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少阳体质影响病邪从化,而“少阳主骨所生病”高度概括了骨病的病机,儿童骨肿瘤在多方面呈现出典型的少阳病机特点。因此,本文基于“少阳主骨”理论,结合少阳为枢、少阳经脉循行、胆气性刚、少阳之气本火标阳等理论,关联对应儿童骨肿瘤在关节、骨髓、软组织高发或起病广泛的现象,解释少阳经影响骨质强度、寒热辨证、骨肿瘤病理类型及转移的相关病理机制,初步阐发了少阳经对于儿童骨肿瘤发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毒邪所致心病病机是指毒邪侵犯心脏系统导致心的生理功能障碍,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形质发生异常的内在机制。本文将毒邪所致心系病机概括为毒气攻心、毒入营血、毒损心脉(络)、心经火毒下移小肠以及气阴两虚,温毒扰心6个方面。这对深入研究毒邪致病机理,明确其传变转归规律和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毒邪致病”的内涵、高血压的传统病机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等,探讨高血压的“毒邪致病”病机。认为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而产生的肝阳、肝风、肝火、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蕴久稽留不去,可酿生“风毒”“火毒”“痰毒”“浊毒”“瘀毒”等毒邪,这些毒邪可损伤脉络,进而对机体各脏腑器官造成损害,并介导各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基于“毒损脉络”病机,临床防治高血压时可以从“毒邪”着手,紧扣“毒损脉络”之病机,以“未病防毒,已病祛毒,祛毒护脉并重”为治疗原则,采用“解毒或祛毒”“活血与护脉”治法。基于“毒损脉络”病机防治高血压,可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由职业中毒所致。临床上可见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症候群。这些症状在职业中毒的急、慢性期及恢复期均可出现。临床中将其归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不寐的范畴进行辨证论治。1病因病机造成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职业因素主要是工业毒物(邪毒)。由于邪毒侵犯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因而产生头晕、头痛、失眠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工业毒物(邪毒)侵犯人体,致阴阳失稀,气血、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霍介格教授运用风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经验。[方法]介绍霍师对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风药的源流以及功效,分析霍师临床运用风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依据,并附案例加以验证。[结果]霍师认为放射性肠炎是癌瘤消耗气、血、阴、阳的同时,放射线之“火、热、毒”邪入侵人体,损伤脾胃及肠道所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肠腑,病理因素为湿、气、毒、瘀、虚,且多夹杂并见,临证遣方可配伍风药祛风燥湿、疏肝理气、开阖玄府、化瘀通络、升阳举陷,针对放射性肠炎复杂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临床上收效甚佳。所举案例,霍师辨为脾气亏虚、湿毒内聚,治以健脾益气、祛风化湿解毒,以胃苓汤加减利水止泻、健脾祛湿,配伍白芷、升麻、羌活等风药,升举阳气的同时可防渗利太过,在整个组方中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结论]霍师治疗放射性肠炎,谨守病机,辨证选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风药,为放射性肠炎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6.
毒邪所致肾系病机是指毒邪侵犯肾脏系统导致肾系生理功能障碍,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形质发生异常的内在机理。本文将毒邪所致肾系病机概括为毒邪犯肾,毒损肾络,毒侵溺窍,毒邪犯骨以及肾虚毒滞五个方面。这对深入研究毒邪致病机理,明确其传变转归规律和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阴阳辨证在中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及中风的现代辨证研究文献,阐述了阴阳辨证在中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提出中风阴阳辨证是在以传统阴阳为辨证总纲的基础上,根据中风"痰瘀互结,腑实为常候"的病机共性,结合临床实际中患者因不同体质而出现的从化和类化的现象,进而发展为简化的阴类证和阳类证辨证,这可使中风的临床辨治简约化、快捷化以及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顺时调节阴阳治疗顽固性失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是“眼、醒”周期时相的紊乱,基本病机为“卫气出入失常,阴阳失交”。临床上以《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和阴阳睡眠学为指导,上午用茶叶或咖啡等阴出阳,下午用验方涵阳入寐饮助阳入阴,通过恢复正常的“眠、醒”周期,治疗无罪性失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外感疾病中“疫病”范畴,同一邪气侵入人体,由于个体体质的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会有所差异。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不同体质的人对外邪的易感性不同,可根据体质对易感人群进行“未病先防”;体质因素影响疾病传变的趋向,可通过调理偏颇体质而避免从化,以达“既病防变”;体质类型不同,预后也有差异,调理好个体自身气血阴阳偏颇之根本,才能“瘥后防复”。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恢复期患者心悸高发且普遍伴有气虚症状。分析其病机,首先,因疫疠之毒暴伤人体,正气急性亏虚,三焦元气受损致营气、卫气、宗气化生不及,心、肺气阴耗伤,瘀血内停,胸中大气下陷,气机滞碍,心失所养,瘀阻心络。其次,过汗伤正、阴阳失调也会导致心悸。再次,气虚湿阻、余邪未尽也是引发心悸的病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恢复期引发的心悸须针对病机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治以益气养阴、补气升提、活血化瘀,余邪未尽者辅以透邪祛湿。  相似文献   

