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的思路和方法,为防治儿童矮身材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对“少阳主骨”理论内涵的具体分析,结合现代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联系小儿“体禀少阳”的生理特性,逐步推断出少阳生发之气与小儿生长发育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对儿童骨骼生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从调护少阳的角度防治儿童矮身材的设想,并阐述了具体思路和防治方法,最后附上验案一则以供参考。[结果]“少阳主骨”理论不仅指主骨之病,亦指主生骨,少阳生发之气充注于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因此通过养护少阳,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防治儿童矮身材。具体方法包括调护小儿饮食、睡眠、运动、情志等生活方式以固护少阳、生发少阳、鼓舞少阳和舒利少阳,治疗可以柴胡类方为基础方化裁内服或进行相关穴位推拿按摩以调理少阳。所举验案为一脾失健运、少阳生发不利所致的身材偏矮儿童,通过中药及推拿培护元气、生发少阳,并结合运动调理,取得了满意的身高增长效果。[结论]“少阳主骨”理论丰富了中医论治儿童矮身材的理论内容,为临床上儿童矮身材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少阳主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但历代医家对其理论内涵众说纷纭。少阳主骨理论秉承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念,立足于阴阳气血、藏象经络等核心理论,不拘泥于单一侧面,对于阐释病因病机、指导筋骨疾病的诊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简要阐述了少阳主骨理论的含义,从经络、气血、相火、六经辨证角度理解少阳主骨理论的内涵,并窥见西医学中肝-骨轴既秉承少阳主骨理论启示,亦符合肝脏与骨生物学关系的客观判断。故肝-骨轴可能为少阳主骨理论提供西医学依据。肝-骨轴的提出能够丰富和完善少阳主骨理论,并为骨科疾病的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痹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少阳为枢",关系胆及三焦。十一脏取决于胆,胆气疏泄功能正常,肝气条达,脾胃气机通畅,三焦流畅,枢机通利,升降自如,气血功能正常。气机阻滞为"少阳主骨"致痹病机关键,气血功能失调为"少阳主骨"致痹病理基础。"少阳主骨"包括硬骨、软骨、关节、肌腱、关节囊、骨髓、脑髓、脊髓、骨膜、脑膜、椎间盘、半月板及经脉之"支"类等。临床实践证明,可以应用"少阳主骨"理论治疗痹证。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评话     
①少阳位于“半表半里”的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是将“阳微结证”症状一部分是表证一部分是里证,即“必有表,复有里也”和“半在里半在外”的症状表现,偷换成病位的概念,进而将少阳的生理位置和病理病位等同;其次是混淆了阳微结、少阳病、柴胡类证等三种虽相似但不等同的证候概念,以阳微结用小柴胡汤治疗而认为是少阳病;再次是没有廓清《伤寒论》中表里的概念,模糊了证候概念与症状概念的界限,忽略了表里是一对相对性位置概念的基本内涵。②“半表半里”只可以作为少阳病主要证候的症状分布的描述,用“半表半里”既不能准地表述少阳经的分布位置,也不能准确地表述少阳经的生理功能,更不能说是少阳病的病理位置。③从“提纲”一词的含义为主要的、大的方面的意思来衡量,六经提纲中太阳病提纲反映了表证,其他五经病提纲反映了腑证,符合“提纲”的要求,可以作为“六经提纲”,而“口苦、咽干、目眩”则正反映了少阳三焦和胆腑的邪热病理,故可以作为少阳病“提纲”。④“往来寒热”一症不是主体(自觉)、客体(他觉)感觉的综合表述,而是主体的单方面感觉,即发热恶寒和发热恶热的交替出现,其中发热(体温升高)是该患者一直存在的他觉体征,而恶寒和恶热是患者的主体感觉,所谓“寒热往来”是从患者主诉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肾主骨”与“少阳主骨”的本质及其生理与病理,探讨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两者与肝之间的关系,以明确“肾主骨”与“少阳主骨”各自在骨之体用中发挥的作用,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少阳主骨"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方法:通过前期文献发掘中发现的《黄帝内经》中有关"少阳主骨"的记载,来架构"少阳主骨"的理论原型,以各个分支课题为依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阶段,探索其相关的生理、病理原型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干预措施来对该学说进行验证。结果:前期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中所论"骨繇"与骨质疏松症正好对应,骨组织HE切片可见电针胆经组骨微结构较其他组明显改善。骨形成指标显示电针胆经组大鼠骨重建的成骨活动较其他组更活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指标亦提示非经穴组、模型组较其他组破骨活动强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确有抗骨质疏松效应,为"少阳主骨"学说提供了实验支持,也为该学说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已经得到的部分理论和实验结果该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灵枢·根结篇》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枢折则骨摇而不安于地,故骨摇取之少阳。”杨上善注解本言:“枢主转动,胆足少阳脉主筋,纲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是以“开阖枢”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病理现象。六经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用“开阖枢”原理可以从本质解释三阴三阳经的发病、传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8.
"少阳为枢"之名虽出自《内经》,而少阳枢机之实却是基于《伤寒论》少阳病柴胡证而提出的,并在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逐渐形成特有的概念.其义并非仅限于经络,实指少阳经腑综合功能."枢机"这一概念的运用,进一步展示了少阳经腑在整体脏腑机能中的作用与影响.近年来,由于柴胡汤、温胆汤及类方临床运用广泛,疗效卓着,使人们对胆,少阳枢机的意义日趋瞩目.  相似文献   

