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安医家治疗温病具有丰富经验,提出了“暑必兼湿”“寒温融汇”“新感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燥湿为纲”等学术思想,临床用药具有“辨四时温病论治”“寒温并用”“养阴润燥”“轻清透邪”等特色。新安医家温病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特色可为温病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医燥湿同病病因病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燥、湿属性与致病特点,对中医燥湿同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提出燥湿同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一外感燥、湿,合而为病。二脏腑失调,内生燥、湿,挟杂为病。三内外合邪,相兼为病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肺为娇脏,最易受邪,肺喜湿而恶燥,易受燥邪而致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过程中,干咳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亦符合燥邪伤肺的发病特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以燥邪为因,根据其病位深浅、伤津程度不同可分为津液不荣与津液不畅两种病理状态。基于此,本团队提出以“流津润燥”为理论基础,应用润法以维持津液的流通灌溉,使脉道通利,津液得以输布,五脏得以灌溉滋养。本团队认为,燥邪伤及肺津、津液不畅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根本因素,同时,外燥侵袭、内燥灼津、久蕴为毒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治疗时应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征,在“流津润燥”理论指导下,应用润法以润肺养津兼以祛邪,并配合补法、清法、下法等,多法合用,肺津充盈,邪去则正安。  相似文献   

4.
中医燥湿同病治疗体会张嘉宸,郭占忠(包头市第三医院)澡湿同病即燥中有湿,湿中有燥,3气俱为实邪,此区别于同种病形的虚实真假表现。脾为阴土,胃为阳土,喜湿恶燥,临床上每见脾湿有余,胃阴不足的病例,在治疗上滋阴则助湿,温燥则伤阴,此种病证多很棘手。但这样...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处西北,长期处于燥邪浸漫之中,而糖尿病患者多以湿邪为患,故新疆地区糖尿病患者多具有外燥内湿、燥湿相兼的体质特点,在西北燥邪下从湿论治消渴病可从法、因、证、治四点出发。西北外燥内逼、饮食失调、饮食不畅、脏腑失调皆可生湿,内易生湿留而致脾胃蕴湿证,西北干燥兼湿、燥湿相互转化、协同为病,以致消渴阴伤愈剧。分型论治可分为寒湿证与湿热证二者,治法均以健脾除湿为主,根据致病特点及病理因素转归结合临床症状表现,组方名为"消渴健脾汤"。但根据湿热病邪阻遏气机的病机特性发现,除湿不可过于温燥,否则易耗阴伤津,素体阴虚者多加注意,除此之外不可操之过急,更宜缓图之。在西北燥证视角下从湿论治消渴病,是结合地方治病特色基础对消渴病机的深刻把握,更是体现了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故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疾病,可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及体格发育。西医将经过积极内科治疗而无法缓解症状的便秘称为顽固性便秘,现代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气机升降失常以及肠道津液亏损。闫慧敏教授从络病理论出发论治本病,认为顽固性便秘患儿具有病程长、以功能失常为主导、难治性、缠绵性、易复发等特点,符合络病的临床特点,病机以大肠络瘀滞阻塞,津液不布,肠燥津亏为主,具有“瘀”“虚”“燥”的病理特点,治疗以疏通为要。闫老师治疗顽固性便秘以活血润燥通络,健脾运化津液为法,自拟“通络润燥汤”,全方由桃仁、火麻仁、当归、白术、白芍组成,方中桃仁、麻仁活血润肠,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白术健脾化津,临证加减,应注意遵循以辛润为要,不可过于攻伐、滋腻。  相似文献   

7.
徐长松  刘永年 《中医学报》2021,36(3):566-571
干燥综合征的"燥"非独阴虚所致,邪毒、气虚、寒凝、血瘀、湿阻、痰浊及气郁等都可造成津液生成输布障碍,出现"燥"的表现。治疗上主张多法齐举,以流津润燥:若"燥毒"伏藏于体内,可清燥解毒,以清其源头;若肾阳不足,可在补气的基础上加用温阳之品,以温阳化气、促进津液生成流动;若久病成郁,则解郁活血,以使肝气调达舒畅,同时注重活血祛瘀,以疏通津道;若水湿、痰浊凝滞,则健脾利湿、软坚化痰,以使津液流布。  相似文献   

