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入人工耳蜗为听力障碍儿童感知声音、重建听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要使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获得听觉言语康复必须经过长期的听觉培建,语言学习和语音异常矫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音乐训练对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音乐训练的语训模式,训练周期6个月。比较两组被试音调感知能力、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儿童焦虑、抑郁性情绪状况。结果 训练后,研究组旋律辨别及和弦辨别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3音调、C4音调辨差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训练有利于促进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能力康复,增强其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发展动态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植入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评价其言语识别能力的改善程度.本文介绍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识别评估方法学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儿童言语识别动态评估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典型与常用的儿童言语识别组合测试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不同康复时段的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探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获得规律,为评价及预测聋儿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儿童言语听觉测试环境及测试词库,对863例不同年龄、不同康复时段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包括自然环境声响、声母、韵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龄前耳聋儿童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且在听觉言语康复机构按照中国残联聋康中心标准进行听觉言语康复1年以上的165例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进行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评估,分析性别、植入年龄、基因突变类型、助听器佩戴经验以及内耳畸形与康复效果的关系。结果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植入年龄、基因突变与CI儿童的CAP、SIR得分增长相关(P<0.05),而性别、助听器佩戴史及内耳畸形(大前庭水管综合症)与CAP、SIR得分增长无关(P<0.05)。1~3岁组CAP提高速度最快,2、3、4岁组SIR增长速度最快;GJB2基因突变致聋的CI儿童康复12个月后的CAP、SIR得分均高于非G IB2突变者。结论植入年龄为1~3岁者早期听觉康复速度较快,植入年龄为2~4岁者早期言语能力发育速度较快;G JB2突变致聋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更优;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与非大前庭水管患儿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选配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探讨不同听觉补偿方式对其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6~43月龄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后的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助听器组18名,人工耳蜗组14名,两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均在干预1年内进行相同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用声场测听测试助听听阈;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听觉能力;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评估》测试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言语能力。结果两组患儿助听听阈均优于助听前,但人工耳蜗组各频率助听听阈显著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听觉补偿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5);助听器组在干预后9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术后6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干预后6、9、12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助听后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前,人工耳蜗组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结论对于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优于助听器选配者。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后听觉言语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行术前、术后助听效果比较,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对18例(18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行术前、术后助听听阈评估、听觉功能评估及言语康复能力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对声音感知、言语识别、言语发展的影响。结果18耳术前平均助听听阈为63dBHL,人工耳蜗植入听力重建后声场测试平均助听听阈为38dBHL,音频感受补偿范围250~4000Hz都能进入言语香蕉图,为其听辨言语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术后言语识别率明显提高。18例中11例术前无言语能力的患儿,术后平均的言语能力为2岁水平;7例术前平均语言能力为1.7岁,术后平均语言能力达到2.8岁。本文中3~4岁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经过系统康复训练,言语发展明显提高。结论对6岁以下的语前聋、智力发育正常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经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听觉和言语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听力下降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一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伽马刀术后患者带瘤行CS-10A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裸耳/助听听阈评估、单音节和双音节言语识别测试。结果患者术前右侧重度、左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术前言语识别率左耳最大声输出患者无反应,右耳最大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为12%,双耳双音节词言语识别率均为0%。