并发的放射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奥德金联合高压氧)和对照组(高压氧),每组均3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头颅病灶体积、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颅内病灶体积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体积减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显示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总的生活和总的健康评分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仅在环境领域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压氧是一种临床治疗放射性脑病的有效辅助手段,奥德金联合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脑病临床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脑病的发病机理和MR表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放射性脑病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的严重的并发症。1930年Fisher等首先报道。Krarner及Class等先后报道了颅外放射治疗引起放射性脑病。放射性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的发生率约0.4%,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发时间为1~7年,平均2.5年。随着MR临床应用的增多,MRI以其良好的分辨率,多参数成像及多方向断层为其他诊断方法所不及。磁共振波普则更能显示放射性脑病的脑组织代谢改变。一、放射性脑病的病因学放射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目前主要有3种理论:(1)放射线直接损伤脑的神经组织。其依据是损伤多…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在早期预测鼻咽癌颞叶放射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是鼻咽癌放射性治疗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放射性脑病一般不可逆转,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而影像界以及临床一直在努力探索早期发现REP的手段。本文综合了现有关于颞叶REP病理、常规MR形态学及MR功能性成像研究的文献,对颞叶放射性脑病的表现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磁共振的功能性成像能明显提高颞叶放射性脑病的检出率,使早期预测放射性脑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18例经临床诊断为放射性脑病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9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引起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发生率为6.02%.治疗总有效率为44.4%.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I、CT是诊断放射性脑病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甲强龙冲击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放疗疗程与放射性脑病潜伏期的关系,探讨甲强龙在放射性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17例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甲强龙冲击疗法)及对照组(大剂量地塞米松),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分别做疗效评价。结果:10例首程放疗患者发病潜伏期为10个月-6年,7例再程放疗的潜伏期为2个月-3年,放疗疗程增加,放射性脑病的潜伏期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半年后总有效率达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3.3%)。结论:放疗疗程的增加缩短了放射性脑病的潜伏期,再程放疗时要采用有效措施减少正常组织的剂量。甲强龙冲击疗法能有效控制放射性脑病。  相似文献   

8.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综合治疗放射性脑病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IB)综合治疗放射性脑病的效果。方法ILIB组39例放射性脑病患者应用ILIB治疗,每日1次,每次50min,加药物辅助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ILIB组痊愈3例,总有效率为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两组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法,R值95%可信区间为0.2228~0.4,P<0.05,差异有显著性,ILIB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放射性脑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ILIB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曹新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98-2699
目的 探讨鼻咽癌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脑病43例的临床资料,发生放射性脑病病变部位:颞叶35例(双侧10例,单侧25例),脑桥8例,采用CT和(或)MRI诊断.诊断后予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多种维生素B族、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治疗.结果 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43例随访率100%,30例仍存活,5例死于放射性脑病,8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 鼻咽癌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脑病与剂量及照射野设计有关;CT、MRI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尽早给予激素、脱水、扩血管和脑细胞营养药及高压氧等治疗可有一定效果;鼻咽癌患者经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放疗反应明显减轻,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脑病相关发生因素低场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诸多相关因素的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154例患者脑部病灶的低场MRI征象,分析其表现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放射性脑病异常影像学表现与照射面积、照射剂量、照射疗程以及联合应用化疗有相关性。结论:低场MRI能够为临床放射性脑病的影像诊断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脑病的磁共振和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哲明  王柠 《新医学》2006,37(6):412-412,420
