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大鼠部分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SD大鼠,在既往自体肝移植模型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改进,摒弃传统的门、腔及颈内静脉置管转流方法,改进冷灌注方法,建立了研究大鼠部分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模型.结果:手术过程大大简化,成功率为96.7%.门静脉、下腔静脉置管时间不超过1min,无肝期为16~18(中位时...  相似文献   

2.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方法用120只健康SD大鼠,体重为(285±55)g,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每组60只.取供体大鼠肝脏左内叶、中叶、尾叶和右叶为移植物,占受体大鼠肝重的59.1%~64.3%.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吻合.观察受体大鼠术后存活率、死亡原因、移植物光镜和电镜下表现以及肝组织再生情况.结果24h存活率93.33%,7d存活率68.33%,光镜下发现肝细胞增生活跃,电镜下发现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7d后肝移植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重的88.53%.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原位部分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方法 :用 12 0只健康SD大鼠 ,体重为 (2 85± 5 5 ) g ,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 ,每组 6 0只。取供体大鼠肝脏左内叶、中叶、尾叶和右叶为移植物 ,占受体大鼠肝重的5 9.1%~ 6 4 .3%。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吻合。观察受体大鼠术后存活率、死亡原因、移植物光镜和电镜下表现以及肝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2 4h存活率 93.33% ,7d存活率 6 8.33% ,光镜下发现肝细胞增生活跃 ,电镜下发现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7d后肝移植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重的 88.5 3%。结论 :改进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术操作简便 ,手术成功率高 ,重复性好 ,可用于原位部分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模型稳定建立的手术技巧及其经验总结。方法:通过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对两组(预实验组60对,实验组60对)SD大鼠施行原位肝移植,以术后老鼠存活24 h为大鼠建模成功标准。结果:预实验组成功建立肝大鼠肝移植模型10只,3 d成活率90%,7 d成活率70%。实验组成功建立肝大鼠肝移植模型50只,3 d成活率100%,7 d成活率90%。结论:大鼠肝移植模型的稳定建立难点在于肝上上腔静脉的吻合,关键在于无肝期的缩短。  相似文献   

5.
重建肝动脉血供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120只,采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部分肝移植60例(实验组),同期行不吻合肝动脉的经典“二袖套法”大鼠部分肝移植60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2、4和7天处死后行肝功能、组织学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两组肝功能ALT、TB第1天即开始明显增高,以后逐渐降低,第4天、第7天实验组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4天实验组T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检查术后实验组可见更多的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0.05),第2天和第4天实验组增殖指数分别为(32.81±3.45)%和(36.33±2.52)%,较对照组(24.08±4.66)%和(29.75±1.82)%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部分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其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行140例SD→LEW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27.0&;#177;3.1)min;供肝修整时间为(11.0&;#177;2.1)min;受体手术时间为(30.0&;#177;2.5)min;无肝期为(15.0&;#177;2.6)min。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2d以上)为87%,1周存活率为81%,1个月存活率为72%。结论:提高手术技巧,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大鼠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大鼠冷保存供肝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供肝冷保存肝移植模型,为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及再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参照Kamada的双袖套法并加以改进.雄性SD大鼠分为4组,观察不同的冷保存时间对大鼠生存率及损伤与再生状况的影响.结果 模型的平均无肝期为15 min左右,肝移植对照组、冷冻保存8、12、16 h组术后168 h存活率分别为100%、80%、50%、20%.冷冻保存12 h组与肝移植对照组相比,大鼠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冷冻保存12 h组肝脏组织术后24 h可观察到明显的片状坏死,继而肝细胞有丝分裂相显著增多.结论 对SD大鼠而言,冷保存12 h的供肝肝移植是研究肝脏损伤与再生修复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8.
下腔静脉内分流法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为降低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难度,建立了下腔静脉内分流法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卜”型管行门-腔静脉临时性分流,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肝脏。结果:本模型避免了手术难度较大的肝上、肝下下腔静脉,肝动脉,胆总管的吻合,降低了手术难度,手术成功率92%。结论:本模型稳定、可靠,可完全模拟肝移植的全过程。为肝移植的基础理论研究创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再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建立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改良的“二套袖法”,在部分活体肝移植大鼠的筛选、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 肝移植大鼠术后1周以上存活率67%。结论 改进的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术成活率高,重复性好,可做为部分活体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手术技巧,为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配对后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Kamada“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改良Kamada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共52例,7d生存率88.5%,7例长期存活大于100d。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免疫及器官保存。  相似文献   

