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迟脉与数脉均为临床常见脉象,其诊法及主病的探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脉搏搏动的快慢是迟脉和数脉的主要区别,但不是诊断迟脉和数脉的唯一标准,只有兼顾脉象的辨别才能准确地诊断迟脉和数脉,并把握迟脉和数脉的临床主病。  相似文献   

2.
45例正常青年人脉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例正常青年人寸关尺三部脉图进行分析,发现脉象以关部搏动较强,尺部较弱;脉图最佳取法压力以尺部最大,关部最小;男子脉搏较女子稍强;正常人中,除见平脉外,还见其它脉象,男子组以滑脉居多,女子组濡脉、弦脉的出现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金匮》脉象,主病独特,有一脉主病截然相反者,如浮虽主表,但不可概言表;沉虽主里,但不可慨言里;迟虽主寒,但不可概言寒:数虽主热,但不可概言热。《金匮》论脉,既论述具体脉象,又以之解释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脉的搏动状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所称的寸口脉,除了其显现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位置外,还有其特有的搏动形式,我们称作脉的搏动状态。只有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和搏动状态的综合,才能形成临床脉象特有的信息,三者缺一不可。清末医家周学海提出的“位数形势”之“数”,讨论了脉的时间位置;其“位”及部分“形”(如长短、粗细等)讨论了脉象的空间位置;而其“势”及部分“形”(如滑涩、刚柔)讨论了脉的搏动状态。由此分析,形成脉象搏动状态的因素有以下三方面:脉搏的弹指力度、脉动的流畅程度。脉管的软硬程度。正因为有了以上这三种因素,才形成了脉象特有的搏动…  相似文献   

5.
细脉为临床常见脉象,古代医家认为其脉形的主要特点是"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并有诸多形象的描述;其主病为主诸虚证、主伤湿证,亦可为常人脉象。现代医家对脉形的表述多尊古人,并试图从心血管参数角度探索脉象形成的机制,从中医证候统计阐述其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虚证患者脉图参数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心电脉象仪,硅杯脉搏传感器,四线显示器对125例虚证患者脉搏进行检测、同步描记,结果显示虚证病人脉图总面积,舒张期面积,升支斜率均减小,上升时间延长Q-O/O-D增在,较客观,定量地显示了虚证病人的脉象特征,而同病异证脉图参数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说明脉图参数对中医证的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脉浮紧而数是麻黄汤证的常见脉象,此脉象表明,寒邪外束,腠理闭拒,卫阳郁遏不得宣泄,病机重点已从寒邪外束向肤表阳郁转化,发热成为主要证状之一。脉浮紧固然可以应用麻黄汤,而脉但浮,虽不紧,但也不弱者,也可以应用麻黄汤。这两个方面提示了麻黄汤临床应用的活法。后世一方面称麻黄汤为开腠发汗之良剂,一方面又束之高阁,这是由于若干不应有的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的脉“平”令人费解,学者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明清以来医家的著述和现代学者的训诂结果中,伤寒大家胡希恕提出,出现脉“平”而非痰饮病典型弦脉,是因支饮兼外邪的结果.而现代训诂学者张正昭考证得出“平”字与“抨”字通假,脉“平”当作脉“抨”讲,为有抨弹感或兼有敷急的脉象.结合两位观点,得出脉“平”为支饮兼风寒外邪而出现的弦、紧、浮、数相复合的脉象——“抨”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王叔和脉诀》以歌诀阐述脉理脉象,流传广泛。但其内容遭到诸多医家的批驳,以元明清医家为多。元明清医家对其七表八里九道分类法、脉象形态主病、脏腑脉位等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和反思使后世医家逐渐重归经典,将命门学说与临床脉诊相结合,促进了脉学理论和临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脉浅议     
数脉是临床常见脉象,其主病可以为热证、寒证、实证、虚证,需注意辨识。目前,对于虚寒证的脉数,已经引起了一些医家的注意,但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应进行更多深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让广大医者逐步认识和接受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六、常见病脉及主病临床常见的病脉有20种,为了便于学习,先介绍容易掌握的浮、沉、迟、数、虚、实6种脉,然后以这6种脉为纲,从脉位之浅深、脉率之快慢、脉搏之强度、脉象之形态及脉搏之节律5个方面,用比类法分类介绍其余各脉。 (一)六纲脉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相似文献   

