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愈宁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肠粘膜内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中药组给予肠愈宁,西药组给予艾迪莎口服,中西药组给予肠愈宁和艾迪莎口服。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炎症活动指数(DAI)评价,再用PCR法检测组织中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经肠愈宁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症状上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均好转;中药组结肠粘膜内NF-κB mRNA表达显著下降,与西药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其结肠炎症明显减轻。结论:肠愈宁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IκK)/NF-κB抑制蛋白(I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15.6 g·kg-1)组、奥沙拉嗪钠(0.68 g·kg-1)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给药组连续灌胃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IκK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Bα,IκKβ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和奥沙拉嗪钠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均显著下降(P0.01),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明显下调脾虚湿困型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参苓白术散抑制UC大鼠IκK/IκB/NF-κB信号通路活化是其发挥肠黏膜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神丸组和柳氮磺胺嘧啶(SASP)组,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造模,四神丸组给予四神丸浸膏剂5 g/kg灌胃,SASP组给予0.3 g/kg SASP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肉眼观察各组大鼠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评分,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法检测NF-κB p65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炎症和溃疡形成,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神丸组NF-κB p65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四神丸对UC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俞氏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β-arrestin1/2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一次性灌肠制作大鼠UC模型,再分别以低、中、高3种剂量(20g·kg~(-1)·d~(-1)、40g·kg-1·d~(-1)、80g·kg~(-1)·d~(-1))的俞氏灌肠方灌肠治疗10天,同时以美沙拉嗪(0.3g·kg~(-1)·d~(-1))治疗做对照,治疗结束后剖取结肠,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δ阿片受体(DOR)、β-arrestin1/2、Bcl-2、NF-κ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DOR、β-arrestin1、Bcl-2、NF-κB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β-arrestin2蛋白表达则明显下降(P0.01);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DOR、β-arrestin1、Bcl-2、NF-κ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复方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β-arrestin2蛋白表达则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俞氏灌肠方治疗UC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DOR-β-arrestin1-Bcl-2信号通路促进CD4~+T细胞凋亡,同时通过上调β-arrestin2蛋白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和活化,从而减轻了肠道炎症反应对结肠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黏膜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理。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组、UC+氧化苦参碱组、UC+柳氮磺胺吡啶组,实验结束时,剖取病灶结肠,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各实验组动物结肠黏膜细胞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NF-κB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症细胞中的表达(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可干预NF-κB mRNA在炎症性结肠黏膜细胞中的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左金丸阻断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核因子-κB(NF-κB)激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UC模型,用左金丸水煎液(3.0和6.0g/kg)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1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观察实验小鼠一般状况。3周后检测,眼球取血,进行血液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分析;取结肠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MIF及对应的受体CD74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左金丸(3.0和6.0g/kg)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1g/kg)可显著改善UC模型小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液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及结肠组织中MIF、CD74和NF-κBp6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减轻促炎因子对结肠造成的损伤,其中以左金丸6.0g/kg剂量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左金丸对UC结肠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抑制效应,阻断NF-κB信号通路可能对于UC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研究侗药五味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mRNA和核因子(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发病中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5.5,11,22 g.kg-1)和美沙拉嗪(0.5 g.kg-1)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0 d后取结肠组织评价黏膜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 p65表达情况;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侗药五味止泻汤能降低大鼠结肠DAI及组织损伤评分(P<0.01),提高大鼠HSP70 mRNA水平(P<0.01),并且降低NF-κB p65的表达(P<0.01)。结论:侗药五味止泻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提高保护性蛋白HSP70 mRNA水平表达和抑制NF-κB p65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5,(7)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NF-κB激活及MIF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UC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1.0、2.0 g/kg)组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1 g/kg)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3 w,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IL-4、IL-10含量;取结肠,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学评分(HS)和形态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对应的受体CD74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κB(p IκB-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四逆散(1.0、2.0g/kg)可显著改善UC模型小鼠的一般状况及DAI、CMDI和HS评分,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中MIF、CD74 mRNA及p IκB-α、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抗炎因子IL-4、IL-10的含量,减轻促炎因子对结肠黏膜造成损伤。结论:四逆散对TNBS诱导的小鼠UC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F、CD74表达和IκB-α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及纠正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21,(6)
目的观察党参多糖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结肠上皮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嘧啶(SASP)阳性对照组(0.3 g/kg)、党参多糖高剂量组(9 g/kg)、党参多糖低剂量组(3 g/kg),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灌肠制作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给药21 d后,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结肠组织形态,生化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丙二醛)、白介素IL-6、IL-10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0、TNF-α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结肠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党参多糖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UC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改善结肠黏膜形态,降低结肠组织中MDA、IL-6、TNF-α水平,提高结肠组织中SOD活性和IL-10水平(P0.01),抑制IL-6、TNF-α mRNA表达,促进IL-10 mRNA表达(P0.01),抑制NF-κB蛋白表达(P0.01)。结论党参多糖具有保护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为基础,探讨芍药汤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采用病证结合方法,以高脂高糖辛辣食物及免疫复合法,联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合乙醇复合法复制湿热内蕴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及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作为正常组。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按6,12,24 g·kg~(-1)灌胃,柳氮磺吡啶组按1 g·kg~(-1)剂量灌胃,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21 d。末次给药后采集结肠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和IL-6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和IL-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损坏较明显,模型组TLR4,NF-κB p65和IL-6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芍药汤各剂量组结肠组织损坏明显改善,TLR4,NF-κB p65和IL-6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 05),芍药汤各剂量组中以芍药汤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芍药汤可通过调控TLR4/NF-κB通路中TLR4,NF-κB p65和I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UC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药柴贝止痫汤对离体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乳腺癌耐药蛋白(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和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传至3代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正常组常规培养,模型组用100 nmol/L的地塞米松作用细胞24小时,诱导细胞膜上BCRP表达增加;中药组在造模基础上分别用柴贝止痫汤四个浓度(10μg/ml、100μg/ml、500μg/ml、1 mg/ml)干预模型细胞24小时。