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24例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明确诊断。柯-陆氏手术10例,鼻内镜下囊肿开放术(造袋术)14例。结果 随访2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5年以上16例。柯-陆氏术后3年复发1例,再次鼻内镜下囊肿造袋术,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有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结合上颌窦穿刺获得囊性液可明确诊断。鼻内镜下手术具有简洁、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行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均无牙列酸痛、面部麻木等不适,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术后3 d出院。随诊3个月至半年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无脓性分泌物,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因上颌窦黏膜囊肿位置不同,应用不同入路行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囊肿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方法统计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入我院的上颌窦囊肿62例行鼻内镜手术,25例经上颌窦自然窦口行囊肿摘除,20例经下鼻道黏膜下开窗囊肿摘除,17例行鼻内镜辅助下尖牙窝穿刺摘除上颌窦囊肿。结果62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黏膜囊肿,随访6个月~2年。结论经鼻内镜辅助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效果明显,损伤较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经鼻开窗治疗上颌骨含牙囊肿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术式治疗上颌骨含牙囊肿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口鼻外科自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例邻近或累及鼻腔、鼻窦的上颌骨含牙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含双牙囊肿1例。囊肿位于右侧上颌骨5例,位于左侧上颌骨5例,仅累及上颌窦的4例,同时累及上颌窦及鼻腔外侧壁的5例,同时累及鼻底、鼻腔外侧壁及上颌窦的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鼻内镜下鼻内开窗引流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治愈,术后未出现复发,位于囊肿内的牙齿同期予以拔除,效果良好。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出血,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无长期流鼻涕等鼻部症状,囊腔上皮化良好。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开窗治疗上颌骨含牙囊肿临床效果较好,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并探讨其适应证、并发症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病例,其中术前及术后病理确诊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5例,窦内病变镜下检出菌丝或孢子的真菌性上颌窦炎8例,上颌窦囊肿1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6例,上颌窦异物2例。所有病例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或水平位CT扫描。患者在局麻下以下鼻甲前缘为中心切口,解剖内移鼻泪管-下鼻甲瓣经泪前隐窝进入上颌窦腔处理上颌窦内病变,复位鼻泪管-下鼻甲瓣,缝合手术切口并行下鼻道开窗。结果 43例患者术中均完全清除窦内病变,术后随访6~24个月,下鼻甲形态愈合良好,术腔上皮化,无溢泪、面部麻木等并发症。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原手术入路切除,随访1 8个月无复发。3例术后鼻腔粘连,局部分离,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进入上颌窦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处理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可作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行上颌窦自然口开窗无法彻底切除窦内病变组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上颌窦良性病变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 上颌窦良性病变29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下鼻道开窗,中下鼻道联合贯通径路,鼻腔外侧壁切开或切除四种径路.结果 上颌窦真菌病14例中13例患者术后头痛、涕血症状消失,1例复发;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4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畅;上颌窦囊肿5例患者术后头痛消失;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消退.随访至今除1例上颌窦真菌病复发再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安全、彻底,术后反应轻,面部无瘢痕等特点,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颌骨囊肿的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囊肿的大小、累及上颌窦范围和离上颌窦自然开口距离,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中鼻道开窗3例、下鼻道开窗或鼻底开窗4例、泪前隐窝入路+下鼻道开窗9例,手术切除完全囊肿囊壁或部分切除,囊肿与上颌窦有间隔的将间隔完全去除,使囊肿与上颌窦融合为一个腔,保证囊肿腔与上颌窦、鼻腔引流通畅。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15例面部胀感消失,未出现面部隆起,定期复查鼻内镜及鼻窦CT,囊肿术腔黏膜均于术后2~3个月上皮化,囊肿均无复发,术腔、鼻窦腔引流通畅。1例因开窗口小致开窗口闭合,但囊肿较前明显缩小,半年后再次开窗后囊肿未见复发。结论经鼻内镜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简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便于观察术腔情况,尤其适合侵犯鼻腔底或上颌窦的上颌骨囊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上颌骨囊肿,根据囊肿的位置、大小及累及上颌窦的范围,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开窗,使囊肿腔与上颌窦、鼻腔引流通畅.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 囊肿术腔黏膜于术后3个月上皮化,囊肿均无复发,术腔与鼻窦腔开窗口通畅.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符合微创手术的特征,满足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报告经鼻完成鼻腔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进入上颌窦的新方法及临床初步应用结果,并就手术方法和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12例住院手术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42-68岁。术前或术中组织病理学确诊为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鼻息肉2例,复发性上颌骨囊肿1例,上颌窦根治术后囊肿1例。2例肿瘤患者因随访少于12个月不计入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术前接受鼻内镜及鼻窦CT扫描检查。6例肿瘤患者同期行鼻窦MRI检查。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方法为在下鼻甲头端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内移后形成上颌窦入路,在鼻内镜直视下完成窦内病灶清除。术终复位下鼻甲和鼻泪管并完成下鼻道开窗。结果10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肿瘤Krouse分期均为13。术中见肿瘤起源于上颌窦,各壁均受累,前、内壁明显。2例鼻息肉累及上颌窦各壁。术后随访7~60个月,平均22个月,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1例术后6个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口局部复发,局部清创后无复发。10例术后无溢泪等并发症。结论经鼻腔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进入上颌窦,为彻底切除上颌窦病灶及经上颌窦进入眶底和翼腭窝等提供一新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位置上颌骨囊肿分型及采取鼻内镜下经鼻造袋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9例上颌骨囊肿病例,根据囊肿与鼻中隔、鼻腔外侧壁的关系分为鼻底型、鼻腔外侧壁型、上颌窦型。