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合理的营养评估方法,以早期发现CKD患者的营养不良。方法横断面调查: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内科就诊CKD非透析患者125名,检测实验室营养指标、人体测量、SGA评分,分析上述营养指标与GFR的相关性。结果 (1)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随GFR值降低而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随GFR值降低而呈增高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人体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体重、体质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根据SGA评分营养不良多发生在CKD后期,CKD5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9.0%。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与GFR下降有关,对CKD非透析患者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时,应结合各营养指标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递增式抗阻运动联合营养治疗应用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唐山中心医院接受MHD治疗的ESRD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对照组(常规治疗)、营养治疗组(营养治疗)和营养运动组(递增式抗阻运动联合营养治疗),每组各40例。评价治疗6个月后3组的人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围(MAC)、上臂肌围(MAMC)、营养指标(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坐-立”体位试验(STS 10)]、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营养运动组体重指数、TSF、MAC和MAMC分别为(23.29±2.34) kg/m2、(12.56±1.88) mm、(26.37±2.20) cm、(22.42±2.01) 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3±2.16) kg/m2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存在营养不良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制定相应营养干预措施,以了解营养干预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8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住院的44例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针对营养评估的结果进行营养干预,观测并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人体测量营养相关指标、主观全面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及SG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除白蛋白(albumin,ALB)外]、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SG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除胆固醇(cholesterol,TC)外]、BMI、上臂围(mid-arme circumference,MAC)及SGA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SGA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其余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的评价,研究如何对血液病患者进行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方法对21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直接人体测量和生化参数测定.结果血液病患者分为营养状况良好(SGA 1组,58例)、轻中度(SGA 2组,114例)及重度营养不良(SGA 3组,43例),3组间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蛋白质、钙、维生素摄入普遍不足,膳食要满足血液病患者营养需求,特别是蛋白质、钙、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血液病患者膳食营养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GLIM)标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MHD患者102例,同时使用GLIM和主观整体评估(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比较GLIM与SGA的一致性。采集MHD患者一般病史、实验室检测等,分析上述指标与GLIM的相关性。结果 MHD患者采用SGA与GLIM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48.0%和45.1%)。2种方法在营养不良定性评估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2);在营养不良分级评估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95)。根据GLIM标准,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血肌酐(Scr)较低,女性且年长者,更容易被识别为营养不良。其中,BMI、ALB是GLIM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LIM标准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和多项营养指标存在相关性,可应用于MHD患者的营养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用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营养评估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干部病房80岁以上高龄患者120例,分别用台湾修订版 MNA 和原版 MNA 进行营养评估,并测定各项传统营养指标。结果台湾修订版 MNA 营养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患者37例(30.8%),营养不良危险患者42例(35.0%),两者比率均高于原版 MNA 的28.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台湾修订版 MNA营养评估的3个营养分组之间体质量指数(BMI)、小腿围(C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台湾修订版 MNA 和传统营养指标BMI、上臂围(MAC)、CC、TSF、ALB、TRF、PAB 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台湾修订版 MNA 适用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营养评估,80岁以上高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当尽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的营养评估方法对肝移植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状况的评价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肝移植手术的147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对肝移植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检出率,研究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的关系。结果应用主观全面评价(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法、微型营养评定(mini-nutrition assessment,MNA)、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2002,NRS2002)和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riceps skin fold,TS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淋巴细胞总数(total number of lymphocytes,TLC)指标对肝移植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检出效果不一致;应用SGA、MNA、NRS2002和AMC、TSF、ALB、PA、TLC等指标评估营养状态时,不同疾病分组营养状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风险发生率随CTP分级增加而上升。结论肝移植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极高;MNA对肝移植患者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且与CTP分级相关性较好;不同指标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及微型营养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寻找适合该人群的营养筛查方法,早期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给予指导及干预。方法对210例老年DN住院患者采用NRS2002及MNA进行营养筛查,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C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实验室指标,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用Kappa值比较NRS2002、MNA两种营养评价方法的评定效果,同时与传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0例老年DN患者中,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得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结果不同(17.1%~40.5%),NRS2002为37.1%,MNA为40.5%,人体测量指标评价法17.1%,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方法20.5%,MNA、NRS2002评分与TP、ALB、PA、BMI、AMC、CC具有相关性。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与MNA一致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12,P0.01)。结论相比传统的营养评价指标,综合性营养评价方法 NRS2002和MNA的结果更为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9.
