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引言 “隐性显译(implicitness—to—explicitness translations)”是翻译中的常用方法,也称“外显化”、“明晰化”、“明示”等.是指将原作的信息在译作中以更为明确的方式表述出来以增强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它与增词法技巧密切相关,但还包括增加额外的解释,直接表达出原作暗含的意思。添加连接词等翻译方法。“隐性显译”的译作由于添加了原作不曾有的信息,因而常常比原作篇幅更长、逻辑关系更清楚、更容易理解。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形式化程度相差很大,因此“隐性显译”翻译技巧始终贯穿于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2.
《千金要方》是唐代孙思邈的经典著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迄今仅有三部英文节译本正式出版,且均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者Sabine Wilms(碧悦华)翻译。本文分析三部英文节译本,发现该系列译本编译合理、译法多样、注释详明。翻译策略上兼顾“归化”与“异化”,具体译法包括音译、直译、意译等;注释的方法主要包括夹注、脚注和篇末注。虽偶有误译和其他值得商榷的问题,仍不失其重要学术价值。该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千金要方》的翻译思路与策略方法,为后续更完备的翻译工作和中医典籍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长达5万余字的中医药翻译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具有重要的作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观为中医药文化的翻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研究方法,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在翻译中,二者也是交替使用,有时会合二为一?对比两译本发现霍译本与杨译本都采用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的策略,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文章从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观出发,通过对比杨译本和霍译本的得失为中医药在文学中的翻译找到一套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美地重新表达出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在英语中,“重复翻译”的句子很多,这种词或词组的重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郑瑶菲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4):438-439,441
从不同文本的译本中可以透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策略、语言风格及具体词汇的选择。文章的分析表明:译者的译本反映和体现了一定的选择意义,表明了译者不同的价值观、翻译策略选择和对语境的理解,也体现了社会环境对翻译选词的影响。系统功能语法中“选择就是意义”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对翻译选择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研究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隐喻词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必须立足于源语和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通过其隐喻认知意义的异同对比分析,进而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传达原作中的形象意义,以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中医学术的渊薮。虽其成书年代久远,语言艰涩难懂,但英译本已达11种之多。本文以阐释学为视角,运用阐释翻译理论的4个翻译步骤,分析《内经》两个译本中省略辞格的典型英译实例,总结译者翻译的策略与规律,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对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补偿,不应“译古如古”,亦不能完全脱离原语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离不开间性思维,文化翻译也离不开文化间性.本文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文化翻译的文化间性思维存在的必然性及在译本中由于语用失误而导致的误译.  相似文献   

9.
蒙钦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6):71-72
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和意译都是英语翻译中最基本的方法,直译和意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掌握这2种翻译技巧,对翻译文体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米恒先生是法国从事中医经典翻译工作的,这篇文章是他出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所作的发言。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主任医师看了此文后,认为“不无教益”,并推荐于我报。文章共分四部分,即中西文化交流、中医在法国的现状、翻译中的困难、工作的需要。本报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经典文献的翻译是当前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至关重要。然而作为重要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书名的英译,目前有多个不同译文同时并存,这种状况对于经典本身的世界传播十分不利。中医药典籍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和运行的重要文化资本,需要在传播中拥有正确恰当的冠名并遵循国际标准化原则;同时,翻译功能目的论要求译文应该达成翻译活动的特定目的。文章拟从文化资本和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黄帝内经》书名英译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符合上述要求的佳译,并倡导尽快推行该译名在译界和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夜卧早起”在睡眠养生中的准确含义及其合适的英译。[方法】以“夜卧早起”英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各家学说,分析其确切含意。【结果]讨论得出最适合的英译版本,并得出春季健康的养生模式是清晨早起,入睡时间晚于冬天,早于夏天。[结论】翻译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的不同会造成译本的差异,读者也会受到译者译文的影响,而正确的翻译反过来也会促进中文含意的理解,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幼科发挥》为明代儿科名家万全所著。万氏深谙医理,发皇古义,临证多尊古哲先贤之遗意。通过阐释《幼科发挥》之肺脏主病、兼证、肺所生病等肺论,管窥万氏诊治幼科特点。其诊病色脉互参,处方遣药不拘一格,轻巧灵活,从其少、小之道,随心应手,效如桴鼓。"肺脏主病"篇既阐其医理、出俱方药,又寓德其中,内容丰富,展现了名家学识风范,侪辈当敬之效之习之。  相似文献   

14.
理中汤是王付教授常用的经方之一,从“诠释方药言简意赅,治病用方圆机活法,用药重视剂量煎服,用方汇通中西辨证,临床疗效确切客观”5大方面介绍王付教授解读及应用本方经验。  相似文献   

15.
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篇目中"论"的内涵,并例举4部代表性译著中"论"的英译。从词义和词源学角度考察英译选词"Discourse""Discussion""Treatise"和"On",认为"论"当译为"On"。  相似文献   

16.
从王道坤教授的学术思想源流、临床诊疗思路、临证论治特点和用药特点4个方面探析了王道坤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医术语因其简明扼要、语义模糊等特点成为中医翻译的难点。文章在阐述等效翻译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中医术语等效翻译的3个层次,即完全等效、最大程度等效和无等效。当译文与原文的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和内涵意义三者统一时,译文与原文可实现完全等效;当译文与原文的所指意义一致时,译文与原文可达到最大程度等效;当原文的所指意义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物时,译文与原文存在无等效翻译。  相似文献   

18.
经眼48种现存《易筋经》传本中的避讳研究,结合各传本中的内容,具有版本价值,可作为《易筋经》早期代表的传本凡15种。包括抄本8种,刻本7种,未见明本。较早的传本均为抄本,道光间方见刻本。沈氏校本不避清代皇帝讳,其序有称“顺治辛丑”,故当抄成于清康熙前期,此为最早。雍正抄本,避“玄”字讳,不避“弘”字讳,并载有雍正年序,抄成于雍正间,当为次早。西谛本避“玄”“弘”两字讳,当为乾隆间或其后抄本。现存刻本中以道光三年之傅金铨校刻本为最早,这也可能是《易筋经》最早的刻本。祝文澜本及来章氏辑本均可能晚于此本。  相似文献   

19.
论译者主体性对《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25年到2003年近80年间,出现了9种《黄帝内经素问》的英译本。在探讨了“谁在翻译《黄帝内经素问》”之后,从译者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译者的译入语(英语)医学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等方面论述了译者的主体性对《素问》英译的影响,并提出了《黄帝内经素问》的译者所应具备的修养。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在其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等不同的传本,《黄帝内经》与其别传本,常常在对同一个字的书写时,或写作古字,或写作今字,此乃给今人学习《内经》带来一定困难。将《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相校,集录因书写或古字或今字而造成的异文材料,辨识解决有关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