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开文  郑晓冬  刘保平 《医学信息》2006,19(10):1794-179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gp、MRP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3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接受回顾性研究,其中18例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术后癌组织标本中P-gp、MRP表达,比较P-gp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间、MRP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34例乳腺癌患者中,P-gp阳性表达率64.71%(22/34),MRP阳性表达率38.24%(13/34),两者共表达率20.59%(7/34)。P-gp表达阳性22例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P-gp阴性表达1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6例,两组间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双侧);MRP表达阳性13例中,腋窝淋巴结转移8例,MRP阴性表达2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0例,两组间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双倒)。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gp、MRP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P-gp、MRP表达不能赋予恶性肿瘤细胞更强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73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36例(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女性50例(正常对照组),均检测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是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激素受体、癌基因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显著相关(P<0.01);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 =7.464、6.470);血浆D–二聚体水平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AUC)为0.689,以0.455μg/mL为最佳诊断分界点,灵敏度为52.3%,特异度为86.2%。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及转移个数有关,其对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联合MRI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到2018年5月就诊收治的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MRI检查的9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MRI检查及三者联合检查的符合率及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联合MRI检查乳腺癌符合率高于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MRI检查任意单一检查的符合率(P0.05);单一检查乳腺癌符合率由高到低顺序为MRI、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P0.05);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联合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MRI任意单一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高频超声联合MRI检查对于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99Tc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乳腺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7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病变乳腺对侧肿静脉注射99Tcm-MIBI740~1110MBq后15min即行早期乳腺显像,分别采集正前位、左、右侧位像,采集计数1000k,1.5h后按上述条件作延迟显像。结果 57例乳腺肿块患者,99Tcm-MIBI核素显像阳性39例,阴性18例;41例乳腺癌患者99Tcm-MIBI核素显像阳性37例、阴性4例;16例良性病变中99Tcm MIBI核素显像阴性14例、阳性2例;99Tcm-MIBI核素显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0.2%,特异性87.5%。准确性为89.5%,阳性预测值94.9%.阴性预测值77.8%。结论 99Tcm-MIBI显像对乳腺肿块的患者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对乳腺癌的诊断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收缩模式的能力。方法收集48例Ⅱ、Ⅲ期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与全乳腺大切片对比。48例患者均采用TE方案进行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MRI检查。48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乳腺标本取一半制成全乳腺大切片,显微镜观察残余肿瘤瘤床表现。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表现为向心型收缩、树枝型收缩。48例新辅助化疗后的残余肿瘤在MRI上表现为向心型收缩的有39例,占81. 25%;表现为树枝型收缩的有9例,占18. 75%。全乳腺大切片显示为向心型收缩的有40例(83. 33%),树枝型收缩的有8例(16. 67%),MRI与全乳腺大切片评价残余肿瘤收缩模式的相关系数为0. 906(P=7. 37×10-8)。结论 MRI能正确评价残余肿瘤的收缩模式,能为临床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乳腺癌原发灶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52例(46. 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毛刺征、钙化、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 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校正肿瘤病理类型后,肿瘤最大直径2 cm、毛刺征、钙化、血流Ⅲ~Ⅳ级、腋窝淋巴结数2个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乳腺癌原发灶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最大直径2 cm、毛刺征、钙化、血流Ⅲ~Ⅳ级、腋窝淋巴结数2个对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淋巴结形态对肝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 3月-2022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86 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未行新辅助放化疗,均接受增强CT扫描.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析增强CT的形态学标准与传统标准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两种标准与金标准一致性.结果:86 例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有 38 例;未转移有 48 例.增强CT淋巴结形态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传统标准.形态学标准与金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64).结论:增强CT淋巴结形态对肝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传统标准更高,与金标准具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微创外科住院的5例乳腺癌(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51岁)行保乳根治术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术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根治术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术均获成功,所有切除乳腺标本经术中冰冻病理证实切缘肿瘤细胞阴性。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保乳根治术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术治疗乳腺癌能够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埃兹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导管内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究埃兹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及32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22例。通过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分别检测埃兹蛋白在22例正常乳腺组织、32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和4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参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埃兹蛋白在40例浸润性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2.50%、在32例乳腺导管内癌的阳性表达率为40.63%、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3.64%,浸润性乳腺癌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高于其他两种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兹蛋白在G3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G1~G2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兹蛋白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埃兹蛋白在<40岁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年龄≥40岁的患者中的表达率,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埃兹蛋白在PR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PR阴性患者中的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埃兹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PR呈负相关(P<0.05);埃兹蛋白在浸润性润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脉管侵犯、肿瘤大小、患者月经状态以及Her-2、ER、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埃兹蛋白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不同,对判断乳腺肿瘤性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埃兹蛋白能够帮助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可能启发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研究MRI纹理分析在预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统计12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2周后疗效,并分析NAC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MRI纹理参数(包括逆差矩、熵、能量及相关性)差异及其在鉴定乳腺癌NAC疗效中的价值。研究发现,治疗后熵、能量及相关性参数在预测NAC治疗疗效中均具有较好的效能(AUC=0...  相似文献   

11.