张彩华  朱宏霞  徐奕 《护理研究》2009,23(25):2305-2306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老年痴呆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价作用,了解其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老年痴呆病人应用MNA-SF、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进行营养评价,并且测量人体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分析采用MNA-SF法与MNA法及传统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依据MNA-SF评价结果,营养不良占70.1%,营养正常者占29.9%;MNA-SF法与传统营养评价法中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腓肠肌围、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71~0.724之间(P<0.01),MNA-SF法与MNA法亦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痴呆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MNA-SF法是较MNA法及传统营养评价指标评价老年痴呆病人营养状况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作用,了解其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初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MNA法进行营养评价,并且测量人体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分析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根据MNA值评定为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为40例,占37.0%;潜在营养不良的患者为42例,占38.9%;营养不良的患者为26例,占24.1%。营养状态与癌症分期具有相关性(P <0.01)。(2)三组不同营养状态患者比较,体质指数、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腰围、臀围、腰臀比、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红细胞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总淋巴细胞无统计学意义(P >0.05)。(3)MNA法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中的体质指数、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腰围、臀围、腰臀比、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淋巴细胞、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相关系数在0.169~0.733,均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癌症分期越高营养状态越差,MNA法是评价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的营养评估方法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83名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包括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同时收集基本资料、辅助检查结果.随访48月(40±13月),采用Kaplan-Meier以及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营养评估方法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差别. 结果 Kaplan-Meier分析提示:SGA<25分患者的死亡风险较SGA≥25分患者高(P<0.05),MIS>10分组比MIS≤10分死亡风险高(P>0.05).以MNA-SF分组,MNA-SF≥11分死亡风险低于NA-SF<11分(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SGA及MIS不同分组仍然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的全因死亡风险有关(P<0.05). 结论 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能力不同,SGA法以及MIS法所评价的营养状况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的全因死亡风险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GNA)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作用。【方法】建立了由13项主、客观评价指标组成的GNA,对57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分析GNA与各项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4.4%(31/57)。GNA评分与血清白蛋白(A1b)、前白蛋白(PA)、肌酐(SCr)、蛋白分解率(nPCR)、饮食蛋白摄入(DPI)、SGA评分、近期体重变化、消化道症状、肌肉消耗程度、水肿、皮下脂肪厚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胆固醇(Ch)、尿素氮(BUN)、转铁蛋白(TRF)明显相关(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GNA评分与PA、SCr、nPCR、SGA、TRF、A1b、Ch均显著相关。【结论】GNA对血透患者具有良好的营养评价作用,半数以上的血透患者发生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代谢性酸中毒(MA)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机体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 根据透析前血浆碳酸氢根(HCO3-)浓度,将68例MHD患者分为两组:酸中毒(MA)组(HCO3-≤21mmol/L,40例)和非MA组(HCO3->21mmol/L 28例),将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HCO3-浓度与各营养指标的关系。结果 68例MHD患者MA发生率58.8%,透析前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标准化蛋白代谢率(nPCR)MA组明显高于非MA组(P<0.05),而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透析前HCO3-浓度与sCr、BuN、nPCR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其它营养指标不相关。结论 透析前轻度MA在MHD患者中是常见的,可能与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加有关,轻度MA对透析充分的患者综合营养状态无明显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在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患者实施6个月的营养管理干预,在干预前后通过综合营养评价、人体学指标测量、生化指标测定及透析状况分析等方法,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营养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由80.00%降低到51.90%,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20.00%降低到7.60%,干预后患者上臂肌围、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透析前肌酐高于干预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蛋白质、热量摄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时人体成分的变化。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MHD患者93例。应用人体成分监测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同时测量身高、腰围、臀围和肱三头肌皮下脂肪厚度,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记录年龄、性别、透析龄、空腹血糖、血脂、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筛选出MS患者,比较MS和非MS患者的人体成分组成情况和生化指标。结果 93例血液透析患者中伴发MS者28例(30.11%)。