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首次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HIV、HB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893名首次进行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进行HIV、HCV、梅毒抗体及HBV抗原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3名吸毒者中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HB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24%(20/893)、69.54%(621/893)、0.90%(8/893)、20.94%(187/893),男性吸毒者血清HIV、HCV、梅毒和HB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5%、70.05%、0.75%、21.30%,女性吸毒者血清HIV、HCV、梅毒和HB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1%、65.26%、2.11%、17.89%,女性HIV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男性HCV、HBV及梅毒的感染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个性伴侣吸毒人群HIV、HCV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性伴侣人群(P<0.05)。其中静脉吸毒者556例,非静脉吸毒者337例,静脉吸毒HCV感染率83.81%,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感染率46.0%(P<0.01)。静脉吸毒HIV抗体、梅毒抗体、HB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34%(13/556)、1.08%(6/556)、19.97%(111/556),非静脉吸毒HIV抗体、梅毒抗体、HB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08%(7/337)、0.59%(2/337)、22.55%(76/337),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0.70和0.36。合并感染HCV、HBV病毒者15.34%(137/893),其中静脉吸毒19.60%(109/556),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8.31%(28/337),P值为0.00。结论:佛山市顺德区女性吸毒人员HIV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率明显较非静脉吸毒人群高,静脉吸毒者合并HCV、HBV病毒感染率较高,多个性伴侣吸毒人群HIV、HCV感染率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HIV、HBV、HCV在吸毒人群中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孕妇产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状况,探讨孕妇产前检测相关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79名产前孕妇进行血清中HBV、HCV、梅毒及HIV四种病原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检出HBsAg阳性308例,占12.95%;抗HCV阳性5例,占0.21%;TRUST阳性11例,占0.46%;抗HIV阳性1例,占0.04%;HBsAg阳性者ALT异常率高于HBsAg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地孕妇产前感染以HBV为主,检测血清相关传染病感染指标能早期发现母婴健康隐患,对预防新生儿传染病及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封地区2016~2020年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核酸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开封地区2016~2020年1460名MS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IV核酸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HIV核酸结果显示,开封地区2016~2020年MSM HIV阳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文化程度较低、本地居住时间<2年、感染梅毒、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等5个因素是MSM 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开封地区2016~2020年MSM HIV感染率呈升高趋势,受年龄、文化程度、本地居住时间、感染梅毒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HIV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封地区2016~2020年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核酸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开封地区2016~2020年1460名MS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IV核酸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HIV核酸结果显示,开封地区2016~2020年MSM HIV阳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文化程度较低、本地居住时间<2年、感染梅毒、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等5个因素是MSM 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开封地区2016~2020年MSM HIV感染率呈升高趋势,受年龄、文化程度、本地居住时间、感染梅毒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HIV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0例输血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选择住院进行输血治疗的200例患者,输血前都进行了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的检测与临床资料的调查。结果 200例患者检出HAV、HBV、HCV、HIV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0%、9.0%、4.0%、1.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输血次数、体质量指数与感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本院输血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检测阳性率比较高,需要积极根据感染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血人员输血前检验感染性指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5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感染乙肝病毒,阳性率为10.27%;4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率为3.12%;2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率为0.15%;8例感染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0.61%;24例感染梅毒,阳性率为1.83%。与女性相比,男性的HBsAg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与女性抗-HCV、抗-HIV、HBeAg、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有利于了解患者在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利于患者健康,同时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因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HIV、HCV、HBV和梅毒等的感染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54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进行HIV、HCV、HBV和梅毒等传染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IV、HCV、HBV、梅毒阳性率分别是1.30%、6.49%、7.79%、3.90%。