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和评价腹部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鼠尾悬挂实验、负重游泳力竭实验,血清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铁,小肠黏膜损伤病理评价,肝脏白蛋白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70%肝切除实验大鼠一般情况差、体力耐受力下降,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并在营养学指标、小肠黏膜应激反应损伤和肝清蛋白基因表达等方面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切除70%肝脏制作大鼠动物模型,具有临床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可作为研究腹部手术后疲劳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病变部位位置高,周围血管多,肿瘤经常浸润肝动脉及门静脉,手术难度高,切除率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手术方式选择欠妥,导致术后并发症多,影响了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因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仍是该疾病外科治疗中的重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1)切除:肿瘤以及附加的肝切除、肝尾叶切除;(2)重建:拼缝多个肝管开口,完成以Roux-Y肝管空肠吻合为主的胆肠重建和肝管支撑引流;(3)骨骼化清扫:保留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门静脉,切除其他包括肝外胆管、神经、淋巴结、脂肪、纤维组织等可能被肿瘤侵犯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术中超声(IOUS)在原发性肝癌首次肝切除及再次肝切除中的有效性.方法 对430例原发性肝癌、555次肝切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IOUS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肝切除中的作用,随访患者手术后的远期效果.结果 在目前所用常规影像学检查中,IOUS的诊断率最高.在第二次肝切除手术中,各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率都有轻度降低.在第一次肝切除手术组,IOUS在30例患者共发现56个新肿瘤(7.0%);第二次肝切除手术组,IOUS在8例患者共发现13个新肿瘤(7.3%).第一次和第二次肝切除术手术中,肿瘤的平均直径分别为(8.7±3.8) mm和(9.0±5.2) mm.由于IOUS的缘故,第一次及第二次肝切除手术组中分别有24例(5.6%)和7例(6.4%)患者改变了手术方案.尽管第一次肝切除手术时IOUS发现新肿瘤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但术后经适当治疗,其远期效果与IOUS未发现新肿瘤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尽管影像技术不断发展,但IOUS仍为目前最敏感的检查手段.在复发性肝癌行再次肝切除时,IOUS对于发现新的肿瘤同样重要.IOUS发现新肿瘤的患者术后极容易复发,术后定期随访对延长患者生存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胆道肿瘤中,肝门部胆管癌与胆囊癌所占比例较大,且在近10多年中外科治疗备受关注,是肝门部外科领域中取得明显进步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胆道肿瘤。诚然,胆道肿瘤无论在外科治疗与临床研究等方面与常见的胃肠肿瘤、肝癌等相比起步要晚得多,其外科治疗的水平与疗效目前仍存在很大差距,但在现代外科综合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的今日,肝门部胆管癌及胆囊癌这两个外科技术曾很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肝门区域的肿瘤,已经显示出外科治疗良好的结果和仍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现就国内外在肝门部胆管癌和胆囊癌行扩大根治切除术方面的进展,结合我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及分析腹腔镜肝V、Ⅵ、Ⅶ段肿瘤切除患者的体位设计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外二科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肝V、Ⅵ、Ⅶ段肿瘤切除患者58例,其中腹腔镜肝V段肿瘤切除14例,肝Ⅵ段肿瘤切除18例,肝Ⅶ段肿瘤切除6例,肝V、Ⅵ段切除9例,肝Ⅵ、Ⅶ段切除11例;总结腹腔镜肝V、Ⅵ、Ⅶ段肿瘤切除患者的体位设计方法及技巧。结果 58例腹腔镜肝V、Ⅵ、Ⅶ段肿瘤切除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操作,占肝V、Ⅵ、Ⅶ段肝肿瘤切除患者96%,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情况。结论肝V、Ⅵ、Ⅶ段肿瘤,因其肝脏位置特殊,显露困难,通过调整患者体位,改善肝脏肿瘤的显露,使得腹腔镜肝V、Ⅵ、Ⅶ段切除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剥离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手术方法及其相关组织学、解剖学基础。方法术中导管插至肝内Ⅱ级动脉,直接供血动脉造影;观察瘤体超微结构;肝叶切除,风干标本横切面观察及剥离新鲜标本观察瘤体㈦瘤床关系。临床治疗11例。结果瘤前均有约1mm的供血小动脉,可供方便结扎。瘤体内无肝小叶结构,证实CHL无门静脉供血及形成胆管的组织学基础。手术标本证实瘤体与瘤床间除供血小动脉外无任何粘连。结论手术剥离瘤体安全性高,无需切除肝组织,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胆漏发生。可适用于肝脏各叶内血管瘤。安全性远高于肝叶切除治疗CHL。  相似文献   

7.
近年报道广泛肝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仍达4~20%,术中出血、肝组织坏死或胆漏是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为此,有人推荐以Nd-YAG激光和超声手术吸引器(CUSA)进行肝切除操作。激光的气化、凝血和杀菌作用均有助于肝切除的实施。而CUSA能使手术过程中的血管和胆管处理得更好。本研究旨在研讨肝切除术中上述两种方法的可行性、组织及生化改变、出血量以及术后感染等方面与传统的钝性解剖法(BD)进行实验比较。材料与方法:作者将24只健康狗随意分成三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Nd-YAG激光、CUSA以及BD法作两个肝左半叶尾侧的不规则切除。切肝重量为20~25%,术中不阻断出入肝血流,不加引流,也不用抗生素。手术当天及术后1、3、7天采血,测定血小板,白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1978~2003年3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死亡率、5年生存率及随访40例不同术式的切除后复发情况.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从前阶段(1998年前)53.6%提高到后阶段的61.1%(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9.3%上升到30.0%(P<0.01),死亡率略有上升但统计学无差别(P>0.05).对40例行根治切除术病人术后随访5年,其不同切除术式的肿瘤复发情况为: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切除伴方叶切除及伴左半肝切除者术后100%复发,伴右三肝叶切除者66.6%复发,复发处在肝尾叶.伴肝叶切除及尾叶切除者复发率为25%,与不伴尾叶切除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1),伴尾叶切除与不伴尾叶切除5年存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分类中Ⅱ型以上者必须行肝尾叶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切除,Ⅲa,Ⅲb期除尾叶切除外,加扩大右肝或左肝切除甚至右、左三叶切除更好.此时切除前,应行切除侧门静脉栓塞及胆管引流术,门静脉受累段切除、肝动脉切除重建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9.
