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中部、东部地区不同三级甲等中医院十八反甘草组反药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对比分析,探讨临床应用十八反甘草组反药同方配伍的应用及其特点。方法?从不同地区的临床应用处方中筛选含有甘草组十八反药对的处方,采取关联规则的方法对药物的配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有甘草、海藻、茯苓、昆布、桂枝、白芍、丹皮、桃仁、夏枯草、柴胡等。甘草、海藻在两地区中支持度均为最高。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药对为海藻-甘草、甘草-茯苓、海藻-茯苓、海藻-昆布、甘草-昆布、甘草-桂枝等;东部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是甘草-海藻,其次为海藻-昆布、甘草-昆布等;中部地区除了甘草-海藻外,支持度较高的是茯苓-甘草、茯苓-海藻、白芍-甘草。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核心药组为海藻-甘草-茯苓、海藻-甘草-昆布、海藻-甘草-桂枝、甘草-茯苓-桂枝、海藻-甘草-白芍等;东部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是甘草-海藻-昆布、甘草-海藻-茯苓、甘草-鸡内金-海藻、鸡内金-海藻-茯苓、甘草-鸡内金-茯苓等,以化痰消积类药物为主;中部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是茯苓-甘草-海藻、甘草-桂枝-海藻、白芍-甘草-海藻、茯苓-甘草-桂枝、茯苓-丹皮-甘草等,以化痰健脾、温通活血药配伍为主。结论?临床上存在十八反甘草组反药同方配伍的情况,其中以甘草-海藻的配伍居多,但是十八反同方配伍药物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含反药配伍的海藻玉壶汤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临床研究报道的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的配伍规律与特点,以便为反药配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甘草”反药药对的文献,针对其主治病证、证候类型、随证配伍使用的中药及成方、海藻与甘草用法用量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索得到海藻玉壶汤文献共计1137篇,其中含有“海藻甘草”反药配伍的文献共计60篇,占总数的5.28%;以海藻玉壶汤为主方,随症加减用于妇科、男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而并非单纯局限于对瘿病的治疗;其主治病证中证候类型以气滞痰凝型为主;海藻玉壶汤应用于临床,多与化痰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补益药等配伍使用;海藻与甘草比例以2∶1~5∶1之间的较为常见,占文献总数的74.60%,均未见不良反应报道。结论:;含有反药配伍的海藻玉壶汤在临床应用中范围较广;其主治病证中证候类型仍以气滞痰凝型为主,与原方应用相吻合;海藻与甘草配伍比例与原方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甘草单煎液、海藻甘草配伍及于复方海藻玉壶汤中配伍后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酸、连翘苷、橙皮苷、阿魏酸的溶出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差异,从物质基础层面,初步探讨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配伍规律及机制。方法制备甘草单煎液(GC)、海藻甘草合煎液(GH)、海藻玉壶汤煎液(HYD)、海藻玉壶汤去海藻煎液(HYD-H)、海藻玉壶汤去甘草煎液(HYD-G)、海藻玉壶汤去海藻甘草煎液(HYD-GH),采用HPLC法对各组煎液中5中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计算各组煎液5种成分的溶出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甘草苷、甘草酸溶出含量由高到低为HYD-HHYDGCGH;连翘苷、橙皮苷、阿魏酸溶出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HYD-HHYD-GHHYD-GHYD。结论 HPLC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适合用于研究海藻甘草配伍及于复方中配伍后活性成分溶出含量的变化规律。海藻与甘草这对反药组合单独配伍时,表现出引起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的溶出含量降低的结果。二者在复方中配伍应用时,甘草苷、甘草酸的溶出含量与甘草组基本持平。而与复方全方组相比,去掉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拆方组表现出引起甘草苷、甘草酸、连翘苷、橙皮苷、阿魏酸溶出含量升高的结果,可为海藻玉壶汤临床应用及反药组合能否配伍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临床同用安全性情况。方法系统检索临床使用十八反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记载的两者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检索到海藻甘草临床组合同用的文献1 002篇,其中12%(123/1002)给出反药组合同用效优的理论依据,认为两者可同用;有4%(40/1002)认为两者可同用且安全有效。结论从临床检索文献数来看,有部分医家临床运用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同用治疗一些特定疾病,如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且有医家文献中记载两者可同用且安全有效,但是由于文献提及不良事件观察的研究以及作者明确说明反药同用的理论研究均太少,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临床同用的安全性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配伍前后及其相应经方甘遂半夏汤对大鼠脏器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考察配伍对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的毒性变化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甘草组、甘遂组、甘遂+甘草组及甘遂半夏汤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给药,连续7d。取血清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并取心、肝、脾、肾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各组间脏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草+甘遂组与对照组及甘遂半夏汤组ALT和AST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八反药对甘草配伍甘遂对肝功能有损伤,即配伍之后毒性增加,属于配伍禁忌,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吻合;但甘遂半夏汤全方配伍之后可显著降低甘草伍甘遂的毒性,说明十八反药对只要合理配伍也可用于临床,研究结果也为十八反药对自古至今的广泛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十八反”作为中医用药禁忌流传至今,为历代广大医家所严格遵循。但其中不乏有医家打破常规用药,反药配伍使用,且在临床中获得了较好疗效。然而“十八反”究竟反不反,是否为绝对的配伍禁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从甘遂、甘草这一对反药入手,整理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甘遂反甘草的相关文献,对这一相反药的研究进展做出了分析总结,为甘遂反甘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药学教学中,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十八反”究竟包括多少味药;与“十八反”有关联的药物,是否应列入“十八反”;反药能否同用,现行教材中均述而不详,值得商榷。1文献中有关“十八反”的记载据《蜀本草》说,中药反药最早记载于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60种,而相反的则有18种。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承袭《神农本草经》并参照《药对》关于反药的内容,在《神农本草经集注》序列中分列了相反诸药,有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人参、丹参、玄参、沙…  相似文献   

