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硫氧嘧啶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过程中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确诊为甲亢并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106例患者的肝损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06例服用丙硫氧嘧啶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8.30%(30例),其中亚临床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6.98%(18例),症状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32%(12例),肝损害最多出现在服药后2个月内(96.67%),肝损害时丙硫氧嘧啶服用剂量为150~300mg·d~(-1)。结论:丙硫氧嘧啶引起的肝损伤,多发生在治疗的初始阶段,临床过程相对良性,停药、保肝和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韩萍  李文华 《中国药师》2010,13(12):1803-1805
目的:回顾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对45例因服用ATD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断、临床特征、用药、相关因素及预后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896例患者中选取47例无肝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45例肝损害患者中,初次用药者发生肝损害时间为5~108d.肝损害发生于3个月内者41例(91%)。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ALP及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巯咪唑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合并显著突眼及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7~92(40±21)d,无一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致肝损害发生率5.6%,服用丙硫氧嘧啶致肝损害发生率4.4%,服用甲巯咪唑较丙硫氧嘧啶易致药物性肝损害,且肝损害发生在初次服药后3个月内;国际共识会议肝损害诊断标准能有助于诊断、鉴别药物性肝损害,但仍有少数病例为疑似状态,现行的临床诊断方法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肝片治疗和预防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ATD)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使用ATD(丙硫氧嘧啶/PTU、他巴唑/MMI)的患者,同时辅用护肝片治疗64例为治疗组,用五脂胶囊护肝治疗58例为对照组。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及ATD所致肝损护肝片治疗有效,治疗组肝功能ALT、AST、TBIL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及ATD肝损害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然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75-75
在甲亢的治疗中,服用他巴唑或者丙硫氧嘧啶出现肝损害而无法继续服药的病人,通常会选择^131I治疗。一般认为,^131I较为安全,对肝功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报道2007年9月^131I治疗甲亢后肝损害加重1例。  相似文献   

5.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邦 《江苏医药》1990,16(8):438-440
抗甲状腺药物(ATD)是治疗Graves 病甲亢(甲亢)的首选药物,50~70%病例可以获得长期缓解。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ATD 的作用机制、用法及判断长期缓解指标的新进展。一、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机制(一)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硫脲类[甲基硫氧嘧啶(MTU)、丙基硫氧嘧啶(PTU)]和异吡唑类[甲亢平、他巴唑(MMI)]对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作用机制是  相似文献   

6.
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是目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 )主要采取的方法 ,临床常选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有丙硫氧嘧啶 (PTU)、甲巯咪唑 (MMI)、卡比马唑 (甲亢 )平等 ,这类药物临床使用中发现其疗效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通过对生物样品中抗甲状腺药物浓度测定 ,寻求该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作用方式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 生物样品中抗甲状腺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生物样品因其干扰成分复杂、被测药物含量低等特点 ,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测定。已报道的生物样品中抗甲状腺药物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色谱法、放射免疫测定法[1,2 ] 、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5例因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口服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304例甲亢患者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5例在用药后2—12周内出现肝功能损害,占总病例的1.6%,停用硫脲类药物,改用其他抗甲亢药物和保肝、降低转氨酶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甲抗治疗中,口服抗甲亢药之前需检查肝功,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复查肝功,有利于及时发现肝功能损害。若甲亢病情好转却反而出现乏力加重、食欲不振等症状则应怀疑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可能。  相似文献   

8.
陈敏  谢乃强  伍华 《北方药学》2016,13(11):6-7
目的:评价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对象10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甲巯咪唑组、丙硫氧嘧啶组各入选对象50例,分别给予组名相同药物治疗,标准方案,用药6个月,评价疗效,统计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巯咪唑组退出2例,丙硫氧嘧啶组退出2例;甲巯咪唑组、丙硫氧嘧啶组第1、2、3、6个月后,甲状腺功能恢复率分别为46.0%、60.0%、66.0%、70.0%,44.0%、50.0%、64.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甲巯咪唑组、丙硫氧嘧啶组甲状腺功能FT3、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巯咪唑组肝损伤发生率、不良反应合计例次率低于丙硫氧嘧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对甲状腺功能恢复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具有抑制甲状腺激素生成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见的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有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疹、粒细胞缺乏症、严重肝损伤、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并有一定的致畸作用。严重肝损伤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发生多与丙硫氧嘧啶有关,致畸作用主要见于甲巯咪唑。儿童和非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治疗首选甲巯咪唑,妊娠和哺乳期患者首选丙硫氧嘧啶。防治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包括:合理用药、定期监测、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以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例1,女,61岁,2000年3月底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4月1日开始服丙硫氧嘧啶 ,50mgtid,同服鲨肝醇0.1gtid.4月20日诉全身皮肤瘙痒、乏力、腹胀、纳差. 既往无其他慢性病史.体检:甲状腺Ⅰ肿大,无血管杂音,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肋下2. 0cm、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心肺无异常.B超肝、胆、胰正常.肝功能:ALT 184.6U/L ,AST 131.6U/L,TBIL 186.1μmol/L,DBIL 40.28μmol/L,抗-HAV-IgM、HBSAg、HbeAg 、HbcIgM、HbcAb、HBV-DNA、抗-HCA、抗-HDVIgM、抗-HEV-IgM、抗-HEV-IgG、抗-HGV均阴性.诊断为:药物中毒性肝炎.立即停服丙硫氧嘧啶,予以10%葡萄糖注射液、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肌酐、葡醛内酯(肝泰乐)、苦黄注射液及护肝片等治疗.5月9日复查肝功能:ALT 68.7U/L,AST 44.8U/L,TBIL 36.4μmol/L,DBIL 6.9μmol/L,续治一周,肝功能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临床药物》2009,30(9):I0004-I0004
FDA近日就有关使用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可能引起严重肝脏损害的风险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出警告。丙硫氧嘧啶1947年获准上市,常用于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种类型)的治疗,后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甲状腺过度活跃。  相似文献   

