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肿瘤免疫疗法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并产生免疫应答,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模式。许多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展现出有效的抗肿瘤能力,但复杂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使其临床运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同时,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人体后,会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无法实现精准的病灶靶向性,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这也极大阻碍了其临床应用潜力。纳米药物递送载体能够将免疫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靶组织或特定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抗肿瘤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将以肿瘤免疫调控策略为角度,对近几年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阐述,并对该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一直是寰球死亡的主要起因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增加。食道癌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15%-25%。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免疫疗法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在此,本综述结合食管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常见的相关肿瘤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代谢以适应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需求。线粒体作为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关键细胞器,其功能异常是癌症发生和进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线粒体动力学和能量代谢途径的改变对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通过诱导免疫细胞线粒体代谢重编程和线粒体动力学变化,影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进而促进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线粒体应激介导的线粒体DNA泄露可通过激活多条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如cGAS-STING、TLR9和NLRP3,在宿主抗肿瘤免疫响应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塑造中扮演复杂的调控角色,线粒体DNA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是目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线粒体活性氧作为肿瘤发生的重要媒介,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组成,推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本文围绕线粒体生物学与抗肿瘤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角度探讨线粒体在肿瘤-宿主互作中的核心作用,以期为开发靶向线粒体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以满足其快速增殖的需求。肿瘤中的代谢变化调控免疫细胞多种代谢途径来实现抗肿瘤免疫抑制。近年来对糖、氨基酸和脂质的代谢变化的研究,以及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代谢调控的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索,靶向代谢的同时联合现有抗肿瘤疗法,通过满足免疫细胞的代谢需求增强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为靶向肿瘤免疫代谢治疗、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新的思路。关于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新型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也正在进行。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免疫抑制的免疫代谢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功能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免疫代谢调控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CD73表达水平与肥胖相关乳腺癌恶性进展及其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转录组数据及收集临床患者组织样本,CIBERSORT评价CD73对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探索CD73表达水平与肥胖相关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CD73在Basallike亚型中上调,且参与免疫应答、脂质代谢等信号通路;CD73在肥胖病人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可能参与脂肪代谢蛋白FTO等的调节,进而参与肥胖相关乳腺癌的调控;CD73与乳腺癌细胞的免疫浸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CD8+T细胞和γδ+T细胞的减少,会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结论:CD73的表达水平升高与肥胖相关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和抗肿瘤免疫降低有关,并且CD73可能是肥胖相关乳腺癌重要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血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其生成和运行离不开脾胃的作用。脾胃生血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胃的运化功能在生血的过程中包括脾化(受纳、腐熟,经作用后化生为精微)和脾运(升清、转输、散精)两个方面。血的循行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脾对血液的统摄上(脾统血)。脾统血不仅包括脾气统血,还涉及脾阳统血和脾阴统血。总之,脾胃在血的生成和运行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对我们深入理解血证从脾论治(补脾生血、运脾生血、补脾摄血)这一治法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医中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临证所见,认识到在中医肿瘤治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现就中医治疗肿瘤的治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4772对卵巢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并深入挖掘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的294例卵巢癌患者数据,计算并获得肿瘤组织PD-L1表达最佳阈值;筛选PD-L1高、低表达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采用相关性分析获得重要DEG,运用WGCNA分析从DEG筛选出权重基因和PD-L1相关miRNA,重要DEG和权重基因交集获得核心基因;通过ssGSEA分析探讨PD-L1表达和miR-4772表达对卵巢癌肿瘤免疫格局的影响;KEGG法分析核心基因所涉及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核心基因相互作用;采用生存分析确定生存相关的核心基因。采用GEO数据库的399例卵巢癌患者数据,结合miR-4772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SKOV3细胞并进行基因表达谱测序验证。结果 卵巢癌肿瘤组织PD-L1表达最佳阈值1.31582,即90%分位数;基于PD-L1高、低表达组,筛选出84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49个基因显著上调,291个基因显著下调,20个重要DEG与miR-4772表达密切相关;WGCNA分析筛选48个miR-4772表达相关的权重基因;12个核心基因共存...  相似文献   

12.
胆固醇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脂质分子,参与细胞的膜性结构形成、胆汁酸代谢以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等,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胆固醇代谢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重编程。除了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胆固醇代谢重编程还可以调控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抗瘤活性。本文回顾了肿瘤微环境中髓源抑制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胆固醇代谢重编程及其相互作用。肿瘤微环境中胆固醇代谢与肿瘤免疫的关系呈现复杂性、多样性。肿瘤微环境中胆固醇代谢重编程在调控免疫细胞活性方面的异同以及具体调控的机制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靶向干预免疫细胞的胆固醇代谢途径,有望成为胆固醇代谢在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谢晓妹  赵唯含  冉静纯  王捷虹  刘力 《中医学报》2019,34(11):2329-2334
随着"带瘤生存"理念的提出,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生长、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为胃癌的防控提供了新方向。中医药在防控胃癌的生长、进展及转归,或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与调控胃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增强免疫监视、克制免疫抑制、调控免疫逃逸,以改善胃癌免疫微环境,防控胃癌于早期。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是多方面、多靶点的,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②中医药治疗方法众多,作用机制和靶点多样,中医药如何通过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防控肿瘤尚需更深入的研究;③目前对于胃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以临床观察类居多,对胃癌分类分型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小,对于全面揭示中医药的调控机制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拓宽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内涵,持续完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中医本质,不断探究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胃癌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全面分析中医药调控胃癌免疫肿瘤微环境的具体机制,让胃癌的中医药免疫防治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报》2019,(11):2329-2334
随着带瘤生存理念的提出,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生长、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为胃癌的防控提供了新方向。中医药在防控胃癌的生长、进展及转归,或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与调控胃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增强免疫监视、克制免疫抑制、调控免疫逃逸,以改善胃癌免疫微环境,防控胃癌于早期。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是多方面、多靶点的,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②中医药治疗方法众多,作用机制和靶点多样,中医药如何通过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防控肿瘤尚需更深入的研究;③目前对于胃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以临床观察类居多,对胃癌分类分型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小,对于全面揭示中医药的调控机制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拓宽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内涵,持续完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中医本质,不断探究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胃癌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全面分析中医药调控胃癌免疫肿瘤微环境的具体机制,让胃癌的中医药免疫防治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效应,为探求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基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7d后KPS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其体能状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7.
从《黄帝内经》入手,发掘古代中医理论中有关现代脊柱相关疾病的论述,发现脾胃与脊柱相关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提出脊柱相关疾病的系统症状是否可以从脾胃论治,为脊柱相关疾病的论治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PTEN在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小鼠C57BL/6被随机分为PTEN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组和siRNA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在小鼠皮下移植瘤中分别注射PTEN siRNA及siRNA...  相似文献   

19.
中医的“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阐述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规律。“脾”作为五脏之一,在五脏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由于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故脾、胃常和称。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胃的生理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脾的这“四主”维持着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同时也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可见脾胃的作用非同凡响。  相似文献   

20.
免疫类器官是一种体外3D培养模型。免疫类器官的出现推进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建模和精准医疗的转化应用。本综述旨在探讨免疫类器官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