12.
脉搏传感器、脉象信号系统是现代脉诊客观化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脉搏传感器的仪器精密程度、脉象信号的检测质量均可能使脉诊分析结果产生误差,但目前脉搏传感器的单一研究并不能解决客观化标准无法统一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种类的脉搏传感器结合脉象信号系统的采集工具与方法,从脉搏信号分析的数字化信息、特征提取、脉象识别和脉象信息系统的种类与区别展开研究,重点介绍脉象信息分析系统中脉搏信号分析和脉象信号采集系统的种类与差异,提出脉诊多维度研究、脉搏信号侧重点不同的问题,以期为脉诊客观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是我国清末民初的一位熟读经典、医术精湛、衷中参西、于临床多有发挥的著名医家.其在脉学方面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1 部候取精用弘,切合临床张氏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脉虽分部位,而其大致不分部位".观其临证脉法,多三部齐奉,共论病因病机.左右部脉象也不为主血主气所拘泥.其在治徐益林医案中有论"其左脉弦细者,气虚也,弦细兼硬者,肝血虚津液短也.其右脉濡者,湿痰留饮也.濡而兼沉者,中焦气化亦有不足也".此医案中只讨论了弦细兼硬及濡而兼沉的脉象主证,然后综合诊断为"气血两亏,并有停饮之证".由此可见气血两亏是由左部脉象得知,与右部脉象无关.  相似文献   

14.
脉诊,作为中西医共性诊断方法,历来为临床医家所重视。不论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还是西医的视触叩听、脉搏心率,均将脉诊作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三部六病创始人刘绍武独创"四脉定证",充分运用脉象这一唯一的客观化指标来诊察情志病,并认为:任何情志病不外四脉之一或相互复合,且充分剖析四脉的本质及其与情志病发生的关系,基于"方脉对应"思想认识情志病,对于临床上诊疗本病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5.
略论数脉     
略论数脉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张红武,殷汉军数脉,为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90次/分以上),它被列入病脉,主热证,这已是公认的。然而通过学习及临床观察,笔者认识到数脉并非都属病理的反应,而且数脉也不完全主热证。临床上我们常能见到生理性的数脉,《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俞震《古今医案按》按语中的脉学特点及思想,从而丰富中医脉诊的理论体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借鉴。 [方法] 以《古今医案按》中530余条按语及部分医案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经典著作中相关论述,对俞氏按语中的脉学特色进行分析。 [结果] 分析认为,由于时代背景及师承缘故,俞氏辨证以脉诊为中心;根据脉象与药物的规律凭脉用药,同一患者脉象相同则病机未变,症同而脉不同考虑同病异治,若患者无证可辨时,脉诊为用药的可靠根据;判断预后方面,俞氏依据脉象转变评估病情顺逆;同时利用经络循行解释脉象变化,揭示脉象具有时间关联性。 [结论] 《古今医案按》按语中包含了丰富的俞氏脉学思想,为脉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范例,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任何脉象都有其显现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位置,而且其具体的时空位置对于临床脉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明代医家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中言:“浮、沉两脉以手之轻重得之;迟、数两脉以息之至数辨之;细、大两脉以形象阔窄分之;长、短两脉以部位之过之与不及验之。以此八脉为纲,余脉即于八脉之中。”其“八脉为纲”,就是关于辨别空间和时间位置的纲领。其中“浮、沉”脉是指脉的浅深位置;“细、大”脉是指脉来的宽窄度;“长、短”脉是脉来是否满寸关尺部位,用以辨别脉的长度。以上六脉是辨别脉的空间位置的纲领,而“迟、数…  相似文献   

18.
此文主要围绕“平脉”的基本概念及“平脉法”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分析阐发。按照原文编排体例,用串解的方式,依次从平脉大纲、诊脉之法、特异病脉、脉象类别及诸脉主病五个方面,重点解难辞、义,会通《內》《难》《金匱》及六经病篇来讨论“平脉法”的脉法奥旨及脉学思想。认为“平脉法”与“辨脉法”比较,立论偏重于临床脉诊的具体问题,如诊脉辨证的一些具体方法、特异疾患的脉象表现、临证脉象的类别及诸种脉象主病的举例论述等。指出,“平脉法”不但是《伤寒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古代脉学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符合中医脉诊方法的传感器,以适应脉象客观化检测的需要。方法采用压力应变电阻片,研制了一种中医脉诊传感器,结合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计算机技术,对113名在校大学生的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进行了脉象检测。结果在100g压力状态下,男生寸关尺三部的主波峰波幅显著高于女生;男女关部脉象主波峰幅度最高,以关部、寸部、尺部的顺序递减。结论中医脉诊传感器在设计上是可行的;应用于人体脉搏的信号采集稳定。  相似文献   

20.
脉图的简单判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进程,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拥有脉象仪的单位日益增多,但如何利用脉图为中医临床诊断实践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脉图的简单阅读。笔者在十几年的工作中积累了部分经验,拟订了初步的判别标准,现介绍如下。1脉图判读的各要素1.1主波是脉象图的主体波幅,即脉象图中最高的1个波形,是基线至主波峰顶的1条上升曲线,顶点为脉象图的最高峰,正常值为9~22mm。1.2主峰角顶角,是主波峰顶的1个夹角。正常值为19~42°。1.3上升角上升角又称为流入角、主波升支角,是主波升支与基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