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TEN、MDM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45例乳腺癌和4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PTEN和MDM2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中MDM2阳性表达率为82.22%,高于正常乳腺的17.78%;乳腺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为53.33%,低于正常乳腺中的100.0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M2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PTEN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降低,提示在乳腺癌发生中MDM2和发挥一定作用,对PTEN、MDM2的检测可作为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稳定表达miR-125b的真核表达载体以探讨miR-125b对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ilencer 4.1-miR-125b并转染MCF-7细胞,通过G418筛选得到稳定过表达miR-125b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miR—125b,并结合二维划痕愈伤实验、三维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考察过表达miR-125b对乳腺癌细胞系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了稳定过表达miR-125b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miR-125b,其在二维和三维水平的迁移能力均明显强于MCF-7细胞,细胞新生克隆数较MCF-7亦有显著提高。结论:miR—125b可使乳腺癌细胞转移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p53""MDM2"和"乳腺癌"为关键词,查阅2001-2013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数据,分析抑癌基因p53、癌基因MDM2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抑癌基因p53、癌基因MDM2在乳腺癌的形成、发展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p53-MDM2之间失衡可导致MDM2上调和p53失活,最终诱发肿瘤;抑制p53、MDM2复合体形成,下调MDM2表达,激活p53通路是研究抗肿瘤药物的关键。结论:以抑癌基因p53、癌基因MDM2为靶点,有望设计出对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的小分子抑制剂,其在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IL-6 影响癌症预后的机制和IL-6与乳腺癌肿瘤相关抗原CA15-3, CEA 和CA125 的关系.方法 转染外源IL-6基因到MCF-7细胞株,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定量培养液中细胞分泌的CA15-3, CEA和CA125.结果 在 72 h 培养后, 成功转染pCI-neo-IL-6质粒的MCF-7细胞分泌IL-6 (338.5±22.6) pg/106细胞明显高于没有转染的细胞(25.4±4.6) pg/106细胞 (P<0.01) 和无IL-6基因的质粒pCI-neo转染的细胞(19.6±3.0) pg/106细胞 (P<0.01).pCI-neo-IL-6转染的MCF-7细胞分泌CA15-3, CEA 和CA125同样明显高于没有转染的细胞和空载体pCI-neo转染的MCF-7细胞.特异性IL-6抗体降低CA15-3, CEA 和CA125在MCF-7细胞和IL-6 cDNA转染的MCF-7细胞中表达.结论 转染IL-6基因可增强人乳腺癌细胞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高IL-6血症的乳腺癌病人预后不良部分原因可能是高IL-6刺激癌细胞表达肿瘤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5.
刘琳  申莉  华海婴  叶启霞  张明智 《中国药房》2012,(35):3282-3284
目的:研究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AC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法检测AC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CF-7细胞经50、100、150μmol·L-1ACA干预后,Bcl-2 mRNA表达显著下降,Bax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50、100、150μmol·L-1ACA作用后细胞中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ACA诱导的Bcl-2 mRNA表达的下调和Bax 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了其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作用。ACA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其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花粉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乳腺癌MCF-7细胞以30,60,90,120μg·m L-1的天花粉蛋白处理,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等量的0.9%Na Cl处理,继续培养24,48,72h。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核凋亡形态学变化,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天花粉蛋白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胱天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人乳腺癌MCF-7细胞呈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及核凋亡现象,且随天花粉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其细胞核凋亡现象越明显;干预24 h后,30,60,90,120μg·mL-1实验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1±0.94)%,(2.81±1.01)%,(7.05±1.03)%和(9.59±1.12)%;干预48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3±1.01)%,(6.14±1.12)%,(9.05±1.09)%和(19.60±1.15)%;干预72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28±1.07)%,(7.18±1.51)%,(18.39±1.81)%和(29.59±1.63)%。实验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及天花粉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均P<0.01);90μg·m L-1实验组24,48,72 h caspase-3分别为1.49±0.15,2.36±0.25,2.15±0.23;caspase-8分别为1.94±0.26,1.56±0.19,1.39±0.20。对照组人乳腺癌MCF-7细胞caspase-3及caspase-8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无显著变化(均P>0.05),而90μg·mL-1实验组caspase-3先升高后降低(P<0.05或P<0.01),以48 h时最高;caspase-8则逐渐降低(P<0.01);且各时间点90μg·m L-1实验组caspase-3及caspase-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天花粉蛋白可有效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且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人乳腺癌MCF-7细胞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含E2F6基因的重组pFLAGCMV10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 以人全血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 扩增出E2F6基因.