11.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致病部位、邪气盛衰;其次辨非特异性病邪:郁、风、寒、热、湿、痰、瘀等;最后辨正虚,主要辨脏腑的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提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扶正固本”。祛邪即为祛邪复衡,主要包括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法等;解毒即为抗癌解毒,主要包括理气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祛湿解毒、清热解毒、祛风解毒、温阳解毒、以毒攻毒等八法;扶正固本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补血、温阳法和调补脏腑法。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通过提出以癌毒病机为核心辨证分型,解决目前中医肿瘤按病种辨证分型繁杂难以掌握的难题;提出癌毒病机临床辨识的四个要点,实现癌毒辨识诊疗技术瓶颈的突破;提出抗癌解毒法的学术内涵,形成抗癌解毒八法;提出抗癌解毒中药分类,推动中医肿瘤辨治的临床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吴勉华教授从“瘀热”理论对放射性损伤进行辨治, 认为放射性损伤病因病机多为热毒互结, 瘀热相搏, 气阴两伤。以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益气养阴, 润燥生津为主要治法, 标本兼顾; 不忘后天之本, 顾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按主症特点施治。放射治疗开始配合中药治疗, 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放射性损伤,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林胜友教授基于病机演变理论辨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整理医案和古今文献学习,以病机演变为出发点,总结林师临床运用病机演变理论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经验,并附一则临床验案予以佐证。[结果]由于放射线对人体的特殊作用,林师认为放射性肺损伤的基础病机贯穿始终,即热邪伤肺,而随着病程发展,其病机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起为邪盛正不衰,热毒伤肺;中期邪盛正衰,热邪先伤阴,肺肾两虚;日久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并提出临证时要把握基础病机,识别现时病机,推演潜在病机,选取经方麻杏石甘汤为该病基础方,结合各阶段病机进行加减。验案按病机演变规律,予麻杏石甘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林师通过病机演变理论辨治放射性肺损伤,见解独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新义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810100)牛生红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使后学者莫衷一是。隋·杨上善和唐·王冰认为,阳病、阴病指病在阳经和阴经,从病位上对经文作了注释。杨...  相似文献   

15.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阴阳学说帮助中医学构筑起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贯穿于其中各个方面,指导着中医学家的理论思维和诊疗实践,现举例以作说明。 (一)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中医学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双方互根关系。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的组织结构可以借阴阳来划分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由于层次各异,用阴阳来划分人的脏腑组织,其具体所指有所不同。就大体部位而言,则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背腹而言,则背部为阳,…  相似文献   

16.
“瘀”、“毒”从化——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因病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传统中医药学多将其病因病机归于"血脉瘀阻"的范畴;但组织坏死、过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远非单一"血瘀"病因所能概括。根据传统中医"毒"邪病因的认识,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当存在"毒"邪致病或"瘀"、"毒"从化互结致病的病因病机。注重"瘀"、"毒"病因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兼夹、相互从化,探索中医治法方药,对丰富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中医病因学,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热病发于四时,由温热邪气而致。“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温病条辨》)温热之邪侵入人体,阳热炽盛,消灼阴津,热愈炽,津愈伤,温热伤阴是温热病的基本病机。这一病机,始终贯穿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病在卫分,则伤肺阴,病在气分,则伤胃律,病在营血伤肾液。阴液耗伤程度,标志着温热病的预后及转归,故“温热为法,法在救阴。”1 祛邪除热——防止伤阴津1.1 辛凉保津 温热病多从口鼻而入,首先侵犯肺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篇》)温为阳邪,初犯人体即有高热,口微渴,舌边尖红等邪热伤阴征象。此时宜尽早祛邪外出,使邪从卫分而解。“太阴风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陈葆善《燥气总论》中的燥气理论思想,以期为临床从燥气论治肿瘤放射性损伤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熟读细析《燥气总论》,试从燥邪的致病特点、发病传变、治法方药等方面,系统总结陈氏燥邪证治的思想内涵,归纳肿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析应用燥气理论治疗肿瘤放射性损伤的潜在学术思路。[结果]《燥气总论》指出,燥邪在病理上兼具寒、火、湿三邪的致病特点,病机传变遵循“先伤肺胃,先气后血,再伤络脉”的规律,在发病方式上又有直中、伏气之别,重视运用辛散之法以治燥邪,尊《伤寒论》之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为治燥祖方。归纳肿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发现,放射线可归为一种特殊的燥气病邪,其致病亦有火、寒、湿三邪特点,基本病机亦为燥气致病,先气后血,伤及络脉,故可尝试运用《燥气总论》的学术思想论治放射性损伤。[结论]《燥气总论》对燥邪之理法方药分析论述精辟独到,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亦具有燥邪致病特点,因此运用《燥气总论》中的燥气理论对肿瘤放射性损伤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探讨。  相似文献   

19.
消渴膜原论     
南征教授认为,消渴的病机是在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不调等各种因素下,损伤散膏,机体出现阴虚燥热,继而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湿浊痰瘀等基本症候。毒邪具有损伤、致变、顽固、秽浊、结聚、依附等多种特性,致病又有虚、瘀、郁、痰、湿、燥等特点,故易侵犯膜络,损伤脏腑,盘踞膜原,形成窠巢,影响气血水的输布,三焦失常,病延全身,形成消渴心病、消渴脑病、消渴肝病、消渴肾病等多种消渴并发症。治疗采用透达膜原,解毒通络导邪之法。  相似文献   

20.
以阴阳之法辨脉是脉诊中的基本法则之一。除已为人知的部分之外,以阴阳辨脉还包括:寸口脉三部之中,单部脉搏波划过速度"数"属阳,速度"迟"属阴;一动之中,脉的升起部分称之为"来",属阳,脉的下落部分称之为"去",属阴;脉之一起一落称为"动",属阳,两动之间的静止期称为"静",属阴;右寸口脉属阳,左寸口脉属阴。根据脉搏波滑动速度迟或数的部位判断病位,分析病机;脉搏波来去、动静判断阴阳是否偏盛;左右寸口脉判断气血、阴阳的偏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