HCV阳性率低于其它地区同类人群,高于普通人群,梅毒阳性率与其它地区同类人群相近。结论:应加强对吸毒人群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切断传播途径,控制HIV、HCV、HBV和梅毒在吸毒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合并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州市献血站无偿献血的献血者644 70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抗-TP、抗-HIV、抗-HCV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统计和分析HIV与HBV、HCV及TP合并感染情况。结果 HBsAg阳性率为0.6%,抗-HIV阳性率为0.1%,抗-HCV阳性率为0.13%,抗-TP阳性率为0.26%。HIV合并HCV感染患者1例,感染率为0.15/万,HIV初筛阴性与阳性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V合并TP感染患者20例,感染率为0.31/万,HIV初筛阴性与阳性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V合并HBV感染患者1例,感染率为0.15/万,HIV初筛阴性与阳性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HIV感染人群合并TP感染率较高,因此,为了为血液输血安全提供保障,必须提高输血前筛查质量,尽量将高危人群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6):71-73
目的探讨妊娠期感染支原体的干预与结局。方法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选取正常体检孕妇60例(对照组)和疑似支原体感染孕妇60例(观察组)为此次研究对象,同时对观察组支原体感染孕妇分别实施临床治疗和正规产检,同时对本次受检者均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对照组孕妇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6.67%,观察组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7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孕妇早产率(25.00%)、死胎率(8.33%)、新生儿肺炎率(16.67%)、未足月胎膜早破率(20.00%)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同时观察组孕妇中支原体感染阴性孕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率(5.56%)、剖宫产率(0)、切口愈合不良率(5.56%)均低于支原体感染阳性孕妇(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的支原体感染,可影响妊娠结局,而加强临床诊断,可降低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384例孕妇按照学历(分为学龄>9年和学龄≤9年)、家庭收入(分为>3000元/月和≤3000元/月)、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分为三组,保证每组其他影响因素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每组调查结果显示:学历高者的产检次数达标率要高于学历低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人口的产检次数达标率要高于农村人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高者的产检次数达标率要高于家庭收入低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的学历、居住环境以及家庭收入影响着孕妇的产前检查依从性,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情况,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我院148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TPPA,乙肝五项,抗HIV抗体的血清检测,以同期正常住院的284例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浪组的TPPA、HBsAg、HBV总感染阳性率大于对照组(P<0.05),流浪组男女之间各个抗原抗体比较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是乙肝、梅毒的高危人群,应常规对新入院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乙肝、梅毒、艾滋病的抗原抗体检测,加强监管,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邵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5,(7):117-118,123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HIV抗体阳性混合感染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戒毒所中选取109例感染梅毒患者,其中52例HIV抗体阳性混合感染梅毒患者设为观察组,57例HIV抗体阴性混合感染梅毒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为61.4%,高于观察组的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HIV抗体阳性混合感染梅毒的临床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凭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凭祥市流动人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相关高危行为状况。方法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一的务工人员(流入)调查问卷,对建筑工人、红木加工厂工人、跨境务工人群3类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调查,并采集血样5mL进行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共有1 208人接受调查,HIV、梅毒、HCV感染率分别为0.50%、2.40%、1.24%;跨境务工人群的HCV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χ2=8.62,P<0.01);建筑工人的梅毒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χ2=8.82,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0.44%。9.3%的男性调查对象最近1年曾嫖娼,且建筑工人的嫖娼比例高于其他两类人群(P<0.01)。2.3%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曾与非商业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0.3%的调查对象曾经吸毒。结论凭祥市流动人口HIV尚处于低流行阶段,但相关的危险行为已经存在,需不断开展干预和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贵州省近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梅毒感染病毒(HIV-R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新确诊且未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2 869例。根据患者梅毒检测结果,分为单纯HIV感染组2 289例、HIV/梅毒现症感染组333例和HIV/梅毒既往感染组247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基线数据的差异,并分析HIV不同组间各自HIV-R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HIV/梅毒现症感染组的年龄小于单纯HIV感染组和HIV/梅毒既往感染组,男性占比高于单纯HIV感染组和HIV/梅毒既往感染组(P<0.05)。