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叶庭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107-108
目的总结316例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进行手部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一例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术后患者不适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我院2000年12月~2004年11月进行经桡动脉PCI510例,针对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回顾12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4%,桡动脉痉挛3例,伤口渗血4例,上肢肿胀1例,颈部肿胀1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无严重心脏事件、桡动脉栓塞、手部缺血事件.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病人耐受性好、住院时间短及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全面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6.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无需卧床等优点。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对其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治疗的582例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同时加强健康指导,达到康复的目的。结果6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无体位限制,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易被患者接受。而正确有效的相关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缺点。方法选择进行CAG和(或)PCI患者115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55例和股动脉组60例。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CAG和PCI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血肿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AG和(或)PCI,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和首要方法,经桡动脉途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无需卧床等优点,有效地防止了经股动脉途经的诸多并发症。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经桡动脉行PCI患者46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1年4月-2002年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6例,对两组术后护理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路径,实验组患者采用桡动脉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2.0%,手术成功率为96.0%,住院时间为(6.5±1.2)d,对照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6.0%,手术成功率为92.0%,住院时间为(9.5±0.9)d,两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实验组25例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0%,对照组25例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疗效确切,桡动脉路径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可以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以往多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近年来,随着介入诊治术水平的提高及器械的小型化,桡动脉穿刺术在临床上逐渐应用。此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对2006年3月至5月20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治术的患者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206例,男性160例,女性46例,年龄45~82岁,平均(51·6±1·3)岁,均为择期行冠状动脉诊治术的患者。满足下列条件均排除:①Allen′s试验阴性者;②患者的桡动脉和鞘管直径比<0·8者;③桡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高度迂曲者;④身高<150 cm以下者;⑤… 相似文献
14.
左玉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55-156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行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技术。我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冠心病患者32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38例及支架植入术188例,经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被证明较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具有血管创伤性小、易于压迫止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影响抗凝及溶栓药物应用等优点^[1]。我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途径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14例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患者304例(桡动脉组),股动脉途径患者310例(股动脉组),观察介入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7%,股动脉组为98.1%,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改良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120例,按介入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40例,三组病人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式抬高术侧上肢,对照组采用衣物折叠垫高,观察1组应用常用介入上肢垫抬高30°,观察2组应用改良介入上肢垫抬高45°.结果 TRI术后4、12 h 观察1组、2组术侧腕掌部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肿胀消除速率及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2组肿胀、疼痛程度最轻,肿胀消除最快,效果最好;观察2组术日晚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TRI术后护理中应用改良介入上肢垫,能有效减轻术侧肢体腕掌部疼痛及肿胀程度,提高肿胀消除速率,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日趋成熟,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减少了由于经股动脉途径血管并发症,尤其有严重的髂、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使用了强效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及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我们自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以来体会到,与股动脉途径相比有着诸多的优点,同时我们尝试复杂病变的治疗, 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冠心病并需要行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手术介入治疗时,经桡动脉进行穿刺,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