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配合局部用药为治疗组(46例),内镜下单纯局部用药为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7%(44/46),2例(4.3%)再出血,对照组有效率为78.0%(32/41),9例(22.0%)再出血,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离子凝固术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21-322
目的研究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216例,按照患者就诊ID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30);观察组的穿孔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9,P=0.024);术后经电子肠镜复查,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1,P=0.017)。结论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显著,安全可行,能有效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组进行治疗,然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仅为78.3%,两者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p根除率方面,治疗组根除率高达93.3%,对照组根除率为80.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治疗,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的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16例胃息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比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胃蛋白酶原(PG)及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75.86%),并发症发生率(1.72%)低于对照组(13.79%),PGR及G-17水平提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疣状胃炎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50例疣状胃炎(VG组)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同时与随机选择同期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CSG组)进行比较.结果 VG组Hp感染率为74%,中重度病变率为74%,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率为42%,CSG组分别为32%、36%及8%,VG组均明显高于C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疣状胃炎病变程度较重,并有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治疗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及Forrest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5例未再次出血,3例再次出血,总有效率为89.29%(25/28),观察组27例未再次出血,1例再次出血,总有效率为96.43%(27/28);两组的止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较好,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奥美拉唑是治疗胃溃疡常用药,白芨在中医临床中多用于胃溃疡治疗。本研究观察白芨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胃溃疡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03-01-2018-03-01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8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因素选择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6g白芨粉末,装入胶囊吞服。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对照组的58.82%(20/34),χ~2=11.77,P=0.001;治疗组胃镜下有效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χ~2=8.17,P=0.004;治疗组Hp根除率为47.06%(16/34),高于治疗组的17.65%(6/34),χ~2=6.72,P=0.010。结论白芨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Hp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不同分型疣状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寻求判断不同分型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的指标。方法收集内蒙古包钢医院2012年1~12月份病理和内窥镜结合确诊的病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Cyclin D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疣状胃炎非成熟型30例、疣状胃炎成熟型30例、腺瘤性胃息肉25例、胃癌30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快速尿素酶法和C14—UBT法检测H.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3.39%、36.74%、44%、60%)呈逐渐升高趋势。成熟型疣状胃炎,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组的阳性率比有差异(P﹤0.05),而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26.7%、33.3%、66.7%、72%、75%)呈逐渐升高趋势,经统计学分析,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组相比,Hp的感染率有差异(P﹤0.05),而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息肉、胃癌组,Hp感染率无差异。结论 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慢性浅表性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之间无差异,在非成熟型疣状胃炎和成熟型疣状胃炎之间有差异,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成熟型疣状胃炎、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成熟型疣状胃炎已具有癌变的分子生物学特征。Hp感染在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浅表性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与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Hp感染阳性的患者中Cyclin D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成熟型疣状胃炎向胃癌的发生过程中Hp感染与Cyclin D1起到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方法 对512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以30~59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疣状胃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表现:主要发生在胃窦部,占66.0%(338/512),其次为胃体部,占18.9%(97/512),胃体胃窦部占15.0%(77/512).病理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及淋巴细胞浸润,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阳性率52.3%(268/512).结论 胃镜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最佳手段.Hp感染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因此Hp阳性者需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抑酸治疗对儿童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隆起性病变的影响.方法 34例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隆起性病变患儿为病变组,20例内镜下十二指肠球部基本正常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接受三联根除治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周,随后仅以奥美拉唑治疗2周;而Hp阴性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1个月.两组均于停药后4周复查胃镜.比较两次胃镜检查结果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胃窦部Hp阳性率25.0%(5/20),病变组Hp阳性率100.0%(3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变组患儿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隆起性病变消退(11/34)或减轻(23/34),同时组织病理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儿Hp根除与内镜下表现及病理学改变无关(P>0.05).