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桃仁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 建立历代桃仁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桃仁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桃仁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桃仁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桃仁用量特点。结果 桃仁用量以汉唐时期最大,尤其在唐代日服量最高可达69 g;至宋代略有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达到40 g;金元时期用量最小,最大用量仅为4 g;明清直至当代,其用量略低于宋代,最大用量为30 g。结论 桃仁历代用量呈现广剂量、宽范围的特点,桃仁大剂量(≥20 g)适用于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2.
傅延龄  张林  王博峰 《中医杂志》2014,(23):2039-2042
目的 总结从两汉至今生地黄的临床用量特点,为生地黄临床用量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建立历代生地黄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将含生地黄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生地黄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生地黄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结合文献分析生地黄历代用量特点。结果 汉唐时期生地黄用量特点为大剂量(>41.4 g)、宽范围(10.4~414.6 g),而从宋代至今,生地黄临床用量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较低水平,表现为平均用量、最常用量下降,常用量范围缩小,但用量范围仍较宽。结论 生地黄使用25 g左右主要发挥滋阴清热凉血的作用,30 g以上有除痹安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黄芪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历代黄芪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芪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芪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芪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黄芪用量特点。结果黄芪历代用量规律除最大用量波动较大(清代达峰值,日服量约为298.4 g)外,其余用量大致规律为汉唐至宋明显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黄芪用于肌表肢体病证及中风后遗症偏瘫痿痹属虚证者一般用量较大,用于其余病证时则根据病症不同,用量或大或小,随症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黄柏从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表建立历代黄柏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柏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柏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柏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黄柏用量特点。结果历代黄柏用量规律大致为汉唐时期用量最大,唐代每方用量最高可达220g;至宋代仍然维持着较大剂量,常用剂量范围为8~40g;但从金元至近代、当代,其用量大幅下降,每方最大量在30g左右。结论黄柏汉唐时期用量最大,金元至当代用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用量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至2011年与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相关的文献,对其中明确研究方法、处方用量及疗效判定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描述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实际用量、治疗疾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研究文献为16篇,分为成人感染性腹泻、成人急性胃肠炎、成人慢性腹泻及小儿腹泻四大类,成人使用剂量范围为:葛根9~30g,黄芩6~15g,黄连3~10g,炙甘草3~6g。儿童使用剂量范围:葛根3~15g,黄芩2~10g,黄连3~10g,炙甘草3~9g。结论初步得到了葛根芩连汤治疗不同类型腹泻的临床有效剂量范围,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傅延龄  张林  陈丽名 《中医杂志》2014,(14):1230-1233
目的总结桂枝从汉代至今两千多年的临床用量特点,为桂枝临床用量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从汉代至今桂枝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桂枝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桂枝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含桂枝方剂中桂枝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结果整个汉唐宋时期,桂枝的用量范围很大,平均用量均在20g以上;金元以后桂枝用量逐渐减少;至明清以后,由于温病学说盛行,桂枝作为一味辛温药物,其平均用量和最常用量都处于一个低剂量范围,但仍有一些医家在治疗某些病例时应用大剂量的桂枝,最大用量达298.4g。结论桂枝超大剂量使用,发汗解肌力量较强,可治疗风寒表虚感冒久不能解者;大剂量主要用于温经通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汉代以来白术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从汉至今白术用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白术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白术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白术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白术用量特点。结果从汉至唐,白术的常用量范围有所变小,然其平均用量基本不变,且其最常用量呈上升趋势,剂量范围明显增大。从唐至宋金元时期,白术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并且变化较大。在宋金元期间用量基本保持小剂量的特点。当代白术的用量延续着明清时期的特点,依然以小剂量为主,但当今医家亦不乏大剂量使用白术者。结论从汉代至今白术的临床用量一直较大。白术大剂量使用,偏于取其苦温燥湿之意;小剂量使用偏于取其甘温益气之旨,轻清外浮以助表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知母自汉代至今两千多年的临床剂量特点,为知母临床应用选择安全、合理、有效的剂量提供文献依据。方法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建立各朝代知母临床用量数据库,统计知母在不同朝代出现的频次、最常用剂量、常用剂量范围上限、常用剂量范围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以及平均用量,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统计结果发现,汉唐时期知母临床用量较大且用量范围较广,最大量可达82.8g。自宋代推行煮散之后,知母临床用量显著下降,但仍有大剂应用的医家。至现当代,知母的临床用量多限于药典所规定的范围,但也有超药典用量应用的报道,使得知母的临床应用长期以来呈现大小剂量并存的现象。结论知母大剂量应用(≥30g)常见于白虎汤及其类方,主要用于瘟疫、温疟等急性热病的治疗,而通过辨证小剂量应用知母(≤6g)也会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另外,汉唐时期知母常用于治疗痹证及水湿肿满等证,而此功效在宋代之后则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9.
