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军 《肝脏》2005,10(2):128-129
测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变化,可为临床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活化的HSC大量增殖,并合成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在肝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激活HSC并促进其增殖的最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可促进ECM产生,导致并加速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本实验拟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在HSC中的定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法等研究TGF β1促进PAI 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探讨PAI 1在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胸膜腔内注射后对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t-PA)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探讨胸膜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机制.方法 2008年2-9月对26例MPE患者胸膜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检测注药前后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PAI-1、t-PA、TGF-β_1的水平及白细胞计数.1个月后根据WHO制定的统一标准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并维持1个月以上)和部分缓解(胸腔积液减少50%以上)者归为有效组;胸腔积液减少后再次增加且30 d内需再次抽液者,归为无效组.结果 1个月后15例(15/26例)胸腔积液控制;注射平阳霉素后24 h外周血中自细胞计数[有效组为(9.2±2.0)×10~9/L,无效组为(9.4±3.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效组为(7.9±2.1)×10~9/L,无效组为(8.1±3.3)×10~9/L]与注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效组为(6.6±1.4)×10~9/L,无效组为(5.6±0.9)×10~9/L]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效组为(4.5±1.3)×10~9/L,无效组为(4.2±1.0)×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的F值分别为30.80和46.08,P均<0.01),血中PAI-1、t-PA和TGF-β_1在注药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胸腔积液中PAI-1在注药后24 h[有效组为(2195±861)μg/L,无效组为(1099±568)μg/L]、注药后72 h[有效组为(1688±703)μg/L,无效组为(1383±797)μg/L]与注药前[有效组为(1054±1039)μg/L,无效组(1027±955)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的F=6.29,P=0.01);胸腔积液中t-PA在注药后24 h[有效组为(49±49)μg/L,无效组为(53±40)μg/L]、注药后72 h[有效组为(17±20)μg/L,无效组为(28±22)μg/L]与注药前[有效组为(42±33)μg/L,无效组为(54±25)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的F=19.85,P<0.01);TGF-β1水平给药前后无明显差异;给药后24 h胸腔积液中白细胞计数[有效组为(4.7±4.7)×10~9/L,无效组为(2.1±1.4)×10~9/L]与注药前[有效组为(2.3±1.9)×10~9/L,无效组为(1.0±0.9)×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P<0.01).平阳霉素胸膜固定术不同疗效组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PAI-1、t-PA、TGF-β1的水平在不同时间点无明显差异.胸膜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后,通过应用重复测最方法计算不同时间点胸腔积液中PAI-1水平,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P<0.01),而两组其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平阳霉素胸膜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MPE的方法.胸膜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可通过抑制纤溶酶原的活性而达到粘连胸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主要以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研究表明有很多因素参与细胞外基质沉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参与纤维化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有关肝纤维化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作用,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AI-1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少见报道。我们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GF-β1及PAI-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血清中活性TGF-β1水平及血浆PAI-1活性,探讨TGF-β1、PAI-1在人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PAI- 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活性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32例冠心病患者PAI - 1、tPA活性。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PAI-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后发现 :①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PAI -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5 ) ;②稳定性心绞痛组的PAI- 1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tPA活性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及冠心病亚组的纤溶活性减低主要与PAI - 1活性水平增高有关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增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不同分级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变化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慢性肝病患者37例,依据病理变化分为0~4级,其中1级8例,2级9例,3级7例,4级13例;正常对照组6例.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α-SMA、MMP-1、TIMP-1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浆uPA、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并同时检测血透明质酸、血清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胆红素改变.[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肝组织α-SMA、MMP-1、TIMP-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uPA、PAI-1、TGF-β1水平逐渐增加.在肝纤维化3、4级α-SMA、TIMP-1蛋白表达、血浆PAI-1水平增加尤为明显,而血浆uPA水平、肝组织MM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现为uPA、MMP-1相对不足.在肝纤维化4级血浆TGF-β1与α-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α-SMA蛋白表达与PAI-1、TIM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肝组织TIMP-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PAI-1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TGF-β1的早期激活,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与PAI-1过度表达,适当增加MMP-1表达,可能有助于增加肝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的水平。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轻度升高(P>0.05),恢复期明显回落(P<0.05),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在急性期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进一步升高;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在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趋于正常,而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一定差异(P<0.05)。(2)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急性期明显升高(P<0.05),恢复期进一步升高(P<0.0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大致正常;急性期血浆中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明显回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趋于正常,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入院时)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入院后二周)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两者含量均趋于正常(P>0.05)。