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Yang JY  Wu XM  Liao Q  Xin WF  Zhao YP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624-1625
目的 探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在肝包虫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23例肝包虫病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囊肿切除组(98例)与保留外囊组(125例);囊肿切除组又分外囊切除组(87例)与肝叶部分切除组(11例)。观察指标为术后平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及原位复发率等。结果 囊肿切除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及原位复发率均低于保留外囊组(P〈0.01)。外囊切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低于肝叶部分切除组(P〈0.01)。结论 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可有效降低术后残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位复发率,在治疗肝包虫病的手术中是一种首选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包虫囊肿切除的价值及外囊手术实施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0例肝包虫病患者的手术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保留带囊术组(41例)和带囊切除术组(259例)。结果外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原位复发率和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保留外囊术组(P0.01)。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切除术组患者的出血量高于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组(P0.05)。结论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可有效降低原位复发率和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的风险性与难度也随之增加。外囊切除手术选择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的价值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 1990~ 2 0 0 2年 60 1例肝包虫病病人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7种术式分为外囊切除术组与保留外囊术组 ;外囊切除术组又分“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组与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切除术组。临床观察指标为手术耗时、术后平均住院日、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率、原位复发率等。并对各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及原位复发率均低于保留外囊术组 (P <0 0 1,P <0 0 5)。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组的出血量低于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切除术组 (P <0 0 5)。结论 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可降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与原位复发率 ,但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性。外囊切除手术方式中“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安全性高 ,应首选  相似文献   

4.
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与其他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44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188例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3~96个月).术式分为传统术式(保留外囊组)和根治性术式组(切除外囊组),根治性术式组又分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组和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完整切除术组.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率、生存率、生活质量.并对各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及原位复发率均低于保留外囊术式组(P<0.01).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并发症低于其他根治性术式.外囊完整切除术生存率高、生活质量高于传统术式.结论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可降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与原位复发率,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安全、有效、预后佳,应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肝包虫全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超声刀肝包虫手术患者的治疗及效果。结果 9例患者行全囊切除,其中1例因包虫与胆管相通,在进行全囊切除后,缝扎胆管,同时行T管引流;1例因包虫与膈肌粘连无法分离,给予外囊大部切除术;1例因包虫与膈肌粘连无法分离,给予外囊大部切除术;1例10岁患者为肝顶部包虫,手术行内囊切除及外囊大部切除后,出现残腔感染,经穿刺引流后,证实为漏胆,经引流后痊愈出院。9例全囊切除患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在肝包虫全囊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选择的新观点(附684例报道)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案。方法 对我院 11年间收治的6 84例肝包虫病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0种术式根据是否切开外囊、是否切除外囊、外囊切除范围及外囊切除的手术方式被分为四组。临床观察指标为手术耗时、术后平均住院日、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切开外囊术式除手术耗时外各项指标均优于切开外囊术式。切开外囊术式中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低于保留外囊术为 (P <0 .0 5 )。外囊完整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为 0 ,低于外囊部分切除术 11.1%。外囊外切除术式的手术耗时、出血量低于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术式 (P <0 .0 5 )。结论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手术方式中 :不切开外囊、完整的、外囊外的外囊切除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30例报告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目的:评价一种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病的新术式--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方法:从1999年至今,对30例患者共45个肝包虫囊肿进行了“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外囊破裂囊液溢出,每个囊肿剥除平均失血量20ml,无手术死亡。21例患者获术后半年至2年随访,无复发、残腔形成及其他并症。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单、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肝包虫外囊剥除术临床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肝囊型包虫手术改进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包虫外囊次全切除组(65例)作为实验组,肝包虫内囊摘除组(71例)及包虫外囊完整剥除组(6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包虫外囊次全切除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残腔形成、胆瘘、原位复发、每日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肝门阻断时间、破人胸腔、反应性胸腔积液、出血等均显著短或少于内囊摘除组及外囊完整剥除组(P<0.01).结论 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的根治性术式,有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两型肝包虫病手术疗效5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肝包虫病即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肝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手术治疗的方式、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到2006年11月手术治疗的肝囊型包虫患者519例和1995~2006年手术治疗的28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CE组:CE内囊摘除术(A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时间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则低于肝切除术(D组)(P〈0.01);手术D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肝功不全发生率、手术耗时及出血量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临床治愈518例(99.8%),死亡1例(0、2%)。(2)AE组:28例中AE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9例,其10年存活率100%,而姑息性手术治疗9例,10年存活率44%(P〈0.01)。结论(1)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可根除因内囊摘除术所致包虫复发和胆瘘等并发症,与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的特点,故可认为是CE的首选术式;(2)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可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了手术难度及外囊剥除术所致手术风险;(3)扩大半肝切除胆道血管重建术是治疗AE有效根治手段,其技术关键是应按无瘤术的原则切除病灶并行胆道血管重建,而AE患者术前综合评估尤其肝血管和胆道成像可明显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适应证与疗效评价。方法从2002年6月至今,采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64例肝包虫病病人。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残腔积液、出血、感染等较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胆瘘(3.13%),术后分别于第9和第12天愈合,随访4~32个月,目前尚无一例原位复发。结论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可消除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导致残腔复发和胆汁瘘等问题;与肝叶切除相比具有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操作较易掌握;根据本组临床治疗和随访,可认为是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的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顽固性残腔胆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因肝囊型包虫术后胆瘘长期不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其中15例行T管引流+瘘口缝合+腹腔引流术,8例行经胆漏口置入T管+腹腔引流术,4例行半肝切除术,2例行肝叶切除+胆肠吻合术,1例行外囊剥离术,1例因腹腔感染严重行残腔脓肿清除术,半年后行半肝切除术.结果 随访1~8年,1例患者T管引流术2年后出现胆管狭窄,行胆肠吻合术治愈;1例患者T管引流术后再次出现残腔胆漏,给予充分引流后1个月后自闭;1例患者残腔脓肿清除术后再次出现残腔胆漏,经充分引流半年后行半肝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1例半肝切除术后出现创面胆漏,经充分引流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1)肝切除术及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因完整去除残腔可彻底解决残腔顽固性胆瘘,但此类患者多为多次手术后且残腔反复继发感染而致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2)经胆管注射美蓝行胆管造影及减压术,探查包虫残腔壁与胆道的漏口,并进行准确的缝闭,可彻底解决术后残腔胆漏的问题,而留置减压管则对漏口的愈合、防止漏口再次裂开形成胆漏具有一定作用;(3)针对包虫残腔与主肝管相通,且瘘口周残腔壁钙化严重,于残腔胆瘘口内置入合适T管,可有效解决残腔胆瘘.  相似文献   

12.
