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全球约有3.5亿的HBV感染者和约1.8亿的HCV感染者,约57%的肝硬化患者和78%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HBV或HCV慢性感染有关[1]。我国作为HBV感染的高发国家,研究HBV的每个致病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成人HBV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HBV和宿主免疫应答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诊断以及免疫调节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免疫调节治疗1个月、3个月采集外周血,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血清ALT、AST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免疫调节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均逐渐升高(P〈0.01)。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AST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免疫调节治疗,各指标水平逐渐下降(P〈0.01)。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ALT、AST水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P〈0.01)呈正相关;与CD^4+/CD^8+T比值(P〈0.0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感染期及免疫调节治疗不同阶段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不同,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诊断以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晓循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33-1134,1150
目的 为了掌握吉林市不同年龄段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的效果.方法 2008年在新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同时采血检测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实验室采用ELISA法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测,利用excel电子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6,P< 0.05)表面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33,P< 0.05).表面抗原阳性率小学生最低,其次是初中新生,最高的是高中新生;而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中生最低,小学生最高.男性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市郊居住的中学生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小学新生组持证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最高,而高中新生组的最低.结论 加强乙肝疫苗免疫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生与发展,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可以做为高年龄组防制乙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区域T1762A1764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性及干扰素应答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27例慢性乙肝病人血清的HBVCP序列,并定量检测病人血清的HBVDNA水平.结果CPT1762A1764变异在慢性乙肝病人的发生率为51.9%(14/27),更多的是在病情较重(肝损害中度以上)的病例中出现(P<0.05),且该变异株具有生存优势.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感染该优势变异株的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DNA拷贝数下降36.6±25.1倍,显著高于非变异株病人(2.5±2.1倍);HBeAg阴转率(75%)及HBVDNA(斑点法)阴转率(77.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6.7%,16.7%);对4例变异干扰素组病人3个月后再次测序,有3例其变异株的生存优势被野生株(WT)替代.结论HBVCPT1762A1764变异株可能对干扰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鼠对IL-12基因表达质粒与HBVS基因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应答。方法 用已构建的HBVS基因疫苗(pCR3.1-S)和表达IL-12p35和p40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WRG3169分别给BALB/c小鼠多点肌肉注射,2wk后追加免疫1次,用ELISA法及MTT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及脾细胞对HBsAg的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 免疫接种2wk后小鼠血甭抗-HBs滴度及脾细胞对HBsAg的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WRG3169 pCR3.1-S组明显高于单纯pCR3.1-S注射组。结论 IL-12表达质粒可以增强pCR3.1-S基因疫苗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强度,尤以细胞免疫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也是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达到临床功能性治愈,但抗病毒治疗无法将共价闭合的环状DNA从肝细胞中彻底根除,而且HBV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免疫功能异常,使得患者体内病毒清除困难。Toll样受体(TLRs)与HBV感染患者的机体免疫损伤有关,TLRs通过免疫途径对HBV DNA的清除起关键作用,这为HBV感染的抗病毒免疫治疗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TLRs在CHB发展及抗病毒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研发更有效的抗HBV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乙肝病毒HBsAg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将该疫苗定向克隆于质粒peDNA3巨细胞病毒启动子下游,构建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的重组基因疫苗pcDNA-HBsAg。将此疫苗通过多点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后第六周,实验组小鼠均出现抗-HBsIgG阳性,其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Th1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因子IL-2及γ干扰素水平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本文构建的基因疫苗pcDNA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形式HBV感染者T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患者T细胞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结果: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比较,慢性肝炎感染患者(B组)和无症状携带者(C组)CD4+ T细胞亚群频率均显著降低(P<0.01),而3组CD8+ T细胞亚群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A组斑点形成细胞显著少于B组和C组(P<0.01);B组斑点形成细胞亦显著少于C组(P<0.01).结论:不同临床表现形式的患者T细胞免疫存在不同,而T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不能清除病毒,是HBV感染患者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焦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为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根据是否合并焦虑症分为焦虑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另选取该院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3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对照组和焦虑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3组CD3+ CD4+、CD4+、CD4/CD8、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R)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对照组和焦虑组,CD8+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组、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12周后焦虑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进行重建,上调Th1和Th2细胞的表达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但焦虑状态对免疫功能的改善产生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已构建的不同载体乙型肝炎。基因疫苗(PCR3.1-S,pcDNA3-S)和乙型肝炎C基因疫苗(PCR3.1-C0分别给Balb/c小鼠多点肌肉注射,2周后追加免疫一次,用ELISA法及MTTI地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HBs、抗-HBC抗体及地HBsAg或HBcAg的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免疫接种2周后小鼠血清抗-HBS及抗-HBC抗体OD值分别为0.8373和0.79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2  相似文献   

11.