结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系统失平衡,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肝纤维化不同分级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表达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 β_1)变化,以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慢性肝病患者37例,依据肝组织HE、VG染色分为0~4级,其中1级8例,2级9例,3级7例,4级13例。6例正常肝组织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α-SMA、uPA、PAI-1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浆TGF β_1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结果 肝纤维化S_(1~4)级肝组织α-SMA表达分别为(4.2±0.5)%、(5.5±0.7)%、(7.9±0.5)%、(9.7±0.7)%,uPA分别为(4.0±0.5)%、(4.8±0.5)%、(5.0±0.5)%、(4.8±0.4)%,PAI-1分别为(4.7±0.4)%、(7.0±0.4)%、(8.9±0.3)%、(11.9±0.3)%,且随肝纤维化分级增加血浆TGF β_1水平也逐渐增加。在肝纤维化S_3、S_4级,α-SMA、PAI-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TGF β_1水平增加尤为明显,而uPA仅轻微增加,表现为uPA相对不足。结论 肝组织α-SMA、uPA、PAI-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TGF β_1变化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TGF β_1的早期激活,抑制肝硬化晚期PAI-1过度表达,可能有助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加肝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有助于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学过程的多功能细胞因子.文章就TGF-β1的生物学作用、信号调节和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和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系统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纤溶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60例与肝硬化患者50例(代偿期30例,失代偿期20例),按国际标准检测方法检测t—PA、PL、PAI、PLG、FDP、α2—PI、D—D、PAP、AT各指标,结果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病人均呈纤溶活性亢进现象,失代偿期患者更为明显,其AT/α2PI比值为0.26(而代偿期患者为0.55),对照组为0.94。结论:肝硬化病人纤溶亢进,其变化水平与病情严重度相关,用其评估肝脏损伤,有助于防治出血,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与冠心病及其不同临床亚型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 345例非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其中 2 95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 ) ,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 ,测定血浆PAI 1抗原水平。结果 :血浆PAI 1抗原水平在对照组与冠心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稳定型心绞痛组 (SAP)相比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PAI 1水平显著升高 [(2 5 .0± 7.2 ) μg/L比 (2 2 .3± 7.1) μg/L ,P <0 .0 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PAI 1水平与UAP仍有显著性相关 ,调整后的OR值为1.83(P <0 .0 5 )。PAI 1血浆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结论 :血浆PAI 1抗原水平升高可能与UAP有关 ,但与冠心病的发生无关 ,且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立宇 《山东医药》2008,48(13):40-41
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4例,健康体检者36例作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观察两组血气分析、血常规、CR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肺炎患者vWF、t-PA、D-D、NE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AI-1升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肺炎患者存在显著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是体内最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剂,它与慢性肝病患者的纤溶抗凝活性、肝纤维化、肝细胞再生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我们检测血浆PAI-1活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PCⅢ、Ⅳ-C)、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以期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浆PAI-1活性的变化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骨转换的过程受许多细胞因子的调控。转化生长因子B(TGF-β1)是骨基质中含量丰富的细胞因子,它刺激干细胞生长并使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也可分泌TGF-β1,它可能通过TGF-β1进行自我调节。同时TGF-β1又是破骨细胞分化的一个重要自分泌因素。TGF-β1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而调节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TGF-β1基因突变与代谢性骨病的发生有关,其基因型的不同影响青少年时峰值骨量以及成年后的骨丢失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根据Child-Pugh分级将确诊为肝硬化的86例患者分为三组,A级组26例,B级组30例,C级组30例.均检测t-PA、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结果三组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活性三组近似(P>0.05);纤溶活性高者的t-PA略高于正常纤溶者,且二者PAI近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t-PA、PAI失平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焦黎  武希润  王琦 《肝脏》2011,16(2):116-119
目的 探讨外源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对人肝星状细胞(LX-2)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培养液中加入PAI-1后LX-2细胞的增殖变化,确定PAI-1的最佳干预浓度.将LX-2培养液中加入PAI-1培养12 h,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形成侵袭性血管翳 ,破坏软骨、骨与周围组织。在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各种因子中 ,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为一种重要的有双向作用的细胞因子 ,可促进炎症细胞活化、浸润 ,又可促进血管增生、组织修复。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与地高辛标记原位杂交法对RA滑膜组织中TGF β1、转化生长因子 β受体Ⅰ (TGF βRⅠ )、TGF β1mRNA的表达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讨它们与RA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标…  相似文献   

19.
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正常自愿者30例作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自愿者外周静脉血2m l,应用EL 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浓度分别为38.01±15.15pg/m l和20.68±10.63p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期肺癌患者血清TGF-β1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远处转移患者和无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TGF-β1浓度分别为48.75±16.88pg/m l和33.70±7.49pg/m l,P<0.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有远处转移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血清TGF-β1浓度可能为肺癌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纤溶活化指标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观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纤溶功能变化。分别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肝硬化,37例下沉人外周血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及其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A)及D-二聚体。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纤溶指标t-PA:A、t-PA:Ag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正常人,失代偿者明显高于代偿者。而PAI-A变化与其相反。提示:E直硬化患者在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