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在中医疫病理论与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普通诊法理论相比较,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本文根据古代文献,从望、闻、问、切诊4个方面,系统总结中医疫病诊法理论特点,认为中医疫病诊法主要特点为,重视望诊,尤重舌诊;通过望诊和闻诊重视对神志的诊察;通过望诊、闻诊、问诊重视对津液耗伤的判断;通过脉诊、舌诊重视对疾病传变的判断,指导临床用药等等。并系统总结各诊法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应对疫病及新发突发疫病提供理论与临床上的借鉴,并进一步丰富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2.
闻诊是中医诊断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历代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的传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借助于现代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研究闻诊,对闻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近年来中医闻诊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腹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以切(按)诊为主的腹部诊察方法。《内经》中有丰富的中医腹诊理论,它确立了中医腹诊辨病及辨证的原则,腹诊后的治则治法及禁忌,《内经》[1-2]腹诊理论对五脏六腑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及肿瘤疾病的中医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始於西元前,历经两干多年,如今在中医临床上仍保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医声诊是中医四诊中闻诊的重要内容,是四诊客观化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闻诊在当今中医界有渐被忽略的势头,不论是在教学以及临床方面,闻诊的重要性都难以得到重视。近年来,有关声诊客观化研究的报导也不多,中医声诊研究存在较大的空白。实验语音学的发展,为中医声诊研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开发符合中医声诊特色的诊疗软件成为可能。笔者就近年来中医声诊研究的现状以及实验语音学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以便于更好的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中医声诊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声诊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莫新民1张义胜2张建丽1(1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2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声诊是中医诊断学中闻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诊法和较完整的理论,是历代医家凭听觉诊察病人声音的变异来辨别...  相似文献   

7.
脉象模拟仪研制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园  陆小左 《天津中医药》2006,23(2):138-139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脉诊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与望诊、闻诊、问诊三者密切配合,是非常有利于识别病症和推断病情的,它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素问·五脏生成篇》上说:“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相似文献   

9.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诊病原则是要从整体出发,采用四诊合参的方法,而在望、闻、问、切四诊中,最重要的就是望诊,望诊对中医耳鼻咽喉专科疾病诊断治疗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闻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自古以来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在《内经》中就有根据病人发出的声音来测知内在病变的记载。"闻诊"一词,首次出现在明代李盛寿的《医学研悦》中。但在后世历代中,却很少直接用"闻诊"一词,多以"听声""闻声""闻法""声诊"或"嗅法"出现。笔者查阅历代文献,对闻诊概念发展源流作一梳理,系统考证,望理其脉络,溯其源流。  相似文献   

11.
中医声诊是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的特色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历代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的传承。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医声诊有客观化的需要,借助多学科、多种技术方法有利于发展声诊的现代化研究。就近年来中医声诊客观化研究的方法和成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当代主流医家将GERC归于"内伤咳嗽"范畴;并将病因病机总结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肺失宣肃;临床诊断则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问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治疗方法可分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及针灸疗法;笔者在文末评析了中医药在该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疗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角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按照中药的气味、性能、归经,将3味中药联合配伍使用,比起"药对"更为复杂,组方意义也更加深厚广远。温法作为中医八法之一,是指用温热药物来治疗寒证的方法。《伤寒论》在中医八法的运用中尤以"温法"最为多见,贯穿六经辨证,特色鲜明,且常和其他治法相兼使用,至今仍对临床治疗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温法中角药运用广泛,既可以单独成方,又可以作为方剂中的主要或次要部分,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气功是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强身祛病,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简述了气功的源流与发展及中医气功的基础理论、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已故的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郑守谦先生独有心得的气功功法,包括练体、练意、练气的气功要旨以及郑老平素长期坚持练习的内功静坐养生功法,为今人学习、实践气功功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医望闻问切的科学之中,脉诊最为复杂。其中"十怪脉"的命名含有大量的隐喻,体现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中医智慧。此文基于隐喻视角,对"十怪脉"7个译本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十怪脉"的翻译方法,提出建议译文,强调在不影响译语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下应在译文中保留隐喻,此外,还应注意译文中连字符和词语顺序的问题,做到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治法是中医药理法方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既往的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中采用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开展了不同中医治法对肿瘤相关基因组学影响的研究,尤其在清热解毒治法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对该治法影响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初步显示了可喜前景。提示开展不同治法的研究是实现中医个体化治疗的可行途径。不同治法对于肿瘤相关基因组学的影响有助于阐明中医药抗癌的内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DS中医经络检测仪的原理以及功用。方法:通过利用感应器测定人体12条经络在体表24个原穴电能量值,量化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结果与结论:该系统可以作为中医望、闻、问、切的有效补充,对多种疾病的病情观察和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研究中医藏象学说。本文以"五行藏象"模型为例,认为五行藏象体系是一个基于人类经验体验构建的概念隐喻系统;是基于"可能世界"的类比;是一种"隐喻重描";是一个"信念系统"。本文提出中医藏象学说研究的重点不是寻找其客观物质基础,而是要对其特有的语言进行分析,要注重揭示中医脏腑概念在那些层面是可核实的,以及隐喻认知在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