8.
总结《黄帝内经》相关理论,认为干燥综合征患者当从肾论治。肾与精血、津液的生成关系密切。干燥综合征的病机有阳虚阳郁,津液不化,官窍失养;或精亏肾燥,故治可辛以润燥;或辛凉解郁;或滋肾填精,养血回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方法]从《黄帝内经》运气标本中气理论以及三焦理论出发,逐层剖析、明确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相关问题如"燥""间质"的中医内涵以及"间质性肺病"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并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结果]阳明从中气太阴湿土,燥湿互济,燥湿本源于寒热,由少阳三焦相火主导,而少阳三焦相火的来源在脾胃。"间质"为三焦腑腠理,间质性肺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为少阳三焦功能失调。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多属于虚损性疾病,临床多见脾胃虚弱同时伴有阴火致燥热或兼有湿邪,即阳虚三联征。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虚。治疗当以健运脾胃为本,脾胃健运则阳生阴长,而不能一味养阴润燥;病久累及下焦,当用甘润、温润之品补益精血;阴血亏久必致瘀血停滞,则当养血活血。[结论]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病本在脾胃,治疗当以健运脾胃为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鱼鳞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鱼鳞病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鱼鳞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主要为禀赋不足,肾精衰弱或脾虚健运,气血亏虚,肌肤失去荣润;禀赋不足,气血不畅,瘀血阻滞,肌肤失养。常见证型为血虚风燥与瘀血阻滞。治法为养血活血,润燥通络。常用方剂为养血润燥熄风汤及血府逐瘀汤。结论:辨证论治鱼鳞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燥湿相混致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三虎 《柳州医学》2006,19(1):24-26
探讨癌症的病机特点,认为燥湿相混是贯穿某些癌症始终的主要病机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分布不均是导致燥湿相混的关键。阴虚内燥与痰浊水湿并见是其临床特点。牵牛子、麦冬与半夏、猪苓与阿胶、牡蛎与泽泻、苍术与玄参以及六味地黄丸、三物黄芩汤则是治疗燥湿相混的单味药、对药及常用方荆。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津液输布。故可在诸养阴润燥药中加入辛味药,一可防止诸养阴之品滋腻,二可疏通三焦、振奋气机、促进气化,以除三焦郁滞,并应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而选取辛寒、辛苦、辛温等配伍方法增强药效。然而,用药之时也需注意辛味药用量不易过大,旨在发散三焦郁滞,疏通气机、宣散郁热、布达津液,且用药时间不宜过久,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相似文献   

