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姜热敷脐部结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采用生姜热敷脐部结合腹部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结论:生姜热敷脐部结合腹部按摩的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姜热敷脐部结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采用生姜热敷脐部结合腹部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结论:生姜热敷脐部结合腹部按摩的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腹部热敷、早期康复锻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的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可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蠕动,增强胃肠道动力,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刺联合腹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削宫产术后应用针刺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剖宫产术的产妇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予指导活动30min,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针刺和腹部按摩法;对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针刺联合腹部按摩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董海英 《光明中医》2023,(3):558-560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5例乐安县中医院妇科就诊并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可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选择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病历查问、术前准备、护理配合、病情观察、术后指导等;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护理指导以及术后睡眠干预、疼痛干预、并发症干预与按摩干预。观察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以及护理前后MMSE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同时调查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以及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干预后MMSE评分和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并提高认知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在腹部外科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72例,随机分2组各36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米醋神阙穴贴敷。观察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米醋神阙穴贴敷治疗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显著,能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中药导入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除术后常规治疗外,合并采用超声药物导入仪和胃肠宁贴片。每4小时监测1次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和肛门是否排气、排便。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纳差、恶心呕吐的发生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超声中药导入治疗确实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部推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手术产妇10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产妇实施腹部推拿按摩。观察两组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腹部推拿按摩,不仅可以使产妇胃肠功能及早恢复正常,还能够有效降低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电疗结合中药贴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术后患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常规予儿童骨科术后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后半小时、术后24 h、术后48 h分别给予中频电刺激治疗仪作用于患儿天枢穴、大肠俞,治疗时间20 min,后将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药外敷于患儿的中脘、天枢及气海穴,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评分、胃肠道不良反应类别及出现次数,评价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在关爱患儿、业务能力、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暗示方面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在关爱患儿、业务能力、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暗示方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联合穴位贴敷能降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综合护理法对肠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1例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51例予三位一体综合护理法(咀嚼口香糖、早期活动结合背部穴位按摩、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50例在外科护理常规基础上予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观察2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护理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0.12±10.53)h,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70.58±19.87)h,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综合护理法可缩短肠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腹部按摩对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按摩治。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肠呜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按摩能有效刺激其肠蠕动,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促进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普外科60例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穴位按摩+常规护理)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对促进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康抚护理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康抚护理,比较2组干预过程中VAS评分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VAS评分干预24小时后2组即开始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同时间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经肛门排便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缓解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抚护理能有效的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不适,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加速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0给予外科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中药热敷。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P<0.01,2P<0.01,3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敷能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优于术后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宫欣茹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192-1195
[目的] 探讨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对促进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贴及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研究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 VS 25.0%,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 72.5%,P<0.05)。[结论] 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在肠息肉手术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包热敷配合足底按摩对骨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韶关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包热敷配合足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记录其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记录腹胀、恶心等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为(10.82±3.21)h,(24.57±12.19)h,(34.20±12.62)h,明显短于对照组(19.82±4.24)h,(28.81±15.03)h,(46.32±17.5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恶心发生率为7.0%(3/45),9.0%(4/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2%(10/45),27.0%(12/45)。结论:中药包热敷配合足底按摩能明显促进骨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少娟 《西部中医药》2016,(11):123-125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胃肠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0.2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3);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胃肠道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进食、排便时间,降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配合音乐疗法对于产妇焦虑、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80例产妇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剖宫产常规围产期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配合音乐疗法。比较2组产妇剖宫产术前术后情绪状态评分、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前6 h、术后6 h、术后48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腹胀消失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配合音乐疗法能够改善剖宫产产妇围产期情绪状态、术后疼痛和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