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涛  丁宁  罗吉  罗宏标  罗燕  何永恒 《陕西中医》2022,(11):1596-1599
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痰是结直肠息肉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癌化的主要因素,更是大肠癌转移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及结直肠息肉的特点,笔者发现痰与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并且参与普通良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此提出将“普通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病机演变过程概括为“痰饮-痰湿-痰核-痰毒”,“腺瘤性结直肠息肉-腺癌”的演变病机为“痰毒凝结成癌”,即“痰毒-癌”。从痰探讨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定义、病因病机、癌化、转移以及治疗方法,以阐述“痰”在结直肠息肉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中医痰病学说,同时为临床治疗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内经>所述之"肠中积聚"、"腹痛伏梁"、"肠蕈"、"肠澼"、"便血"等疾病与大肠癌的症状体征相类似.现代医学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与大肠腺瘤和多发性腺瘤、多种肠炎、及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还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饮食中肉类、脂肪摄入比例的增加而粗纤维减少,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FXR、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20例、大肠腺瘤30例和大肠癌60例组织中FXR、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XR定位于细胞膜,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FXR为阳性表达,在腺瘤和腺癌组织中表达率逐渐减低,阳性率分别为73.3%(22/30)、43.3%(26/60),腺癌组织中FXR的表达显著低于腺瘤,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6)。CyclinD1蛋白表达于腺瘤和腺癌的细胞核,正常大肠粘膜无表达,在大肠腺瘤、腺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大肠癌组织中FXR与cyclin Dl表达呈高度负相关(r=-0.417、P<0.001)。结论: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FXR表达逐渐降低,cyclin Dl表达逐渐升高;大肠癌中,FXR与cyclin Dl均呈负相关。FXR与cyclin Dl可以作为大肠癌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IF-4E和cyclinD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20例正常大肠黏膜以及30例大肠腺瘤中eIF-4E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 eIF-4E和cyclinD1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瘤(P均<0.05)。eIF-4E表达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eIF-4E和cyclinD1在大肠癌中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转移,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大肠黏膜表面长出的一种可向肠腔内侧突出生长的赘生物,我们称之为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结直肠肿瘤,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1],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因此,腺瘤性大肠息肉的及早诊治,对控制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大肠息肉主要依靠内镜检查来诊断和治疗,但息肉切除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2],如何防治大肠息肉内镜术后复发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提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并重。大肠癌癌前疾病包括大肠息肉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病理变化为腺瘤、腺瘤病与异型增生,中医药对此展开了积极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近期大肠癌癌前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与内、外治法予以综述,并就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rits、c-myc和cyclinD1在大肠腺瘤、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黏膜、36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70例大肠癌组织中k-ras、c-myc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k-rag,c-myc和cyclinD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及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P<0.05).k-ms、c-myc和cyclinD1的表达在大肠腺瘤、腺癌、腺瘤恶化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肠癌与大肠腺瘤发生机制可能涉及ras通路中k-ras,c-myc@cyclinD1多个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病理类型与息肉恶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肠镜室2007年1月~2013年12月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息肉306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息肉的类型:炎性息肉135例、增生性息肉62例、腺瘤性息肉109例;息肉的恶变率:炎性息肉1例、增生性息肉0例、腺瘤性息肉9例,其中恶变的腺瘤性息肉以绒毛状腺瘤为主;恶变部位以乙状结肠息肉最多。大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尤其是乙状结肠,其次是直肠。结论:当大肠中出现息肉增生,尤其是比较大的腺瘤性息肉时,应尽量切除,阻止病情恶化,密切随访,对预防大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与胃息肉(腺瘤性)、残胃炎、胃溃疡被公认为癌前疾病[1]。2008-12—2009-09,我们采用六君子汤配合西医治疗CAG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中药内外兼治2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以欣 《光明中医》2001,16(4):56-57
乳腺增生病即乳房囊性增生病 ,或称纤维囊性腺病 ,即非炎症、也非肿瘤 ,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表 1 乳房囊性增生病的形态级别形态级别乳腺导管囊性扩张和导管上皮的结构变化 发生率 恶变率(% )Ⅰ不伴有导管上皮增生 70 % 0Ⅱ 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但上皮细胞无异型 2 0 % 1- 2Ⅲ 伴有导管上皮增生 ,上皮细胞呈轻度异型 5 % 2 - 4Ⅳ 伴有导管上皮增生 ,呈重度异型 (导管原位瘤 ) 5 % 75 - 10 0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 ,仅在乳房胀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时 ,多在经前 1 0天肌注丙睾 2 5mg 每日一次 ,用 3~ 4日或口服孕…  相似文献   

11.