13.
《温热论》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 ,此为温病营血分证辨治之大法 ,对温热性质温病血分证、湿热性质温病邪已化燥深入营血辨治 ,皆可遵之。然湿温湿未化燥 ,邪陷营血 ,临床亦为常见 ,其治则非上述治法所能完全适用。本文根据温病学家有关论述 ,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体会 ,谈谈湿温邪陷营血之辨治。1 病因病机湿温湿已化燥或未化燥 ,其邪均可内陷营血 ,此于古医籍及临床实践中皆可得到证明。如薛生白《湿热病篇·5条》之“湿热证 ,壮热口渴 ,舌黄或焦红 ,发痉 ,神昏谵语或笑 ,邪灼心包 ,营血已耗” ,此为湿热化燥 ,内…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医家石寿棠所著《医原》一书,其论述内容颇为广泛,然其中关于燥湿的论述别出心裁,观点新颖,并且颇具临床指导意义。石氏关于燥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以燥湿二气统天地阴阳之气,并将百病病因悉归燥湿二因;并以燥、湿之不同特质解释病机。在治疗上,详查诸病燥湿之属性,并在遣方用药上,将诸药性质或归于燥,或归于湿;临证选药或从燥解,或从湿解,多奏良效。石氏关于燥湿的理论自成体系,在前人的基础上,充实完善,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医辨证思路,对后世医家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夏律  李铁浪 《中医学报》2022,37(1):54-58
临床运用辛味药治疗肺燥证、肺外寒内饮证、脾胃阴虚夹湿证、肺气郁闭证、肝经寒凝证、肾阴凝结证达到润燥的目的。此处的燥主要是指体内津液代谢失常而出现的燥证。辛味药物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且能行、能散,具有动的特性。辛以润肺的机制与玄府理论密切相关。脾胃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辛味药开发肠胃郁结,可打开通路,并有利于消除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从而解决因水津不布所致的燥象。辛润法治疗肾苦燥是取其味辛之性,除下焦阴寒,使津液得通,则燥自除。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整体观念和中医经典理论,从脏腑、气血、营卫、壮火阴火、升降、燥湿、痰瘀、正虚等不同维度探讨脱发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脱发的核心病机包括精血不足、气血失调,在标为风、热、湿、瘀,在本首责肾元不足、脾胃虚弱,提出燥湿相兼是脱发的主要病理状态,头皮毛窍湿遏于外则见油脂渗出,燥胜于内则见发质焦枯细软。归纳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瘀生新、润燥化湿、健脾和胃治法及主方、主药,并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对其中医治法内涵进行探讨。文章阐述了脱发之治,临床应具备“治未病”理念,以斑秃为例,未病先防应防斑秃后白斑,既病防传应防斑秃向全秃、普秃发展,瘥后防复应防斑秃之复发;应注重雄激素性秃发之“治病求本”,防止脱发应注重风热之本,减少皮脂分泌应注重痰湿之本,促进毛发增长应注重脾肾之本。  相似文献   

17.
湿证难治,因其性缠绵,又每多兼寒;燥证亦然难治,因津液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多,亦或输布不调,燥湿不能相济,又每多兼火;再者,湿燥相兼似于理又不能成立,而临床每每每有之,代表证是真湿假燥之证,笔者用《河图》象、数理论为说理依据,用临床病例加以佐证,《河图》:一六北,一者一阳之象之数也,阳者火象燥也,六者六阴之象之数也,阴者水象湿也,北者北方之天地,玄武之星象,天寒地温之谓也,寒与水结合,冰坚之象呈现,冰天雪地是它的写照,是真湿假燥之证的原原本本的形态,笔者通过对《河图》象数的解读,将其鲜亮亮、活灵灵地展现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关天容  宋欣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0):1181-1183, 1194
[目的]介绍宋欣伟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宋欣伟教授临诊,记录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并总结宋欣伟教授诊治干燥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并例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宋欣伟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阴虚津伤,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滋阴润燥乃其治疗大法。临床上常合并郁证,宜从肝论治,养阴柔肝,疏肝解郁。阴亏燥热使元神受损,症状敏感难愈,治疗应注重安神养心,从神论治。燥痹临床症候变化多端,治疗绝不应拘泥于养阴润燥,病久亦会出现虚、瘀、毒等征象,需强调辨证论治。所举验案,患者以“反复口眼干燥、咽部不适2年余”就诊,诊为“干燥综合征”,治以养阴清安神、清热止咳,症状明显缓解。停服中药,疾病无复发加重。[结论]宋欣伟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内燥”一词为清代医家提出,并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阴液不足,内燥的治法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原则,多以滋阴养血为主,但是临床上往往见到滋阴润燥之法难以取效的情况,笔者在治疗内燥证时发现,此类患者或因过用寒凉滋腻之品,或贪凉饮冷无度,以至于脾肾阳气耗损,或因素体阳虚,以至于阳虚不能蒸化津液,导致津液不得布散,每多上燥下寒或者上热下寒之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的“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治疗原则,运用温阳降火之剂治疗内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燥证治疗源流及温阳法治疗内燥证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临床实例,对温阳法治疗内燥证加以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慢性咳嗽总因气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日久则耗气伤阴.从内燥的产生、气机升降、脾为胃行其津液(脾约证)的角度探讨从脾阴虚论治慢性咳嗽的思路,并总结慢性咳嗽的治法为甘淡养阴润肺燥、斡旋气机调升降、甘寒润下制脾约,以期为慢性咳嗽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