MS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均高于非MS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对较低(P0.05);两组患者SGA评分相似;MS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均高于非MS患者(P0.05);BCM测量中,MS患者脂肪组织含量、脂肪量、脂肪组织指数高于非M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瘦组织含量、瘦组织指数、水负荷则无明显差别。结论伴发MS的MHD患者存在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增加、而肌肉量、SGA、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和体内水分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孙燕妮  承解静  刘军  杨洁  杨晓燕  王丽敏 《临床荟萃》2012,27(15):1314-1317,132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COPD缓解期男性患者(营养不良组25例、非营养不良组25例)及25例正常人的leptin、TNF-α、IL-6水平和理想体质量百分比(NBM%)、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等营养学指标,并分析leptin、TNF-α、IL-6水平与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营养不良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非营养不良组(P<0.01)。COPD营养不良组leptin水平明显低于COPD非营养不良组,(4.74±0.92)μg/L vs(6.96±0.75)μg/L(P<0.01)。3组血清leptin浓度与NBM、BMI、TSF、AMC等营养学指标均有明显正相关(P<0.01)。COPD营养不良组血清TNF-α浓度与NBM、BMI正相关性(P<0.05),与余各指标均无相关性。3组血清IL-6浓度与营养学指标、leptin及TNF-α均无相关性。结论 leptin与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学指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2周机体营养状况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分阶段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92例食管癌患者在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进行体质指数、上臂中围、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营养不良指标监测,同时进行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实验室检测,采用Pearson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1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6.09%,术后1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升高至81.52%;术后1周较术前及术后2周营养指标都有变化(P0.05)。术前1周丙二醛与上臂中围、上臂肌围呈显著负相关(P0.01);术后1周丙二醛与体重指数、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术后2周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体重指数、白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1周即存在营养不良,术后1周是营养不良和氧化应激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期,术后2周营养不良状况与氧化应激反应仍低于术前1周,护理工作者应通过积极、有效营养干预,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人工肾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哪种整体营养评估方法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尚无定论。目的:比较3种营养评估方法在人工肾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评估中的地位。方法:选择人工肾透析患者62例,分别应用主观整体营养评估SGA、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测定人体测量学指标及各种生化指标作为客观营养指标;按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各营养指标及营养评分有无差异,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与结论:升高组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较正常组严重,无论哪种评分法均值均表明两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但两组MIS评分值差异明显,说明MIS评分更能反应Ⅱ型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无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还是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后的偏相关分析,MIS评分法与传统SGA和MQSGA法比较,均与更多主观、客观营养指标相关,提示MIS法在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更具优势,更能准确地评估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67例MHD患者通过SGA评分、人体测量和血生化指标进行营养评估,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标记物并记录心血管并发症.分析营养状况、炎症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根据SGA评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9.3%.营养不良组hs-CRP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hs-CRP升高者22例(32.8%),其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正常者(P<0.05).hs-CRP与SGA分值、ALB、血肌酐(Scr)负相关(P<0.05).合并心血管并发症者ALB、preALB低于无并发症者,而hs-CRP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67例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MIA)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7.9%.结论 部分MHD患者存在MIA综合征,营养不良与炎症相互影响,二者可能共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评价营养状态时进行身体测量的最佳时间.方法 6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青年组53例,老年组13例;2年龄组中又根据透析间期不同的体质量增长率各分为2组分别为:①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干体质量4.5%(中青年组16例,老年组7例)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干体质量4.5%(中青年组37例,老年组6例),每个月分别在透析前、后测量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上臂围(Mid-arm circumference,MAC),计算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①2年龄组全部透析前身体测量数据均值±标准差结果(MAC 29.33±3.48cm;TSF 21.41±6.00mm;MAMC 23.00±2.75cm)均大于透析后测量数据(MAC 28.78±3.40cm;TSF 20.57±5.92mm; MAMC22.52±2.47cm),全部样本透析前后3项身体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分别为(MAC t=l0.091,P=0.000;TSF t=10.590,P=0.000;MAMC t=3.534,P=0.000);患者上臂围透析前(中青年组29.21±3.44cm、老年组29.81±3.80c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8.68±3.56cm、老年组29.19±3.69c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8.437,P=0.000;老年组t=6.009,P=0.000)、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透析前(中青年组21.43±6.06mm、老年组21.34±6.00m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0.52±5.98mm、老年组20.74±5.88m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9.865,P=0.000;老年组t=4.242,P=0.000)、上臂肌围透析前(中青年组22.99±2.80cm、老年组23.05±2.68c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2.50±2.47cm、老年组22.64±2.57c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2.953,P=0.000;老年组t=5.177,P=0.000);②3项身体测量指标透析前、后差值在不同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分组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HD患者测量以上数据的最佳时间应为透析后、身体无不适(如肌肉紧张,抽筋,低血压等并发症)时进行测量,以避免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的影响,从而合理实行长期的营养评估计划,有效的组织管理营养评估工作,为监测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