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7):F0004-F0004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肾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风湿病重点专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重点学科。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8名,专职实验室人员6名。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临床能力。拥有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能够开展风湿免疫病相关的各种临床检测和多种先进实验技术,充分满足临床和实验工作的需要。建科三十年来,始终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充分重视中医与西医,内治与外治,  相似文献   

2.
急性虚证是指多因素致使机体正气大量损耗、无力抗邪,从而导致病邪直入、脏腑衰败等危重证候.本文从中医角度入手,着重分析脓毒症急性虚证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治法,以及西医中急性虚证与免疫紊乱状态的联系.明确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和模糊的病理机制与疾病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免疫功能改变之间的关联.通过联合中医急性虚证理论与脓毒症相关免...  相似文献   

3.
“急性虚证”是指多因素致使机体正气大量损耗、无力抗邪,从而导致病邪直入、脏腑衰败的危重证候。从脓毒症、脑出血、COVID-19三个急危重症分析其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治法,以及“急性虚证”在西医中与免疫紊乱状态的联系。明确其复杂的临床表现、模糊的病理机制与疾病进程中不同阶段病理状态改变之间的关联。通过探讨中医学“急性虚证”理论与西医学急危重症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阐述“急性虚证”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免疫学获得了迅速发展。过去一些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肝炎、红斑狼疮等,现已知都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从而为诊治这些疾病开拓了新的前景。祖国医学在治疗免疫病方面积有丰富经验,在理论上又有许多与免疫学理论相似之处。因此,努力发掘祖国医学治疗免疫病的经验,从现代免疫学角度探讨祖国医学理论的实质,不仅在实践上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创造中国新医药学,促进现代免疫学发展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中医药治疗免疫病的概况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变态反应等)的发生。我国古代医学已经具有免疫学的概念,如《内经》中提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点.其中的“正气”即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而“邪气”则与现代医学中的病原微生物、自身变性抗原和突变细胞等类似。不但中医学有一套与现代免疫学相符合的理论体系,而且  相似文献   

6.
,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5):534-534
我校附属中医医院脾胃·风湿免疫病科是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科室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7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6人。科室坚持以“西医优势”和“中医特色”为宗旨,着重研究脾胃病及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和预防。科室主要对急(慢)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各型慢性胃炎、急(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道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开展治疗。柴芍胃炎颗粒、溃愈颗粒、慢萎颗粒、通便胶囊等专科制剂深受患者好评。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看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角度探讨了辨证论治的科学原理。认为辨证论治抓住了生命之本即机体“阴阳自和力”;辨证所包含的辨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因素,实际上辨识的是机体自主性反应、功能性结构异常和性质,以及阴阳自和力的抗邪趋势;论治学中的扶正是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祛邪是顺应机体自我调节的“目的性”,与西医的辨病治疗相比,辨证论治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在本研究的前期工作中,初步揭示了“邪正发病——微生态平衡——免疫状态”的相关性;初步筛选确定部分人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指标,可作为中西医学结合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理及中医“辨证”的一个参考依据;初步提出具有现代科学内涵,“邪正相争——微生态平衡与非平衡——免疫状态变化相关”的中医邪正发病学理论模型。本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判识分析研究,求出计算机判识分析推导关系。获得具有现代科学内涵的中医邪正发病学计算机判识逻辑图元,以期进一步开发出辅助中医诊断的计算机判识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心肌损伤后,免疫介导的Th17、Treg细胞在心衰的发病机制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对于认识Th17/Treg细胞与心衰的发展及相互作用具有指导意义,隶属于正邪理论范畴,即Th17/Treg细胞平衡,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属于“正气”范畴;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免疫异常,促进疾病的发生,属于“邪气”范畴。基于此,作者以正邪理论为切入点,从宏观、微观角度来阐述Th17/Treg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衰早期,正虚为主,邪实为辅;心衰中期,正虚邪实;心衰晚期,邪实为主,正虚为辅;心衰终末期,正虚为主。临床通过扶正祛邪,调整机体正邪平衡,恢复机体Th17/Treg细胞的动态平衡,以期为中医理论阐述Th17/Treg在心衰的发展作用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为心衰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9):F0002-F0002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肾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风湿病重点专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重点学科,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8名,专职实验室人员6名。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临床能力。拥有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能够开展风湿免疫病相关的各种临床检测和多种先进实验技术,充分满足临床和实验工作的需要。建科30年来,  相似文献   

