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海马脑区μ阿片受体(MOR)分布形态、蛋白水平表达,初步揭示PMS肝气郁证的发生机理及舒郁胶囊对该病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分别予以调肝方药舒郁胶囊进行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标记(IF)和蛋白免疫印迹(WB)技术对各组大鼠海马CA1、CA3脑区MOR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MOR分布排列杂乱且蛋白含量增多(P<0.01),给予药物干预后,MOR蛋白含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PMS肝气郁证的发病机理可能与大鼠海马中CA1、CA3区 MOR高表达有关;舒郁胶囊可以有效纠正其恢复近正常水平,这可能是舒郁胶囊治疗PMS肝气郁证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发病密切相关的脑区。方法:采用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影像学数据基于matlab平台的SPM 8软件以及rest软件进行图片处理,每个簇块体积阈值(Cluster)大于389个连续体素,单体素阈值P<0.05(校正后)的脑区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区域,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样本t检验。结果:PMS肝气郁证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额叶、枕叶、岛叶、边缘叶、基底核、扣带回等脑区激活增强。结论:PMS肝气郁证患者发病与额叶、枕叶、岛叶、边缘叶、基底核、扣带回等脑区有关。  相似文献   

3.
愤怒和郁怒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乔明琦  张惠云  王海军 《陕西中医》2006,27(11):1359-1361
目的:通过筛查与愤怒和郁怒紧密相关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完成相关症状筛选。结果:筛选出“易愤怒”相关症状16个,“易郁怒”相关症状13个。提示:两组症状基本符合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辨证要求,说明愤怒和郁怒分别是导致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50-1552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病。从肝疏泄太过致肝气上逆和疏泄不及致肝气郁结的基本病机出发,临床应用调肝法治疗PMS疗效显著,但机制不明。近年来,基于对大量调肝方药对应激性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研究资料分析和MAPK途径是神经损伤修复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认识,结合我们前期发现,PMS发生发展的重要调节中枢在海马等脑区,治疗PMS肝气逆证的经前平颗粒可调节MAPK信号通路中JIK等若干信号分子的表达,提示我们MAPK信号通路活性状态可能与PM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研究资料。因此,对MAPK信号通路与PMS发病机制相关性进行概述,可为进一步探讨PMS神经生化方面的微观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经常发生在经前,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身体、精神和行为三方面的症候群,其中,肝气郁证是其主要亚型之一[1]。国外研究证明:PMS症状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和孕酮(P)代谢有关[2]。结合作者前期实验基础,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技术检测额叶皮层和海马5HT1A受体的特异结合活性变化,来研究PMS肝气郁证发病的中枢机制,并初步探讨中药复方经前舒颗粒预防治疗PMS肝气郁证的中枢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探讨经前烦躁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重度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逆及肝气郁两证中5-羟色胺3受体(5-HT3R)与大麻黄受体1(CB1R)的含量,探索两证异常具有的同中存异特征,指出肝疏泄失常所致肝气逆证、肝气郁证为重度经前期综合征(PMS)主证,已知5-HT3R与CB1R共表达于情绪调控脑区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因此深入探索5-HT3R与CB1R对PMDD作用机制有可能揭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肝气郁结证相关脑区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肝气郁结证整体水平上脑功能变化的特点,获得肝气郁结证中枢病变的定位信息.方法:采用配对研究的原则,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选择典型肝气郁结证患者60例,应用SPM图像分析软件,对比分析肝气郁结证与正常志愿者脑功能影像学的不同.结果:左侧额下回(BA 47)、扣带回前部、扣带回后部、颞中回(BA 21)、额中回(BA 6)、双侧颞上回(BA 37,38)、中央前回(BA 4,6)等表现为葡萄糖低代谢状态(P<0.01);脑干中脑、延桥交界、右侧楔叶(BA 18)、左侧小脑表现为葡萄糖高代谢状态(P<0.01).结论:肝气郁结证相关脑区多呈现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整体水平上为中枢参与肝气郁结证病变提供了客观的可视性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猕猴模型评价指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猕猴模型评价指标.方法:拟定复制肝气郁证猕猴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试验.模型评价指标采用表情行为定性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模型具有稳定性和重现性,受试猕猴月经前呈现近似该病证的临床表现,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发生变化.结论:借助<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确立PMS肝气郁证猕猴模型宏观、微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邵春娥  薛玲 《中医研究》2009,22(6):16-18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血清与不同脑区(下丘脑、边缘叶、海马、额叶皮层)孕酮的影响,探讨PMS微观机制及该药对此病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白香丹胶囊干预,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鼠血清与脑组织中孕酮的浓度。