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婴幼儿3例,儿童1例,成人5例;2例婴幼儿及1例儿童有发热等感染病史伴神经症状,1例婴幼儿以缺血缺氧性脑病入院,成人以头痛、发热、昏迷、意识障碍等为主入院,其中伴有癫痫病史2例。头颅MRI显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婴幼儿累及全胼胝体压部)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其中3例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头颅CT显示欠佳。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MRI复查示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无特异性,而M 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的诊疗及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6例M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和随访情况.结果 6例患者MRI检查均表现为胼胝体肿胀及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示弥散受限.其中例1、例4和例6以急性意识障碍起病,CT和MRI检查除累及整个胼胝体外双侧半卵圆区也受累,预后较差.例2和例3以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起病,CT和MRI检查病变主要累及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经积极治疗,患者基本恢复正常.例5以双下肢麻木无力、反应迟钝起病,MRI检查病变累及胼胝体压部及体部,经治疗后也恢复正常.结论 MBD临床表现复杂,但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其起病形式和影像学特征可作为反映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胼胝体压部(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SCC)可逆性病变的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脑MRI表现为单纯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患者的SCC可逆性病变均为继发性,原发病分别为脑内感染5例,肝豆状核变性、低血糖脑病及脑外伤各1例。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5例,急性意识障碍2例,肌张力增高2例,颈强2例,均符合原发病的临床表现。8例均行脑MRI检查,均表现为T1低或等信号,T2及FLAIR序列高信号,DWI高信号(提示细胞源性水肿),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未见强化。8例患者均于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后复查MRI提示病灶消失。结论 SCC可逆性病变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出现,无该病变相关的特异性临床表现,MRI表现提示病灶为细胞源性水肿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4例确诊为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呈急性病程,病因均为感染,临床表现各异,4例患者均行腰穿检查,除1例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白细胞12×10~6个/L,其余3例CSF相关检测均正常。头颅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splenium of corpus callosum,SCC)的类圆形或条索状病灶,其中2例同时累及双侧脑白质,病灶呈T_1等或稍长信号、T_2稍长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无强化。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针对原发病及对症治疗后头颅MRI病灶消失,预后较好。结论本组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颅内病灶分布罕见,对进一步探讨RESLE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胼胝体变性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分析了一组胼胝体变性 (MB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特点与诊断方法。方法  4例长期酗酒男性MBD患者 ,急性型 1例 ,慢性型 3例 ,均经CT检查 ,3例经头MR检查 ,1例行尸检病理检查。结果 急性型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症状与癫 ;慢性型以痴呆、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 ;CT与MR可见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病灶。CT病灶为低密度 ,MR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 WI高信号 ;2例伴发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病灶 ,1例出现脑干对称性病灶。尸检病理提示 :胼胝体呈多灶性脱髓鞘与坏死改变。结论 急性型MBD意识障碍突出 ,病程进展迅速 ;慢性型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束损害为主要表现 ;CT与MR为其生前诊断的主要手段 ,以胼胝体膝部、压部对称性病灶为其主要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例RESLE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发病与抗癫痫药突然停用有关,1例与低血糖有关,1例病因不明。2例主要表现嗜睡,1例表现精神异常,1例表现癫痫发作。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体征。1例血糖2. 6 mmol/L。4例头颅MRI均表现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其中1例同时累及左侧基底节区。4例均在病因治疗同时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分别在发病11~25 d后MRI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ESLES是一临床影像综合征,临床症候缺乏特异性,MRI有特征性改变,及时病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加深对这两种病的认识。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收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该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诱因为严重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 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该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诱因为低血糖,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言语行为异常; 神经影像学以胼胝体压部的孤立性异常信号和病灶的可逆性消失为特征。结论 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核磁共振成像均有特异性改变,且病灶均为可逆性改变,均为预后良好的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可逆性细胞毒性水肿形成机制。方法与结果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3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均存在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头部MRI共同特点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且于发病第14天病灶逐渐或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类圆形病灶。影像学病灶通常早于临床症状消失。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其细胞毒性水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以胼胝体脱髓鞘和中心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常见的诱因为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临床上非酒精中毒性因素导致的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非常罕见。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该文报道了1例非酒精因素导致的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病例,该例患者以头晕为首发症状,亚急性起病,后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僵直、二便失禁。颅脑MRI示:胼胝体肿胀,可见多发斑片状,T1WI稍低、T2WI高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DWI可见高信号,累及膝部、体部及压部,呈双侧对称分布。给予激素、口服维生素B1及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神志清,精神状态明显好改善,言语较前清晰,行走不稳好转。复查MRI示:双侧大脑白质和胼胝体病变范围较前缩小,异常信号较前减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 32-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胼胝体病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参照2001年第八届莱比锡肝豆状核变性国际会议制定的诊断评分系统评分。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检查胼胝体压部病变。结果 3例患者均存在胼胝体压部病变,但均无胼胝体病变所致的失连接综合征表现。头颅MRI技术提示3例患者胼胝体病变主要为长T2异常信号、FLAIR像稍高信号,其中1例DWI呈高信号。出现胼胝体病变的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病情较重、脑部损伤弥漫(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中脑及桥脑)。