11.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SD大鼠作为供受体,分别用Kamada"二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改良的方法包括:提高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质量、改进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的吻合及胆总管的重建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比较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是78.9%(71/90)和91.7%(55/60)(P<0.05),而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稳定的肝移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不同的肝叶切除方法,建立30%和60%比例的大鼠部分肝移植(partial liver transplantation,PLT)模型。方法 60% PLT组,在体切除(n=50)或者离体切除(n=50)肝左外叶、尾叶,保留中叶、右叶、右前叶;30% PLT组(n=50),在体切除肝左外叶、尾叶、右叶、右前叶,仅保留中叶。 结果 各实验组获取的部分供肝比例与临床部分肝移植相似,移植后存活率较高。结论 通过在体切除或者离体切除不同的肝叶组合,建立30%和60%比例大鼠PL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临床部分肝移植过程,为深入进行肝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近交系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并判断排斥反应发生的强度.方法: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利用封闭群大鼠SD和Wistar进行建模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建立近交系大鼠DA→LEW肝移植模型,根据临床表现和Banff标准判断排斥反应发生的强度.结果:共施行DA→LEW大鼠肝移植模型15例,手术成功率86.7%,死亡原因为肝上下腔静脉漏血、肝下下腔静脉血栓、胆道梗阻.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Ⅰ级排斥反应,7 d以后逐渐达到高峰,除术后并发症致死外,剩余均在12 d内死于Ⅲ级排斥反应.结论:DA→LEW为稳定、强烈的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但近交系大鼠在组织结构上有其自身特点,给建模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4.
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德盛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8,19(2):169-171
目的: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切除供体大鼠肝脏体积的68%后移植给受体大鼠,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结果:共施行减体积肝移植手术36例,术后24h存活率91.7%,7d存活率58.3%,7d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78.7%,14d,21d分别达到101.6%与102.1%,结论: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方法 根据Yu Weiming介绍的方法经以简化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阐明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因素对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在30例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中,供肝热缺血时间为1-2min,安装袖套时间约为4min,肝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12min,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0min,1wk存活率为80%(n=30)。结论 成功复制大鼠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同时,大鼠的质量,术前状态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管理是决定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二袖套法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手术进行改进。方法在原袖套法的基础上,将供肝的膈肌环与受体的肝上下腔静脉血管壁一针连续直接吻合;在受体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前放出部分高凝血液,以减少血栓形成。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二袖套法模型建立时血管吻合切实可靠,手术成功率达90%,大鼠1周存活率87%。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极大的耐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清  姚榛祥  贺强 《重庆医学》2003,32(2):135-136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技术与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方法 将”二袖套法”部分肝移植技术在袖套制作、肝叶切除、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吻合、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施行50%部分肝移植手术,观察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等因素对部分肝移植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5—8min,无肝期为11—15min,手术死亡率15.79%,术后24h存活率84.21%,1周存活率63.16%,7d后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92.6%。结论 大鼠年龄、体重、术前状态、精细的术中操作、防止失血、防止术后低血糖的发生是决定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的许多改良能有效保障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降低手术难度,设计一个能客观反映大鼠肝移植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方法:采用80只SD大鼠建立此模型,并使用门静脉、腹主动脉双重恒压灌注,除血管吻合外,其余方法同大鼠原位肝移植.且门静脉、肝动脉再灌注由血管夹控制.结果:本模型手术成功率95%(76/80),热、冷缺血和再灌注时间可精确控制,无肝期(16±2)min.双重恒压灌注效果好,光镜下胆道壁毛细血管未见红细胞.结论:本模型模拟了肝移植的全过程,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比性强.且排除了免疫因素对胆道损伤的影响,更好的反映了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肝移植胆道损伤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稳定的受体肝纤维化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肝纤维化的SD大鼠,行56.3%比例的小体积肝移植12例,95.8%比例的全肝移植12例。结果成功构建了受体肝纤维化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受体肝纤维化大鼠的全肝移植组术后24 h肝功能、7 d生存率明显优于小体积肝移植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受体肝纤维化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可作为相关研究的有效动物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非套管法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 使用250~350 g Sprague Dawley(SD)大鼠进行实验,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连续缝合支气管和肺动、静脉,建立大鼠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观察大鼠存活时间,移植肺脏血管、支气管吻合口通畅性。结果 10只接受左肺移植的受体大鼠均成功脱离呼吸机,供肺冷缺血时间约40 min,热缺血时间约40 min,总手术时间约130 min。解剖后检查示各吻合口均通畅。结论 非套管法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具有稳定、可靠、接近临床肺移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