鼻内镜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用鼻底径路、鼻腔外侧壁径路和鼻泪管前径路行造袋术。结果  9例囊肿术后均无复发,无牙痛、流涕等症状。结论 鼻内镜下造袋术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经鼻中隔进路鼻皮样窦囊肿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在内镜下经鼻中隔进路施行鼻皮样窦囊肿鼻内造袋术的新方法。方法报告1例先天性鼻皮样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CT检查结果,手术方法、手术效果以及18个月的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先天性鼻皮样窦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结果在内镜下经鼻中隔进路施行鼻皮样窦囊肿造袋术避免了颜面部切口,随访18个月患者情况良好,外鼻无畸形,鼻皮样窦囊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中隔进路鼻皮样窦囊肿造袋术为先天性鼻皮样窦囊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例巨大鼻腭囊肿,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最佳治疗手段。方法治疗1例巨大鼻腭囊肿,病变范围侵犯2/3硬腭、双侧鼻底、齿槽及双侧上颌窦骨壁,并探讨巨大鼻腭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鼻腭囊肿系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可引起面部及比邻解剖畸形,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囊肿的大小、范围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对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在鼻内镜下行囊肿造袋术,疗效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鼻腭囊肿是一种非牙源性面裂囊肿,强调术前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应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经鼻内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09年1月27例单纯性上颌窦囊肿患者行上颌窦前壁开窗联合鼻内镜摘除术.结果 27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6月,恢复良好,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上颌窦前壁开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效果可,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77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资料,其中35例采用传统的柯陆(Caldwell-Luc)手术;42例采用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自患侧上颌窦前壁开窗,鼻内镜经开窗处或中鼻道开口入路,明确病灶具体位置,在处理病灶牙的同时对病变黏膜消融。对这2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柯陆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12d,术后21例(60.0%)患者出现患侧上颌牙酸痛,28例(80.0%)患侧面部麻木,32例(91.4%)患侧面部明显肿胀。采用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患者平均住院8d,未出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且术后1年鼻道窦口引流基本通畅。结论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在处理病灶的同时,减少了上颌窦黏膜和骨质的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总结12例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随访7~36个月,仅2例术后复发(16.6%),其中1例累及上颌窦、筛窦与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结论鼻内镜下行T3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联合经鼻泪道置管,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联合经鼻泪道置管治疗3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切除上颌骨内侧壁,彻底切除上颌窦肿瘤,经鼻泪道置入硅胶管,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32例患者均为Krouse分期T3期,全部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腔上皮化良好,2例复发,复发率为6.3%,局部清除后随访未再复发,患者均无溢泪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是治疗Krouse分期T3期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良好术式,术中联合经鼻泪道置管可以预防泪道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低温等离子刀行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经下鼻道或鼻腔底开窗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3例累及上颌窦或鼻腔底的上颌骨囊肿,术前行鼻窦、上颌骨CT扫描三维重建,了解囊肿与上颌窦、鼻底的关系,采用低温等离子刀鼻内镜引导下经下鼻道或鼻腔底开窗切除术,术后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面部软组织肿胀及面部、牙龈麻木牙齿酸痛、牙龈瘘及咀嚼功能下降等,囊肿术腔黏膜于术后8周左右上皮化。随访6~18个月,囊肿无复发。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刀鼻内镜下经下鼻道或鼻腔底开窗切除累及上颌窦或鼻底的上颌骨囊肿,较传统的术式具有视野清晰、微创、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利用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息肉及囊肿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上颌窦息肉及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波辅助鼻窦手术,在30°、70°鼻内窥镜引导下,利用微波辐射器可随意弯曲的特点,将微波探头经扩大的上颌窦口伸入窦内热凝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清除病变。需扩大上颌窦口者同时用微波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治愈率86.6%。结论:此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上颌窦前、内侧壁切除术在治疗KrouseⅢ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4年诊断为KrouseⅢ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43例,均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前、内侧壁切除术,观察分析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鼻内镜上颌窦前、内侧壁切除术可完全切除上颌窦内乳头状瘤。21例患者行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22例行上颌窦前、内侧壁切除术。其中26例患者切除鼻泪管,13例患者下鼻甲全或者部分切除。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3例患者复发,8例患者诉鼻腔干燥,2例患者溢泪,3例患者癌变。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前、内侧壁切除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Krouse III型)安全有效,该手术方式术中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术后随访利于观察术腔,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Krouse III型)的常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06—2012-06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4例单侧上二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59例,采用鼻内镜联合改良Caldwell-Luc术式18例,采用鼻内镜联合F鼻道开窗15例,采用鼻内镜F泪前隐窝入路12例,并对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随访4个月~7年,仅5例在手术后复发,其余81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前行鼻内镜、CT或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论: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以囊肿、真菌性上颌赛炎多见;根据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可采用不同手术人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