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NAT2)慢乙酰化等位基因和慢乙酰化基因型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关系。方法 采取PCR-RFLP的方法,比较各100名原发性PD患者和健康人NAT2三个慢乙酰化等位基因M1,M2和M3的频率分布以及慢乙酰化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在全部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AT2慢乙酰化等基因和慢乙酰化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而在54名早发性PD患者(发病年龄<55岁),M1,M2和M3的频率分布为7%,27%和22%,对照组为4%,16%和16%,两组差异显著(P<0.05)。早发性PD患者和对照组慢乙酰化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分别为24%和1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NAT2慢乙酰化等位基因和慢乙酰化基因型可能与早发性PD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GSTPi)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AD)的关系。方法 AD患者48例,按1:2匹配选择与AD患者同性别、同年龄、同文化程度、无血缘关系、认知功能正常、身体健康的96例老人作为正常对照,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GSTPi基因第5外显子rs1695位点和第6外显子rs1138272位点基因型。结果 rs1695位点存在A/A、A/G和G/G三种基因型;rs1138272位点存在C/C和C/T两种基因型,未发现T/T型。AD组和对照组rs1695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D组等位基因G的频率(32.3%)明显高于对照组(21.9%)(P=0.05)。AD组和对照组rs1138272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Pi基因染色体单体型G/T(即rs1695位点为等位基因G,rs1138272位点为等位基因T)的频率,AD组(9.1%)明显高于对照组(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TPi基因rs1695位点等位基因G和rs1138272位点等位基因T可增加AD发生的危险,尤其rs1695位点等位基因G可能与AD发病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G1947→A位点突变所致的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遗传易患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和蔗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105例帕金森病患者与115名正常健康成人对照组COMT的基因多态性位点频率。结果 PD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25.7%,而对照组为26.5%,两组差异不显著。基因型分布频率在PD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相似文献   

4.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早发性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NAT2)的多态性所导致的慢乙酰化基因型与早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126例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与122名正常健康成人对照组NAT2基因3个常见突变的等位基因M1、M2、M3的分布频率,比较慢乙酰化基因型在早发性PD病人与正常人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等位基因M1、M2、M3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7.7%、26.6%、13.1%;在对照组中为2.9%、19.3%、14.8%,等位基因M1在两组中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病例组慢乙酰化型基因频率为23.0%,对照组为10.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9)。OR值为2.507。结论N-酰基转移酶慢乙酰化基因型可能与早发性P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Parkin 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0例散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发性PD组和晚发性PD组,1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所需DNA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所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与对照组S/N 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发性PD组S/N 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晚发性PD组(均P<0.05).结论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可能是早发性PD的危险因素,其患PD的危险性较对照组增高1.69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P型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1)基因多态性与易患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帕金森病组:113例;对照组:77例,两组人员年龄与性别是基本匹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GSTP1基因多态性。结果:经二值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帕金森病组GSTP1的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罹患帕金森病的危险率比对照组增加2.16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GSTP1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帕金森病的遗传易患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多巴胺受体 (DR)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遗传易患性的关系 ,我们对一组PD患者和正常人的DRD2、DRD3、DRD5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病例 对照研究。1.研究对象 :140例原发性PD患者来自我院神经科PD门诊 ,均按照CAPIT标准确诊。其中男性 85例 ,女性 5 5例 ,起病年龄 30~ 86岁 ,平均 (5 6 .8± 10 .8)岁 ,病程为 0 .5~ 2 2年。全部患者均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 ,疗程为 0 .5~ 2 0年。选择与患者组年龄和性别基本匹配的 141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 81名 ,女性 6 0名 ,年龄 2 8~ 83岁 ,平均 (5 5 .5…  相似文献   

8.
背景: 谷胱甘肽S-转移酶具有清除活性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目的: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基因多态性与高原环境下人体运动能力的关联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比较分析,于2007年在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完成。 对象:实验组86名高原登山运动员为在高原环境下具有较强的作业能力的特定人群,对照组为解放军体育学院随机选取的90名健康学员。 方法:采集86名高原登山运动员及90名健康学员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基因多态性,分别比较高原登山运动员与平原汉族对照人群间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 主要观察指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基因型的分布。 结果:共检测到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基因3种基因型:变异杂合型(A/G)、变异纯合型(G/G)、野生基因型(A/A)。实验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的G等位基因、变异基因型(A/G+G/G)的频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以变异基因型作为暴露因素,求得OR=2.19 ,95% CI=1.16~4.13,提示在高原环境下,与具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野生基因型人的运功能力比较,具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变异基因型人的运动能力下降了1.19倍。 结论:谷胱甘肽S-转移酶P1~105基因多态性与高原环境下人体运动能力相关,野生基因型表现出明显的运动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铁相关基因转铁蛋白(Tf)258 G/S及转铁蛋白受体(TfR)82 S/G多态性与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帕金森病(PD)间的关联.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61例华北地区PD患者(华北PD组)、56例西北地区PD患者(西北PD组)及两地各70名健康对照者之间的Tf258 G/S和TfR 82 S/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检测. 结果 (1)Tf258G/S位点:两PD组的G等位基因和GS基因型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PD之间、两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0.05).(2)TfR 82 S/G位点:两PD组、两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TfG/S位点多态性与华北、西北地区PD的发病可能存在关联,等位基因G、杂合基因型GS增加了PD的易患性.(2)TfR S/G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华北、西北地区PD患者患病率无关.  相似文献   