11.
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已超出微生物学的范畴,它涉及到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发展,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反应和创伤组织修复等,且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及中医中药中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对人类同疾病作斗争作用之大,使其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笔者根据免疫学理论用于中医治疗肿瘤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拟从免疫学理论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探讨。 1.正气与免疫概念 免疫的功能和概念可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三方面功能。免疫是机体有识别“自己”或“非  相似文献   

12.
浅谈风湿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风湿病学是研究风湿性疾病的一个医学分支或专业,而免疫学是它的基础。免疫是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这种应答是由机体的免疫系统执行的。即: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而免疫调节是由多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分为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整体和群体水平。涉及的主要因素包括:抗原、抗体、信号传导分子、免疫活性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任何一个调节环节的失误,均可引发全身的或局部免疫应答的异常,破坏机体的自稳状态,最终导致自身免疫疾病、过敏、持续感染和肿瘤等疾病发生。因此,基础免疫学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研究的进步,并且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许多更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1对蛋白尿的认识 1.1西医的观点现代医学认为之所以发生蛋白尿,与机体免疫介导密切相关。其病理基础是免疫增殖性损害,而诱发肾炎综合征的原因以感染最常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这种“外毒”因素侵入机体后,机体在清“外毒”的同时,而把“自我”(肾小球基底膜)组织当作“非我”物质而产生相应的清除效应。  相似文献   

14.
风湿免疫病是一组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肌腱、韧带、骨骼和肌肉组织,这类疾病可导致身体的残疾。尽管由于早期的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和正常人群相比,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流行病学证据显示较高的死亡率归因于风湿免疫病患者较高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如缺血性心脏疾病、心瓣膜疾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尽管风湿免疫病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传统心血管病的风险因子如吸烟、缺乏锻炼、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风湿免疫病患者体内持续的慢性炎症和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等可能是风湿免疫病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风湿免疫病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心血管疾病又是风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并发症非常重要,了解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伴发情况,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预防这些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风湿免疫病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常见情况及这些伴发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近5年中医病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传统的中医病因说,包括六淫、病理产物、七情、环境污染等,结合中医中的“因”与西医的“病”之间的研究,综述了近5年来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流产(RSA)的主要病因之一为合并风湿免疫病。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在RSA合并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其治疗效果也普遍得到认可。由于RSA合并风湿免疫病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目前对于免疫抑制剂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亟待进一步规范。论文结合近年的临床指南和科学研究进展,从RSA定义、风湿病与RSA相关性、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述评,提高读者对于相关疾病及药物的认识,为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毅  杨航 《西部医学》2019,31(11):1641-1642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事风湿病学研究的学者投入到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工作中。我科作为国内该领域的拓荒者和先行者,进行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已逾十年,累计为数千患者提供“延伸型”医疗服务和“积木式”患者教育,使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预后显著改善。我们认为,坚持做好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工作能逐步使患者、医护人员和政府的“价值”都得到体现和满足,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因此,本文对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中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政府的价值体现进行述评,以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医感受和满意度,降低社会整体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是生物对外来和体内抗原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目的是消除抗原物质,使机体椎持生理功能的平衡。中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认为是正气和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如“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解决正邪之间矛盾扶正祛邪的治则、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研究所是国内创建最早的风湿免疫学科之一,是教育部(临床免疫)重点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也是目前国内开展新的风湿免疫病诊治方法最多的中心之一。全科有70余人的临床及科研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12人。现有病床51张,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风湿免疫病患者1500余例。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炎症坏死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发病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调控紊乱是引起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中医思想。中医证型与免疫学状态密切相关,CD^4+、CD^4+/CD^8+均显著下降,CD^8+升高,以正虚为主者最显著,邪实正虚者次之,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以虚证为主的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瘀血阻络证NK细胞活性明显低下,且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与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