大肠息肉的中医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灌肠检查而作出临床诊断。大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其中腺瘤性息肉约占 80%。结肠腺癌有恶变的可能,公认为癌前病变,其恶变率约为1.4%~9.2%。因此,积极治疗大肠息肉,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除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摘除外,尚无理想的治法和药物。中医中药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特之处,为此,笔者就近年来有关临床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的研究 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前人无法看到具体的结肠发病部位,中医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法防治大肠癌术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结直肠患者采取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全部病例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以是否自愿接受口服中药治疗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观察两组中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结果:长期口服益气解毒方可减少大肠癌术后腺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早期大肠癌的远期疗效及再发相关因素的影响,探讨中药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大肠癌患者50例。治疗组30例术后服用健脾化瘀汤,对照组20例未予其他干预。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复发率、再发率,比较2组再发情况,分析不同病变部位、病理类型、腺瘤数目、浸润深度患者的再发情况。结果 50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0%,复发率为0,再发率为16.00%(8/50)。治疗组再发率为6.67%(2/30),对照组为35.00%(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病理类型、腺瘤数目、浸润深度是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内镜治疗早期大肠癌的5年远期疗效显著,绒毛状腺瘤癌变、多发腺瘤、深度浸润至黏膜下层是早期大肠癌内镜术后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药干预可降低内镜术后早期大肠癌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c-IAP1,c-IAP2和Caspase-3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了解其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至2004年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大肠腺癌标本45例,同时收集外伤后手术切除的正常大肠组织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半定量积分法分别检测c-IAP1,c-IAP2和Caspase-3在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结果:c-IAP1,c-IAP2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腺瘤组、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腺癌组、大肠腺瘤组与大肠腺癌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IAP1与Caspase-3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5)。c-IAP2和Caspase-3在大肠腺癌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r=-0.164)。c-IAP1和c-IAP2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r=0.066)。结论:凋亡受阻在大肠肿瘤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c-IAP1,c-IAP2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和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肠腺癌的恶性程度;凋亡抑制蛋白c-IAP1,c-IAP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5年生存率、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5.
<正>结肠癌癌前病变(结肠腺瘤、炎症性肠病)与结肠癌发病密切相关。结直肠腺瘤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经内镜摘除或手术切除的腺瘤性息肉仍有较高复发及癌变的风险~([1])。大部分结肠腺瘤是由结肠息肉发展而来~([2]),手术切除并不能有效降低5年后的癌变率。中医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肠复康诱导人大肠癌HT2 9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大肠癌HT2 9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用电子天平测量移植瘤的质量 ,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瘤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 ,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瘤细胞核分裂数及其形态计量学改变 ,并使用逐步引入剔出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 ,肠复康组和西药组均使移植瘤瘤体质量明显减轻 (P <0 .0 5或 0 .0 0 1) ,瘤组织细胞异型性降低 ,核分裂数、核仁面积 /核面积明显减少 (P <0 .0 0 1) ,且肠复康组的作用比西药组更为明显 (P <0 .0 0 1) ;同时 ,肠复康组瘤细胞核平均灰度明显降低 (P <0 .0 0 1) ,细胞核形状因子增高 (P <0 .0 5 ) ,西药组以上改变不明显 (P >0 .0 5 )。回归分析结果 ,移植瘤质量与瘤细胞核平均灰度和核分裂数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肠复康能抑制人大肠癌HT2 9裸小鼠移植瘤的增殖 ,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逆转瘤细胞的异型性 ,诱导瘤细胞的重新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6209例大肠癌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结肠镜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镜室共进行6209例的结肠镜检查,通过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大肠癌患者有293例。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大肠癌293例,检出率4.72%,年龄在50岁以上者249例,占84.98%,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最多,病理类型以腺癌为多。结论:50岁以上为大肠癌高发年龄,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大肠癌的高发部位,全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积极处理腺瘤性息肉,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结肠镜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确诊大肠癌的最重要手段,对早期诊断大肠癌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消化道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1月402例健康体检者的胃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检查均顺利完成,仅5例(1.2%)出现轻度不良反应;胃镜下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63例(90.3%),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6.7%),十二指肠印戒细胞癌1例(0.2%);结肠镜的阳性检出率为57.2%,其中结直肠息肉140例34.8%),腺瘤性息肉76例(18.9%),包括3例大肠侧向发育肿瘤(LST);大肠癌2例;男性息肉及腺瘤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各年龄段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部位以左半结肠高于右半结肠(P0.05)。结论:健康体检者的病变检出率高,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对诊断早期的癌前病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肠腺瘤是大肠黏膜腺体发生的真性瘤体,是具有癌易发倾向的癌前疾病,当伴上皮内瘤变时,则癌变的风险增大。临床多采用内镜下诊断摘除或手术切除,但易复发。把诊断明确的腺瘤性息肉作为"病",结合"证",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形候,并以此作为中医辨证用药的依据。治疗时重视肠腑通畅,及时调整脾的运化功能,使用味酸的乌梅改善肠道碱性环境,如此采取药物与内镜治疗并进,内外兼治,以期消除或减少腺瘤复发,防止腺瘤异变成癌,达到癌前早防早治的目的,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具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临床特点,为息肉病的筛选提供线索,总结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328例息肉病进行家系调查,对其中37例具有家族背景的大肠息肉病家系的临床资料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家族背景的大肠息肉病占同期大肠息肉病的11.3%.与无家族史的散发大肠息肉病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手术治疗应该用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家族性息肉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