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支皮瓣顺行、逆行或交腿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25例.结果 25例转移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5年,皮瓣均成活且且外观功能良好.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支血管皮瓣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对供区及受区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外观良好等优点.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8月,对外伤导致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13例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予以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cm×30cm-4cm×40cm。、结果本组13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原缺损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无影响。、结论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1月,采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0 cm~7.0 cm×15.0 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或骨骼外露。带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7例,带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的筋膜蒂皮瓣4例,带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及带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的筋膜蒂皮瓣1例。结果术后12例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皮瓣皮缘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9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无臃肿,外形满意,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跨供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先后切取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跨供区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1例.结果 31例均获随访3~12个月,29例皮瓣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及裂开,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跨供区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具有血运可靠、切取灵活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均伴有胫骨开放性骨折.采用胫前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8例,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供区直接缝合,不能缝合的采用全厚皮片植皮.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可正常行走,恢复体力劳动.皮瓣质地良好,无臃肿,无磨损,颜色与正常皮肤一致.结论 根据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和面积,选择合适的小腿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均择期手术。结果 27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24个月,外形无臃肿,弹性、质地良好,不影响穿鞋行走。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动脉,皮瓣易成活,抗感染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在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小腿下1/3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折26例,分别设计不同穿支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其中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8例,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皮瓣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4例,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皮瓣面积5 cm ×4cm~15cm×8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中厚植皮.结果 1例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皮瓣无磨损及破溃,外观良好,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根据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位置及大小,灵活设计邻近穿支皮瓣,是此类创伤的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16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7 cm×7 cm^20 cm×13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8 cm×8 cm^21 cm×14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血运良好,无破溃。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不破坏小腿主干血管,同时切取皮瓣面积更大,供血可靠,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远端穿支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选择,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以腓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足跟负重部与足踝前侧或外侧创面16例,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内侧创面6例,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前侧或内侧创面3例.创面面积3.0 cm×3.5 cm~8.5cm×9.0cm.结果 所有皮瓣均存活,2例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经换药后痊愈.1例皮瓣远端伤口裂开,重新缝合后痊愈.25例获随访8个月至5年,发现皮瓣外形满意,具有保护性感觉,无磨损破溃,患者穿鞋行走正常.结论 以腓动脉、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方法简单,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避免皮瓣张力是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共5例。术前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走行及穿支发出位置,选择优势穿支,多普勒超声确认优势穿支发出点,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 DSA检查显示,5例患者中2例小腿主干血管无损伤,3例胫前动脉损伤、远端闭塞;5例患者均可见胫后动脉穿支。5例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小腿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结论 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穿支并选择优势穿支,联合多普勒超声定位,指导皮瓣设计,在修复小腿下段前侧和内侧创面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足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单纯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肌皮瓣9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9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血管皮瓣19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9 cm~4 cm×3 cm,皮瓣面积13 cm×9.5cm~6 cm×5 cm。结果 43例皮瓣完全存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清创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感染及淤血,皮瓣蒂部无臃肿。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术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多普勒血流仪引导下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旋转点,同时保留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面积为19 cm×11 cm~11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上界可达髌骨上缘水平,皮瓣下界可达内踝上缘,前可至小腿前正中线,后可至小腿后正中线.皮瓣最远端可修复创面达趾跖关节. 结果 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再次行皮瓣修复后创面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血运、质地良好,无破溃.全部病例皮瓣不同程度恢复了痛觉与深触觉. 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不破坏胫后动脉主干血管,同时保留了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重供血来源,扩大了胫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使该皮瓣切取水平高,保证了皮瓣血液循环,可以修复小腿和踝足部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小腿远端不同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小腿下段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优选5种不同的小腿远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外踝后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腓动脉高位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 ×4 cm ~ 14 cm× 12 cm.结果 除了1例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之外,其余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得1~36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及厚薄较为满意,供、受区外形与功能恢复也较为满意.结论 根据小腿下段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小腿远端不同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皮瓣加以修复,多能以供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受区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非恒定蒂胫后动脉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胫后动脉皮支位置,利用各皮支形成的链式供血方式,选择距创面直线距离最近的皮支点做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经1.5个月~2年的随访,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外观满意,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非恒定蒂胫后动脉链式穿支皮瓣不受蒂部位置的限制,切取灵活方便,符合以最小的供区代价换取最佳的修复效果的基本原则,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7月-2015年7月,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0~82岁,平均53.4岁。病程1~420个月,平均82个月。肿瘤位置:大腿10例,膝关节附近2例,小腿2例,上臂1例,肘关节附近3例,前臂1例。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4 cm~24 cm×16 cm,共应用23个穿支螺旋桨皮瓣(8 cm×3 cm~30 cm×13 cm)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穿支血管源动脉包括股动脉2例、股深动脉3例、旋髂浅动脉1例、旋股外侧动脉6例、膝上外动脉2例、腓动脉2例、胫前动脉1例、肱动脉4例、桡动脉1例及自由设计的穿支皮瓣1例。结果术后20个皮瓣全部成活;3个皮瓣(旋转角度分别为180、150、100°)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2个清创后植皮修复,1个清创后用自由设计的小腿穿支皮瓣修复;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19个月。无感染、血肿、皮瓣全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1例肘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年半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及弹性佳,无挛缩,供区外观良好。结论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手术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主干血管,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1例,缺损范围4cm×8cm至8cm×22cm。皮瓣切取连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血管蒂呈T形,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血管蒂用中厚网状游离植皮覆盖。结果除1例术后皮瓣远端发生小的表浅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外,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个月至3.6年(平均2.9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供区与受区外形较好,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后,患者仅存1条主要动脉者;行桥式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移植不损伤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降低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腿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3 ~ 62岁,平均43岁.创面面积5 cm×3 cm~11 cm×6 cm,均伴有骨质、肌腱外露.其中腓动脉穿支皮瓣7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4例. 结果 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3 ~ 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无需二次手术修薄. 结论 小腿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穿支血管稳定可靠,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儿童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在小腿内侧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筋膜蒂设计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面积4.5cm×5.0cm~14.0cm×5.0cm,在小腿内侧设计。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皮瓣质地好,外形美观,疗效满意。结论该皮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切取方便,不损伤胫后动脉,是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低位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低位外踝上穿支皮瓣修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均并有骨与关节损伤。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5~50岁,平均32.5岁。伤后常规清创,确定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是否完好,二期设计应用低位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缺损。皮瓣面积最大10 cm×12 cm,最小6 cm×4 cm。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静脉危象,经蒂部松解后好转,皮瓣恢复正常;1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本组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质地优良,无色素沉着、瘢痕挛缩等情况。结论低位外踝上穿支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背特别是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