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17只狗的胃窦部埋植电极,进行慢性实验,每次连续记录胃电活动4~8小时,共实验189次,总记录时间992小时以上。看到胃电的慢波有三种节律类型。主要的节律为每分钟5.4±0.3次,称慢波或主波,是所有狗胃电活动的主要节律,占总记录时间的92%。其主要特点是波形规律,节律均匀,可单独发生,亦可负载峰电活动。第二种类型为每分钟13.4±1.7次的快的慢波节律,称快慢波或快的慢波。占总记录时间的7.4%,其主要特点为不负载峰电活动,仅发生在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静止期和不规律峰电活动期。第三种类型为早发慢波,为慢波节律中的一个慢波突然提前发生,其后紧随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狗胃电慢波节律的这三种类型,可为胃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鸭的肌胃浆膜上埋置Ag-AgCl乏极化记录电极后,通过日产362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出肌胃电慢波.时间常数可采用0.3,1.0.1.5,3.0sec。电极在浆膜表面的埋藏方式和手术的损伤及手术后结缔组织的包埋不影响肌胃电慢波的存在。采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从鹌鹑和来航鸡的肌胃浆膜上记录出肌胃电慢波。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初步观察了冷束缚应激过程中大鼠胃电慢波的变化及胃粘膜损伤现象。结果表明:冷束缚应激可造成胃粘膜损伤,形成应激性胃溃疡,且在此过程中胃电慢波的频率和波幅均逐渐抑制。  相似文献   

4.
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大鼠胃电和胃运动信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体表电极、体内胃肠电极和压力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分别同时记录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应激组 Wistar 大鼠体表胃电、体内平滑肌慢波和胃平滑肌运动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应激组的体表胃电、体内平滑肌慢波和胃平滑肌运动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提示:①体表胃电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胃的活动,揭示胃的生理和病理规律,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作为胃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标准;②体表胃电不仅反映体内胃平滑肌慢波的电活动,还与胃平滑肌运动有关,反映了有关胃平滑肌运动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长脉冲逆行胃电刺激(retrograde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RGES)诱导远端胃电紊乱的最低能量.方法 在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通过最远端电极输入不同振幅的高频长脉冲胃电刺激模拟异住起搏,诱导远端胃电紊乱,从而获得最低电刺激能量.现察电刺激前、刺激中和刺激后消化不良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 ①最低能量为(85.71±11.34)(mA·ms)的高额长脉冲RGES可以影响远端胃慢波,而且刺激前后消化不良评分无明显差异;②RGES使远端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降低[(92.48±10.57)%vs(25.25±17.08)%,P=0.001],胃电过速百分率升高[(0.61±1.05)%vs(55.37±25.05)%,P=0.001).结论 低能量高频长脉冲RGES可作为人工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的方式之一,其能诱发远端胃快速性胃电紊乱,且无可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缝大核内微量注射5-羟色胺、P物质等对家兔胃运动及胃电的影响.方法通过中缝大核插管,分别向中缝大核内注射微量的5-羟色胺、赛庚啶、P物质、P物质拮抗剂、吗啡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同步描记家兔胃运动与胃电慢波的变化.结果①中缝大核微量注入5-羟色胺、P物质可抑制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慢波.②中缝大核微量注入赛庚啶、P物质拮抗剂后可使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慢波增强.③中缝大核微量注入吗啡、去甲肾上腺素后对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均无影响.结论中缝大核内的5-羟色胺、P物质参与了家兔胃运动和胃电慢波的调节,而吗啡和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与中缝大核对胃运动及胃电的调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受孕龄(conceptional age,CA) 28~ 30周早产儿脑电图高幅慢波改变情况,探讨其对早产儿预后的评估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受孕龄28~30周早产儿34例,于生后1~3d进行床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根据受孕龄将受监测者分为受孕龄28~ 29周及30周2个观察组,根据随访结果又将2个观察组细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各12例,对每份VEEG记录的暴发间隔时间(interburst interval duration,IBI)及高幅慢波进行20 min半定量分析.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最大IBI时程在受孕龄28 ~ 29周及30周均差异显著(P<0.01);高幅慢波主要分布于颞、枕区,形态以光滑δ波占优势,其次为δ刷,波幅以150~300 μV为主,在该波幅段优势空间分布及优势波形分布无差异,>300 μV慢波在死亡组中数量高于存活组,在空间分布上于颞、枕及前额区有差异(P<0.05),在形态上重叠多高尖波的δ波分布差异最为显著(P<0.01),其次为尖样δ波和δ刷(P<0.05);畸形δ刷、畸形δ波中重叠多高尖波的δ波和一般畸形δ波在死亡组中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床旁VEEG中IBI时程过长及特殊形态的畸形高幅慢波过多提示脑损伤和/或预后不良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NGP)的临床特征,为减少不良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胃穿孔的住院足月新生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出院后3个月内短期预后情况,分析临床特征。结果:26例确诊胃穿孔的足月儿纳入研究。男性多于女性(88.5%vs.11.5%),中位入院年龄及发病年龄为分别为94.5(48.0,135.0)h及38.0(0.0,96.0)h。伴随临床表现中,以腹胀(69.2%)、呕吐(46.2%)和反应低下(30.8%)为主要表现。以血培养屎肠球菌(15.0%)、腹腔穿刺液培养溶血葡萄球菌(30.8%)为主,且2种培养结果的阴性率均高(55.0%、23.1%)。25例(96.2%)行腹部平片,21例(84.0%)检出气腹征象;9例(34.6%)行腹部超声,均无气腹征象,以腹水征象为主(88.9%)。胃穿孔部位最常见为胃底部(61.6%),以单发部位穿孔(92.3%)为主。18例(69.2%)行病理检查,以胃壁充血出血伴坏死(66.7%)为主。所有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胃动力障碍患者胃电起搏治疗前后症状及胃电节律变化情况,以评估胃电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估及胃电图测定。结果: 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有明显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经胃电起搏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0.05%;治疗前后餐前正常慢波节律分别为(41.9±16.9)%和(46.9±21.6)%(P>0.05),治疗前后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分别为(57.5±28.6)%和(78.7±16.6)%(P<0.05)。结论: 胃电起搏治疗短期内能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症状和胃电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0.
