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DK)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胰岛素治疗给药方法的不同,将78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分为3组,3组的年龄、入院血糖和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34例)采用微量泵静脉输入胰岛素治疗;B组(30例)皮下注射加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C组(14例)用微量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统计纠正DK的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及相关指标.结果:(1)3组患者血β-羟丁酸经3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后均降至正常,A组与C组的治疗时间均较B组缩短(P<0.01),A组与C组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尿酮体转阴时间A组与C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的治疗费用低于C组(P<0.01).结论:微量泵静脉输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糖达标时间、酮体转阴时间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胰岛素给药方式不同,将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方式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采取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方式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效果、血糖达标及酮体转阴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PG、Hb A1c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FPG、2 hPG、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G、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酮体转阴时间及平均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水平均下降,GSH-Px、SOD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35例,应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甘精胰岛素不改变用量前提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到18:00前后,比较时间调整前后3d患者空腹血糖(FBG)、早中晚餐后2h血糖(2hPG)和午餐前血糖的变化情况、门冬胰岛素的用量及午餐前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甘精胰岛素调整用药时间后,患者午餐前血糖调整至理想水平,FBG、午餐后2hPG下降显著(P<0.05),早餐后2hPG和晚餐后2hPG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门冬胰岛素早餐前用量减少,午餐前和晚餐前用量增加;午餐前低血糖事件显著减少(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改变甘精胰岛素用量情况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为18:00,可平稳降低空腹血糖,减少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4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酮体转阴时间,达标时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早晚餐前胰岛素使用剂量,空腹及早餐、午餐、晚餐后2 h血糖水平,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酮体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达标时观察组2 hPG、早餐前胰岛素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达标时两组FPG、晚餐前胰岛素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更优,可更有效降低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通胰岛素与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胰岛素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诺和锐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尿酮体阴性后胰岛素用量、尿酮转阴时间、纠正酸中毒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夜间低血糖、中餐前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单用胰岛素、体质指数(BMI)≥25、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罗格列酮)组32例,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罗格列酮4mg/d口服,并根据血糖水平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组30例,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r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BMI、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4、8、12周时,2组血糖、HBA,C均下降;4周时,2组胰岛素用量均增加;8周时,2组BMI增加、TG下降,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8周时,(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减少,而胰岛素组用量继续增加,治疗12周时,2组TC、TG下降,(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减少、A/C、2hCP下降,I-IDL-C升高,组间同期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罗格列酮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一系列异常,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董瑾  赵彦  黄乐 《天津医药》2015,43(8):889-891
目的比较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 型糖尿病(T1DM)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1 型糖尿病(T1DM)患儿223 例,其中T1DM 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T1DM 组)患儿125 例,DKA 组患儿 98 例,2 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尿酮转阴和DKA 纠正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CSII 和MSII 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但患儿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DKA 纠正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CSII 组较MSII 组疗效显著。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T1DM 及DKA 能迅速纠正代谢紊乱,且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与静脉持续滴注两种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按入院次序将96例DKA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静注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方式治疗;皮泵组则选择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BGL、BGL达标、尿酮转阴、pH恢复及住院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频次。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及餐后BGL、血糖达标时间间无显著差异(P> 0.05);与静注组比,皮泵组尿酮转阴、BGL达标、pH恢复及住院所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减少(P <0.05),低血糖发生频次明显降低(P <0.05)。结论与持续静注方式相比,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式治疗DKA,可更迅速高效的纠正机体代谢紊乱,减少胰岛素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大剂量和小剂量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DKA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予以小剂量胰岛素,对照组给予大剂量胰岛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酮转阴和DKA纠正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降低速度与胰岛素平均剂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和小剂量胰岛素在治疗DKA患儿中的疗效相当,但小剂量胰岛素的平均使用量更低,患儿血糖稳定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果。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格列喹酮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喹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BG、2 h P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Homa-IR及A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减少尿白蛋白排泄量,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简单对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00例患者随礼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在17岁-72岁,平均年龄(44.38±3.18)岁;病程在2年-21年,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补液输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尿酮转阴时间、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尿酮转阴时间、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及血糖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82例,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41例)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水平等临床指标及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 <0.05)。结论 为实施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可有效缩短酸中毒纠正时间更好的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胡庆芬  邓宁  邱宇阳 《河北医药》2016,(7):1065-1067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初诊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2次/d)皮下注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FPG、2hPG、HbA1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组内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组间、组内TG、TC、HDL-C、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胰岛素用量[(15.4±6.8)U/d]、血糖达标时间[(4.6±2.4)d]、低血糖发生率(2.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24.6±7.5)U/d]、血糖达标时间[(6.3±2.5)d]、低血糖发生率(29.79%)( P <0.05);2组患者日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好,同时具有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郑红英 《安徽医药》2012,16(10):1534-1536
目的 观察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效果并探讨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常规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为对照组,使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泵入胰岛素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尿酮转阴时间、12 h HCO3、1 h血糖及24 h平均血糖值、配置RI维持液次数、住院天数、低血糖风险.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73 d,对照组为9.58 d;观察组胰岛素配置次数平均为2.3次,对照组为4.01次;24 h胰岛素用量观察组平均为30.16单位,对照组是37.04单位;12 h HCO3平均为18.55 mmol·L-1,对照组是14.45 mmol·L-1; 酮体转阴时间观察组平均是46.93 h,对照组为49.38 h;24 h血糖观察组平均是12.11 mmol·L-1,对照组是13.45 mmol·L-1;低血糖发生人数观察组平均为0.11人次,对照组为0人次.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胰岛素的配置次数和用量显著降低、治疗效果亦明显优于常规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给药途径,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的同时为患者带来了益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选取餐后2h血糖≥13.9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早餐前一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晚餐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32例,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口服,3次/d,观察治疗16周后一天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6周后血糖、HbAlc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7个时点血糖显示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后2 h、睡前血糖共6个时点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餐前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lc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两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早餐前一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且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应用方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昏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诊的123例DKA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1例,A组采用传统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一次性脉冲联合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C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治疗后对比3组低血糖发生率、pH恢复时间、血糖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结果:治疗后C组低血糖发生率2.44%低于A组的39.02%、B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pH恢复时间、血糖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疗效显著,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门冬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肾病(DN)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青海省交通医院收治的96例D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在治疗1、3、5 d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并对比,在治疗第5天对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进行测定对比,而后对两组治疗前后SOD及MDA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结果 经治疗,两组在治疗1、3、5 d后的FPG及2hPG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第3、5天时的FPG及2h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测量结果显示,两组UAER水平均明显降低,Ccr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AE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cr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OD及MDA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均显著升高,MDA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效果肯定,同时该药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SOD、降低MDA水平,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尿酮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平均胰岛素也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内分泌科的68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给予门冬胰岛素结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保证患者甘精胰岛素用量不变,调整用药时间,从22:00调整为18:00前后,对比调整前后3 d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调整给药时间后,患者午餐前血糖恢复到理想水平,FBG、午餐后2hPG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门冬胰岛素早餐前有减少,午餐前、晚餐前有增加,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后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与给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应用甘精胰岛素结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时,稳定甘精胰岛素用量,调整给药时间,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魏志勇  李玉  丁言玲 《安徽医药》2016,37(7):829-831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酮酸症中毒患者接受持续静滴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濉溪县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比两组血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血浆pH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平均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及血浆pH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平均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4±0.34)U·kg-1·h-1,5.2% vs (0.71±0.08)U·kg-1·h-1,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