结论 根除Hp对病变无明显影响,抑酸治疗后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消退或减轻,组织病理学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脂质代谢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Hp IgG阳性的AMI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p根除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治疗方案,Hp根除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Hp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Hp根除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Hp根除治疗组Hp IgG阴性率为92.0%(46/50),对照组HpIgG阴性率为31.1%(1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并且治疗后Hp根除治疗组HDL-C高于同期对照组[( 1.56±0.44) mmol/L比(1.24±0.45) mmol/L](P< 0.05).Hp根除治疗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为2.0%(1/50),对照组为15.6%( 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 0.05).结论 Hp根除治疗有可能使脂蛋白构成改变,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Hp阳性P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比较两组治疗2、3、4周溃疡缓解情况及治疗4周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2、3、4周溃疡缓解率均低于治疗组[37.5%(21/56)比53.1%(34/64)、55.4%(31/56)比75.0%(48/64)、76.8%(43/56)比90.6%(58/64)],两组治疗2周溃疡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3,P>0.05),两组治疗3、4周溃疡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4.32,P< 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6.9% (62/64)、Hp根除率为92.2%(59/64),均高于对照组的87.5%(49/56)、71.4%(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4、8.91,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失眠、恶心、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8%(12/64)、14.3%(8/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P> 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PU患者能明显提高Hp根除率,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疣状胃炎患者及90例慢性胃炎患者通过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嗜银染色检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疣状胃炎和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66.67%(20/3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患者的21.11%(19/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比较,疣状胃炎患者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疣状胃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消化系统疾病内镜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均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20例患者。结果350例直径〈5mm消化道息肉病变全部消除;直径〉5mm息肉43例,38例治愈,5例黑斑息肉病患者缓解:94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中,89例成功止血,止血成功率94.6%;122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月复查胃镜,116例病灶消失,治愈率95.08%。11例Barret食管患者,2例于治疗后1年在原来部位出现柱状上皮化生黏膜岛,1年根除率为82%。结论APC术可广泛用于消化道息肉、消化道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Barret食管、疣状胃炎等疾病的内镜介入治疗,尤其对广基(直径〈5mm)扁平息肉、疣状胃炎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安全、创伤及痛苦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对萎缩性胃炎黏膜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 入选患者均经胃镜和临床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并确定有Hp感染的状态;其中Hp根治组45例和Hp感染组38例,分别于入选时和随后1、4年行胃镜随访,在同一部位取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判断是否逆转.结果 根治Hp 1年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均无明显逆转,4年后Hp根治组较Hp感染组肠上皮化生逆转率显著提高[42.22%(19/45)比7.89%(3/38),x2=17.28,P<0.01],4年后Hp根治组肠上皮化生逆转率较1年后[15.56%(7/45)]显著提高(x2=7.78,P<0.01),萎缩性胃炎病变无明显改变.结论 根除Hp后随时间推移对肠上皮化生有逆转作用,对萎缩性胃炎无逆转作用,有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应及早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疣状胃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奥咪拉唑、果胶铋、克拉霉素、替硝唑联合治疗,以根除HP感染为主,B组采用奥咪拉唑、西沙必利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A组的疗效明显好于B组.A组的HP根除率为96.2%,明显高于B组.结论 :对合并HP感染的疣状胃炎患者,应采用根除HP感染为主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Bmett食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抑酸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6.36%,对照组治愈率76.3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9.09%,对照组复发率2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43例,常规西药治疗+小青龙汤+穴位贴敷),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积分(8.61±1.26 vs. 14.56±2.81)显著低于对照组(t=12.6696,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vs. 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X~2=4.4405,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为Hp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800 mg/d,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片400 mg/d,两组均联合阿莫西林分散片2 000mg/d,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d,上述药物剂量均分2次口服,连续用药7 d。7 d后两组继续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40 mg/d至1个月。治疗前后作胃镜检查及Hp检测,观察2组的疗效、Hp根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优于甲硝唑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Barrett食管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11例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Barrett食管接受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每一治疗阶段间隔为3周,直至病理证实复层鳞状上皮完全修复。术后第6个月及1年随访内镜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8例经一个治疗阶段根除,3例经两个阶段治疗根除,平均治疗阶段1.3个。11例于治疗后6个月均无复发,2例于治疗后1年在原来部位出现柱状上皮化生黏膜岛,1年根除率为82%。剑突或胸骨后疼痛是主要副作用。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短期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