结论胼胝体病变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少见的影像学表现,若在有典型基底节病变的同时还伴有胼胝体病变则高度支持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胼胝体病变也提示患者病情较重、脑部损伤弥漫,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2例临床罕见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例,初步总结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例患者之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例1主要表现为头晕,例2则以精神障碍、发热、肌强直、震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为主。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且无胼胝体离断综合征之证据,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呈急性病程,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14和21 d后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头部MRI共同特点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呈类圆形,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原发病缓解后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多种病因、独特的临床影像综合征,除骤然停用抗癫药物和感染等因素外,恶性综合征亦可能是诱因之一。本组2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支持最近文献提出的其预后取决于导致该综合征的原发病而非胼胝体压部病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MERS)的病程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生化结果,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并临床确诊为MERS的成人患者7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化验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男性,3例女性,均有发热表现,其他表现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抽搐、视物双影。4例有明确前驱感染史,分别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结核,通过针对应用相应抗感染药物,14~60 d临床症状缓解。所有病变(包括胼胝体压部及脑白质病变)在T1WI为等、稍低或低信号,在T2WI及Flair成像为稍高或高信号,在DWI为高信号,ADC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没有强化效应,于发病后第14~45天复查头部MRI提示病灶完全消失。7例MERS患者CSF表现与原发病相关,无明显特征性改变。结论成人MERS是一组新型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表现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病程有自限性,针对不同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磁共振(MRI)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此例胼胝体压部局灶性孤立病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胼胝体压部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Flair及DWI高信号影,经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后发病第14天病灶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特征以MRI发现胼胝体压部孤立病灶为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一定自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因。结果4例患者中2例(例1和例2)有颅脑创伤史,1例(例3)于饮酒后出现发作性双眼视物模糊,1例(例4)于感冒后出现头痛、晕厥,伴间断性视物模糊和慢性肾功能衰竭;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病变,呈T_1WI等或稍低信号,T_2WI、扩散加权成像和FLAIR成像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低信号,无明显水肿和占位效应,1例(例2)除胼胝体压部病变外,磁敏感加权成像可见额叶出血。均经对因和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病程8~15 d。复查MRI,3例胼胝体异常信号消失,1例(例2)病变信号范围和强度较前明显好转,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影像学综合征,病因多样,癫及其相关疾病是最常见病因,颅脑创伤也可以引起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对因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成因,病程,MRI表现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以系统性总结评估成人RESLES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成人RESL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参照改良牛津残障量表(MOHS)对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评分,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OHS≤2)及预后不良组(MOHS≥3),比较性分析两组临床影像特点。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RESLES的疾病谱包括轻度脑炎/脑病,Marchiafava-Bignami病,抗癫痫突然撤药相关脑病及代谢性脑病等。MRI特征性表现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伴或不伴胼胝体外,其他胼胝体部位受累,复查MRI提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弱。发病过程中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及胼胝体外病灶等因素在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RESLES是一临床少见的临床影像综合症,其涉及疾病谱广泛。虽然RESLES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趋于缓解,但病程中有昏迷症状及伴有胼胝体外病灶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非特异性脑膜炎症状,合并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导致的低钠血症,头颅MRI检查发现胼胝体压部有可逆性的DWI高信号的孤立病灶,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临床痊愈。结论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以头颅MRI上发现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为特点,临床症状轻微,容易合并低钠血症,预后良好,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正>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既往又被称为"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临床轻微的脑炎/脑病(MERS)[1]"、"可逆性局灶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短暂性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Garcia-Monco等[2]在2011年提出的一个临床表现为脑炎或脑病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胼胝体压部病变可在短时间内消失,临床经过及预后良好的临床与影像学综合征。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国内报道的24例已确诊的RESLES患者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前的基础疾病、RESLES的临床特点(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收治的20例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儿中男12例,女8例,主要病因为病毒感染及惊厥发作,头颅磁共振(MRI)显示胼胝体压部椭圆形病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轻微,预后好。结论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头颅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及可逆性,病因虽多,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ERS)的临床特点及头颅影像学特征。方法对诊治的1例MERS患者的临床特点、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以及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1例MERS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病程第4天出现全头部胀痛,呈持续性、伴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钠波动在121~133 mmol·L-1。头颅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T2、FLAIR及DWI均可见呈明显高信号的片状病变。经给予抗病毒、控制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周后复查头颅MRI病变呈T2及FLAIR略高信号、DWI信号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MERS是一种急性的临床-影像综合征,以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临床病程呈良性过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出现低钠血症,经早期诊断及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分析梗死的部位及在不同扫描序列中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胼胝体膝部梗死9例、胼胝体体部梗死11例胼胝体压部梗死12例;其中超急性梗塞1例,急性梗死2例,亚急性梗死6例。结论 MRI是诊断胼胝体梗死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清晰显示梗死的有无、部位、范围,并能对病灶的新旧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