HIV/梅毒现症感染组的HIV-RNA载量低于单纯HIV感染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3+T细胞均高于单纯HIV感染组(P<0.05);HIV/梅毒既往感染组的HIV-RNA载量高于HIV/梅毒现症感染组,CD4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育龄妇女TORCH包括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其他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等的感染状况,为本地区孕妇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78例标本血清TORCH特异性IgM和IgG。结果被调查育龄妇女血清中TOX IgM阳性105例,阳性率为0.8%;TOX IgG阳性330例,阳性率为4.9%;RV IgM阳性141例,阳性率为2.1%;RV IgG阳性3914例,阳性率为71.3%;CMV IgM阳性42例,阳性率为0.6%;CMV IgG阳性5088例,阳性率为99.4%;HBsAg阳性率为10.75%;HCV阳性率为0.24%;HIV阳性率为0.01%;TP阳性率为0.12%;结论本地区育龄妇女存在TORCH病原体100%感染率,婚前、孕前或孕早期检测并及时预防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9~2011年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丙肝肝炎病毒以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人群进行监测,收集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的健康调查问卷以及血清学检测3种传染病抗体的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员HCV抗体阳性率为47.8%,HIV抗体阳性率为3.8%,TP抗体阳性率为14.0%,其中男性HCV感染率49.8%高于女性34.4%(x2=12.70,P<0.01),男性TP感染率12.5%低于女性24.7%(x2=16.57,P<0.01),男女HI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HCV的感染率静脉注射组比非静脉注射组高(x2=92.96,P<0.01),HIV与TP感染率静脉注射组与非静脉注射组差异无显著性;女性HCV和TP混合感染率较男性高(x2=8.10,P<0.01),男性组的HIV和HCV混合感染率、HIV和TP混合感染率、HIV、HCV和TP混合感染率与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IV、HCV和TP在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吸毒人群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人群中梅毒、HCV及HI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松  李光勤  赖智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22-122,124
目的:调查了解近年梅毒、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感染情况的变化。方法:对输血前及其他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梅毒、HCV和HIV检测。梅毒先采用TP-ELISA方法进行初筛检查,阳性者再采用TPPA方法进行确诊;血清HCV和HIV1/2抗体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7年梅毒TPPA阳性率为2.29%,血清HCV抗体阳性率为0.35%,血清HIV1/2抗体阳性率为0.05%;2009年梅毒TTPA阳性率为3.72%,血清HCV抗体阳性率为0.60%,血清HIV1/2抗体阳性率为0.13%。结论:梅毒、HCV及HIV阳性率呈升高趋势,加强对梅毒、HCV及HIV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母体对胎儿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以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96例作为HBIG注射组(自妊娠28周起多次肌肉注射HBIG 200IU),同期分娩但未进行产前检查HBsAg阳性孕妇5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新生儿出生24 h内且未注射HBIG的股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比较注射与未注射HBIG的HBsAg阳性孕妇及注射HBIG孕妇不同注射次数间其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HBIG注射组HBV宫内感染率(12.5%,12/96)、HBsAg阳性率(10.2%,7/96)、HBV DNA阳性率(7.3%,7/96)均低于未注射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注射次数分为0~1次、2~3次和4~5次三个等级进行分析,HBV宫内感染率、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随HBIG注射次数增加而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提示HBsAg阳性孕妇产前注射HBIG及增加HBIG注射次数可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贵阳市300例吸毒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4种传染病的感染率,了解这几种传染病在吸毒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吸毒人群中这几种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300例吸毒人员进行采血检测Anti-HIV、Anti-HCV、HBsAg及梅毒抗体。结果:300例吸毒人员中HIV感染率为2.7%,HCV感染率为60.0%,HBV感染率为2.0%,梅毒感染率为16.7%;所有HIV感染者均合并感染HCV及梅毒3重感染。静脉注射毒品者中HCV感染率高于口吸吸毒者。结论:贵阳市吸毒人群中HIV、梅毒、HCV感染率较高,静脉注射毒品是HCV传播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此群体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分析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中河南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示范区中187例经血液途径感染HIV-1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与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HBeAg与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采用制备膜选择性吸附DNA的方法抽提HBV DNA,并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187例HIV-1感染者中,HBsAg阳性9例(4.81%),HBsAg阴性178例(95.19%);抗-HCV阳性143例(76.47%),抗-HCV阴性44例(23.53%);HIV-1/HBV/HCV三重感染者6例(3.21%)。178例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中,合并隐匿性HBV感染53例(29.78%)。抗-HCV阳性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42例(29.37%),抗-HCV阴性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11例(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抗-HCV阴性患者的HbsAg阳性例数、抗-HBs阳性例数、CD4+T淋巴细胞数、单独抗-HBc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血传播感染HIV患者中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HCV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经输血传播感染HIV患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对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进行HBV DNA检测是有必要;HIV合并HCV感染不能增加隐匿性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