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红变少见,并自发性脾破裂更为罕见,现将我院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3岁,因乏力腹胀2个月,于1986年11月22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脾助下4cm,WBC34.6×10~9/L,Sg0.58,st0.09,中晚幼粒0.06,E 0.03,B 0.05,Hb 128g/L,BPC189×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为12.3:1,原十早幼粒0、045,中晚幼粒0.51,杆状及分叶核0.245,E 0.025,B 0.044,早幼红0.05,中晚幼红0.06.诊断慢粒.服马利兰牌回缩,血象正常出院,未规律服马利兰症状复发,又于1988及1989年两次住院,用羟基脲(HU)及6—疏鸟嘌呤(6-TG)治疗血象接近正常,症状缓解出院.1990年2月第4次住院,脾助下7cm,WBC20.5×10~9/L,Hb102g/L,BPC89×10~9/L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为3.66:1,早幼粒0.035,中晚幼粒0.345,杆状及分叶核0.305,E 0.04,В0.03.原红0.01,早幼红0.015,中晚幼红0.18.予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2岁,因头昏、乏力、畏寒、活动后气促1年,近1周加重,于1991年3月1日入院。既往无特殊。体检:中度贫血貌、面部轻度浮肿,余均正常。实验室检查:Hb75g/L,RBC2.63×10~(12)/L,WBC1.5×10~9/L、BPC80×10~9/L。骨髓增生活跃(低水平),粒、红2系呈病态造血,原粒0.12、早幼粒0.185,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始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MDS—RAEB)。1991年3月20日开始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药物由上海瑞金医院提供,批号为910225。剂量:60mg/d,分3次口服,至服药第14天出  相似文献   

3.
患者为女性,4岁,因面黄纳差2月余,伴发热10天入院。查体:贫血貌、咽红、肝脾不大,双腹股沟淋巴结蚕豆大各二粒,活动、质韧、无压痛。血常规Hb82g/L,RBC 2.41×10~(12)/L,WBC 136×10~9/L,BPC 64×10~9/L,Ret 0.1%。血型:A型。外周血细胞学分类:原粒73%,早幼红1%,原始红5%,早幼粒1%,小巨核细胞2%,分别于门诊和病房化疗前作过二次骨穿(间隔六天),均见骨髓红、粒及巨核系恶性增生,但两次骨髓三系比例不全相同,见附表。  相似文献   

4.
例一:男性,64岁,已婚,农民,因畏寒发热、腰痛、伴呕吐6天,黑便1次入院.病程中有鼻衄、齦衄、尿少、眼睑浮肿,居住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神清,急性重病容,醉酒貌,眼睑浮肿,眼结合膜充血,球结合膜水肿,胸腹部皮肤可见抓爬样出血点,心肺正常,左侧肾区明显叩击痛,双下肢Ⅱ°可凹性浮肿,血压15.96/10.64kpa,尿蛋白(?),颗粒管型0~2/Hp,血RBC2.8×10~(12)/L,Hb60g/L,WBC9.8×10~9/L,N69%, L29%,异淋2%,网织红细胞0.1%,BPC87×10~9/L,BUN36mml/L,Cr583.4mmnl/L。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占84%,红细胞系统受抑制占2.08%,粒:红=30:1。临床诊断流行性出热、继发纯红再障。入院后经活血化淤、利尿、强地松等药物治疗出血停止,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血红蛋白升至120g/L,网织红细胞升至10%,骨髓象正常,治愈出院。例二:女性,49岁,已婚,农民.慢性肾炎、肾功不全患者.血RBC1.84×10~(12)/L,Hb50g/L,WBC6.2×10~9/L,BPC248×10~9/L,网织红细胞0.2%,尿蛋白(?),颗粒管型0—1/HP.BUN19.36  相似文献   

5.
陈某,女,33岁.因头昏、乏力伴胸部不适二月收入院.体检: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压痛(+),心肺(-)。实验室检查:Hb42g/L,WBC2.2×10~9/L,BPC43×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淋占98.5%,红系、粒系明显受抑,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我院采用HOAP方案诱导缓解后加口服环已亚硝脲(CCNU)维持治疗1例,持续完全缓解(CR)5年以上的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报告如下:林其,女,49岁,工人.住院号:82150.体检:体温36.3℃,贫血貌,左手臂远端、左下肢胫前及右膝关节可见3×3cm大小的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65g/L,RBC1.8×10~(12)/L.WBC57.1×10~9/L,幼稚细胞60%,BPC56×10~9/L.骨髓报告:粒:红  相似文献   