将PCR产物克隆进真核载体pFLAGC-MV10内,构建含E2F6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E2F6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核酸序列分析的结果 表明,克隆的E2F6基因与GenBank中已登记的E2F6基因序列100%同源.Western blot结果 显示,在约35-kD位置有目的 条带,与预期的重组E2F6蛋白大小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E2F6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丹蒽醌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0、20、40、60、80、100 μmol/L)的丹蒽醌作用24、48 h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考察丹蒽醌对乳腺癌细胞MCF-7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当量PCR(RT-qPCR)法检测c-Myc、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MPKα、ACC、c-Myc、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丹蒽醌作用不同时间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20、40 μmol/L的丹蒽醌能够明显的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侵袭转移,同时能够激活p-AMPKα的表达,抑制ACC、c-Myc、Cyclin D1等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结论 丹蒽醌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侵袭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c-Myc、Cyclin D1等增殖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MCF-7乳腺癌细胞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的表达受抑制后对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可以表达针对ADAM17的小干扰RNA(siRNA)的干涉载体,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细胞内ADAM17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DAM17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ADAM17 mRNA及蛋白在MCF-7细胞中呈高表达,转染特异性ADAM17-siRNA后,其表达显著被抑制,同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也明显受到抑制。结论:ADAM17及特异性的siRNA有望成为抗肿瘤侵袭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组MCF-7细胞加入苦参碱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MTT比色法检测苦参碱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苦参碱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MCF-7细胞生长,诱导MCF-7细胞凋亡,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苦参碱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I,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rizd法提取细胞株总RN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逆转录反应获得BIIMS1 cDNA的CDS序列,连接到质粒pcDNA3.1/mye—His(-)B上,构建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B/myc.BRMS1,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行Westernblot验证其是否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B/myc-BRMS1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分析,验证了克隆的人BRMS1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AF159141]公布的人BRMS1基因的cDNA序列吻合,重组体peDNA3.1(-)B/myc—BRMS1中插入的目的基因BRMS1是正向、单倍插入。结论成功构建了BRM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为深入研究BRMS1基因功能和BRMS1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郭真理  陈柯  徐傲  杜军  沈倩 《安徽医药》2015,19(11):2103-2106
目的 探究T-box转录因子TBX2与鼠双微体基因MDM2在正常增生期内膜、各型增生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复杂伴不典型性增生内膜、30例单纯性增生内膜及30例正常增生期内膜中TBX2与MDM2蛋白表达.结果 TBX2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76.1%,70/92)中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内膜及单纯性增生内膜(30.0%,9/30;36.7%,11/30),亦显著高于复杂伴不典型增生内膜(43.3%,13/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BX2表达过高与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及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P<0.01,P<0.05),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MDM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复杂伴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分别为81.5%(75/92)和43.3%(13/3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性增生内膜(10.0%,3/30;20.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M2阳性表达与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也不具相关性(P均>0.05).TBX2与MDM2蛋白表达呈正向相关(ra=0.346,P<0.01).结论 TBX2和MDM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并在其发生及恶化进展中扮演一定角色,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靶点探寻及预后评判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杨怀成  揭志刚  刘逸  李正荣  向德雨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39-1541,插1