浸润性乳腺癌中OPN和MK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浸润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石蜡标本中骨桥蛋白(ostenopontin,OPN)和中期因子(minkine,MK)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9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30例乳腺增生症术后石蜡标本中OPN和M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9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OPN和M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1%(64/90)和78.89%(71/90),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30.00%(9/30)和46.67%(14/30)(P0.05);OP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p185受体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及分级、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MK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p185受体及TNM分期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及分级、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OPN和MK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r=0.274,P=0.009)。OPN和MK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TTP、OS值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OPN和MK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进展存在一定相关性,检测二者的表达对浸润性乳腺癌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表现评估乳腺癌患者血管生成拟态(VM)的可行性及其与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18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4.38岁;肿瘤直径1.3~4.3 cm,平均直径2.87 cm;肿瘤临床分期,Ⅰ期52例,Ⅱ期69例,Ⅲ期29例,Ⅳ期3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87例,无转移99例。均于术前完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造影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理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并通过高碘酸-希夫反应和CD34染色法进一步标记VM,根据其检测结果将其分为VM阳性组和VM阴性组。比较两组乳腺癌超声特征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评价各因素对VM阳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186例乳腺癌患者中VM阳性组48例,VM阴性组138例。VM阳性组与VM阴性组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M阳性组患者的特征为不规整形态、不清晰边界及快进快退和快进慢退...  相似文献   

13.
乳腺肿瘤手术治疗联合内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乳腔镜辅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4例乳腺癌病例行保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脂肪溶解抽吸后进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冷冻切片报告:标本切缘均无癌细咆残留,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例。手术时间120~140rain,平均127.3min:手术出血量15~20m1,平均18.4ml;每侧取淋巴结10-13个,平均11个。术后病侧乳房形态保持良好,伤口小而隐蔽.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瘤复发。结论在腔镜下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常规手术无法达到的良好的美容效果。该术式对保护上肢功能、保持胸部良好的外观形状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是一种较好的手段.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一种合理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ABC法研究93例乳腺癌,31例乳腺良性病变及6例正常乳腺组织Cath-D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43例(46.24%)细胞浆染色阳性,而全部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均阴性,Cath-D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其肿瘤体积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Cath-D表达阴性者,结论:Cath-D可以作为反映乳腺癌细胞增殖状态的细胞生物学因子,共过度表达提示乳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OX-2、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管转移中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27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33例)中COX-2、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VEGF-C和VEGFR-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COX-2和VEGF-C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脉管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OX-2、VEGF-C和VEGFR-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COX-2、VEGF-C和VEGFR-3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Detect技术在乳腺超声检查中的诊断性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12月接受检查的的女性患者175例,共纳入192个乳腺肿块。分别通过超声医生和S-Detect技术来评估其对乳腺超声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两者的诊断性能,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和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结果:192个乳腺肿块中,恶性72个(37.5%),良性120个(62.5%)。对于4a类良性肿块,相比超声医生,S-Detect技术具有较高的良性评估率。S-Detect技术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性和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超声医生,而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低于超声医生(P<0.05)。超声医生和S-Detect技术的最终评估结果显示中度一致(κ=0.58)。结论:S-Detect技术可作为提高乳腺超声诊断特异性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可指导乳腺肿块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17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LNB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将SLN阴性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清扫腋窝淋巴结者为对照组,未清扫者为观察组,对比其手术情况、术后转归及生存质量。结果 SLNB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均较高。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功能和症状评分、总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LNB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用以指导保乳手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ER-2/neu蛋白在进展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和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指导临床检测标本的选择以及检测报告的分析与应用。方法收集进展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100例制备全信息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neu蛋白表达,FISH法检测HER-2/neu基因扩增状态,分析其特点、稳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69%病例HER-2/neu蛋白呈均质性表达,与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相比,原发灶蛋白均质阴性病例一致性最强,均质阳性病例次之,均质不确定病例最差;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36例HER-2/neu蛋白不确定和异质性病例的FISH检测显示20例为基因均质扩增,13例为基因均质非扩增,3例为基因异质性,其中31.65%的蛋白阴性位点HER-2/neu基因扩增。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neu蛋白表达在肿瘤原发灶和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稳定性较高,尤以阴性病例最稳定;免疫组化与FISH同步检测及对比分析可能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应用全信息组织芯片更能全面检测HER-2/neu蛋白表达及基因状态,并可用于深入分析乳腺癌基因分型及其它相关指标在肿瘤进展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ABC法研究93例乳腺癌、31例乳腺良性病变及6例正常乳腺组织CathD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43例(4624%)细胞浆染色阳性,而全部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均阴性。CathD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其肿瘤体积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CathD表达阴性者。结论:CathD可以作为反映乳腺癌细胞增殖状态的细胞生物学因子,其过度表达提示乳腺癌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10 d内行18FFDG PET/CT及胸部增强CT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据PET/CT、增强CT及术后病理结果,计算PET/CT、增强CT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并相互比较。结果 167例患者中共清扫出731组淋巴结,以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PET/CT诊断出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淋巴结各有143组、26组、61组、501组,进而得出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70.10%、95.07%、88.10%、84.62%、89.15%、0.65,增强CT分别为54.19%、92.23%、81.67%、72.85%、83.97%、0.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增强CT,可以更好地为肺癌术前诊断、分期和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