结果: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与4个脑区孕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白香丹给药组可将其显著上调接近正常水平。结论:PMS肝气逆证与血清及4个脑区孕酮含量变化密切相关。白香丹能显著上调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孕酮水平而发挥对此病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为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经前期综合征患者41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气逆组21例和肝气郁组20例,选择同时期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月经期及黄体期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γ-氨基丁酸(GAB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色氨酸羟化酶(TPH)水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气逆组黄体期血清5-HT、DA、NA水平较高,血清BDNF、TPH水平较低,肝气郁组患者黄体期血清5-HT、DA水平较高,BDNF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气逆组比较,肝气郁组黄体期血清NA、BDNF水平较低,血清TPH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月经期比较,肝气逆组黄体期血清5-HT、DA、NA、BDNF水平较高,血清TPH水平较低,肝气郁组黄体期血清5-HT、DA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的发生可能与黄体期血清5-HT、DA、NA水平升高,BDNF、TPH水平降低有关,肝气郁证的发生可能与黄体期血清5-HT、DA水平升高,BDNF水平降低有关,而血清NA、BDNF、TPH水平可能是辨别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钟治平  刘波  吴珊珊  叶泳松 《新中医》2014,46(4):174-177
目的:应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局部一致性探讨足三里穴的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名青年健康志愿者,于针刺足三里前及针刺足三里拔针后25 min分别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脑功能成像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处理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数据。结果:针刺拔针后25 min后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后扣带回、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苍白球、右侧枕中回、左侧额内侧回等脑区的ReHo值较针刺前增高;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额内侧回等脑区的ReHo值较针刺前减低(P0.05,K值≥10)。结论:针刺足三里后额叶、颞叶、枕叶、扣带回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发生改变,提示足三里的认知影响、镇痛及胃肠功能调节的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12.
头针对抑郁症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观察头针对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12例抑郁症患者均接受头针治疗,取穴为顶中线(MS5)、额中线(MSI)和双侧额旁1线(MS2)。电针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接受PET检测。框取感兴趣脑区(ROI),将各脑区所得葡萄糖代谢放射性计数采用半定量方式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上述穴位头针能升高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右侧扣带回、右侧尾核和左侧小脑葡萄糖代谢,降低右侧颞叶、双侧丘脑葡萄糖代谢。结论 电针抑郁症患者顶中线、额中线和双侧额旁1线能影响不同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初步表明头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与其调整皮质一边缘通路功能障碍、提高脑区葡萄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血清和大脑皮层中γ-氨基丁酸(GABA)与谷氨酸(Glu)的影响,进而探讨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方法: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经药物白香丹胶囊干预,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清及皮层中GABA与Glu的含量。结果:大鼠造模后血清和大脑皮层中GABA、Glu含量均显著降低,白香丹胶囊给药后GABA、Glu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PMS肝气逆证大鼠血清及大脑皮层中GABA、Glu含量变化与PMS肝气逆证关系密切,白香丹胶囊可能通过调节血清及大脑皮层中GABA、Glu的表达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太冲调节抑郁症脑功能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前后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26例及健康志愿者13名,运用3.0T磁共振分别在针刺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ALFF)和功能连接的分析方法,各组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与针刺前比较,针刺后正常对照组右侧额叶(BA11)fALFF值降低,抑郁太冲组右侧额叶(BA6)、右侧额中回(BA10)、左侧额上回中部(BA32)、双侧顶下小叶(BA40)、右侧楔前叶(BA7)fALFF值降低,抑郁非穴组左侧顶叶(BA42)、右侧顶叶(BA40)、左侧枕叶(BA17)fALFF值降低,抑郁太冲组左侧前扣带回皮质(BA32)与双侧额叶(BA8、BA46)、右侧颞叶(BA22)、左侧后扣带回(BA23)、双侧顶叶(BA40、BA7)、双侧尾状核功能连接增强。