7.
良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e SyndvomeHS)易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M lignant histioncyto-sis MH)相混淆.本院近期所见1例HS,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23岁,汉族,未婚,农民.畏寒、发热、鼻塞、咳嗽、乏力、关节酸痛伴鼻衄、视力模糊已1周.体检:体温40℃,面色苍黄,精神萎糜,四肢、双腋下可见散在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唇粘膜及眼底视乳头水肿并出血;双肺呼吸音粗,心界正常,心律齐,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有压痛,腹平软,肝助下未扪及,脾助下1.5cm,质中.血象:Hb34g/L,WBC1.6×10~9/L,BPC30×10~9/L,DCN42%,L58%,疟原虫(一).首次骨髓象:增生减低,粒、红和巨核系统增生均受抑制;组织细胞增多,占85.5%(形态未描述).被当地医院均诊断为MH.因膝关节酸胀,视力、听觉下降而收住本院时,出血症状加重,体检同前.复查血象:Hb55g/L,WBC1.8×10~9/L,BPC35×10~9/L,DCN38%,L62%;血型A,肥达氏反应(-),SGPT 145U.首诊20天后第2次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之比0.6: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6岁,因急性心梗于1991年4月23日入院。经通脉扩冠治疗两周后心梗得到控制。入院时血象Hb145g/L,WBC4.1×10~9/L,N0.60,L0.40BPC39×10~9/L,5月3日WBC、BPC急骤下降,最低时WBC1.55×10~9/L,晚幼杆状各0.01,NO.02,L0.94,BPC17×10~9/L,Hb131g/L,网织红0.007。骨髓象:增生明显减低,退化细胞多见,粒系、红系明显受抑(粒系2%,红系2.5%),个别红细胞有巨变,全片未见到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浆细胞网状细胞易见。  相似文献   

9.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急性白血病已有报道 ,CAA1 8年后患恶性组织细胞病 (MH) ,临床少见 ,我科诊治 1例 ,报道如下。患者 ,男 ,40岁。因头昏、“贫血”4年于 1 984年1 0月 1日第 1次入院。体检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Hb 1 8g/L,RBC 0 .6× 1 0 12 /L,WBC 1 .43×1 0 9/L,BPC1 4× 1 0 9/L。骨髓象 :增生极度减低 ,粒∶红为 40∶ 1 ,粒系 40 % ,红系 1 % ,L56% ,全片未见巨核细胞 ,血小板减少。用左旋咪唑加康力龙口服治疗 ,1 0个月后实验室检查 :Hb1 1 0~ 1 2 0 g/L,RBC (3.0~ 4.2 )× 1 0 12 /L,WBC(3.1~ 4.8)×…  相似文献   

10.
女患,20岁。因头昏、乏力伴间断发热2月余于1987年4月8日入院。起病后并有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近日有时鼻衄。过去无特殊病史。体检:T36.5℃,P16/10.7KPa,贫血貌,皮肤无出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鼻孔少许血痂。心界不扩大,心率96次,律齐,心尖部Ⅱ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肺部无啰音?纹⒗呦赂占啊J笛槭壹觳?Hb53g/L,RBC1.8×10~(12)/L,WBC3.5×10~9/L分类:原粒2%,杆核2%,分叶核78%,淋巴18%,偶见晚幼红。BPC39×10~9/L,网织红细胞0.016.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4··1,原粒占20.2%,幼红细胞呈类巨幼变,并见核畸形。全  相似文献   

11.
安乃近中毒致急性溶血性贫血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乃近诱发溶血已有不少报道,但多数是常规量所致的G6PD缺乏性溶血.本文报告2例系中毒所致.1 病例介绍 例 1,女,37岁.因与人口角,8月12日晚11时40分服安乃近100片(每片0.5克),30分钟后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出胃内容物(食物及部分药物).8月13日零时30分入院.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神清,表情淡漠,皮肤无出血点、瘀斑及黄染,余无异常.RSC3.68×10~(12)/L,Hb105g/L,WBC5.2×10~9/L,PC195×10~9/L,Ret0.5%,进院后给予洗胃、导泻、利尿、护肝治疗、8月15日患者头晕、乏力加重,尿呈浓茶色,皮肤、巩膜轻度黄染、RBC2.28×10~(12)/L.Hb65g/L,WBC16.5×10~9/L,中性87%,尿三胆阴性.尿潜血性.8月17日RBC降到1.6×10~(12)/L,Hb40g/L,Ret2%,尿潜血强阳性.经用皮质激索,碱化尿液,输血等治疗,8月19日皮肤黄染消失,HB上升.治疗1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52岁。因反复皮肤、粘膜出血 1个月伴面色苍白、乏力半个月 ,于 1 997年 2月 1 9日入院。血象 :WBC 3.0× 1 0 9/L,Hb 78g/L ,BPC 36×1 0 9/L,Ret0 .0 0 35。骨髓检查 :骨髓增生减低 ,巨核细胞缺如 ,髓粒中以非造血细胞为主。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康力龙、654- 2、左旋咪唑及支持治疗后带药出院。40 d后 ,患者又因头昏、心慌 4d,于 1 997年 4月 7日再次入院。体检 :神清 ,贫血貌 ,巩膜不黄染 ,皮肤可见散在较新鲜出血点。腹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 :WBC2 .1× 1 0 9/L,Hb38g/L,BPC7× 1 0 9/L,Ret0 .0 0 4…  相似文献   