生物阻抗方法评价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生物阻抗胃动力检测和评价方法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电-机过程变化和影响因素,以选择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 信号检测设备和处理软件系统由重庆邮电大学研制.筛选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通过谱分析方法,根据主能量和支配频率将信号分类.胃电信号和胃阻抗信号频率、功率谱、动态谱、节律、正常胃电和胃阻抗节律的功率等参数由系统提供.结果 患者胃动力参数,2-4CPM功率比例为59.2±4.4,频率百分比为70.4±25.5,频率变异系数为0.182±0.059,功率变异系数为1.576±0.481,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周后患者主述症状还没有缓解或消除,但患者胃电功率和频率变异系数前后对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阻抗信号的胃动力参数有变化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胃阻抗和同步胃电信号测量的综合应用可能提供一种无创技术来研究和估计与糜烂性胃炎的生理和病理学情况一致的胃动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在脑电图慢波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慢波始发年龄的影响。方法简易智能量表(MMSE)>24分且无脑梗死史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出现慢波的患者进入研究组,同时收集健康对照,采集每例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与血液,使用PCR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字2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使用方差分析比较研究组各基因型间脑电图慢波出现年龄的差异。结果研究组ε4基因型频率51.78%(58/112)和ε4等位基因频率36.16%(81/2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8%(18/112)和10.71%(24/224)(均P<0.05)。研究组ε2和ε3基因型频率11.61%(13/112)和36.61%(41/112)及其等位基因频率9.38%(21/224)和54.46%(122/224)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ApoEε4基因型的脑电图慢波出现年龄[(64.07±5.57)岁]明显小于ε2[(70.69±8.29)岁]和ε3型[(67.73±6.10)岁](均P<0.05)。结论ApoEε4基因型与脑电图慢波相关,且该基因型慢波始发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常大鼠胃液成分检测及胃粘膜形态学特征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大鼠检测正常状态下胃液成分及血清胃泌素,并观察胃粘膜形态学特征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情况,采用多指标同不测试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进行分析探讨。通过上述指标及相关分析有微量为大鼠胃液的pH,游离酸,胃蛋白酶,粘液,胆汁酸,脱氧核糖核酸,血中胃泌素及办粘膜形态特征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间隔一年后的心电图QT离散度 (QTd)的重复性及其与T波的关系。 方法 用纸速 2 5mm s记录 86例健康成人体表 1 2导联同步心电图。 结果 正常人的QTd为 2 2~ 63ms,平均为 3 3± 1 1ms。两次记录的QTd之差为 6.2± 3 .2ms。QTd与T波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r=0 .668,P <0 .0 5)。男性QTd和T波时间大于女性 (P <0 .0 1 ,P <0 .0 5)。 结论 正常人一定时间内QTd变化较稳定 ,性别会影响QTd,QTd与T波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未成年Balb/c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形态及分布,并测定其慢波活动情况,以进一步认识ICC的发育.方法 首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10天大小Balb/c小鼠小肠ICC的分布及形态特征,采用电镜观察ICC的超微结构;再分别测定10d大小Balb/c小鼠及成年Balb/c小鼠小肠在体慢波活动情况.结果 ICC主要分布于小肠环肌层与纵肌层间区(称之为ICC-MY),以及环形肌的内薄层与外厚层间(称之为ICC-DMP).ICC-MY呈现为连续性分布特点.电镜结果显示ICC有2个以上长突起,胞浆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而中间丝很少见.成年小鼠小肠慢波活动表现为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频率为(17.78±1.52)次/min,振幅为(0.16±0.02)mV,10 d大小Balb/c小鼠小肠慢波活动类似于成年小鼠,但其频率为(14.00±0.98)次/分,振幅为(0.09±0.02)mV,均明显低于成年小鼠(P<0.01).结论 Balb/c小鼠小肠主要分布着ICC-MY及ICC-DMP两类ICC,为双极或多极细胞,ICC-MY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未完全发育好的ICC表现出不成熟的慢波活动.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慢血流 (coronary slow flow,CSF)是指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未发现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而在末梢血管出现造影剂充盈延迟的现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这种现象的检出率也随之上升,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是评估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一项新型诊断技术,本文对其在CSF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