11.
左旋多巴 (L- Dopa)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DDC- )联合应用是帕金森病 (PD)的“金标准”治疗。然而应用 3~ 5年后 ,约有 5 0 %的 PD患者会逐渐出现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并发症。投予外源性左旋多巴会被外周组织多巴脱羧酶 (DDC)和儿茶酚 -氧位 -甲基转移酶 (COMT)催化 ,分别形成多巴胺(DA)和 3-氧 -甲基多巴 (3- OMD)。外周 DDC- 的应用虽能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降解成 DA,但是会被 COMT分解成 3-OMD。于是 ,神经药理学家们通过控制、研制成功了 COMT抑制剂 (COMT- ) ,即托卡朋 (Tolcapone)、安托卡朋 (Enta-capon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与帕金森病(PD)易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观察155例PD患者、192名健康人对照组中parkin基因多态的分布,并与澳大利亚白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等位基因以G为主,频率分别为54.2%和52.9%,χ2=0.318; 基因型以GA型为主,频率分别为51.6%和43.2%,χ2=1.433,均P>0.05);发病年龄以50岁为界分成早发组与晚发组后,早发组与晚发组人群中该多态的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基因型χ2=1.16,等位基因χ2=0.049,均P>0.05).(2)上海汉族人该基因的多态分布与澳大利亚白种人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06.448, P<0.001);上海汉族人以GA基因型为主(51.6%),澳大利亚白种人以GG基因型为主(92.7%).结论上海汉族人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与PD易患性关系不大;上海汉族人与澳大利亚白种人该多态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3.
细胞色素P4502D6 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机体解毒系统多态性在帕金森病(PD)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以阐明PD遗传易感性的实质。方法选择PD病人100例和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正常人100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等技术检测细胞色素P45O2D6(CYP2D6)基因的A、B两种引起酶活性缺乏的突变率和C188→T、G4268→C及C2938→T三种引起酶活性降低的多态性频率。结果结果发现PD病人CYP2D6基因A、B突变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它们的危险度均在2倍以上;而且,PD病人CYP2D6基因的C188→T、G4268→C和C2938→T的频率也较正常对照组高,尤其是具有C2938→T等位基因者患PD的危险度提高了2.58倍。结论PD病人CYP2D6酶活性缺乏和降低的基因突变率均高于正常人,提示解毒酶CYP2D6缺陷与PD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变性病,65岁以上人群约1%~2%患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不能、姿势障碍为特征;病理上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缺失及胞质内包涵体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性改变,其他病理改变还包括蓝斑、基底核、下丘脑、大脑皮质、迷走神经背核、中枢及周围自主神经核的病变。病因至今未明,但认为可能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活性氧产生过度、环境毒素、遗传因素有关,但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全解释发病机制,多数人认为可能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苷肽(GSH)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35只SD大鼠采用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作偏侧PD模型。术后第6周根据阿朴吗啡旋转试验将模型鼠分为部分PD组和完全PD组,各组再随机分为GSH亚组和对照亚组,并分别给予GSH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4周。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进行阿朴吗啡旋转试验。结果共有27只大鼠制模成功,13只为部分PD模型,14只为完全PD模型;部分PD GSH亚组治疗后第4周、6周、8周阿朴吗啡旋转试验每分钟旋转次数较治疗前及相应的对照亚组显著减少(P<0.05~0.01);完全PD GSH亚组较治疗前及相应的对照亚组无显著变化。结论GSH治疗6-OHDA所致的部分PD大鼠模型有效,对完全PD大鼠模型无效。  相似文献   

17.
Parkin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S/N167和V/L380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的关系。方法以10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其中40例为早发帕金森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Parkin基因外显子4和外显子10,然后用内切酶AlwnI和Bsp1286I进行酶切,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Parkin基因两个多态位点S/N167和V/L380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早发帕金森病患者S/N167多态位点等位基因A和含A基因型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11,5.883;均P<0.05);帕金森病组和早发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V/L380多态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1.023;均P>0.05)。结论Parkin基因S/N167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北省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内对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210例河北石家庄地区健康个体GSTT1、GSTM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河北健康人群GSTT1、GSTM1基因缺失型的检出频率分别为48.6%和59.0%。同时具有GSTT1基因缺失型和GSTM1基因缺失型个体的检出频率为31.9%。结论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人群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GSTT1、GSTM1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相互独立,无明显关联。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NK1基因第4外显子T313M的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对175例维族原发性PD患者(PD组)及163例维族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所需PINK1基因第4外显子T313M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再进行测序分析验证。结果 PD组PINK1基因T313M的T/T基因型频率为2.9%,C/C基因型频率为97.1%,T等位基因频率为2.9%,C等位基因频率为97.1%;对照组PINK1基因T313M的T/T基因型频率为1.2%,C/C基因型频率为98.8%,T等位基因频率为1.2%,C等位基因频率为98.8%。两组间PINK1基因T313M多态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NK1基因第4外显子T313M多态性与新疆维族PD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焦虑症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焦虑症与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88例焦虑症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患者组高活性H型(G)和低活性L型(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19%,对照组分别为67%和33%,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组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1%、39%、0,对照组分别为40%、53%和7%,除G/A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G/G和A/A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焦虑症亚型间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OMT的G等位基因、G/G基因型可能是焦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A等位基因、A/A基因型可能是焦虑症的保护基因之一;焦虑症两种亚型间COMT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