13.
例1:女,40岁。头昏、乏力三月,食欲较差,贫血貌,肝、脾、淋巴结均不大。Hb:50g/L。WBC:3.6×10~9/L,N:40%,L:60%,BPC:60×10~9/L,骨髓增生低下,粒、红系均减低。巨细胞少见。临床以“再障”治疗二周无效,再行骨髓检查,增生仍低下。见到一团大小相等,形态相似,排列规则的椭圆形细胞。浆融合在一起,似浆细胞,提示为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2岁主因咳嗽、发热5天于1979年1月6日第一次住院。查体:T37℃,体重10kg,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偶闻干性罗音。心率100次/分。肝大肋下3cm,脾大肋下3cm。验血BPC610×10~9/L,RBC3.6×10~(12)/L,Hb11.5g/L,WBC110.4×10~9/L。分类:早幼粒0.02,中幼粒0.06,晚幼粒0.24,杆状粒0.29,分叶粒0.19,NAP阳性率0%,积分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为5.31,粒系早幼以下各期细胞可见,以晚杆为主。  相似文献   

15.
刘×,男,16岁。因发热,鼻衄就诊。体检:T37.8℃,贫血貌,四肢皮肤淤斑,周身多处有蚕豆大淋巴结,肝肋下2cm,脾肋下3cm,生殖器正常,脑膜刺激征(一),查Hb65g/L,WBC46×10~9/L,原+早幼粒85%,BPC44×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红=50:1,原+早幼粒92.5%,POX粒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32岁。因乏力 1个月 ,伴皮肤出血点 3d ,腹泻1d ,于 1995年 8月 2 4日第 1次入我院。查体 :贫血貌。胸骨压痛 (+) ,余无阳性体征。血象 :Hb 78g/L ,RBC 2 11×10 12 /L ,WBC 5 0× 10 9/L ,血小板 (BPC) 2 1× 10 9/L ,分类见幼稚细胞 0 6 9。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粒 0 30 5 ,早幼粒 0 2 85 ,Auer小体 (+)。细胞化学染色 :POX(阳性率 /阳性指数 ,下同 ) 10 0 / 16 8;SBB 10 0 / 192。免疫学分型 :CD70 72 ;CD3 3 0 5 8;CD13 0 10。染色体核型 :4 6 ,XX [1]/ 4 6 ,XX ,del(6 ) (q2 3) [2 1]。诊断为急性…  相似文献   

17.
某男,13岁,宜昌市人.于1982年12月27日因贫血伴肢体震颤、智能低下6年余求治. 体检:发育正常.贫血貌.表情呆滞.流涎.肢体震颤,智能低下.双眼角膜周缘有约1mm宽的黄褐色环,在裂隙灯下为均匀棕黄色颗粒.肝在右肋下触及.脾大3cm.指鼻、指指试验不能完成.跟膝胫试验左侧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Hb82g/L,RBC3.75×10~(12)/L,WBC4.0×10~9/L,BPC90×10~9/L,Ret1.4%,异丙醇试验阴性,HbA_25.4%,Hb F0.75%。骨髓报告:增生性贫血.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患者系男性,19岁,农民。因发冷、发热、出汗呈间日发作26d,伴头昏、乏力18d,于1990年9月22日入院。发病前在海南务工3月,有露宿蚊叮咬史。体检:T39.5℃,贫血貌,肝肋下1.5cm,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30g/L,RBC0.68×10~(12)/L,WBC32.4×10~9/L,中性0.71,其中晚幼0.2、杆状核0.15、分叶核0.54,淋巴0.29。血小板56×10~9/L,外周血见极少中、晚幼红细胞及网织细胞。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大致正常。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M:E=1.2:1。粒系增生活跃,占0.47,红系增生活跃,占0.36,除原始粒细胞外各阶段细胞均可见,  相似文献   

19.
男,5 1/2个月。入院前两天内腹泻10余次,大便为稀水样,同时伴发热。体检:T37.2℃,R80次/min,HR200次/min,WT9.5kg。精神不振,面色黄,前囟门稍凹陷。化验:血常规:Hb98g/L,RBC3.1×10~(12)/L,WBC18.9×10~9/L,N0.5,L0.5;血清钾溶血,钠120mmol/L,氯95mmol/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乏力半年,加重伴劳力性气短10天于199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颈部和胸前可见数个出血点,左颌下和左腋下可触及数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无压痛.肝肋下2cm,质韧,无触痛,脾未及.外周血象:WBC3.1×10~9/L,中性杆状核0、14,中性分叶核0.53,L0.28,M0.03,E0.02;RBC 2.56×10~(12)/L;Hb56g/L;PC78X10~9/L;血片中可见巨大血小板、骨髓穿刺5次干抽,1次骨穿成功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0.07,早幼粒0.07,中幼粒0.09,晚幼粒0.14,中性杆状0.07,中住分叶0.04.嗜酸杆状0.01,嗜酸分叶0.002,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Pekger畸形;红系增生活跃,部分呈类巨幼样变,核染色质呈粗块网状;巨核细胞7个,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0.008、诊断:MDS-RAEB.3次骨髓活检报告:骨髓纤维组织明显增多,造血组织少并和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