王倩  张林  傅延龄 《世界中医药》2015,10(4):624-628
目的:分析总结防己自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变化轨迹及特点,为该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汉代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建立防己历代用量数据库,分别按各历史朝代对其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最常用量及常用量上限、下限进行统计,并结合文献对结果进行阐释与分析。结果:防己用量在汉唐时期呈现“广剂量,宽范围”的特点。从唐末开始,由于散剂普及,防己用量也随之大幅缩减。直至明代,汤剂又开始成为中药的主要剂型,防己用量也渐次回升,但常用量范围仍较为狭窄。结论:防己的平均用量随所处朝代呈现显著变化,但对于病属风湿、水肿重症者,历代医家均有大剂量、超剂量使用者。  相似文献   

10.
葛根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d.)Ohwi或甘葛藤P.thomsomiBenth.的根,又名干葛、甘葛、葛条根、粉葛。性味甘,辛,平。入肺、胃经。功能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临证时按传统功效与相代药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整理、分析有关葛根的文献资料,采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进一步探求葛根功效,初步认为葛根主治病证以脾胃为中心,其所针对病机可归结为浊邪壅滞与精微不足,具有输肌以散与升精以养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葛根功效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分析有关葛根的文献资料,采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进一步探求葛根功效,初步认为葛根主治病证以脾胃为中心,其所针对病机可归结为浊邪壅滞与精微不足,具有输肌以散与升精以养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葛根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文对葛根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了综述。实验表明葛根可提取多种有效成分,对心律失常等有明显作用;临床用于内、外、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均收到较好疗效,认为葛根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统计的方法,将中药麻黄自先秦至今两千年的临床剂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描绘。结果表明:在金元时期之前麻黄用量较大,而从金元始,麻黄剂量明显下降。通过此文对麻黄确凿剂量的核算及大剂量应用的回顾,或可对拓宽麻黄的运用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葛根的临床运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金真 《江苏中医药》2003,24(2):44-44
葛根甘平偏凉 ,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利湿、升阳举陷、升清降浊、生津止渴之功。《伤寒论》中的葛根汤、葛根芩连汤等都是以葛根为主组成的名方。药理研究显示 :葛根含大豆黄素、黄酮甙 ,能缓解肌肉痉挛 ,扩张血管降低阻力 ,增加脑血流量及冠状动脉血流量 ,有较强的解热作用 ,并能降低血糖。笔者重用葛根治疗妇产科妊娠发热、产后发热、产后尿潴留、带下病、子宫下垂 ,每收良效。现分述如下 :1 妊娠发热孕妇体弱 ,外邪乘虚而入 ,风邪外来 ,邪正相争而致发热。虽有表邪 ,但不可过于发汗 ,过汗则亡津液而伤胎。所以选用性味甘平的葛根解肌退热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使用葛根芩连汤为干预措施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的非个案类中英文文献质量。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同时辅以手工检索以补充以上数据库之不足,检索从以上各数据库建库日起截止到2012年4月。结果:全部216篇文献中,应用随机的文献102篇,占47.22%;使用对照的文献占56.94%;仅4篇文献使用了单盲法,占1.85%。文献质量评分:0分文献27篇,1分文献84篇,2分文献4篇,3分文献7篇,4分文献1篇,5~7分文献0篇。结论: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较低,临床研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从经方配伍、临床运用、药理研究、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等角度出发,对葛根药用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阐述,可作为今后葛根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细辛临床用量及毒副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细辛的临床用量及毒副作用,指出临床细辛用量关键在于正确的辨证,还必须以品种、剂型、古今用量折算、煎服法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对葛根性味和功效主治的记载,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葛根并非平性或寒,而应为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