12.
马洁  计成  葛卫红 《药学进展》2019,23(9):695-700

2018年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要求对甲硫咪唑片说明书的多项内容进行修改,其中有关“哺乳期妇女禁用”的修改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大相径庭。考虑到哺乳期抗甲状腺药物用药的特殊性,检索PubMed等数据库,梳理哺乳期抗甲状腺药临床使用证据和指南推荐。大量临床证据认为,哺乳期妇女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对婴儿的甲状腺功能、身体智力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无明显影响。最大安全给药剂量为甲硫咪唑30 mg·d-1,丙硫氧嘧啶300 mg·d-1,且甲硫咪唑为哺乳期抗甲状腺首选药物,只有在甲亢危象或重症甲亢、对甲硫咪唑过敏的情况下才推荐使用丙硫氧嘧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抗甲状腺治疗期间出现肝损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分析其病例特点、治疗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出现肝损害的原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机制,考虑丙基硫氧嘧啶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可能性大。结论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时,应予密切监护、提高用药安全性以防出现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71例抗甲亢药物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服用抗甲亢药物2周后出现肝功能损害,12例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其中10例患者康复,2例由于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死亡;59例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探讨抗甲抗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对选取正确的临床治疗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患者在服用抗甲抗药物时,要对肝功能进行反复检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肝功能,以及时有效发现和治疗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48例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其余低碘饮食及补充维生素及普萘洛尔等治疗,肝功能轻度异常者在保肝治疗的同时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每1周复查肝功能1次,治疗4周大部分患者甲功逐渐好转,最终恢复正常,同时肝功能逐渐减轻直至恢复正常。对3例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在使用保肝治疗后,2例肝功能好转后行131I治疗,1例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结论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可保肝治疗同时尽早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重症肝损害患者先明确肝损害原因并保肝治疗,肝功能出现好转后行131I治疗甲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处方使用药物情况及妊娠期甲亢的发病情况和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我院2013年-2016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处方。结果 我院甲亢及妊娠期甲亢妇女的人数及比例在2013年-2016年逐年增加,甲亢患者人数最多的人群是30-39岁女性。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主要为丙硫氧嘧啶,辅助用药包括维生素类、护肝药、升白细胞药以及β受体阻断药使用率次之。结论 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在2013年-2016年的用药情况基本不变,治疗药物主要为丙硫氧嘧啶;妊娠期甲亢患者使用丙硫氧嘧啶+复合维生素B为治疗方案的人数逐年增加,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治疗方案;甲亢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主要使用丙硫氧嘧啶+复合维生素B+普萘洛尔+葡醛内酯+辅酶Q10的五联治疗方案,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的患者主要使用丙硫氧嘧啶+复合维生素B+普萘洛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应用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甲亢患者,以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丙硫氧嘧啶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甲巯咪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s)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1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妊娠期使用ATDs后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情况以及妊娠期ATDs暴露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组内安全性指标的差异。结果:共收集102例孕产妇及其分娩的103例新生儿的资料,按3种不同情形分组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1)妊娠期甲亢组的早产发生率比甲功正常组更高(P<0.05);(2)妊娠早期使用甲巯咪唑治疗组(M组)比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组(P组)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更高(P<0.05);(3)P组中,妊娠中晚期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组(PP组)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妊娠中晚期使用甲巯咪唑治疗组(PM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3组组内之间其余安全性评价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甲亢和ATDs的应用均可能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建议妊娠期甲亢应合理选择ATDs开展个体化治疗,同时注意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ATDs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整个妊娠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陈海燕 《海峡药学》2015,(3):143-144
目的比较甲硫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甲硫咪唑治疗组(MMI组)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组(PTU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安全性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甲巯咪唑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丙硫氧嘧啶组(P<0.05);甲巯咪唑组引起的ALT、AST、TBIL、和DBIL异常发生率均低于丙硫氧嘧啶组,甲巯咪唑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丙硫氧嘧啶组(P<0.05)。结论在甲亢的治疗过程中,不同药物有不同的副作用,甲巯咪唑易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及皮疹等,而丙硫氧嘧啶易引发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临床上治疗甲亢主要以口服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为主。目前,常用的ATD是甲巯咪唑(MMI)和丙硫氧嘧啶(PTU)。虽然这两种药物疗效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肝功能方面,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