结论:针刺太冲可影响多个脑区功能的变化,并作用于与抑郁症情感调节相关的脑区,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全经腧穴对健康人静息态(rest1,R1)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的影响。方法对16名健康受试者依次进行结构像T1、T2扫描和功能像磁共振成像扫描,功能像包括第1次R1扫描,扫描时间为8 min 6 s和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全经腧穴后留针状态(acupuncture,AP)扫描,扫描时间为8 min 6 s。对采集的结构像和功能像fMRI数据都进行格式转换和统计分析。结果 R1状态下,ALFF信号活跃的脑区:双侧额上回、额内侧回、枕中回、楔前叶、颞上回、扣带回。AP状态下ALFF信号活跃的脑区:双侧额上回、额内侧回、颞中回、左侧梭状回、楔前叶、后扣带回、小脑山坡部。与R1状态比较,针刺心包经使得ALFF信号明显差异的脑区:双侧楔叶、楔前叶、左侧后扣带回、右侧枕中回、右侧枕叶舌回。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全经腧穴后会显著改变大脑皮层固有活动状态,尤其是双侧额上回、额内侧回、楔前叶的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郁证大鼠海马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α和β分布模式、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的改变情况以及调肝方药经前舒颗粒的相应作用靶点,为深入探索PMS肝气郁证病机和经前舒颗粒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居住入侵法进行造模。给药组大鼠造模同时给予经前舒颗粒10 mL/kg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给予同等体积灭菌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5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葡聚糖-活性炭单点测定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ERα和ERβ定位、蛋白水平及与雌激素的结合活性。结果各组大鼠海马中ERα和ERβ分布无明显差异;海马整体及CA1、CA3区内ERα和ERβ蛋白水平以及与雌激素结合活性方面,模型组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5),给药组较模型组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海马高雌激素水平及ERα、ERβ表达和活性增强可能是PMS肝气郁证的重要病机和经前舒颗粒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缺乏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将356例PMS肝气逆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经前平组,另一组为安慰剂组,随访调查连续3个月经周期。第1、2个月经周期在随访观测的同时应用经前平颗粒、安慰剂,在治疗阶段处于“治疗中”,第3个月经周期停止用药,继续随访观察,处于“治疗后”观察阶段。以前期研究阶段中2个月经周期所收集的数据为“治疗前”阶段。利用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DRSP),初步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经前平颗粒和安慰剂对于PMS肝气逆证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经前平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DRSP可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论初步建立了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为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刺太溪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8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太溪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MATLAB 6.1软件SPM模块和REST软件分析,观察太溪穴的脑激活区。结果:8例受试者太溪穴主要激活右侧颞上回(BA22)、颞中回(BA19、BA30、BA39)、颞下回(BA38)、楔前叶(BA7),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前回(BA2、BA4)、中央后回(BA40)、左额叶的额下回(BA47)。结论:太溪穴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右侧颞上、中、下各回及楔前叶,主要负责听觉语言及认知功能,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肾开窍于耳"、"肾经挟舌本"、"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静息态低频振幅对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引起静息态下脑区低频振幅(ALFF)的改变,以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1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针刺双侧足三里经穴和非经穴,留针20min后拔针,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REST软件计算脑区的ALFF,然后用SPM5进行组内单样本t检验,分别得到针刺足三里经穴、非经穴脑区ALFF的变化图,最后比较经穴组与非经穴组ALFF变化脑区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较广泛大脑皮层(包括额、颞、顶、枕叶)及脑干、小脑等脑区ALFF增高,针刺足三里穴,ALFF增高的脑区范围及ALFF增高的幅度均较非经穴组明显。经穴组与非经穴组比较,右侧小脑后叶、梭状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缘上回、顶下小叶、额中回的ALFF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颞下极、颞上回、颞中回、钩回及双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杏仁体、右侧眶下回ALF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多个功能脑区ALFF增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相应的作用中枢及复杂的脑功能网络调节,对靶器官产生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