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外囊敞开术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肝包虫囊肿摘除术后,在肝内遗留的外囊残腔的处理是较棘手的问题,术后因封闭的残腔内积液渗胆而易发生感染,甚至形成脓肿,而长久不愈。我科自1980~2002年对97例肝包虫囊肿行内囊摘除外囊敞开术,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压迫下腔静脉的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肝包虫囊肿压迫下腔静脉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为(46±5)岁,年龄范围为38~51岁。根据术中肝包虫囊肿与下腔静脉的贴合程度以及囊肿完整切除的难易程度,分别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3、6、12、24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病人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情况。随访终点为术后2年,随访次要终点为肝包虫囊肿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7例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2例行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1例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10例病人术中无大出血及感染性休克发生。1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99±27)min;术中出血量为(99±48)mL。(2)术后情况:10例病人术后2~5 d拔除引流管,无术后出血、术后残腔感染、术后胆瘘发生,无围术期死亡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1±1.8)d。(3)随访情况:10例病人中,9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内均无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形成;1例病人于术后12个月,第3次随访失访,此病人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现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结论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均能完整切除肝包虫囊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合式全囊切除在治疗囊性肝包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01月~2013年04月期间34例囊性肝包虫均行闭合式全囊切除术治疗,并与51例同期间行传统手术患者比较住院及手术指标。结果闭合式全囊切除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闭合式全囊切除手术组的带引流管时间、术后残腔积液、术后感染,术后胆汁瘘及复发例数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闭合式全囊切除治疗囊性肝包虫病时安全、可靠,可明显、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5.
在外科治疗肝包虫病中,肝包虫外囊剥除术已逐渐成为一种能够最有效地避免以往术后残腔积液、感染、胆瘘,肝包虫复发以及腹腔种植等并发症发生的术式,并且已有较多成功病例报道。但对于肝包虫外囊与膈肌形成粘连情况下的外囊剥除术,目前尚未见详细报道。仅见于贺宪报道6例与膈肌粘连之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我们在总结以往病例的基础上,自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成功完成15例23个与膈肌粘连的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在临床上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体会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来开展的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资料86例,并与随机抽样的90例传统内囊摘除手术病例加以比较,观察其术后住院天数、腹腔引流天数、残腔置管天数、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汁漏,原位复发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其手术彻底、安全,平均住院天数及腹腔引流天数明显少于传统内囊摘除术组(分别t=7.9915,59.86,均P<0.001),且术后无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原位复发率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结论 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其术后无残腔并发症、原位复发率发生,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是目前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新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包虫病是我区的常见病、多发病 ,易复发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 1 5例肝包虫病人施行外囊切除术 ,效果好。术前均经B型超声、包虫试验确诊。最大直径 1 0cm ,最小直径约 5cm。肝右叶 1 0例 ,左叶 3例 ,顶部 2例。具体办法 :根据B型超声术前行包虫定位。选择适当切口进腹 ,显露包虫 ,保护周围组织 ,沿肝组织与包虫外囊之间 ,紧贴外囊逐步分离。钳夹切断、结扎胆管、血管 ,逐步分离 ,完整切除。缝合肝脏创面 ,周围置胶管引流 ,逐层缝合。术后 1周均痊愈出院。讨论 :以前 ,对肝包虫病我们均采用内囊摘除术。对残腔较大 ,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囊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行外囊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囊型包虫病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增强CT提示15例患者均有残腔。右上腹及腰背部疼痛不适者13例,有黄疸症状者3例,有间断发热者9例。带腹腔引流管10例。15例患者均成功行外囊切除手术,其中1例患者因外囊壁与下腔静脉粘连致密而行外囊次全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45min(90-1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mL(50-6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0d(12-30d)。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输血。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0个月),均无残腔残留、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外囊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囊型包虫病安全、可行,解决了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后胆汁漏、残腔感染及复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囊剥除术(包括外囊完整剥除术及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体会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来开展的外囊剥除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资料36例,并与38例传统内囊摘除手术病例加以比较,观察其术后住院天数、腹腔引流天数、残腔置管天数、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汁漏、原位复发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外囊剥除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其手术彻底、安全,平均住院天数及腹腔引流天数明显少于传统内囊摘除术组且术后无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原位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囊剥除术(包括外囊完整剥除术及外囊次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新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外囊敞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为55例肝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包虫内囊摘除、外囊敞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过敏性休克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5例复发(非原发部位),2例胆漏,3例残腔积液,经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腹腔镜包虫内囊摘除、外囊敞开术是治疗肝包虫病有效、安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