韩聚强 《医学综述》2011,17(21):3240-3242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可能是肝脏细胞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入侵的结果。B1细胞是新近认识的一种B细胞亚群,CD5分子是其特征性分子标志。CD5+B1细胞是机体防御肝炎病毒入侵的重要天然免疫细胞。CD5+B1细胞与机体内HB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CD81与CD5间通过分子串话机制直接参与HC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程广霞  杨玉然  张玲 《医学综述》2008,14(24):3740-3743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一种世界范围的疾病,绝大多数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其慢性化的机制非常复杂,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HCV因其基因高变性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HCV具有泛嗜性,肝外组织又可为肝组织的反复感染提供病毒来源;CD81、LDL受体、清道夫受体B类Ⅰ型及L-SIGN、DC-SIGN等HCV受体又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HCV感染亦可直接导致机体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应答水平低下、细胞免疫耐受,宿主最终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王宇  刘沛 《医学综述》2014,(12):2141-2143
导致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慢性化的因素包括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HBV不能从人体内被清除,就形成慢性化。病毒因素主要是HBV通过多种途径达到的免疫逃逸作用及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等使宿主不能清除病毒;宿主因素主要是免疫耐受或免疫功能低下,使宿主不能产生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而使HBV持续存在于肝细胞内并可保持活动性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五种指标的显示情况及既往罹患史.结果显示:PH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70%.显著高于阴性率及对照组.而抗HBs的缺乏,说明体内未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抗HBc-IgG的阳性率为73.33%,也显著高于阴性率,表明:HBV感染是PH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IgG型核心抗体在慢性感染过程可能存在的时间更长,与PHC的关系更具特异性.所以对有过乙型肝炎病史,而HBsAg、抗HBc—IgG长期阳性,缺乏抗HBs的患者,应予以重视,以期能早期诊断PHC,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9例淋巴瘤患者的肝功能和乙肝5项,随机抽取了69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原发肝细胞肝癌及伴有肝转移患者除外)和69例初次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26.09%,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11.59%,P=0.029)和健康对照者(8.70%,P=0.007)。HBsAg阳性的淋巴瘤患者化疗诱发的肝功能异常率33.33%(6/18),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淋巴瘤患者26.83%(11/41),本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瘤患者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和普通对照人群,有关淋巴瘤HBV携带者的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需要更大样本量的进一步研究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志 《医学综述》2011,17(20):3044-304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而人体免疫状态主要取决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复合体。HLA分子在抗原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控,破坏外来抗原靶细胞方面与抗HBV免疫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HLA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异,因而决定HBV感染的易感性和发生、发展与转归。现就HLA基因的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肺癌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均具有高流行率,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在我国较为常见。有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在抗肿瘤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风险。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于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HBsAg阳性肺癌患者61例(HBsAg阳性组),其中预防性抗病毒29例(干预亚组),未预防性抗病毒32例(对照亚组)。并收集同期住院未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61例(HBsAg阴性组)。比较干预亚组、对照亚组与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干预亚组与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结果 第1、3次住院时对照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HBsAg阴性组(P<0.05)。第1次住院时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干预亚组(P<0.05)。第1、3、5次住院时干预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与对照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造成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升高。给予HBsAg阳性肺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绝对风险。  相似文献   

18.
徐明亮 《中外医疗》2012,31(36):6+8-6,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66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用法用量为口服1次/d,20mg/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病毒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乙型肝炎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后,其HbeAg阳性率以及HBVDNA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减少,而减少幅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HbeAb阴性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尿、输入新鲜血浆以及白蛋白、保肝等治疗手段,联合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的关系。方法:1992年在PHCC高发地区江苏省海门市建立了90236例的前瞻性研究队列。其中HBsAg(+)14338例,HBsAg(-)75898例,对每一研究对象进行一项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10ml,检测HBsAg及其它相关研究指标,每年随访1次队列成员的生命状况至2003年终止。比较两组人群PHCC死亡密度和PHCC发病年龄的差别。计算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HBsAg(+)在PHCC发生中的风险率比(HR)。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PHCC死亡密度比较RR=15,63,AR:725.32(1/10万人年),AR%=93.60%,男性HR:22,3,95%CI为18.7~26.6,女性HR:37.2,95%CI为19.1~72.5。PHCC年龄组死亡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感染HBV可促使PHCC发病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20.
王刚 《医学综述》2012,18(11):1695-1697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近年来随着国内HBV疫苗接种的开展,HBV-GN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仍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确诊多依赖穿刺活检,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尚需慎重并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还需更多高水平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