习用的左半肝切除是在肝门区解剖肝蒂左干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附加切除或不切除胆囊。这一操作有时困难,且有一定死亡率和并发症。本文介绍巴黎一医院在肝门区左侧结扎肝蒂左干的简化术式,操作简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加用温水浴疗的安全性和对肝癌(HCC)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行术中温水浴疗治疗(肝切除术后余肝温水浸浴1h)35例HCC患者(手术加浴疗组,浴疗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同样例数的行单纯肝切除(手术组)和肝切除加介入(手术加介入组,介入组)的HCC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温水浴疗组术后各免疫球蛋白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其他两组无此改变;在复发率与生存率方面,浴疗组与介入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优于手术组(均P<0.05);在住院费用和患者痛苦方面,介入组较浴疗组与手术组增加;各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切除加术中温水浴疗是HC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小型的,易于消毒和高频的超声探头的发明导致了术中应用超声诊断。肝肿瘤外科术中超声已用于很多外科中心,用于提高肝肿瘤的诊断和确定病变的准确解剖位置、病变与肝内血管和胆管关系,以使根治性肝切除比较安全。本文报告作者在这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肝叶切除术在治疗肝内结石病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叶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肝内结石病的根治性手术。根据182例肝内结石行肝叶切除的经验.本文讨论了需肝切除矫正的病理改变、手术指征、技术操作和结果。观察表明,肝切除在治疗肝内结石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重建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的初步研究;肝静脉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肝细胞癌肝内微转移的研究;肝细胞凋亡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附1例报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2月至2011年2月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人352例,根据结石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探查术、肝左外叶切除、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肝左叶切除术、肝左叶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肝右后叶切除术、右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联合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分析术中应用胆道镜取石后不同部位的手术后残石率及术后胆道镜再取石后残石率。结果不伴有肝内胆管狭窄的单纯性左肝外和/或左肝内叶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78例,术后胆道镜取石后无结石残留;孤立性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左外叶切除、肝左叶切除或肝右后叶切除术119例,可获治愈性效果,无结石残留;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肝左叶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右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联合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手术后残石率及术后胆道镜再取石后残石率分别为9.5%、2.3%、14.6%、20.9%及4.8%、0%、6.3%、13.9%,总计352例病人术中应用胆道镜取石后残石率及术后胆道镜再取石后残石率分别为5.7%(20/352)、2.8%(10/352)。结论孤立性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可手术治愈结石病,不同部位的肝内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可减少残石率,结合手术后的胆道镜取石,能更加显著降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5.
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术中肝门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好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对已侵犯肝门的血管瘤手术风险较大,肝门的处理是手术的最大难题。我们科自94年2月至97年2月共收治21例紧贴一、二、三肝门的世故因管瘤,瘤体最大径线12-36cm,平均24cm。术中先忆患侧肝动脉,然后再解剖分离肝门,在第一肝门阻下全部完整切除了瘤体,行中三叶及尾状叶切除5例,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7例,在右半肝切除1例,右肝上段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2例,一  相似文献   

16.
赖佳明  梁力建 《腹部外科》2008,21(5):269-27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可以开展肝切除治疗肝胆疾病,包括肝肿瘤、肝外伤、肝胆管结石等。然而,要更好地开展肝切除,提高肝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肝切除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462例胆囊切除术中非明总管切开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操作难度、耗时及并发症率等方面对胆囊穿刺胆道造影、胆囊切除前胆囊管置管造影、胆囊切除后胆囊管置管造影及胆(肝)总管穿刺造影等四种造影方法进行讨论。提示胆囊切除前胆囊管置管造影为理想的方法.胆(肝)总管穿刺术后胆漏危险较大.但在其他方法失败时成为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8.
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到目前为止,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肝癌的最好方法。我院1960年1月至1983年12月对肝癌行肝切除381例,其中右三叶切除11例,右半肝切除100例,中肝叶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63例,左外叶切除110例,局部切除85例。手术死亡率已从六十年代的14.7%,降至七十年代的2.1%,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已无手术死亡,疗效也有了明显提高。1981年前,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9%,33.7%和24.8%。肿瘤≤5cm者分别为84.2%、60.8%和53.8%。1981年后,肝癌术后1、3生存率分别为72.1%和66.6%,肿瘤≤5cm者为85.2%和80%。故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是国内外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女性患者,22岁,未婚,入院前7个月因车祸撞击腹部,送到当地医院后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肝右叶破裂",给予"肝右叶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20.
冷冻肝切除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XD  Tang ZY  Yu Y  Ma ZC  Wu ZQ  Zhang B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39-441
目的探讨冷冻肝切除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的价值。方法对84例原发性肝癌行冷冻肝切除,即对可切除肝癌,先用液氮(-196℃)冷冻,将癌块冷冻成冰球然后立即作常规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复发率和生存率用寿命表法统计。结果术后恢复均顺利,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冷冻肝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3.9%和64.0%。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1%、30.1%和39.0%。结论冷冻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有可能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冷冻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的远期疗效比较,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