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将心血管疾病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的疾病称为双心疾病。中医“双心学说”创立者赵海滨教授结合临床发现双心疾病后期往往殊途同归累及心肾二脏,特别是老年人,在心脏病后期常常伴有抑郁、心肾阳气俱虚的共同点。因此,本文归纳提出双心疾病后期的病机属“瘀热虚滞”的“虚滞”阶段,即心肾阳损、心神失养、阳微阴弦、心气郁滞。其治疗应基于经方,采用六经八纲辨证的少阴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心肾二脏辨证,病证结合,以证统病,辨证施治。法当温补心肾、养心安神、活血行气。方用四逆汤合自拟“双心方”加减,经临床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五脏一体观探讨双心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以《黄帝内经》及古代众医家关于五脏一体相关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心与神志、心与其他四脏的关系,并分别从肝、脾、肾、肺相关的病因病机以及情志与五脏的关系入手论治双心疾病。[结果]心与情志变动密切相关,在情志与五脏关系中起核心作用。双心疾病与肝、脾、肾、肺四脏的关系密切。情志失调促进双心疾病的进展。故临证治疗双心疾病时,要根据其临床证候特点从肝、脾、肾、肺论治,并需结合情志的疏导与调节。[结论]以五脏一体观为基础对双心疾病进行辨证施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双心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证候与证素的映射关系,将“证候集合”转化为由多种证素组合形成的“证素组合集合”;然后运用证素组合形成病机的组合法则(ISO-R法则),从“证素组合集合”中筛选出“符合病机定义的证素组合”进而形成病机。建立“证候集合→证素组合集合→符合病机定义的证素组合”新三阶双网证素辨证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证候→证素→证名”的三阶双网证素辨证体系,为中医与数学、计算机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判定疾病病位、病性、用方用药和转归的一项重要指证,而在看诊中往往重视问诊,而对舌诊的认识往往比较粗浅,将舌诊作为体系在疾病治疗中直接进行辨证处方用药的报道鲜而甚少。中医舌诊“舌-证”理论,是依据舌象,结合疾病下的体质情况,归纳出病证病机和用方用药规律的一门理论体系。本研究通过“舌-证”理论方法分析不同舌象下的证型,指导痤疮疾病的辨证施治和遣方用药,探讨其优势。  相似文献   

7.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因其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研制病机证素诊断量表是规范化辨证诊断的前提.以出血性中风为例,探讨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证候辨证诊断方法.结果体现了辨证灵活性与证候规范化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中医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局面,为构建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式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8.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9.
通过典型病案,介绍戴恩来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戴老师认为偏头痛临床以气滞血瘀证、阳明热盛证和痰湿瘀滞证多见,分别采用血府逐瘀汤、芎芷石膏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进一步阐明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阐述了戴老师主张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临床诊治模式,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的理念,治疗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明确病机、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0.
"病-证-效"结合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证结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显示出生物医学与中医学两种思维方法的结合.己成为当今中医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亦是现代临床实际的需求:而病证结合疗效的综合评价凸现出中医学临床优势的重要指征。通过对肝硬化“病-证-效”的临床与实验的初步探索显示,疾病的证候分类与疾病的病理生物学变化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辨证论治不仅在改善患病个体的自身感受及整体表观信息有其优势,同样可有效改善与疾病病理实质变化相关的生物学指标,体现疾病证候论治的不同功效方剂可能是探索“病证”基础理论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病-证-效”一体化的思路是与现代生命科学沟通的重要途径,可以成为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中“辨病”和“辩证”的关系,探讨仲景诊治杂病的思想和方法.[方法]细析“病”和“证”的原本概念,分析“辨病”和“辨证”的关系及其在诊治杂病中的意义.[结果]病是疾病变化的全过程,证是过程中的外在表现.辩病与辨证关系的真实内涵,应是结合对具体疾病规律的认识,透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证候表现,从而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机理(病机)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结论]若能在理解辨病和辨证关系真实意义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和研究《金匮》条文,则可更好地理解辨证论治的意义,从而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12.
病机、证、证候均可反映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但三者的内涵又各有不同,病机决定证,证候是证的外在反映。中医主要以辨证的方法探求疾病本质,故有病治异同的治疗学特色。西医之病、中医之证均可反映疾病本质,两者存在纵横交错的关系,因此证本质的研究应遵循病证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模式,建立科学的证候诊断标准是中医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回顾了现有相关证候诊断标准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将西医的疾病与中医的证候相结合,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病证结合证候诊断标准具有较大的优势。这种证候诊断标准,既考虑了病的特异性,又解决了辨证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且便于临床操作使用。同时,本文还阐述了该诊断标准的基本模式、结构组成及建立时应采用的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证候研究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研究应既有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横向研究,又有以证候演变为轴心,病证结合的纵向研究,两者相结合,就是通过对复杂病症的分层和(或)分段剖析,从单证候因素入手,充分挖掘疾病证候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有利于把握2型糖尿病的证候演变规律,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医家吴鞠通,继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又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方法。它以三焦为纲,将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并将卫气营血的分证贯穿其中,着重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则,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本质作出认识和判断,从而得出“证”的概念。证是机体的“功能态”,全身性病理改变的综合表现。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它的核心是辨证法思维、辨证地对待病证、症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对证同治同,证异治异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应着眼于病位的认识,异不在于病的异同,因辨证结论已包函着病机和属性。1论治与施治的认识辨证论治既是医生认识疾病、分析病因、病机的性质和诊疗过程的两个相互…  相似文献   

17.
从证候的组合方式、临床表现形式、个体化诊疗特点等3个方面分析了现在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是:制定全面四诊调查量表,从病入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大样本、多中心地收集病证临床资料,然后分别采用几种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提取证候特征,与证素辨证结果相互参合,总结、提炼形成初步的证候诊断标准,再用古今医家经验总结而成的证候标准进行验证,创建普及型的常见基础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是疾病中机体整体的动态反应状态,“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合成证名的思维认识过程。辨证所依据的证候虽然不够精确,但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因而可借鉴“评定量表”的研究原则与技巧,研制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量表,使辨证客观、量化,以辅助中医辨证,为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它既是致病的外因,又是证候归类的一种方式。眼病六淫为病辨证特点是侧重于局部证候,结合全身其他表现,探求病因病机,然后确定治则施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证求因,据因论治”,即所谓“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治疗疾病的方法众多,但简单归纳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多数是将西医确诊的疾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将疾病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辩证,然后提出不同证候的基本治疗方法。不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都要求对病情作深入地分析,然后根据病、证不同制定相应的治则。从同证异病的差异中寻找针对性强,能阻断疾病发展的有效方药。因此,探讨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