9.
1少阳位于"半表半里"的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是将"阳微结证"症状一部分是表证一部分是里证,即"必有表,复有里也"和"半在里半在外"的症状表现,偷换成病位的概念,进而将少阳的生理位置和病理病位等同;其次是混淆了阳微结、少阳病、柴胡类证等三种虽相似但不等同的证候概念,以阳微结用小柴胡汤治疗而认为是少阳病;再次是没有廓清《伤寒论》中表里的概念,模糊了证候概念与症状概念的界限,忽略了表里是一对相对性位置概念的基本内涵。2"半表半里"只可以作为少阳病主要证候的症状分布的描述,用"半表半里"既不能准地表述少阳经的分布位置,也不能准确地表述少阳经的生理功能,更不能说是少阳病的病理位置。3从"提纲"一词的含义为主要的、大的方面的意思来衡量,六经提纲中太阳病提纲反映了表证,其他五经病提纲反映了腑证,符合"提纲"的要求,可以作为"六经提纲",而"口苦、咽干、目眩"则正反映了少阳三焦和胆腑的邪热病理,故可以作为少阳病"提纲"。4"往来寒热"一症不是主体(自觉)、客体(他觉)感觉的综合表述,而是主体的单方面感觉,即发热恶寒和发热恶热的交替出现,其中发热(体温升高)是该患者一直存在的他觉体征,而恶寒和恶热是患者的主体感觉,所谓"寒热往来"是从患者主诉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少阳与厥阴关系密切,少阳为由阳入阴的阳枢,厥阴为由阴出阳的阴枢。少阳偏表主气分,厥阴偏里主血分。以"厥阴为枢"为出发点来分析厥阴,厥阴的生理特点为阴尽阳生、阴中有阳、和风以生的阴枢;厥阴的病理特点为阴阳寒热虚实错杂,主血主风。基于其生理病理特点,对厥阴病的证治进行分类,将厥阴病分为本证和类证。厥阴本证分为厥阴血分证和厥阴风证,再分寒热、表里证。厥阴本证中血证和风证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交织,各有偏重。提出"和血法""和风法"是厥阴病的正治之法,乌梅丸集两法于一身,其作为厥阴病的主方恰合厥阴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厥阴类证多是围绕"厥""利""呕"等证候展开论述,目的是与厥阴病的复杂表现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所谓"医易同源",历代中医经典著作中对疾病的认识均与易学理论有共通之处。以"少阳"为例,《周易》中阐述了少阳的最原始释义,《内经》与《伤寒论》引用了少阳的概念,为其赋予了更具体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周易》中,"震卦"是对少阳含义的最直观表达。"震卦"蕴含着少阳阳气始生、升发力强、为通道枢纽的特点。其卦象的变化蕴含着少阳病病机的深层含义。明确少阳病的病机特点,对少阳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伤寒论》原文及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阳明少阳同病(包括阳明少阳合病与阳明少阳并病)理论进行探讨。指出论治阳明少阳合病强调阳明病与少阳经的相关性或少阳病与阳明经的相关性,阳明少阳并病则侧重少阳病传变至阳明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阳明少阳合病虽然是两经同时发病,但阳明、少阳两经病变程度不同且有主次之分,治疗时有治重阳明与治重少阳之分。阳明少阳并病是少阳病传变过程中尚未完全传至阳明经的阶段,有两经证候并见的特点,治疗上遵循先后论治或同时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少阳病治法临证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阳病是病邪侵袭少阳半表半里,影响少火敷布与枢机运转而出现的少火被郁与枢机不利的病变。《伤寒论》中对少阳病的治疗提出“和枢机,解郁热”,方用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通过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对感冒、胆囊炎、胆道感染、顽固性失眠、痢疾、产后发热、牙痛的治疗,分析少阳病的症状和病机,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的方药分析,突出了少阳病的治疗以“清”为主,即清解少阳。  相似文献   