听觉行为分级量表为2级。患者右侧成功植入人工耳蜗。术后3个月助听后声场评估右耳(人工耳蜗植入耳)平均听力42.5 dB HL,单音节词最大言语识别率为64%,双音节词最大言语识别率为47%,听觉行为分级量表为7级。结论在影像学证明听神经完整的情况下,神经纤维瘤伽马刀术后重度聋患者可植入人工耳蜗,以提升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7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言语康复进展情况。方法在标准声场对10例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术后声场听阈测试。利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词表在开机后3.6.9、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采用希-内学习能力测试或格蕾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测试量表进行学习能力评估。结果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增加,10名儿童的听觉、言语、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逐步提高,提高速度和幅度存在个体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有助于重度、极重度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术后儿童听觉言语的发展受年龄、智力、耳聋病因及术前助听器配戴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耳蜗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儿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内耳畸形儿童CI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情况。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6例语前聋CI儿童。耳蜗结构正常组50例;内耳畸形组66例,其中前庭导水管扩大(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组24例,Mondini畸形组14例,共同腔畸形(common cavity deformity,CCD)组12例,内听道狭窄组16例(10例伴蜗神经发育不良)。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s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听觉行为分级问卷(categories of auditory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问卷(speech intelligibilityrating,SIR)评估比较各畸形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术后0、6、12、24个月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听觉感知能力方面,LVAS组及Mondini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IT-MAIS和CAP得分在各评估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CCD组及内听道狭窄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在开机后的6、12、24个月均有显著差异(P<0.05);言语能力方面,LVAS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MUSS和SIR得分在各评估阶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ondini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MUSS得分在术后12、24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SIR得分在术后各评估阶段均无显著差异,CCD组、内听道狭窄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MUSS得分在术后0、6、12、24个月均有差异(P<0.05),SIR得分在术后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内耳畸形患儿CI术后听觉言语发育轨迹与耳蜗结构正常患儿相似,畸形类型不同术后效果差异较大,术前应根据畸形类型选择个性化耳蜗植入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施个性化训练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76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干预组实施个性化训练,训练6个月后评估两组训练依从性、听觉能力、听觉反应能力(CAP)及言语可懂度(SIR)。结果训练6个月后干预组训练依从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P<0.05);训练前两组听觉能力各方面评分、CAP分级、SIR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听觉能力评分高于训练前,干预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3个月、6个月后CAP、SIR分级较训练前均显著上升(P<0.05),干预组训练3个月、6个月后CAP、SIR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实施个性化训练可提高患儿训练依从性,提升患儿听觉能力、听觉反应能力和言语可懂度。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耳蜗作为当今最成功的人体功能替代器件之一,通过将声音处理转换为电刺激信号,绕过内耳毛细胞之前的听觉通路,直接刺激听神经,并最终在大脑中产生声音的感知与理解。截止2010年12月,全球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总数已近20万例,人工耳蜗使他们的听觉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并使儿童患者逐步获得言语和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言语康复效果的问卷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两种问卷式分级标准对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直观评估效能。方法应用问卷式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分别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的言语感知能力和言语产生能力,并对患者的病程、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植入时间、康复模式4个因素与康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与患者的病程、植入时间的长短以及康复模式有关,而与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无关。结论听觉性行为分级标准及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能较客观地反映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障儿童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与术后听觉能力的关系,旨在为预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47例使用Nucleus C124型多导人工耳蜗系统的2~8岁语前聋儿童,收集受试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ASSR阈值,与患儿术后12个月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得分比较,研究其相关性。