8.
“藻戟遂芫俱战草”属中药“十八反”,是指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相反,不宜同用.回顾“藻戟遂芫俱战草”配伍禁忌理论的沿革及现代认识,可知药物“七情”之说出自《神农本草经》,包含着药物配伍禁忌的内容;《本草经集注》首次明确记载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海藻;“十八反”歌诀将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海藻相反概括为“藻戟遂芫俱战草”;后世本草著作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继承了“藻戟遂芫俱战草”相反药物配伍禁忌理论,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论并非完全一致,“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科学性值得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实证.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伍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经验,谓之“七情”配伍.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近年来,在十八反问题上不断出现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反药可同用,有的则认为反药确实可以增加毒性而反对同用.上个世纪曾对十八反的研究从文献、药理、毒理、临床等各方面对十八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4].对于“半蒌贝蔹及攻乌”,其中乌头与贝母是否能配伍使用,国内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性相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例》.金代张元素《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将“十八反”及“十九畏”编成歌诀广为流传.“十八反”作为历代医家用药配伍禁忌,延续至今,但“十八反”为何相反,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十八反”中,乌头、芫花、大戟、藜芦、甘遂皆为有毒,因用量太大,煎煮不当,服药太多或患者体弱不支,出现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古人“十八反”之说,很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来的错误判断.如果拘于“十八反”之说,许多古人的名方都将得不到灵活的运用,势必使许多古人的好经验被废弃.然而“十八反”究竟反不反,是否为配伍的绝对禁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从大戟、甘草这一对反药入手,归纳总结近年来有关大戟反甘草的相关文献,为大戟反甘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第一次的论文报告中曾经对甘遂反甘草的问题作了一些报导(1),鉴于中药在临床上对甘遂与甘草配伍的运用有着不同的看法,为了进一步了解甘遂与甘草同时运用其作用究竟如何,本文就中药十八反中的甘遂反甘草进行了专题的研究。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甘遂反甘草,因此直到今天在临床上还很少同时使用此二药  相似文献   

13.
海藻反甘草,两者不能同用,属“十八反”范围,并已成为千百年来中医处方用药必须遵循的原则。但历代医家也有不被古说所拘泥,大胆地用海藻配甘草治病者。如李时珍在评李东垣医案时说:“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  相似文献   

14.
“中药十八反”,意谓有十八种中药,性毒相反,不可在方剂中配伍应用。其内容: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贝母、爪蒌、白芨、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黎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对“十八反”含义的看法,历来主要有两种见解:一者认为相反药物配伍产生毒性或付作用。如梁代陶弘景说:“相反者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一者认为相反配伍,丧失药效。如元代朱震亨说:“(人参)与藜芦相反,若服一两参,入藜芦一錢,其两参虚废矣,戒之!”  相似文献   