14.
讨论《伤寒论》中“和法”的传统概念,提出张仲景并未明确指出治疗少阳病的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而是成无已的一家之言。认为仲景明示的“和法”应为较缓和的祛邪方法,半非单用于少阳经病。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是少阳病和解剂之总方,正如柯韵伯所说:“少阳之机枢剂,和解表里之总方。”该方以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在《伤寒论》中以柴胡命名的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共6方。了解柴胡汤诸方加减,必须先从小柴胡汤开始,才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方中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邪热,又疏肝利胆,促进疏泄以增强新陈代谢;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能升能降,助柴胡透达以散邪气而解表;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去邪,以拒邪气内…  相似文献   

16.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放射性损伤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从化”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高度概括了病机变化的特征规律,是中医病机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放射线快速、高能、杀伤力强的特点,符合中医学毒邪的特性。毒邪具有明显的“从化性”,放疗毒邪侵袭人体后,根据人体体质差异和侵犯部位的阴阳属性,分别从化为阳毒或阴毒以致病,这可能是放射性损伤演进的关键环节。放疗毒邪侵犯阴虚、燥热体质或阳腑、表位,易从阳化为“热毒”“燥毒”“风毒”,若侵犯阳虚、寒湿体质或阴脏、里位,易从阴化为“痰毒”“瘀毒”。因此,在治疗放射性损伤时,应分清体质阴阳偏颇、脏腑表里部位、病程缓急阶段,辨明各类毒邪导致的病理状态,谨守病机,辨证施治。本文基于“从化”理论的内涵,结合放疗毒邪的致病特点,探讨放射性损伤的病机演变和病证变化规律,以期为放射性损伤的临证辨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认为“虚火”病机有二:一为阴虚火旺;二为阳虚火动。首次提出了“阳(气)虚火动”的病机概念,并论述了“阳(气)虚火动”病机的源流、发挥、完善和临床实践等历史沿革。据此,认为“阳虚火动”和“阴虚火旺”一样,具有普遍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少阳病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少阳病篇的内容,应该综合全书的内容来考虑,不要仅囿于宋本的内容,对于散见于太阳、阳明及三阴篇的内容,既要从传变的角度来分析,更要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对于提纲证,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仅是从胆火上炎的角度揭示其病理表现,并不能概括少阳病所有的证型;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即揭示了一方多证的特点,更示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抓主证的辨证方法,同时须知小柴胡汤证并不等同于少阳病。  相似文献   

19.
(一) 疟病篇讲授《金匮》,务须抓住重点。如在疟病篇,尝重点讲解两句经文,即“疟脉自弦”和“饮食消息止之”。前一句,是明确此病的主辨、病位。《金匮》论脉条文,大都包括诊断和病理两个方面。这里讲疟脉自弦,是指出疟病的病位在少阳。因少阳为  相似文献   

20.
阳(气)虚火动病机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认为“虚火”病机有二:一为阴虚火旺;二为阳虚火动.首次提出了“阳(气)虚火动”的病机概念,并论述了“阳(气)虚火动”病机的源流、发挥、完善和临床实践等历史沿革。据此,认为“阳虚火动”和“阴虚火旺”一样,具有普遍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