结果47例患儿ASSR引出率为66.0%,其阈值与患儿术后1年MAIS得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2),说明ASSR阈值越高,MAIS得分即听觉能力越低。结论虽然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据ASSR测试结果可进行初步判断,为临床该预测提供了一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放式听觉言语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儿童的开放式听觉言语能力进行评估,以期获得其听觉言语发育特性。方法选取听觉言语能力已达到进行开放式言语测试的27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CI组),按照从易到难的测试方法和顺序,依次进行声场下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双音节易词-双音节难词-单音节易词-单音节难词及儿童版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 for children,MHINT-C)的安静环境-非植入侧噪声-植入侧噪声-前方噪声的测试。将获得的数据与年龄相匹配的听力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27例CI儿童均能进行词汇相邻性测试,其中9例能进行安静环境下句子测试,7例能进行更高难度的噪声环境下的句子测试;双音节难易词表间、单音节难易词表间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易词得分均明显高于难词;能进行噪声下言语测试的儿童,噪声在非植入侧、植入侧和前方的言语识别阈(speech response threshold,SRT)分别为4.38&#177;3.43、8.76&#177;4.18、9.15&#177;3.39dB S/N,噪声在非植入侧与噪声在植入侧和前方得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在前方与噪声在植入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静环境下CI儿童的MHINT-C的SRT与听力正常儿童相差31.5dB S/N,噪声在前方、非植入侧和植入侧环境下分别相差13.4、15.2、19.7dB S/N。结论 CI儿童与听力正常儿童一样均对语音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对易词的识别好于难词;两者听觉言语发育遵循同样的轨迹,但CI儿童相对滞后;聆听技巧的掌握及发挥双耳对噪声的压制作用对CI儿童言语理解尤其是噪声环境下的言语理解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359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359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1年的听觉能力发展趋势,为实施康复效果质量监控与进一步改善安置策略提供指导。方法依照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进行分组,以术后不同的安置时段(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为重复测量条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16.0软件评估不同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安置1年内听觉能力随时间顺序变量变化的趋势。结果①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在术后1年安置中其听觉言语识别率随着安置时段的延续,总体上呈线性(**P=0.000〈0.01)和二次性(**P=0.000〈0.01)上升变化的趋势②在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获得方面,2~4岁组间,4~6岁组间存在相近的变化趋势(P〉0.05)。但7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2~3岁组与5~6岁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显著(*P〈0.05);③比例差异系数(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的比较显示,随着术后安置接受训练时间的延续,各年龄组的听觉言语识别率平均值的标准差变小。结论①康复安置策略总体上是有效的;②在术后康复安置策略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听觉康复效果,主要受到来自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和术后接受康复训练时间长短两个要素的交互影晦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不同年龄组间听觉能力的发展速度随着术后康复训练时间的延续,出现非等速均匀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儿童和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和言语感知发展,探讨哪些因素与预测术后效果有关。方法 选取128名儿童和青少年,均为语前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收集所有受试者术后听觉言语情况,以及植入年龄、人工耳蜗使用时间、受试者接受的教育系统及家长文化水平。以听觉感知类别(CAP)和语言清晰度(SIR)结果测量康复效果。结果(1)植入年龄越小,预后越好;(2)听觉表现和语言清晰度在术后2年趋于平稳;(3)在主流学校就读的学生较聋哑学校学生预后更好。结论 语前聋儿童及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年龄、使用人工耳蜗的时间、接受的教育系统是评估言语预后结果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 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 -MAIS/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三种问卷评估其听觉言发展水平,分析植入时间、植入年龄、实际年龄、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等对其的影响。结果107例语前聋儿童的植入年龄、植入时间对IT -M AIS/MAIS得分率有显著影响,植入时间、实际年龄对CAP、SIR分级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而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对IT -MAIS/MAIS得分率、CAP、SIR分级均无显著影响(均为 P>0.05)。结论植入年龄、植入时间、实际年龄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而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对其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有待后续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后聋成人听力言语感知能力的测评,探讨人工耳蜗对语后聋成人言语康复的作用.方法受试者为14名语后聋成人患者,男性9例,女性5例;耳蜗植入年龄22岁~67岁,平均46岁;耳聋时间6年-42年,平均16年.在人工耳蜗植入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进行开放性单词和短句言语感知测试.分别在三种模式下进行:只听模式(开放人工耳蜗)、听觉加视觉模式(开放人工耳蜗加唇读)及视觉模式(关闭人工耳蜗只用唇读).结果在听觉模式及听觉加视觉模式下,患者对单词和句子的正确感知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改善.术后6个月,听觉模式下的开放性单词和短句的正确感知率分别是38%和54%;听觉加视觉模式下的开放性单词和短句的正确感知率分别是70%和76%.术后24个月,听觉模式下的开放性单词和短句的正确感知率分别是65%和72%;听觉加视觉模式下的开放性单词和短句的正确感知率分别是84%和88%.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显著改善语后聋成人的言语感知能力,并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增加,言语感知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