1引言 放射性脑病是一种由各种原因的放射治疗导致的脑组织放射性反应综合征,影像学检查是它的主要诊断手段,对一些无症状性放射性脑病,甚至是唯一的诊断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供临床应用的影像学技术越来越多,如何合理选择影像学方法及对检查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对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放射性脑病的影像学检查首选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扫描,特别是对小脑型或脑干型放射性脑病,磁共振是必需的,因为CT扫描在后颅窝区的伪影较为明显.磁共振检查对早期病灶,尤其是无症状性放射性脑病较CT更为敏感.在鉴别诊断方面,从常规磁共振影像学的特征,如病灶部位、形态、累及范围、强化程度和占位效应等,再结合临床病史,多数的放射性脑病都可以与脑肿瘤和脑梗死病灶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鼻咽癌行放疗患者114例,其中发生放射性脑病患者12例,未发生放射性脑病患者102例,记录分析患者年龄、癌症分期、射线种类、是否再程放疗、高血压、放疗剂量、颈部或脑部动脉硬化及放化疗是否同时治疗等情况,对上述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程放疗、放疗剂量≥70及颈部或脑部动脉硬化为导致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与再程放疗、放疗剂量≥70及颈部或脑部动脉硬化等有关,了解发生因素,为临床制定防护对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降低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3201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分别因头痛、呕吐,头晕、癫痫反复发作,言语不能、左侧肢体障碍、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2级,头昏伴左眼视力下降及左侧肢体无力、肌力4级入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等均误诊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误诊时间5~15 d。5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确诊后予相应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10~15 d出院。结论放射性脑病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常导致患者发病时症状不典型,故接诊医生应全面了解放射性脑病相关知识,接诊类似本文患者时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并及时进行相关医技检查,尽早明确或筛除放射性脑病诊断,减少或避免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低场MRI在放射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放射性脑病患者41处病灶的低场MRI表现,探讨低场MRI对于放射性脑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1例病例进行MR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1例经临床随访证实为放射性脑病均得以正确诊断。结论: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放射治疗病史及临床表现。低场MRI可以对放射性脑损伤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放射性脑病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例住院的放射性脑病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分组,尾数为奇数者28例纳入参芎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尾数为偶数者24例纳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分析治疗前后MRI病灶体积变化、放射性脑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同治疗前相比,参芎组放射性脑病的MRI病灶体积明显缩小[(5.85±0.93)cm3 vs(9.60±1.06)cm3,P〈0.01];也小于对照组治疗后[(7.51±1.17)cm2,P〈0.01];放射性脑病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参芎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放射性脑病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放射性脑病致吞咽困难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2例放射性脑病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康复护理组于住院后进行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对照组不进行针对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评估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出院时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生理评分和心理评分与入院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康复护理组生理评分和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放射性脑病致吞咽困难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60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资料.总结其MR特点为:1.常发生于邻近鼻咽腔部位,如脑干、颞叶、小脑与颈髓.2.脑干病灶多呈斑片状,而颞叶病灶多为大片状指状水肿.3.T:加权像显示病灶最敏感,为明亮高信号,T_1加权像为低或等信号,Gd—DTPA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可见强化。4.占位征象较轻与病灶大小不成比例。5.多并发副鼻窦、乳突炎症.对于放射性脑病病灶的检出,MR明显优于CT,并且易于显示CT所不易显示的后颅窝(脑干、小脑)病灶.此外,顺磁性造影剂Cd—DTPA增强扫描,可鉴别放射性脑损伤与脑坏死.脑干的放射性脑病需与脑干脑质瘤鉴别,而单侧颞叶放射性脑病又与单发脑内转移瘤或胶质瘤表现相似,因此强调仔细询问病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脊髓病73例。放射性脑病分为①大脑型:临床表现有记忆减退、定向力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程度认识错误)、退缩、呆滞、幻觉、智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脑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放射治疗的进步,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及影像诊断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核磁共振(MRI)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病的病例逐渐增多,目前放射性脑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极少部分病人行手术治疗。本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放射性脑病11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放射性损伤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将放射性损伤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比较其疗效,分析高压氧治疗次数、损伤类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①高压氧组和对照组疗效分别为89.58%和62.50%,P<0.05。②治疗次数<6次,有效率73.68%;6~12次,89.47%;>12次,100%;两组间比较P<0.05。③放射性溃疡疗效100%,放射性骨髓炎92.31%,放射性脑病82.35%,各组间比较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放射性损伤较保守治疗效果好,治疗2个疗程以上效果更佳。不同类型的放射性损伤疗效不同,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