15.
探讨古今哮喘方中十八反药对应用特点。建立古今哮喘方数据库,检索含有反药的哮喘方,用频繁项集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其年代、药对、药物性味及剂型进行分析。收集到哮喘方剂共1 196首,其中含有反药的方剂为46首,占总方数的3.8%;各朝代含反药哮喘方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宋和金元时期相对较少;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反药药对为附子-半夏,其次为附子-贝母、甘草-芫花;配伍关系较密切的为乌头类与半夏。药物性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辛热,其次为苦寒;剂型以丸剂应用最多,其次为汤剂、膏剂。结果提示医家在遵循十八反配伍禁忌原则的同时,也有少量的应用,集中在治疗顽固性哮喘的方剂中,并且在反药药对、剂型、配伍药物性味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观察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同用后的毒副反应。分为单味药组 5组和配伍药组 4组 ,每组又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灌胃给药 ,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用药 7d后检测肝功、肾功及心肌酶谱 ,同时作肝脏、肾脏及心脏组织病理切片 ,并观察实验动物各系统症状指征。结果 :单味药甘草、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导致ATL升高 ,而甘遂和芫花可导致CPK(肌酸磷酸激酶 )、LDH(乳酸脱氨酶 )、HBDH(γ 羟丁酸脱氢酶 )的升高 ,配伍药物对实验大鼠循环、消化、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甘草配甘遂、甘草配…  相似文献   

17.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源自《本经》提出的“七情”中的“相反”,既药物相互〈br〉 配伍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而后世医者大多望而生畏,不敢轻易用取禁忌配伍的方药。然而十八反是不是纯粹的配伍禁忌,各代医家也各持所见。但至今从未有学者探讨“十八反”中“攻”“、战”“、叛”三字相互关系,是否与“反”字都同出一辙,本文将通过对十八反历史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辨析“十八反”中“反”与“攻”“、战”“、叛”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悉古人所创“十八反”歌诀的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在海藻玉壶汤中的加减应用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甲状腺功能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的影响,为海藻甘草反药组合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优甲乐组(20.00μg/kg)、海藻玉壶汤组(10.08g/kg)、海藻玉壶汤减海藻组(9.00g/kg)、海藻玉壶汤减甘草组(9.18g/kg)和海藻玉壶汤减海藻甘草组(8.10g/kg),除空白组其余各组给予丙硫氧嘧啶复制甲状腺肿大病理模型,以优甲乐作为阳性对照药,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组织Ki67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甲状腺组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mTO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优甲乐组大鼠血清T3、T4、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P<0.01);海藻玉壶汤组及各拆方组大鼠血清T3、T4、FT3、...  相似文献   

19.
中药“十八反”为中药配伍禁忌,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医家禁区.但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人们对“十八反”的认识亦日趋深入.利用“十八反”治疗顽病屡见不鲜.本文就中药“十八反”近年来研究概况作一介绍.一、中药“十八反”的药材组成“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究竟有何些药材组成,一直争论不休.尤对诸参之数各怀异议.《本草纲目》中还有大戟反芫花、海藻之说.对中药“十八反”详尽的考证研究后,认为应有下列药材组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高剂量反药组合的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不同品种与甘草加减应用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甲状腺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4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优甲乐组(优甲乐组)、含羊栖菜的海藻玉壶汤全方组(羊栖菜全方组)、含海蒿子的海藻玉壶汤全方组(海蒿子全方组)、含羊栖菜的海藻玉壶汤去甘草组(羊栖菜去甘草组)、含海蒿子的海藻玉壶汤去甘草组(海蒿子去甘草组)、海灌玉壶汤去海藻组(全方去海藻组)、海藻玉壶汤去海藻甘草组(全方去海藻甘草组),共计9组。造模期间,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灌服丙基硫氧嘧啶(PTU)10 mg/kg,每日1次,共给造模药14 d。造模后给予治疗药物,周期为28 d,其中,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阳性药组灌服优甲乐,给药剂量为20μg/kg,每日1次,其余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大鼠每日给药1次,给药剂量为海蒿子/羊栖菜去甘草组12.6 g/kg,全方去海藻组13.5 g/kg,海蒿子/羊栖菜全方组18.0 g/kg,全方去海藻甘草组8.1 g/kg。在给药期间,为了稳定模型,除空白组外,每隔1 d,其余各组灌服PTU,剂量同前。给药结束后计算各组大鼠甲状腺系数,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用RT-PCR法检测甲状腺组织中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甲状腺系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优甲乐组外其余各给药组甲状腺系数明显降低(P<0.01)。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显示模型组与优甲乐组较空白组变化明显,甲状腺组织小叶排列紊乱,滤泡大小不一,滤泡上皮细胞弥漫性增生和肥大,其余各给药组有纠正作用,其中全方(海蒿子/羊栖菜)组组织病理形态最接近空白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x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藻玉壶汤全方及加减应用各组Bax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各组Bcl-2 mRNA表达无差异。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x/Bcl-2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藻玉壶汤全方及加减应用各组数值均升高(P<0.05,P<0.01)。结论含高剂量反药组合的海藻玉壶汤中不同品种海藻与甘草加减应用,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甲状腺系数及甲状腺组织形态有纠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Bax/Bcl-2从而促进甲状腺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