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CRP、NF-κB p65的表达,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Real-time PCR检测Bcrp mRNA的扩增,相对定量法比较各组间扩增差异。结果柴贝止痫汤10μg/ml、100μg/ml组BCRP表达及Bcrp mRNA的扩增均较模型组降低( P〈0.05);柴贝止痫汤1 mg/ml组NF-κB p65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柴贝止痫汤可以下调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RP及Bcrp mRNA的表达;可能对NF-κB p65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拉嗪组和复方芩柏颗粒剂组,每组20只;另选取20只健康大鼠为正常组,各组分别灌肠给药,连续3周。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病理学分级,免疫组化检测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的表达及病理分级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NF-κB p65的表达及病理分级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对UC实验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表达的上调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和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汤治疗UC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芩汤组、柳氮磺吡啶组,除对照组外,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加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法构建湿热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20 mL·kg~(-1)体质量的黄芩汤和8%浓度的柳氮磺砒啶混悬液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治疗2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和ICAM-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和I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组和柳氮磺砒啶组NF-κB p65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黄芩汤组NF-κB p65和ICAM-1 mRNA表达量及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柳氮磺砒啶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 p65、ICAM-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凉血散瘀汤经CD40/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凉血散瘀汤低剂量组、凉血散瘀汤高剂量组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20只,雌雄各半),另设空白对照组(20只)。各药物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给予3个月。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运动行为评分、水肿指数,应用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测定脑组织分化簇40(CD40)、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脑梗死体积、神经运动行为评分、水肿指数、脑CD40、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尼莫地平组、凉血散瘀汤低剂量组、凉血散瘀汤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神经运动行为评分、水肿指数、脑CD40、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随着凉血散瘀汤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加,脑梗死体积、神经运动行为评分、水肿指数、脑CD40、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凉血散瘀汤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低强度电针组、高强度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复制UC模型。两个电针组电针"天枢""关元""足三里"("天枢""足三里"双侧交替取穴),低强度电针组电流强度1 mA,高强度电针组电流强度5 mA,每次15 min,每日1次,柳氮磺砒啶组大鼠每天给予柳氮磺砒啶混悬液灌胃1次,每次3 mL,均治疗15 d。HE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情况,评估组织学损伤指数(TDI);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7及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血清IL-4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TDI、血清IL-17和PGE_2水平、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砒啶组及电针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清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TDI、血清IL-17和PGE_2水平、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柳氮磺砒啶组比较,低强度电针组大鼠TDI、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高强度电针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TDI、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低强度电针组比较,高强度电针组大鼠的体质量升高,TLR4、MyD88、NF-κB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并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达到保护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的目的,且高强度电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逆散及其不同配伍对实验性UC大鼠NF-κB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14组,免疫法造模,采用Q-PCR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NF-κB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 mRNA表达(2.22±0.44)明显高于正常组(1.00±0.26),P<0.01;枳甘组(4.66±0.81)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余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与正常组(1.00±0.27)比较,模型组、柴枳甘组、芍甘组和枳甘组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7.84±1.18)比较,各药物组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下调结肠黏膜NF-κBI、L-1βmRNA的基因表达干预UC,方中柴胡、芍药发挥了君药、臣药的重要作用,并体现为相须配伍;就四逆散下调UC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的表达的作用而言,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芍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治疗两周后,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的TLR4、NF-κB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LR4、NF-κB表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LR4、NF-κB的表达,其中西药治疗组与中药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 0. 05)。结论解毒化瘀方可能通过降低TLR4、NF-κB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甘草泻心汤干预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炎症过程和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甘草泻心汤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甘草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7只。以二硝基氯苯-醋酸复合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予相应药液灌胃。14 d后取材,镜下检测结肠组织黏膜,运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IL-8、IL-10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结肠组织的TLR4、NF-κBp 65的阳性细胞率。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结肠组织黏膜病理形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甘草泻心汤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的TLR4、NF-κB p65阳性表达,降低促炎性因子IL-6、IL-8水平,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结论甘草泻心汤对UC大鼠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LR4/NF-κB为核心的炎症信号通路,参与免疫调节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氏溃结灌肠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大鼠肠道炎症的疗效,探讨该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DSS诱导大鼠作为U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mesalazine)组和丁氏溃结灌肠液(GCL)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后,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Myd88蛋白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丁氏溃结灌肠液各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氏溃结灌肠液具有较好的抗炎、修复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清肠解毒汤对UC湿热证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及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影响,为临床患者诊疗提供一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分成三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只,观察组和模型组制备UC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组大鼠使用清肠解毒汤灌胃,剂量为0.7g/kg,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使用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灌胃14天。末次给药后各组大鼠禁食24小时,而后称量大鼠体重,腹腔注射剂量为0.8ml/100g的2.4%水合氯醛麻醉,腹腔剖开后选取结肠组织,常规行HE染色,在光镜下查看各组大鼠肠黏膜组织的病理状况,同时依据结肠病理组织的评分准则对大鼠进行评分,免疫检测大鼠肠黏膜组织内IL-6、NF-κBp65及IL-8蛋白表达状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比正常组下降,病理评分比正常组上升,观察组体重比模型组上升,病理评分比模型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IL-6、NF-κBp65及IL-8蛋白表达量比正常上升,观察组IL-6、NF-κBp65及IL-8蛋白表达量比模型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解毒汤可显著改善湿热证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的病理状态,降低黏膜组织内L-6、NF-κBp65及IL-8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