目的 构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rizol法提取细胞株总RN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逆转录反应获得BRMS1 cDNA的CDS序列,连接到质粒pcDNA3.1/myc-His(-)B上,构建BRMS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行Western blot验证其是否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B/myc-BRMS 1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分析,验证了克隆的人BRMS 1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AF159141]公布的人BRMS 1基因的cDNA序列吻合,重组体pcDNA3.1(-)B/myc-BRMS 1中插入的目的 基因BRMS 1是正向、单倍插入.结论 成功构建了BRMS 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 1,为深入研究BRMS 1基因功能和BRMS 1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并鉴定大鼠Smad7/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Smad7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TRIzol法抽提大鼠肝组织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紫外分光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其浓度与纯度,两步法获取大鼠Smad7cDNA片段,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应用EcoRI及XhoI在pcDNA3.1(+)多克隆位点处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载体及目的片段酶切产物,将回收的线性化pcDNA3.1(+)与Smad7cDNA连接,构建Smad7/pcDNA3.1(+)重组质粒,转化DH5α大肠杆菌,测序鉴定双酶切证实的阳性克隆。结果: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良好,28S约为18S的2倍,A260/A280=1.986,纯度较好,阳性克隆酶切后电泳检测在DNAMarker1.3kb处见Smad7目的片段,5.4kb处见线性化pcDNA3.1(+),与预期结果相符,质粒重组成功,并测序证实。结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单独或联合其他质粒从TGF-β/SMAD信号传导的不同环节干预肝纤维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玉珍  段惠军 《河北医药》2000,22(2):150-151
1 乳腺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细胞外基质包括基底膜,主要由各种类型胶原蛋白,结构糖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弹力蛋白和蛋白多糖构成[1]。基底膜被认为是限制肿瘤生长的防线,主要由大量Ⅳ型胶原及多种糖蛋白组成。恶性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基底膜缺损并可穿过基底膜在间质中生长繁殖;良性肿瘤基底膜完整,须依托基底膜定位生长。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受肿瘤细胞本身和宿主因素的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乳腺癌基底膜变化规律的研究是揭示复杂癌肿浸润机制的基础。癌肿浸润转移首先穿过基底膜,然后到达…  相似文献   

16.
HER2基因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erbB-2和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6例原发乳腺癌各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ER的阳性率为45.2%,PR的阳性率为53.2%,c-erbB-2阳性率为68.3%。ER、PR其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逐渐降低,呈负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增高,呈正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c-erbB-2呈负相关。结论 ER、PR、c-erbB-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周期、周期蛋白相关基因及产物表达的影响,探讨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p2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的蛋白表达。结果氨氯地平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IC50为14.439μmol.L-1。经7.22μmol.L-1(1/2IC50)、14.439μmol.L-1(IC50)、28.88μmol.L-1(2IC50)的氨氯地平作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48h,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使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21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并使细胞阻滞于G1期。其G1阻滞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p21mRNA及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酸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乳腺癌细胞MCF-7常规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采用浓度为0、2.5、5.0、10.0mmol/L的丁酸钠处理后,观察对MCF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浓度为2.5、5.0、10.0mmol/L的丁酸钠处理的MCF-7细胞生长速度明显慢于亲本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呈减慢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5mmol/L的丁酸钠处理后的MCF-7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MCF亲本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酸钠处理的细胞G1明显高于亲本细胞,S期及G2/M期明显低于亲本细胞,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亲本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钠可能是通过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起到逆转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形成素同源蛋白2(FMNL2)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标本中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病理标本中FMNL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乳腺癌患者病理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情况以明确分子分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FMNL2的阳性表达率,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FMNL2的表达情况。结果 Luminal A型30例, Luminal B型16例, HER2过表达型20例,三阴型24例。对照组的FMNL2阳性表达率为35.0%(7/20),呈胞浆淡黄色至棕黄色。观察组的FMNL2阳性表达率为67.8%(61/90),呈胞浆淡黄色至棕褐色。观察组FMNL2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NL2高低表达乳腺癌中分子分型、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神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NL2高低表达乳腺癌中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